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权臣成双_分节阅读_第17节
小说作者:又生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453 KB   上传时间:2025-09-07 13:52:48

  二人衣袍摩擦而过。

  林佩在余光中看到陆洗微扬的唇角。

  “广南收复,听说当地重审的冤假错案就有数十起。”陆洗道,“可见这次宣政是真正落到实处了,可喜可贺。”

  朱昱修拿起鸠车推着玩:“右相在夸左相的差事办得好吗?”

  陆洗笑道:“是啊,左相办得好,臣今天要提的案子,若十王府还没就范,可昭雪不了。”

  朱昱修:“什么案子?”

  陆洗抬起头,字字铿锵有力:“三年前高州知府郑冉冲常平仓一案。”

  殿中一阵安静。

  随后百官小声议论起来,不知情的人探讨为何要提此案,知情的人回忆当年情形叹息不已。

  于染神色微变。

  似经过了激烈的内心斗争,他终于抬起头,把目光投向陆洗。

  ——“请苦主入殿陈冤。”

  传唤响起。

  怀生身穿素缟,低头从文武官员中间的过道走到御前,一扣三拜首,双手托起血书。

  烛火烧起的热浪模糊了少年的身影。

  朱昱修揉一揉眼睛。

  “陛下,太后。”怀生道,“草民之父郑冉三年前因被十王府迫害含冤而死,死不瞑目,今闻朝廷收复广南,各州重审陈年冤案,父亲托梦而来,望陛下和太后还郑氏一门清誉。”

第14章 昭雪(上)

  “陛下,当年此案就有诸多疑点。”陆洗道,“臣请调刑部案卷。”

  “陛下,此案虽发生在广南,但性质与其它案件不同。”林佩道,“臣不同意重审此案。”

  陆洗侧身道:“林大人,只要是案子存在疑点,我身为右丞相是否有权调取刑部案卷?”

  林佩道:“政务有分工,你开始时不负责这个案子,现在突然要主持重审,除非有充足的证据证明郑氏含冤,否则无法说服我,也说服不了当时参与办案的众位臣工。”

  一番对话点起火星。

  朱昱修回过头看董嫣,小声抱怨道:“他们怎又吵架了,右相刚才不还夸左相吗。”

  珠帘被挂起。

  月季花丛映入众人视线,深红浅红,点点荣艳。

  董嫣开口道:“林相所言有理,这是由吴老丞相审定的旧案,现理应在左相职权范围之内。”

  陆洗道:“但是他不作为该当如何?”

  董嫣把话锋一转,看向林佩:“林相,你看这样行不行,权且先让刑部把案卷取来一看,若陆相是胡说八道拿不出证据,本宫治他的罪,若陆相言之有理且能拿出实证,再议是否重审。”

  林佩默了片刻,道好。

  等待的时间略长,各部官员依次奏完事,刑部案卷还没有到。

  朱昱修把那只青玉鸠车拆了又装装了又拆,无聊地打起呵欠。

  陆洗笑道:“陛下,臣等闲聊几句给你解解闷。”

  朱昱修道:“好。”

  陆洗道:“三年前陆某人还在地方,想问问殿中亲身经历过此案宣判的同僚,你们觉得时任知州的郑冉是一个怎样的人?”

  方时镜、杜溪亭等人看向林佩。

  对他们而言,这是一场无准备之战。

  林佩道:“大家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

  方时镜说起他在老家惠州的所见所闻,表示郑冉的初衷应不坏,坏在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当。

  杜溪亭说郑冉在案发之前连续好几年考功都在中上之流,可惜性格过于刚烈,刚极易损。

  “说起郑知州,我是最熟悉的。”于染清了清嗓子,站出队列,“我与他同为永熙元年的进士,深知他为人正直,志向远大,一直恪守以民为本、官清政明的原则,相信他在高州一定是看到了无法容忍的真相,才会决定用自己的生命守护当地百姓。”

  怀生依然低头跪着,只是当他听到于染的话,干涸的眼眶再次涌出泪水。

  “陆大人,那你觉得郑冉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林佩反问道,“你觉得大家的评价对吗?”

  陆洗道:“我以为大家各有各的道理,郑冉可以是一个良臣,一个直臣,也可以是损害社稷利益的恶人和忤逆朝廷的罪人,不同角度,他可以有千般面目。”

  林佩道:“这话说了又好像没说。”

  此时大殿门口出现一列人影。

  刑部吏员在侍卫的护送之下入殿,将案卷悉数呈放御前。

  “陛下,太后。”陆洗等众人都陈述完意见,举起笏板,“臣真正想说的是,抛开一切身份地位学识政见,郑冉他首先是一个人,趋利避害才是人的本性。”

  董嫣道:“继续说。”

  陆洗道:“一个人在还能看到前途的情况下是不会自毁的,哪怕被十王府威胁分赈济款,哪怕看到百姓的田地被无情兼并,这些都不足以把他逼到那个份上,诚如方尚书和杜尚书刚才所言,只要他还有可能熬到任期结束,他就一定会选择忍,忍到离开高州再开口说话。”

  董嫣道:“陆相认为真相是如何?”

  陆洗道:“臣认为带头冲常平仓的人不是郑知州,真相是——郑知州只是碰巧路过那里。”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

  众人只是就事论事觉得郑冉本心不坏,却从未怀疑过这件事的起因。

  尧恩道:“容下官提醒陆相,郑知州纵容乡民搬空常平仓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即便三年过去,当地目击此事的百姓仍有百余人,且郑知州本人在狱中也对此供认不讳。”

  陆洗翻开案卷:“这是果,不是因。”

  林佩的眼皮跳了一下。

  他在三月大朝经历过这样的气氛,所以能察觉到自己和尧恩此刻已经在陆洗的局中。

  御前明烛照丹青。

  案卷一页一页翻过,声声入耳,仿佛已故之人有了呼吸。

  陆洗忽然在某页停下,侧过身,用犀利的眼神盯住林佩。

  陆洗道:“听闻林大人前日刚去丰阁看过这份案卷。”

  林佩道:“是。”

  陆洗道:“难道你没发现这儿缺了一页吗?”

  林佩道:“当时光线昏暗,我视物不清,没注意。”

  陆洗道:“朝堂之上可不兴耍无赖啊。”

  林佩面不改色:“看前后内容,这一页应是大理寺完成了复核之后所做的注释,有的案子有,有的案子没有,怎么陆大人,你私下养了那么多家臣,连三司会审的程序都弄不清楚吗?”

  陆洗道:“大理寺卿,请说话。”

  大理寺卿道:“林相说的不错,这一页的内容是不影响案情走向和结果。”

  陆洗笑了一声。

  语罢,把案卷往前翻了两页,用镇纸压住。

  陆洗道:“刑部验尸官的记录不清,存有疑点。”

  尧恩道:“何处有疑?”

  陆洗道:“关于十六名守仓军士的死因,如此大案的记录过于笼统,须知三百年前地方提刑就已经将械斗造成的伤口分为二十余种,怎么到了我朝反不如初?”

  尧恩道:“彼时天气炎热,尸体运到京城已经只剩白骨,你想知道伤口形状也不是不行,调高州狱案,或去问当年负责给此案验尸的地方仵作便知,只是今日等不到了。”

  董嫣久居深宫,不懂刑律,只把目光投向陆洗。

  “太后恕罪,前人言初情莫重于检验。”陆洗大声道,“臣知这十六名收仓军士的尸骨就埋在京城西郊,故前日擅作主张,找守墓之人把棺材抬了出来,此刻就放在千步廊。”

  董嫣吓了一跳:“什么?”

  陆洗抬起眼,一字一顿:“臣请开棺验尸。”

  董嫣连忙捂住朱昱修的耳朵,担忧道:“这未免过了,陆相执意重审此案,本宫答应便是。”

  林佩开口提醒:“太后勿忘方才所言,若无证据,则要问陆大人之罪。”

  董嫣又为难了:“这……”

  殿中安安静静的,无它人插话。

  百官都明白事情到这一步已没那么简单。

  这是两个站在庙堂最高处的人之间的对弈。

  却值僵持之际,刚才还不耐烦的朱昱修突然来了兴趣。

  “母后,朕不怕。”朱昱修掰开董嫣的手,抬起脸,眨了眨眼睛,“朕想看开棺验尸。”

  青玉鸠车滑落地毯。

  林佩和陆洗不约而同地看向小皇帝,眼神皆是意味深长。

  圣意已定。

  不一时,千步廊外的棺材被抬入宫门。

  陆洗回过神,挥袖请命:“太后,陛下,臣想推荐一个人和验尸官一起查验,以为公正。”

  朱昱修道:“何人?”

  陆洗道:“江鄱谭县人吴香,前川西眉县提刑。”

  朱昱修拍掌道:“好。”

  听到这个大名鼎鼎的民间仵作,很多人都变了脸色。

  吴香在眉县当官时曾经卷入一起人命官司,由于执着于真相,不听上司的教训,不久后就被革去官职,落得妻离子散的下场。陆洗当时谪居川西,听说其人其事深感可惜,遂出手相助,帮吴香赎回妻子。来年,陆洗收到朝廷调令升任松江知府,立刻派人把吴香一家接到浙东,供其吃住,保其安宁。吴香感激陆洗,誓死效命,以民间仵作的身份破获过许多连官府都无从下手的疑难案件。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4页  当前第1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15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权臣成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