第182章 万宝阁
席于飞也觉得,老孙这家伙真不是个东西。
明明都知道他跟玉玉是一对儿了,好不容易人家进入实习期要毕业了,结果把人直接一杆子杵到了羊城!
实习期三个月,但他要跑西北,这三个月真的是一面儿都见不到了!
“老孙让你有空过去玩。”云穆清又道。
席于飞翻了个白眼儿,“我过去个锤子我过去,他就是诚心气我的!也不想想,这几年我帮了他多大的忙!哥老混球。”
云穆清咳嗽了声,“老孙说,等我毕业,可以把我从铁路平调到外贸公司,待遇福利跟铁路是一样的,还有各种补助。”
席于飞:……
云穆清学经济,不像是云影去师范学怎么当老师。铁路有自己的学校,但又没有自己的经济外贸公司。
别说云影,老宋之前还找席于飞说话,问他他家五嫂毕业后打算去哪里上班。他们铁路医院这边有名额,愿意给留一个。
席于飞直接就动心了。
铁路医院面对的是铁路所有职工的,只有部分科室对外,可以说是事少钱多没什么医闹。
宋思明也是有私心的,梁老爷子的本事上层人士有目共睹,他说把所有的本事都教给了孙女儿,只要把梁绪招来,那他们铁路的领导能不高兴?
虽然最终也要看梁绪的选择,市医院那边应该也会开出不错的待遇。但谁让他这里有可以帮忙打辅助的呢?
席于飞在席家的分量是不容置疑的,只要他点头,他娘就会点头,作为他嫂子,能违抗婆婆吗?
“我得回去问问,”席于飞也不能给自己嫂子做决定。毕竟除了当医生,还能留校当老师呢。做老师待遇也不差啊,现在又不是那十年,之前还有学生跳着脚要闹老师,直接就被学校开除了,家长过去求都不行。
老师的地位,一天天的往上涨,这几十年算是最合适且靠谱的了。
“宋叔,你也别想着我能做啥,我嫂子有自己的规划。备不住她就想自己开个诊所呢?也不用三班倒,想开门就开门,家里有事直接走,多合适。”
宋思明气笑了,“我看是你想让你嫂子开个诊所吧?也是,你现在本事大了。你家那几个服装店红火成那样,以后你说辞职我都信。”
“这您放心,绝对不会!!”席于飞连忙正色道:“我要在铁路上干到老,等着拿铁路的退休金呢!”
看他这么说,宋思明差点儿被茶水呛死,“你还缺这点儿退休金?”
席家的服装店有多火爆,宋思明是知道的。虽然不清楚赚了多少钱,但人家一年内把两进的云家大院扩成了三进,旁边还有个两进的跨院。
屋子全部重新修整,去掉了所有土炕,里面一水儿的老家具。所有房间都安装了暖气,而且自己弄了个小锅炉,暖气自己烧,一冬天那煤就没停过。
往前几年,这妥妥的资本主义作风。但现在谁管啊?
一个个都羡慕死了!
“什么退休金不退休金的,我要的是退休金吗?我要的是身为铁路人的荣誉!!”席于飞一梗脖子,“宋叔不懂我啊。”
“滚蛋吧,我还不懂你!”宋思明一翻白眼儿,心说我跟你个小滑头说什么正经事儿,“总之你五嫂那件事你多上上心,咱们铁路医院也缺少好医生。”
席于飞从善如流的滚了,蹬着自行车也没回家,直接去了琉璃厂。
这时候的琉璃厂可都是老房子,不像后面为了增加旅游什么的盖的新房,横平竖直让人看了就心烦。
席于飞在琉璃厂也买了两个铺面,之前有人平反回来,直接把琉璃厂这边的老房子出手了,然后被国外的亲戚接走,不打算在这边生活。
席于飞替他后悔,但乐滋滋的把人家房子买了下来。
说是铺面,就是临街的房子对外打开了门,里面还有个院子以及几套房。这边的院子是重灾区,破坏的比较严重,光修理就花了三千多。
两套房席于飞砸了一万八进去,并且交给了张大嘴帮他看店,以及收各种古董。
店铺名字还是张大嘴亲自写的,叫万宝阁。进门不是柜台,是个室内造景的假山流水,水里还趴着个三腿金蟾蜍。
绕过假山流水,就是会客区,里面坐着人外面看不到,十分私密。
开业的时候席于飞没去,但听说到了不少人,都是小贝勒的朋友们。
估计也不会有人想得到,一个懒得不行拉板车的落魄中年男人,其实是个有大本事的。
看着路上突突突的摩托车,席于飞也有点儿心痒。但又觉得二百五这个名字实在不太好听,而且这时候买摩托车又贵,也没有什么太大用处,而且还要托人情,实在不划算。
他寻思着回头一步到位,直接买个小汽车。就是这时候驾驶证不太好考,没有什么驾校,都是得去找老师傅学开车。不但要学开车,还得学修车,什么时候老师傅点头了,才会带你去车管所那边开个证。
他们家里,只有二哥有那个驾驶证,别人请他去开个车,还得给钱给烟呢。
席于飞还特地转到荣宝斋那边抽了一眼,现在的荣宝斋就是个文物商店,旁边还隔出俩屋子挂了新华书店的牌子,跟着一起卖书。
之前荣宝斋只有一些乱七八糟的古董字画,改开了几年,里面还增加了笔墨纸砚,以及帮人装裱的柜台。
席于飞可不去买什么笔墨纸砚,字画他也看不懂,又不是什么文化人儿。他直接去了旁边书店,转悠了一圈出来,买了一大兜子小人书。
小人书多好看呢,有字有画,还有收藏意义。
拎着一兜子小人书,就这么溜达进了万宝阁。
万宝阁里面有人说话,席于飞进去看了眼,不认识。张大嘴起身招呼了一下,也没说他的身份,直接让徒弟把他带去后院了。
是的,张大嘴还收上徒弟了!
不止有徒弟,还有两个老哥哥过来上班,做瓷器和杂项的鉴定。
席于飞拎着小人书,在后院放字画的屋子里转悠,看看有什么新增加的东西。然后看到墙上挂着好几张字画,看不明白,觉得还挺不错,看落款——听风俗士。
也不知道这是谁,脑子里反正没有这个人。他就知道什么八大山人齐白石这种名声响亮的。
席于飞来到后院,后院也布置的非常漂亮,巨大的核桃树下摆放着一个贵妃榻,上面堆着两张皮子,看上去柔软舒适。
他往贵妃榻上一趟,翻出本小人书慢悠悠的看。
没一会儿,张大嘴进来了,“大宝咋有空过来?你家那个跟屁虫没来?”
“滚蛋,谁跟屁虫?他去羊城实习了。”席于飞翻了个白眼,“我休息,闲的没事儿,过来坐坐。”
张大嘴这两年跟着他赚了不少钱,就在这条街上买了个小院儿,把老娘媳妇儿孩子都接来住了。
“我跟你说个事儿,”张大嘴拍了拍身边的桌子,片刻后有小徒弟端了茶壶过来,还带过来一碟子五香花生,一碟子新切的萝卜条。
席于飞眼睛压根就没离开小人书,漫不经心问道:“什么事?”
“贝勒爷家里人回来了。”张大嘴道。
席于飞一愣,“贝勒爷?哪个贝勒?你之前见过的那个?”
“什么之前,小时候见过的那个!”张大嘴倒了两杯茶,其中一杯推到席于飞跟前儿,“他们家不是跑国外了吗?如今国内政策松了,他家后人回来,要处理这边的东西。好多东西都带不出去,都想换成金条。”
“崽卖爷田不心疼啊?”席于飞来了兴趣,坐直了身子,“咋?老贝勒还有很多东西留在这边了?”
张大嘴道:“我去看了,他家跟我也算有点儿交情,不少字画古董。我寻思你如果有黄金,完全可以换。不止如此,他家这边还有院子要卖,你要不要入手?”
金条这东西席于飞确实有不少,这两年新哥也在一直帮他换,囤了几十斤了。
不说新哥给他换的,他那个市场里面大超市一楼那么多卖黄金首饰的,金条完全不缺。
“古董字画你拿主意,院子是什么院子?大杂院我可不要。”席于飞道。
他之前贪便宜买了个大杂院,院子是买下来了,但里面的人不搬走啊。总之各种扯皮,甚至连房租都不想交。
街道过去交涉了好几次,每次去那边就冲出来好几个老头老太太跪着哭,仿佛把他们赶走就是一件十恶不赦的事儿。
问题这房子也都是街道租出去的,又不是他们买的,一个个横的仿佛祖上就住在这里一样。
最后还是曾柳华出马,直接把租金翻了个倍,然后带着一群壮小伙儿挨家挨户的催房租。
俩月不到,那群人就搬走了,只不过临走的时候把屋子糟蹋了一个遍儿,窗玻璃都给砸了,还在屋里拉了屎。
席于飞恶心的不行,把锅往街道身上一甩,让他们出人收拾房子。有那么多劳教的呢,都是壮劳力。进了院子该拆的拆该修的修,省下来的那点儿钱,又都搭进去了。
张大嘴道:“大杂院有什么好给你介绍的?正经的好院子。五进带花园,有两座东西跨院,跨院都是两进的。”
“好家伙!!”席于飞惊了,“这么好的院子,之前住的什么人?”
张大嘴道:“政府机关的办公处,现在人家主人回来了他们就得搬走。我进去看了,保护的挺好。这是大院子,还有个小的是三进,也带花园,之前贝勒在里面养外室的。但那个小院子被破坏了一些,一直没人修,里面很多东西都快烂完了。”
房子就是这样,有人住就不会有事。但没有人住,很快就会坏掉。
席于飞啧了声,“外室住的院子也是院子,破点儿没事。他们打算要多少?”
张大嘴举起三根手指头,“全都要的话,三十斤。”
席于飞:???
啥玩意就三十斤?大米啊?
作者有话说:
去北京旅游的人,都去过琉璃厂吧?荣宝斋,著名景点儿。
那地方我以前也经常去,因为学过一段时间国画,过去买笔墨纸砚。
琉璃厂那条街算是最早的古玩街,九几年才有的潘家园。
现在琉璃厂那边都改的不像样子了,去看过一次失望了,就再也不想去了。
第183章 买房
受到战争和某些其他影响,八十年代初期的黄金价格一克在三十块钱左右。
这算是近年来黄金的高峰期,所以改革一开放,不少人都开始偷摸的卖黄金。毕竟当时的工资,一个月才三十多不到五十块。
也正是因为这样,田新帮着席于飞收了不少。
国内在八十年代,一斤早就改成了十两统一重量,一斤也是五百克,三十斤黄金兑换就是四十五万!!
在当时,那就是天价!
张大嘴笑了,“漫天要价坐地还钱,我看了他们留下的字画古董,确实相当不错。还有一部分古书,保护的也十分好。有人已经去看过了,古书给出了一斤二十本的价格。不过贝勒家里嫌麻烦,不想零售。咱们可以先去看看院子,然后再考虑这个价钱要如何答对。”
席于飞心里有些痒。
这个时候这些院子的价格,已经开始逐渐上涨了,只不过涨的还没有那么快,基本上五千到一万可以买个一进,两进的院子保护的好,房子多,两万也能拿下。
目前市面上还没有五进带花园的院子出现,想必不少人观望。
有人手里不是没钱,但这三十斤黄金的价格也不是轻易就敢出手的。到时候被询问东西的来源,压根说不清楚。
席于飞不怕,席于飞有服装店杂货店日进斗金不说,南方的服装厂配件厂也有他的股份,想要拿出几十万,也并不是什么难事。
他们算是改革开放第一批吃上红利的人,宁新服装厂的成功被国家当成重点项目宣传,不但吸引了国内有钱人的目光,连国外的目光也聚焦到了羊城和鹏城那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