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奸臣他死不悔改_分节阅读_第41节
小说作者:楚济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420 KB   上传时间:2025-08-15 11:03:34

  哭嚎声戛然而止,有人悄悄解下丧服臂缎,有人连忙抹去满脸眼泪。

  那些方才“痛哭流涕、痛陈祖制已亡”的文官们,一个个站直身子,脸上重归肃穆庄重之色,仿佛刚才那群披麻戴孝的不是他们。

  若再哭闹胡搅,怕不是国丧未成,他们就得先入棺。

  皇室宗亲席位上,几位王爷面色惨白。

  不约而同地想起睿帝在位期间,那些不明不白暴毙的兄弟,有坠马的,有心疾发作的,更有在青楼马上风而亡的。

  每一桩悬案背后,都隐约晃动着这位顾相的影子。

  唯有贤王轻叹一声,瞧着顾怀玉,眼底尽是惋惜。

  殿中静了片刻,一道低沉的声音打破沉默——

  “宰执此举,未免太过。”

  董太师三朝风骨,此刻虽面色灰败,脊背却挺得笔直,他先向天子一拜,转向顾怀玉,一双老眼精光闪烁。

  “太祖皇帝白手起家,以武定国,亲自定下‘文武分治’之制,不许武官议政,正是深知刀兵不可久握,权柄不可双持,顾相擅改祖制,妄开先例,此举……”

  “既不忠!亦不孝!”

  这六个字如惊雷炸响,在垂拱殿内回荡。

  殿中众人面色剧变,在礼法森严的朝堂,“不忠不孝”这顶帽子一旦扣实,便是自绝于天下士林,永世不得翻身。

  沈浚忽然就在众目睽睽之下缓缓跪地,一双手极轻地拂过顾怀玉袍摆,一寸寸理顺褶皱。

  殿中一片死寂。

  裴靖逸盯着他的双手目光发沉。

  待沈浚起身,才转向朝堂,温声开口:“闻太师博闻广记,沈某有一事请教太师。”

  董太师知他不怀好意,但不能当场拒绝,只能点头。

  沈浚一拱手,不徐不疾请教道:“当年太祖以一介边军校尉,举兵起义,亲手覆灭先朝山河。”

  “敢问太师,此举可是忠义之举?”

  后人虽尊太祖为开国圣君,千秋功业歌颂不绝,可心知肚明,什么起义?实质就是造反。

  造反,是最不忠不义之举。

  清流党众人噤若寒蝉,无人敢接这个“请教”。

  但沈浚并未放过他们,语气依旧温和,像极了一个好学的士子:“沈某还有一事不明。”

  “既然太祖乃武将起家,为何在登基之后,却急急设下‘武将不得参政’之制?”

  答案在每个人心头明镜似的——

  那位太祖皇帝,比谁都清楚龙椅是怎么抢来的。

  他怕啊,怕哪天还有个边关武将,学着他的样子走他的老路。

  所以他立祖制、画界限,不是为了江山稳固,更不是为了文武有序,而是为了堵死后人仿效之路,让武将永世无法再登那至尊之位。

  所谓“祖宗之法”,不过是一个掩人耳目的枷锁。

  清流党一众人面色难看,不忠不义的帽子被摘了,祖宗之法的金身也被打碎,朝堂上短暂沉寂。

  董太师仍不慌不忙,方才被怼得哑口无言的状况仿佛从未发生,他话锋一转,“老夫记得,顾相出身江南顾氏,书香门第,祖上三代皆有进士之名,文脉鼎盛,传承有序。”

  “陛下登基之初,若无顾相主持大局,安抚士林、整顿六部,天下焉得太平?”

  这番话听着倒像是在夸赞顾怀玉,但紧跟着,董太师又道:“顾相与我等虽政见有别,但同为读书人,同为文臣,共饮一江春水,皆以圣人之学为本,以治国安民为志。”

  “此番废祖制、开武议之先例,引发争议,情有可原。”

  “可顾相今日,若仍执意袒护武将,便是割席断交,弃士林于不顾。”

  “老夫斗胆请问顾相一句——”

  “您究竟,是站在读书人这一边?”

  “还是站在武人那一边?”

  这问题犹如淬毒的匕首,直指顾怀玉命门。

  若顾怀玉说“我站武人”,那便成了“背叛士林”,天下士子寒心。

  若说“我站在文臣”,那废祖制之事就再也站不住脚,立场自毁。

  实乃用心险恶。

  沈浚正要开口,顾怀玉抬起手制止,他玉白纤细的手指落在膝盖,不急不缓地轻敲。

  “董太师问本相站在哪一边?”

  忽然一顿,那嗓音里一贯的倦懒轻柔消失,字字干脆利落,铿锵有力。

  “本相是大宸的宰执,自然站在大宸这一边。”

  朝堂上骤然一静。

  董丹虞眼眸蓦然发亮,直勾勾地盯着他。

  清流党众人则面面相觑,一时竟不知如何反驳。

  顾怀玉起身宽袖垂落,姿态从容,仿佛在闲庭信步间谈论风月,“董太师说得对,本相确实是江南顾氏出身,若东辽铁骑南下,本相大可收拾行囊,回老家做个闲散文人。”

  他目光扫过那些面色微变的清流党人,讥诮地勾起唇角。

  “诸位是不是也这么想?”

  “即便东辽跨过长江天险,占据大宸南北,他们总归需要文人来治理天下,需要文官来维持朝堂运转。”

  “龙椅上换个人坐罢了,诸位照样能戴官帽,领俸禄、继续做你们的‘忠臣’。”

  “至于大宸——”

  顾怀玉语气陡然一沉,毫不掩饰目光里的锐利,“至于黎民百姓,至于江山社稷,至于那些被铁蹄踏碎的尸骨、被战火焚毁的家园……”

  “诸位在乎吗?”

  最后一问,掷地有声。

  满朝死寂。

  董太师这位三朝元老,竟像幼儿般面红耳赤,手足无措,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年轻的清流官员们怔怔望着顾怀玉,眼底敌意渐渐被另一种情绪取代,震撼、动摇,甚至隐隐地倾慕。

  董丹虞站在人群之中,心跳如雷,他自幼被父亲灌输“顾瑜乃奸佞”的念头。

  可此刻,那个立于朝堂中央、言辞锋利如刃的宰执,却让他移不开眼。

  他忽然想起琼林宴上的那首《咏梅》。

  “冠盖京华皆俯首,一身病骨压春秋。

  除却君边三尺雪,九重天外尽俗流。”

  谢少陵那首诗,原来不是夸张——是实录。

  他终于明白谢少陵为何甘愿抛却清名。

  这满朝文武,确实都是俗物。

  而殿中另一侧,武官们早已看呆了。

  他们见过沙场浴血的悍将,也敬过守疆誓死的忠魂,但他们从未想过,一个清瘦如病、披袍坐堂的文臣,也能让他们心头掀起这样的狂潮。

  裴靖逸目光灼灼盯着顾怀玉,喉结微动,胸口那股躁动的火越烧越旺。

  下一秒,他又忍不住狠狠磨磨后槽牙。

  从进门到现在,顾怀玉连一个眼神都没给他。

  不是都说他是顾相面前的红人吗?

  红人就这待遇?

  合着是狗,你连个骨头都懒得丢?

  顾怀玉哪知旁人心中所想,他只是懒懒地倚回椅中,接着回应董太师的问题,“本相不站文人,也不站武人。”

  “本相只站大宸。”

  “若有人觉得,东辽打来了,还能继续做官,那本相今日便告诉你们——”

  说到这,他扫过殿中一张张或惶惶或愧怍的脸,忽然展颜一笑,“诸位尽请安心,大宸若亡,本相第一个杀的,就是你们。”

第34章 凭什么啊?

  清流党众人面色灰败地站在原地,一个个仿佛被抽走了脊梁。

  精心准备的奏对、引经据典的谏言、甚至那些藏在袖中的弹章,此刻都成了笑话。

  天子端坐龙椅上,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道清瘦的背影。

  他看不到顾怀玉的神情,却能想象出方才那人呈词时的模样——眉梢微挑,眼尾含着三分讥诮七分凌厉,唇角勾起似笑非笑的弧度。

  那是少年时的顾怀玉最常有的模样。

  天子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龙纹扶手。

  到底哪个才是顾怀玉?

  是此刻这个站在朝堂之上,为大宸据理力争、令人心悦臣服的国之栋梁?

  还是不久前那个坐于紫檀高椅之上,轻描淡写地让人碎尸玉阶的冷血权臣?

  殿内静如死水。

  清流党已经没有与顾怀玉辩驳的资格和资本。

  董太师脸色铁青,一句话也说不出,他不甘心地用余光扫向皇亲宗室的方向。

  可那些平日里趾高气扬的王爷们,此刻一个个低垂着眼,屁都不敢放一个。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4页  当前第4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1/13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奸臣他死不悔改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