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叶阳大人升职记_分节阅读_第39节
小说作者:天谢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696 KB   上传时间:2025-10-09 12:01:35

  “幼年时把大嫂当娘,整日缠着,连她上妆也要在旁边看。”秦深俯身,将他的脸侧转过来对着自己,“有次大哥忍无可忍地把我赶走。我隔着门缝偷看到,大哥在给大嫂描眉。”

  叶阳辞仿佛被他温情怀念的语气蛊惑:“怎么描?”

  “这么描……”秦深从盒中拈取一枚螺子黛,轻描他的眉峰与眉梢,全程几乎屏住了呼吸,只一点点热气洒在他鼻尖。

  叶阳辞凝视近在咫尺的这只手,弓茧累累,骨骼宽大,遒劲有力,无论如何都与描眉画眼扯不上关系。

  正如他无法想象苍龙如何垂须触碰一朵樱花,巨鲲如何以长尾托起一碎月光,浩荡千里的飓风轻拂一缕鬓发,天地熔炉的烈火煨出一盏清茶。

  但此刻,他亲眼见到了。

  秦深放下螺子黛,将他的脸转回镜中看,低声道:“长眉凝绿几千年,清凉堪老镜中鸾。”

  叶阳辞微怔,失笑:“拟非其伦。我又不是长生不老的神女,还说什么几千年清心寡欲,也未免太夸张。”

  秦深却揉着他身上天水碧色的道袍,继续道:“秋肌稍觉玉衣寒,空光贴妥水如天。”

  看这玉衣多单薄啊,令人担心肌肤是否有些寒凉……然后呢,你想捂一捂?调戏神仙吗?

  和萧珩就同泡了一会儿汤池,隔着两丈远呢,怎么还沾染上了浪荡气。叶阳辞拿起篦梳,敲了一下秦深的手背:“别揉了!要揉皱了。我就穿这身道袍赴宴,不穿女裙。”

  秦深不痛不痒地挨了一下,边抻平布料上揉出的细皱褶,边说:“随你。反正是个鸿门宴,道袍宽大,能藏不少东西。”

  叶阳辞入鲁王府时,身上不仅藏着一柄配了鼍皮剑鞘的辞帝乡,还有等候在门外街边的郭四象悄悄塞给他的一个竹筒。

  竹筒以蜡封口,里面应是有重要物件,但他忙碌半天,还没空打开来看。

  这会儿是未时尽,离戌时还有两个时辰。叶阳辞起身去床头柜里取他临时藏起来的东西。

  封口蜡用火烤软,筒盖旋开,叶阳辞伸手探入竹筒,摸到了大小不一的一卷纸页。

  骤雨初歇的傍晚,郭四象踩着水洼走进平山卫指挥使司。

  他已经去肖总旗那边点过卯,但今日未挂牌办差,说是要先送一份夏津县衙的公函到经历司。肖协之前愁的就是燕怀成要查空岗,见他自有门路套近乎,便顺水推舟同意了。

  燕怀成自然不在经历司,正在家与刚从河里捞回来的掌上明珠,商量明日移花接木的细节。

  郭四象便找了燕怀成手下的都事黄笙。

  黄笙不冷不热地收了公函,叫他回去等上官批复。郭四象嘴上应了,余光悄悄打量着经历司的架上文书。黄笙见这小子直不楞登,正要赶人,有校尉来传令:“黄都事,同知大人有请。”

  “什么事?”黄笙起身走到门口。

  校尉道:“指挥使大人刚回来,召集属下议事。同知大人说也叫上您。”

  黄笙颔首,转头瞪郭四象:“还不走?”

  “走,马上走。”郭四象暗骂一句恁爹,憨态可掬地笑了笑,“多谢都事大人。”

  黄笙出了房门,朝议事厅的方向去。郭四象跟在他身后,脚步渐慢,越落越远,乘人不备转身回经历司。

  架子上堆满文书。库房的箱子里也分门别类地装了不少,有奏报和军令,还有军户户籍、田产记录、物资配给单,以及各卫所官员的升迁、奖惩和军功档案,林林总总不下十几箱。

  郭四象紧着重要的翻抄,并未找到想要的东西,又搜查了各官吏的书桌,最后从燕怀成的抽屉里翻出一份调令的废稿。

  调令的时间正是响马贼袭击高唐城的三日前,由经历司起草,闵指挥使亲手签发盖印,送往平山卫各个千户所,要求两日内抵达会通河的魏家湾河段,围剿水匪。因为有个涂改字眼,旁边注明:“此稿作废,重新誊抄再发。”

  “魏家湾那点犄角地方,就算有几个水匪也是小打小闹,需要调拨平山卫大部人马去围剿?”郭四象嘀咕,“怎么看怎么像调虎离山。”

  他将调令废稿小心地收好,继续翻找抽屉,又发现了可疑之处。

  来往公文的签收单里,登记有“六月十四亥时二刻接高唐城巡检司求援急报”一栏,可这份急报却不在。

  郭四象皱眉:这像是谁事后抽走了急报,却忘记更换签收单。平山卫无视高唐的求援,又在事发前小题大做地将人马调走,不得不让人怀疑,这是早有预谋,纵匪行凶。

  而调拨记录中,写着“调拨四千人马至高唐、夏津,六月十六退贼全城,安顿生民”。

  郭四象恼火又不屑地呸了声:响马贼十四夜破高唐,十五日晨,两度围攻夏津。当时是叶阳大人率领全县守军退敌,后又有德州卫游击营赶到,响马贼午时之前就退败了。等到十六日黄花菜都凉了,平山卫连贼毛都没见着一根,还好意思说自己退贼全城?这分明是冒功!

  此外,还有不少前后矛盾之处,相关证据都被郭四象一股脑收入怀中,心道:看来这燕怀成还颇得闵仙鲤看重,视如心腹,要不是叶阳大人救下他的爱女,想要搭上这条线,还得费一番周折。

  他估计这会儿平山卫的头头脑脑们都在议事厅,正是浑水摸鱼的好机会,当即从燕经历的桌面取了一叠新到的文书,赶往闵仙鲤的廨舍。

  廨舍外有值岗的两名校尉,郭四象初生牛犊不怕虎,把腰牌一亮,就理直气壮地上去了。他说:“燕经历命我来送文书。”

  一名方脸校尉说:“指挥使大人不在。”

  郭四象说:“我当然知道。燕经历说这些奏报不急,就先放在指挥使大人桌上,待到议事结束,他自然会看。这是燕经历的腰牌,还请验看。”

  方脸校尉看他挂着小旗腰牌,又有燕经历的出入腰牌在手,正要去开门。另一名圆脸校尉低声道:“腰牌是没错,但这小子有些面生啊。”

  郭四象侧过头看他:“我原是肖总旗手下,前几日才调至经历身边,说今后上传下达之事都交予我了。能得表叔照拂,我肯定是要勤勉做事,但凡交代都不能疏忽,对吧。”

  果然,能天降的大多是关系户。黄经历是指挥使大人的心腹,他的表侄子还是别得罪的好。方脸校尉推开门说:“大人请进。”

  郭四象进了廨舍,把文书往桌面一搁,开始轻手轻脚地搜查,连藏在柜子最底层的带锁抽屉,也被他用细铁丝小心撬开,果然有所斩获。

  匆忙间他来不及细看,挑着关键部分,疾笔抄录几页塞进怀里,又将这些证据恢复原样。

  出门时,圆脸校尉随口问了句:“放个东西要这么久?”

  郭四象不慌不忙道:“不慎被树根绊倒,文书洒一地。一页页按顺序整理好,还得认清文字头尾,费了点工夫。”

  方脸校尉笑起来,对圆脸说:“我就说吧,那盆落地生根的榕树再不换,倒霉的肯定不止我一个。”

  郭四象迈出指挥使司大门,沿着卫仓街走了不到百丈远,后面遥遥传来叫喊声:“郭小旗,留步,留步!”

  他心下一凛,知道横生变故,情急之下膝盖磕到路边面摊的长凳,吃疼时手按在了一名食客肩上。

  食客嗦着面条,抬脸看他,目光锐利。郭四象定睛而视,露出一丝笑意。

  他弯下腰,好似揉了揉膝盖。须臾又直起身,继续往前走。

  后面的一队平山卫校尉追上来,将他团团围住。为首正是看守廨舍的那个圆脸校尉,朝他戒备地笑笑:“方才忘了件事,所有从指挥使廨舍出来的人,都要搜身。这是规矩,还请见谅。”

  郭四象挠了挠脑袋:“有这规矩?该不会是你回头想想觉得不对劲,怀疑我偷东西吧?屋里那些摆件虽然精致,我却没那么蠢,为了换几个钱自毁前途。”

  校尉说:“郭小旗误会了。规矩嘛,人人皆如此,不独你一个。”

  “既然大家都这样,那就搜吧。”郭四象抬起双臂。两名校尉上前,将他从外到内结结实实搜了一遍,连裤裆都没放过,什么不该有的都没有。

  郭四象不高兴地问:“我清白了吗?”

  校尉抱拳:“公事公办,冒犯了。”转身招呼众人,“我们走。”

  郭四象继续往前走,没有回头,直到他消失在街尾,观望后续的那名校尉才进了官署大门。

  面摊上,姜阔低头把剩下的面条吃完,擦擦嘴,拍了几枚铜板在桌,起身道:“老板,结账。”

第49章 需要一个揭盖人

  卫仓街尾的槐园别院,是瞿境为高唐王府侍卫们安排的落脚处。瞿长史打的一手好算盘,不允许他们在鲁王府内守卫秦深,就给圈在别院里,由同一条街上的平山卫指挥使司负责盯梢去向。

  姜阔进屋后掏出郭四象塞进他怀里的所有东西,摊在桌面。三名高唐王府侍卫围上来,胡延索问:“统领,这些是什么?”

  逐一辨认后,姜阔拿起潦草抄录的账目,嘬了个牙花:“这姓郭的小子够大胆,运气也够好啊。”

  “姓郭的小子?哪个?”

  “郭四象。叶阳大人的,唔,学徒吧。我之前去夏津县城,与他打过几次照面,认了个脸熟……拿个竹筒过来。”姜阔将纸页卷好装进竹筒,盖上筒盖,以蜡封口,“这些证据郭四象自己拿了没用,想必是叶阳大人命他搜集的,最好先还给他。但不知他是孤身来的聊城,还是有人同行,又住在哪里。”

  胡延索好奇地问:“这些到底是什么证据?”

  姜阔端正的脸庞上浮起诮笑:“能让一卫指挥使吃不了兜着走的证据。”

  他打开屋门,问院子里正在舞枪弄棒的侍卫们:“谁还没吃晚饭?”

  “我!”“还有我!”二十几个人举起了手,也包括他身后的胡延索。

  姜阔把竹筒往胡延索腰带上一系:“一个个轮着出去吃,就去我方才吃的面摊,坐丙号桌西位。吃一晚上,总有兄弟会碰上趁夜回来拿东西的郭小子。还有,我画张肖像贴在墙上,你们都来认清楚他长什么模样。”

  入夜后,郭四象果然偷摸折返至那家面摊附近,暗中打量桌边食客与周围行人。

  吃面的侍卫借着路灯看清他的模样后,使了几个眼色,拨了拨腰间竹筒,起身对面摊老板说:“这面太难吃,物归原主,我不要了!”

  老板连连道歉。侍卫丢下几枚铜钱离开,郭四象与他擦肩而过后,他腰间的竹筒就不见了。

  揣着失而复得的证据,郭四象咋舌:手下侍卫一个个都这么精锐强干,这高唐王得有多厉害,多会调教部下?不愧是秦大帅的儿子……不知他将来若有机会上战场,与赵将军比谁更高明?

  初出茅庐的十八岁少年,浑然不觉自己今日做了一件多么有勇有谋的壮举,一心只想完成叶阳大人交代的任务。

  紧接着他去了一趟燕府,将出入腰牌归还给燕怀成,还向燕脂转达了叶阳辞的几句叮嘱。双方敲定了明日的细节,顺道同用了晚膳,主客方才尽欢而散。

  郭四象走出燕府大门,仰头望向漆黑夜空,想着徒骇河上的船此刻已不知驶到哪里,叶阳大人今夜会落脚在聊城的何处?

  他决定翌日一早就尾随燕家的马车去鲁王府门外,总能遇上叶阳大人,并将这个竹筒交给对方。

  郭四象仰头望夜空时,夜空笼罩着城内沧海一粟的他,也笼罩着城外静谧的徒骇河。

  其时叶阳辞的船早已靠岸。而从高唐方向驶来的另一条船,正在涨水的河流中逐渐靠近聊城。

  船舱内,薛图南与郑澄正对案疾书。

  山东道监察御史共有十人,一个多月前被御史台尽数派往山东各府,肩负着体察民情、稽考官员、调查矿乱的重任。作为其中之二,薛图南在马贼退去后的高唐城里遇上了同僚郑澄。

  此刻的高唐城,民众情绪尚未从破城屠衙的恐慌中恢复平静。平山卫姗姗来迟,又敷衍而去,似乎对除贼抚民之事并不放在心上。被血洗的衙门,只有两名被蔡知府指派过来的提刑官在清理后事,主持日常,等待着朝廷接到奏报后再派新的州官过来。

  这种明明发生了恶性大案,从知府到卫所却一律漠视的态度,似乎藏着某种心照不宣的深意,令两位暗访的御史感到了愤怒与不堪细思的寒意。

  薛图南搁笔,吹了吹纸页上的墨迹,皱眉道:“平山卫指挥使闵仙鲤、东昌知府蔡庚,此二人定有蹊跷之处。”

  郑澄颔首:“我也有此感觉。卫所兵马现已回聊城,我们沿水路赶上,看看以什么身份接近,一探究竟。”

  “聊城……”薛图南略作沉吟,忽然道,“是东昌府衙、平山卫官署的所在地。城内还有个鲁王府?”

  郑澄说:“是,如今这一脉当家的是秦湍,人称小鲁王。”

  薛图南提笔,在纸页上缓缓写下“鲁王府”三个字。

  郑澄不解地抬了抬眉毛:“薛兄这是何意?没听说鲁王府与这案子有关啊。”

  “我这人一贯多事,你是知道的。”薛图南说,“来都来了,何不四处看看?”

  郑澄笑道:“共事多年,我如何不知你心细如发。那就四处都看看。”

  案几随着船身晃荡了一下,险些打翻油灯,薛图南连忙捞起考察记录纸,折好后封入防水革囊。

  翌日午后的麒麟殿内,叶阳辞从竹筒中倒出一卷纸页,逐张摊平在桌,与高唐王仔细浏览。

  “纵匪冒功,勾结宗室,挪用公银,伪造账目。还在东昌府各地开设钱庄和当铺,以低当高赎之法洗钱收贿。”叶阳辞一张张翻着纸页,尤其是那几张抄录的账目,说明的确存在阴阳账簿。只要拿到阴账簿,再对照盘查闵仙鲤的地下产业,就是铁板钉钉的证据。

  秦深说:“看来账簿的原本,就在平山卫指挥使司,闵仙鲤的廨舍里。这厮还真是狂妄,连密室暗格都不用。”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3页  当前第3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9/14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叶阳大人升职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