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爹闭眼(内心):作吧,作吧。
盼盼:(未来即将见证祖国大美山川,悠闲喝着下午茶)日子怎么可能跟谁过都一样呢。
第三十三章 跃升
房子在淳平,他们俩到的时候,潘鑫刚好就在门口。
“越群,怎么样!这栋房子不错吧!给,房产证,都办好了!是哥送你的新年兼新婚大礼,你跟着哥好好干,三年之后,鑫诚我给你百分之五的股份!”
靳越群道谢,潘鑫说谢啥,又问他:“你老婆呢?这回结婚了还没带来啊?是不是太漂亮藏着不给见人啊?”
“在老家,习惯了。”
潘鑫露出一个他懂的笑容:“得了,你是怕有人盯着你吧!也是,哥过来人跟你说,这老婆就是这样,不娶回家心里痒痒,娶回家了,有时候是真闹得你心烦,你嫂子也回娘家了,要我说,这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总回娘家算怎么个事……行,我走了。”
潘鑫夹着皮包坐上潘伟开的车走了。
乔苏看着这栋新房子,一栋三层小独栋,面积不算大,他上楼梯看了一下。
“那个潘老板出手真大方呀,这个房子就这么给我们了?”
装潢是八十年代流行的木质家具,有点老气,不过这么一看,倒和他们之前的家有点像了。
乔苏从楼梯上下来,发现靳越群还在一楼坐着,不知道在想什么。
“怎么了靳越群?我怎么觉得你好像不太高兴?”
靳越群伸手抱过他,抱在腿上。
“你觉得这是好事?”
乔苏说:“当然是好事呀,给我们房子还不是好事?再说,你的车也是潘老板给的,我觉得他对我们还真的挺好的…”
“傻的冒烟…”
靳越群笑,握着他的手,眼光深了些:“论我给鑫诚打下的基础,做的贡献,远远不止这些,他给我们车,房子,这些都是在短时间内变不了现的东西,或者说,除非我想和他撕破脸,不然这些东西我就不能卖。”
论当老板,靳越群可比潘鑫当的时间长多了,说实话,这些招数都是他下头的下头那些经理早玩剩的了。
“不能卖就意味着咱们手里的资金有限,他知道我想办钢厂,这样一来,他用这两根绳子把我绑在这儿了,还能给他全个好名声。”
乔苏想了想:“那他刚才说的三年之后,给咱股份,股份是什么?”
靳越群问:“他说了么?我怎么没听到?”
“说了呀,就刚才在门口说的,他给你房本的时候说的,说给什么,百分之五…”
靳越群失笑:“这话你也信?”
“那不然他说干啥?”
靳越群捋顺乔苏的大腿,让他坐的更舒服点:“我讨厌别人把我当傻子,潘伟在财务上做的那点手脚我都懒得提,无伤大雅,我想着潘鑫能听得进去我说的话,先跟着他干也行…你知道我原先最看中潘鑫什么?”
“什么?”
“不是所有人都能搞废钢的。”
靳越群的手指轻轻叩着沙发:“我看中的是背后扶他一把的那只手,现在那只手朝我伸过来了,他也没了价值。”
这才是靳越群最开始选中潘鑫的理由,他说了,他带着乔苏,他没那么多时间,他也懒得当一个好人,这世上,所有资源、权势,都是要靠去谋去争去抢的,资本的最初积累也必然充斥着算计和背叛,只有狗屎才会公平的分给每一个人。
乔苏想的比较少,事实上,除了他们刚来滨江时他短暂的为生计发过愁,后面靳越群就没再让他操心过什么事,靳越群也不想乔苏操心这些,回去给他拿了衣服,他又送乔苏回学校,让他好好上课。
三月底,随着国家领导人年初起的一路南下实地考察,深圳特区报率先发表了一篇“东方风来满眼春”的南巡讲话纪实,一时间,几乎全国所有官方报纸都刊印了这一长篇文章,新闻上的女主持讲着:“让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推动我国对外开放从经济特区向沿海、沿江及全面开放…”
这场讲话在那一年犹如春风席卷大地,就连学校里老师和同学都在看着报纸讨论,中国经济要进入腾飞的快车道的论断不绝于耳。
四月初,靳越群来接乔苏去汉阳饭店吃饭的时候跟他说,潘伟做假账的事情暴露,潘鑫大怒,将他赶回老家。
同时,他想聘请靳越群做鑫诚的副总,并一改之前的三年之约,现在就给他股份。
靳越群婉拒了,潘鑫开始还以为他是太年轻,想再谈条件,直到没两天,有朋友在酒局上跟他说:“王兴华王老哥我看现在是高兴的嘴快咧到耳朵根儿了,听说他找了一个得力的副总,现在正带着他跟市里的领导吃饭呢,诶?我瞧着那个年轻人原先就是在你这儿干的,叫什么…靳越群?”
“靳越群?”
潘鑫端着酒杯,一下子酒醒了大半。
那人说:“是啊,任兴源钢厂的副总,听说是给老王签协议了,一年为期,厂子效益搞上去,他得百分之八的股权,搞不上去…”
“搞不上去怎么样?”
“这咱不知道啊,我看老王是真相中他,我还我听说那小子口气不小,一上任就跟老王要了销售、生产两大块儿全归他管,你别说,老王还真给了…!可见他能力真不一般啊!诶?老弟,那你怎么让他走了?”
那一刻,潘鑫的脑子里嗡嗡的,美酒佳肴天旋地转,靳越群怎么会去了王兴华那里?
不是王兴华教他的那招,说能绑得住靳越群在鑫诚继续给他卖命?
不对,不对…
潘鑫拿酒的手一个不稳,酒杯倒了,酒液洒出来,他突然地想,或许从一开始,或许从一开始这就一盘四个人的棋…!只有他才是那个什么都不知道的…
-
那边,靳越群离开鑫诚,任王兴华创办的兴源轧钢厂的副总,他和乔苏的家也从滨江搬去了汉阳,他心里清楚,王兴华找他也带着自己的算计,但是,当人处于底位时,有时被算计也是一张入场门票,入局,才有破局的机会。
王兴华原来在汉阳的冶金轧钢厂做书记,和高鸿远是平级,后来机械厂转制民营,他接了下来,更名为兴源轧钢厂,在汉阳一众民营钢厂里规模不算大也不算小,但他的困境却与许多民营钢厂遇到的问题一样,就是天天机器不停转,工人也不停转,就是盈利一年比一年差,一年年上百万的亏损像滚雪球,拖得他喘不过气。
他高薪挖靳越群过来,不惜签下股权协议,就是要抓紧时间解决这个问题,否则,在一波波钢厂又要迅速崛起的浪潮下,他这个老江湖可真的要被拍死在沙滩上了。
而靳越群一上任,就给了他诸多冲击,首先是大刀阔斧砍掉了车间里生产角钢,圆钢那些多余的生产线,提议集中资金上马焊管项目。
王兴华早上刚到办公室,就发现有不少情绪激动的工人已经堵在他办公室门口。
“王总!你给大家伙评评理!这怎么回事!那个靳总他才多大,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毛长齐了么!才上任一个月就敢辞退我们!”
“就是!我可是在原先国家管的时候就在厂子里干了,我爸还是先进职工!我也是干了十五年了老人了!他凭什么辞退我!”
李亚平是管人事的,他一边安抚着工人情绪,一边对王兴华说:“王总,您看,这小靳一来,就砍掉了几个分厂的生产线,说什么我们是‘样样做样样粗制滥造’,现在又要辞退工人,我怕人心不稳啊。”
王兴华看他一眼:“人心不稳,他娘的我一直往里赔钱,厂子就稳了?你是猪脑子?带他们上我办公室?!”
他对秘书说:“叫靳总来。”
靳越群早上刚好也在车间,他谈好的一个钢厂焊管生产线正在安装建设。
一进门,就看见五六个横眉冷竖的工人,又看见李亚平,他就知道怎么回事。
“小靳,我听说你要把他们都辞了?”
靳越群也不急:“王总,之前厂子盈利不好,就是因为我们被多条生产线拖累,钢铁行业,想大而全是不可能的,就是那些大型国企,像山钢,泰钢也做不到,我们要想在市场上抢占到一席之地,就要先做到专业化,拿出可以打出市场的拳头产品。我告诉过他们,愿意学的,欢迎,不愿意学的,拿钱走人,不知道是不是李总传达的不太到位?”
工人一听:“李经理刚才通知我们就是被辞退了,根本没说能留!”
工人也不是乱闹的,在钢厂干活还不是老板说让干啥就干啥,但早上李亚平去车间通知他们的时候,明明就是不由分说的让他们立刻卷铺盖走人。
“李亚平,这怎么回事?让你传个话也不会?你这个人事经理是干什么吃的!”
王兴华被他老婆的这个蠢亲戚气的要命。
“对不起王总,对不起,我……”
靳越群也没像刚才那样坐着了,他站起来,跟李亚平握手:“李哥,对不住,我这刚想起来,估计也是我早上没说清楚,我这心里操心着车间的事儿,往那边赶,看来下回我还是得亲自去李哥的办公室,坐下慢慢说,不然这脑袋真容易发晕了。”
李亚平连忙笑:“客气了客气了,我那儿有上好的普洱,就等你来,老哥给你泡!”
王兴华看着微笑的靳越群,知道靳越群这是知道李亚平他亲戚,不想他下不来台,他越来越觉得,原先在潘鑫那儿,还真是委屈了他。
三个人在办公室喝了会茶,李亚平看王兴华还有话找靳越群说,就先走了。
“小靳啊,不,不,靳总!你可是我高薪挖过来的副总,我在你面前自居一声老哥可以吧?”
“当然,王总。”
王兴华笑:“你知道你一上来就这么几大刀砍掉其他生产线,动了公司账上的一千三百多万的余款,上焊管,现在厂里可是好多人都对你步子迈这么大有点意见啊,是不是先放缓点?原先的先做着…”
靳越群说:“王总,我们能放缓,但是市场不会等人。”
“收敛生产线是为了集中资金,我之前去各处收废钢的时候就发现了,焊管在目前汉阳乃至整个中江省都还没几家钢厂做的能打的出名气。”
王兴华说:“焊管我们也可以做,但求稳一点,是不是还是不要先把原先做熟的抛弃…”
“王老板,我理解您的心情,但货生产出来,终归还是要有销路才是,原来那些都是大型钢厂快垄断的产品,人家成本更低,销路更好,我们拿什么比?焊管生产线现在那些大钢厂引进的少,还没形成规模,我们要抓住时机。”
靳越群拿着他刚带进来的报纸,是经济日报,他指着其中第三版面的一段小字。
“去年,全国在建工程实现投资九千亿,现在上头的风向这么坚决,我估计今年这个数字还要翻番,钢材需求一定会跟着暴涨,焊管在建筑上必不可少,这是巨大的商机,也是绝佳的好时机,我们必须乘着这阵风,在钢材市场上打出我们兴源的位置。”
王兴华一辈子也算是见惯风浪,他没有以靳越群年轻而小觑他的能力,一个能在短短半年时间就把潘鑫那样的街混子扶上马的人,又怎么会是个头脑简单的呢?
他只是短短思考了一天,第二天,他在公司大会上拍着桌子力挺靳越群的决议。
时间随着遍地春风如蝴蝶振翅,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兴起建设工程,厂子里,工人是三班倒,靳越群是一班倒,他几乎是不眠不休通宵达旦地的干,带领八九十个师傅将原本评估至少要半年才能投产的两个产能五万吨的焊管生产线,硬是压缩至短短三个月正式上马运转。
那段时间,乔苏觉得靳越群就好像一个每分每秒都在不停转的陀螺,他早上给靳越群打电话,靳越群说他在忙,晚上八点钟给他打,他也说他在忙,那天晚上凌晨三点,乔苏起床上厕所,不小心摁到了枕头旁的手机,居然响了一声就接通了。
“苏苏?”
宿舍里的人都睡了,乔苏迷瞪着眼,摸着手机,很小声地对那头说:“我起床上厕所…不小心摁着了,你咋还没睡?”
那边靳越群松了口气,说:“我这儿还没忙完,快了,乖…你好好睡。”
说完电话就挂了,乔苏被屏幕上亮着的时间刺着眼睛,已经凌晨三点五十五,他还没忙完?
到底几点才算忙完?
第二天早上八点上课前,他又给靳越群打,打了两个靳越群才接,他说:“昨晚还有点事没解决,苏苏,忙完给你打…”
乔苏对着电话惊呆了,他到底有没有睡觉?!
然而这个问题乔苏甚至没有办法亲口问一问靳越群,明明靳越群也搬来了汉阳,但他们见面的次数甚至还不如之前他在滨江。
有时一个月才能见一面,好不容易见了,还不到五分钟,靳越群的电话就在不停地在响,他又要开车走,不过中间他倒是经常让人过来看他,但不是原先叫黄阳的了,而是换了一个叫姜勇的小伙子。
“黄阳呢?”
姜勇说:“黄阳哥现在是靳总的助理了。”
乔苏想着原来是升职了。
姜勇老家是滨江的,挺朴素的一个小伙子,他一次次过来,给乔苏送着越来越贵的衣服,进口的巧克力、饼干,一箱箱他见都没见过的高档水果,里头的苹果居然不是论斤,而是按个卖的!
姜勇又把兜里的钱拿出来:“乔苏哥,这是两千,是靳总给你的零花钱,说怕你不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