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度并没有和沈溪年说外祖父病重的事。
毕竟当年林家先是失了一个嫁进隋家的女儿,之后更是一场大火同时失去两个女儿,并且因此被先帝问责教女五方,离开京城的情形可谓是惨烈。
这么多年来,随着林老的告老还乡,林家是真的与隋、裴两家再没有过任何的联系。
如若外祖不愿见他,他便也当做没有这回事,继续维持这种两不相见的避嫌关系,自然也没必要让沈溪年听了一起伤神。
裴度有时候的确会下意识做出一些举动,让小鸟生出些心疼,从而表现出更明显的偏爱。
这样的偏爱总是会让裴度有更加强烈的被爱感。
但如若是他自己都无法掌控的事情时,他又会下意识隐瞒这样的冲突,不让沈溪年知道他也会有不运筹帷幄,从容镇定的时候。
或许是得到的爱意太单薄,裴度不知道真正将他放在心里的人,是想要为他考虑能够想到的一切。
沈溪年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爱裴度。
不论当年如何,林家的的确确是除却隋子明之外,唯一和裴度有近亲缘关系的存在了。
就算有可能会被林家避嫌拒绝,那又怎么样呢?
他总是会陪在恩公身边的。
但如若林家真的只是有苦衷在身,并不是当真无情绝情,那恩公就有了一位在世的长辈——这样的情感是沈溪年无法给予裴度的。
他希望裴度能在跳出少年时期的挣扎后,再度拥有来自长辈的关爱与呵护。
“扶光,我们试试看,好不好?”
沈溪年眸光真诚,直白坦荡的话语全然没有裴度心中万分思量的种种顾虑。
“不论怎样都没关系的,有我在呢。”
裴度感受到沈溪年握着他的手心温热,轻轻扬起唇角,拇指摩挲着沈溪年的手背,低声应:“好。”
“都听溪年的。”
沈溪年忍了又忍,还是没忍住唇角的上翘。
谁懂啊!
家养权臣,金屋藏恩公的那种爽!!
裴度将沈溪年的变化看在眼里,若有所思。
江南对沈溪年而言,的确是不一样的。
用如鱼得水一词形容毫不夸张。
江南的底气的确是谢惊棠留给沈溪年的,但更多的是沈溪年对于自己的认知。
在江南,沈溪年的手里有钱,有权,纵然不如裴度首辅权柄的只手遮天,但隔着大江大河,强龙难压地头蛇的说法自古有之。
当年裴度南下查漕帮案子的时候,也曾拉拢过江南不少巨贾,出于某种考量,他们虽然并没有相助裴度,却也多少行了方便。
只是行些方便,对当时的裴度而言就已然是极大的助力了。
所以别看江南是吴王的地界,漕帮后面也多少有吴王的影子,但江南一带商贾聚集,威势之大,只怕还真不是吴王的一言堂。
裴度见沈溪年有些费劲地抬手绑头发,便抽了沈溪年手中的发带,温声道:“我来?”
“哦,行。”
沈溪年转过身背对裴度,并且配合地稍稍扬起脑袋。
在船上当然是没有染色的,裴度想到从京城出发前,沈溪年便特意将染发膏洗掉了,显然是一早就想好要用原本的模样出现在江南。
裴度握着沈溪年的发丝,带着一点点浅灰的白色被服帖地捋顺在手心里:“这样的发色可以吗?”
沈溪年抬手摇了摇手指:“这就叫天高皇帝远,有钱能使鬼~推~磨啦。”
“刚才见到我们的管事只是码头这边的,走到半路便会换成府中的,没人会多嘴车里多出一个人。”
商人再有钱,也的确是四民之末,出身商贾,若无大造化,子孙后代都无法科举,所以他们更要抓住江南一带的话语权。
明面上看,江南是吴王的地盘,漕帮替吴王压榨百姓积累财富,暗自囤兵,各地商贾们也逢年过节以金银财物孝敬吴王。
但实际上,就像是五路商会的名字一样,江南真正的五路命脉,从来都不在王亲官府手中。
沈溪年没有加冠,仍旧是少年气十足的绑发,高高束起的马尾藏着少年人独有的锋芒。
裴度选的是条带宽一指左右的锦带,缠绕束拢后,结尾留了两寸长的流苏垂在马尾束发的一侧,随着沈溪年转头打量欣赏的动作轻轻晃动。
他虚心求教沈溪年:“家主可知晓,若吴王谋反起兵,江南商贾最大可能会如何行事?”
沈溪年瞅了眼裴度,对这句家主称呼十分满意,下巴微微扬起:“那要看朝廷和吴王两边势头如何,谁又能给出让我们满意的好处了。”
“五路商会最开始成立的初衷不是垄断钱财商路,而是护卫家土。”
“我们的确是商人,但下面养着的却是无数百姓,也是这些同乡百姓的信任,才使得我们五家在这江南之地绵延至今。”
沈溪年此时说话的立场显然已经不是裴府的沈公子,而是江南金陵的谢家家主。
“谁能让江南百姓少受权力倾轧之劳,战乱之苦,谁能让江南大小商贾们在之后仍能维持、或是拥有更有盼头的前程……我们就选谁。”
就像当初商会暗自对裴度行方便,令吴王就此不敢让漕帮行事太过猖狂一样,五路商会不仅仅是领头的那五家大商贾,还有无数隐藏在江南河川溪流,大路小径中的商人,他们汇聚成了江南的血管,源源不断运输滋养着这片土地。
五路商会的存在并不是秘密,裴度之前并不是完全没有想过如何接洽商会领头的这五家,但却一直不得其门而入。
裴度轻叹:“若你们选了吴王,五路俱通,粮草顺畅,吴王将毫无后顾之忧。”
沈溪年知道裴度在想什么。
裴度其实并不在乎谁来坐这个江山,只要不是郑氏就行,但吴王会死在世子郑闵手中,而身世血脉不明的吴王世子显然坐不稳这个江山。
到那时,京城,江南,一国倾覆,又有哪里会是永远的桃花源?
如若裴度当真无力改变倒也罢了,最煎熬的是,他本可以。
沈溪年勾着裴度的手指:“好啦,船到桥头自然直,咱们有的是时间可以慢慢想将来。”
“现在,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落实一下。”
裴度:“嗯?”
沈溪年凑过去,脸颊距离裴度很近很近,眉眼弯弯,眸光如星。
“既然要以谢家的名义给林府递帖子,那……我要以什么名义,来拜访你的外祖父呢?”
第80章
最终,拜帖之上,裴度准备金陵谢家家主未婚契兄的身份,因为仰慕林老的学识与名声,被沈溪年偕同前来拜访林老。
未婚,契兄。
嘿嘿。
沈溪年转头就把裴度的新身份吩咐下去了,让谢家上下都以先生称呼裴度,一应吃穿用度,银两花销都按家主夫人准备。
一家之主坐在太师椅里,唇角的笑容怎么都压不下来。
这可不是一封拜帖这么简单的事儿。
有了这层身份,之后恩公出入江南各处,可就是板上钉钉的名分了。
拜帖裴度准备亲手写,沈溪年看着裴度坐在那反复纠结,逐字斟酌,转头便去准备拜礼了。
林家在姑苏并不算是多么显赫的勋贵世家,但林老的名声却十分响亮。
当初林老告老还乡,在姑苏创建文津书院,教书至今。
文津书院不分四民,不论贵贱,即使是商人之子,只要能通过考核亦能入学。
这些年来,文津书院教导出了不少学子,他们大多数或许出身不佳,或许碍于朝廷现状并未选择继续科举,但不论如何,林老已然是桃李满江南了。
谢家也推荐了不少学生进入文津书院,此番谢家家主因为商会来到姑苏,前来拜访进来身体不好的林老,可谓是合情合理。
就是这拜礼要如何准备的确是需要斟酌的大问题。
按理来说,沈溪年身为谢家家主,拜访林家的礼不宜太重,最好是文房四宝琴棋书画之类符合林老身份喜好的雅礼。
但换一个角度,沈溪年的这份礼可是有裴度这个亲外孙一份的,祖孙多年不见,表孝心的礼不能敷衍含糊。
啊,还有他身为林老亲外孙的未婚夫君,头次登门自然也要多备一份晚辈礼……
人情世故这方面,沈溪年虽然没怎么实践过,但天赋放在这,又有谢惊棠那么多年的耳濡目染悉心教导,如今直接是信手拈来。
沈溪年唤来厅外候着的管事,吩咐道:“去备些非贡但数量稀少,滋味清润的茶饼;再来打听一下林府这些时日采买过的药材,挑着不好买的那些,都仔细着备最好的;再去挑些京中运来的梨子……”
***
裴度用曾经裴母留下的那枚麒麟扶光私印盖了落款。
『扶光长乐』
林家很快便回了拜帖。
秋色浓郁,一行人随着门房走进大门,便能闻到一股桂香暗浮。
拜礼自有府中管事接待,沈溪年只提了那篮鲜梨,与裴度一起步入主院厢房。
刚跨过门槛,一股淡淡的药草气息扑面而来。
屋角的暖炉上还温着补汤,几盆秀雅的兰花安静排放,盆沿凝了些小水珠,显然是刚打理过不久。
林老倚塌半卧,身上搭着棉被,鬓发花白,额角斑驳,面庞瘦削苍白却不失硬朗。
他一眼便望见走进来的裴度,身子有些急切地撑起,眼角细微的皱纹都深了几分。
裴度连忙上前扶住林老伸出的手,而后行礼伏身:“外祖,许久未见,孙儿不孝,令您思念。”
林老轻叹,反手拍了拍他的手背,笑容里夹杂了诸多复杂的情绪,最终看着这个已然长成的外孙,万千话语最终都化作了未出口的慰藉。
“好……好孩子,你能来,便是好的。”
裴度握着老人手的力度由谨慎变得自然,那股血缘相连的柔和悄然化开。
顿了顿,他轻声补了一句:“京中诸事繁杂,从前孙儿多有不孝,但心中惟愿外祖安康。”
林老虽病着,坐姿仍然板正端肃,不肯让人扶着,他轻轻拍了拍裴度的手背,示意他坐下。
“说什么不孝,没影的事。你身在高位,每一步都是艰难,外祖知道这些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