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家就没长得不好看的,要是安安嫁个丑男人,那还不如楚诩呢,楚诩好歹只是多情心软,喜欢救美人。长相家世还是没得挑的,又是独子。
温缜将一切安排好,一家人在亲卫护送下,就往京城走。
小满已经成亲了,就留在香港了,她由于原生家庭,就很有自己的主意,立了女户,娶了一个美貌戏子。
她吃到了外贸投资的红利,温缜又让她管一家银行任行长,金钱让人自信。如今的小满,脱胎换骨,眉眼俱是洒脱。
那人脱离贱籍,对她很是感激,富贵加身,更是温柔小意。小满喜欢他的温柔与身段,更喜欢他眼里的情谊。
以前的丫鬟都说,他是戏子,他说的话岂知真假,要是逢场作戏,可如何是好?小满并不过多解释,她并不害怕那人逢场作戏,她家底厚,所以不怕被辜负。大不了再换一个就是,儿女都在她户头,她养得活,也养得好。不过她还是相信自己的眼光,那人也没有背叛她的理由。
身上存款不足百两时,小满只想好好存钱,给自己攒着。当金银向她涌来,她感激温大人,也有底气为自己感情喜好兜底,在工作上寻找自己的价值。
——
他们回到京城,宅子一直空着,温缜记得上一回不是说租出去,毕竟古宅这么多年久不住人,怪吓人的。
房子要养的,空太久了就阴森森的,沈宴来接他,就他问就说了。“你说要租出来,有个江南商户租了,一听是你的宅子,也没住,还让人隔三差五的帮你打扫,养养花草,还是温大人名声大啊。”
温缜一愣,“这怎好意思,不知是哪家人?”
“好像姓胡吧,他回江南了,说久慕温大人的高义,不必言谢。”
温缜还是承了这个情,“也得多谢沈大人,一路多承照顾。”
沈宴摆摆手,“温侍郎客气了,你现在官可比我大,一直知道你是个能人,谁曾想你官还升得这么快。”他顿了顿,忍不住吐槽,“也太快了!”
温缜听完哈哈大笑,沈宴无语着也跟着笑,人比人气死人。
沈宴拍了拍温缜的肩膀,半开玩笑地说道:“温大人,照这个势头下去,怕是用不了几年,我这小小的五品官就得仰仗您提携了。”
温缜笑道:“沈兄何必自谦?你这些年在外奔波,功绩卓著,只是朝廷尚未论功行赏罢了。待时机一到,定能青云直上。”
沈宴摇头苦笑:“罢了罢了,我可没你那运道。”
两人正说着,马车已到了温府门前。只见朱漆大门焕然一新,庭院内花木扶疏,显然被人精心照料。温缜心中感慨,对沈宴道:“沈兄,今日既然来了,不如进去喝杯茶再走?”
沈宴爽快答应:“好啊,正好尝尝你从广东带回的新茶。”
茜茜带着安安去了自己院子,还去了自个书房的阁楼,赵管家一直管着宅子,帮她打扫得很干净。
安安超喜欢这个阁楼,“这里好漂亮,还挺大的。”
“对,我小时候要离开时候可伤心了,这里超漂亮,开窗就能看见什刹海,这个宅子是买不到的,是我爹当年几次立功,御赐下来的。安安你看——”
茜茜拉着她显摆自己的秘密基地,打开窗户让她看外面,小时候得搬小板凳,如今不需要啦。
她终于又回到这里,与上回风雨不一样,这次兆头好,外头是暖阳,她们倚在窗边,望着远处的什刹海,湖面上波光粼粼,映着夕阳的金辉,像撒了一层碎金。
茜茜与小时候一样,很喜欢这里,“待会儿我再带你去后院看看,那儿有棵老海棠树,开花的时候像下雪一样。”
她爹真的好能耐,她还以为下次回来不知何夕了,结果只是六年而已。
——
温缜换上一袭崭新的绯色官袍,腰间玉带轻扣,铜鱼袋悬垂,整个人愈发显得清肃端方。他对着铜镜正了正乌纱帽,指尖拂过补子上精致的孔雀纹样。三品大员的服制,他竟在三十一岁便穿上了。
哦,说来二十八岁就穿上了,巡抚也是正三品。
狄越刚帮他系好带子,“大人,马车备好了。”赵管家在门外恭敬道。
温缜应了一声,与狄越一道迈步而出,檐外春光正好,一树海棠斜斜探过影壁,花瓣随风簌簌落在他的肩头。他忽然想起那年殿试后,也是这般落花时节,自己穿着青色官服初次入宫谢恩的模样。
“那年金榜题名,我还在想如果你也一道,那才是春风得意,如今倒真一道了,还得带上茜茜。”
皇帝既然嘱咐了,茜茜肯定要带上,“说不准有好事呢,她这些年大功小功不断,离得太远,都没赏,估计这回要一次到位。”
茜茜换上丝绎的新款衣裙,眉目明艳,她还没进过皇宫呢。
他们一家人坐上马车往宫里走,温缜看着十三岁的茜茜,有些感慨,一恍就十年了啊。
“茜茜,等会不要乱说话。”
“我晓得的。”
温缜入宫后再次见到朱祁钰,他脸色有些苍白,看到温缜很是高兴。“温爱卿来了啊?”
朱祁钰的目光从温缜身上移到茜茜那里,眼中有温和的笑意:“这就是温卿女儿吧?原来还是个孩子。”
他就说温缜年纪轻轻,怎么女儿又能救灾,又能剿匪的,那传言一套一套的。原来还这么小,真是英雄出少年,他觉得也有温缜给女儿造势的原因,不过他用得上温缜,给他一个面子也无妨。
茜茜规规矩矩地行了大礼,声音清脆:“臣女温茜熙,叩见陛下。”
朱祁钰笑着抬手:“免礼。你聪慧过人,能文能武,朕都略有耳闻。今日一见,果然灵秀。”他顿了顿,看向温缜,“温爱卿,这些年你在外为朝廷效力,茜茜也跟着你吃了不少苦。朕一直记着,该赏的,总得补上。”
温缜连忙揖礼:“为国效力是臣的本分,不敢当陛下挂念。”
朱祁钰摆摆手:“有功当赏,有过当罚,这是朝廷的规矩。”他转向身旁的太监,“把东西拿来。”
曹吉祥捧着一个锦盒恭敬上前。朱祁钰亲手打开,里面是一对羊脂白玉镯,玉质温润,雕工精细。
“这个权作见面礼。”
茜茜受宠若惊的接过,然后曹吉祥瞥了她一眼,念了圣旨,给了她一个小将的职位,统领京郊西山大营三百精兵。这突如其来的封赏让殿内众人都愣住了。
茜茜捧着圣旨的手微微发抖,眼睛瞪得圆圆的,一时竟忘了谢恩。温缜见状,连忙轻咳一声提醒。
”臣女......臣温茜熙,叩谢皇上天恩!”茜茜这才回过神来,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发颤。她没想到皇上竟会直接授她军职,虽然只是个小将,但能统领京城天子亲军,已是莫大的信任。
朱祁钰看着茜茜惊喜的模样,眼中浮现出几分笑意:“朕听李总兵说你自幼习武,在水师大小军功不断,又精通火器,只可惜军中没有女子为将的先例。念你年少有功,朕为你开这先河,这次正好让你历练历练。”他顿了顿,又意味深长地补充道:“这营虽小,却是朕的亲卫,你可要好生带着。”
温缜想起如今深宫争斗,面上却不露分毫,只恭敬道:“皇上厚爱,臣等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圣恩。”
他刚回来,没搞清状况,不能站队,免得刚升上来就成了炮灰。看曹吉祥的模样,就是升上掌印了,陆轲不行啊,连曹吉祥都斗不过。
离开皇宫时,夕阳的余晖洒在茜茜的甲衣上,曹吉祥当场就命人给她换上了将服,映得她整个人都在发光。她摸着腰间崭新的佩刀,兴奋地对父亲说:“爹,我真的当将军了!”
然后又对狄越炫,“师父,我是不是比你官大?”
第131章 风起时(三)
曹吉祥恨透于谦, 连同温缜也恨乌及乌,要不是于谦力荐他,温缜怎么可能步步高升,就他那死德性, 这朝堂哪有他的位置?不过是于谦王文当政罢了。
这主要是他升上司礼监掌印, 但由于皇帝要干活, 于谦又上书宦官不宜干政,导致曹吉祥的权力比往届的掌印小太多了。陆轲一个东厂提督都敢对他阴阳怪气, 这升不升职有什么区别?
看当年王振的权力,谁不眼馋?如今他这算什么?
曹吉祥是一条毒蛇,可不是什么忠臣,他并不觉得朱祁钰不追究他王振同党的消息是有恩于他,他想要的, 是朱祁镇那种放权的皇帝, 而不是他这样让文官牵着鼻子走的皇帝。
其实朱祁钰为此也纠结, 他实在无人可用, 只能依靠于谦。他对人心把握不准, 只是谁向他卖惨卖乖, 他的注意力就多给谁一些,曹吉祥就是这般上位的。
他提拔,也不薄待其他人,越是想一碗水端平, 越是端不平, 人心隔肚皮, 到头来就是谁对他都有意见。
官员都是年纪大了不得不退才空出位子,将领是断层空缺的,全是于谦在管理, 不管不行,军中让皇帝也这么来,就完了,事哪能这么办?
反而六十多的老大臣们都觉得挺好的,不折腾,安心等退休。
不是他想要文官内阁一手遮天,是他只能这么办,别人当皇帝,玩帝王心术,他这还在看帝王新人速成手册呢。
很明显,当皇帝这事实在太为难他了,他年纪轻轻就明显身体被掏空,温缜看着朱祁钰苍白的脸,想起他的寿命,历史上就是今年去世的。
但温缜看他,感觉没有朱祁镇,他还是能多坚持一段时间,至少没人趁他病要他命,没有选择了。
温缜觉得,朱祁钰,有一种老好人在权欲里扑腾却上不了岸的感觉。他有了亲子,孩子两岁了,当然想自己的儿子当太子,他盯上了朱见深的太子位。
可孙太后找上于谦,当年立朱祁钰是权益之策,如今连孙子的太子位都保不住了吗?况且太子乃国之根本,怎么能废长立幼,他孩子才两岁,还体弱。
于谦是个实诚人,这一次站了张太后,他也觉得立两岁小孩为太子不妥,多少盛世,断在太子人选上。
朱见深并无过错,于是君臣两人有了隔阂,但朱祁钰并没有自己人,小人他又看不上,这也是他拉拢温缜的关键。
温缜觉得站他也不是不行,但是这导致与曹吉祥在一队,想想就很恶心,陆轲都做不到,他更不想。
当夜,温府书房灯亮至三更。温缜在《孙子兵法》的夹页里写下一行小字:“帝心已动,然群臣未附。太子无辜,稚子何辜?”
墨迹未干,窗外突然滚过一道闷雷。今年京城的春雨,来得比往年都早。
温缜站在文华殿外的长廊下,这是他近来第四次除早朝外被传入宫中。远处传来太监尖细的传膳声,惊飞了檐下一对麻雀。
“温大人好雅兴。”曹吉祥不知何时出现在廊柱旁,脸上堆着笑,“皇上今儿还夸您家姑娘有将才呢。”
温缜不动声色地退后半步:“曹公过奖了,小女不过是沾了运气。”
曹吉祥眯着眼凑近:“听说于少保前儿个去了仁寿宫?张太后近来身子骨倒硬朗。”他意有所指地顿了顿,“要咱家说啊,这东宫之事...”
站在曹吉祥的立场,皇帝当然越小越好,越小才好把控。
“曹公慎言。”温缜打断他,目光如刀,“太子乃国本,岂是臣下可妄议的?”
曹吉祥脸色一僵,正要发作,忽见沈宴捧着奏折从月华门转出来。温缜趁机拱手:“下官还要去兵部核对往年军费开支——”
曹吉祥眯着眼打断他:“皇上说了,这事不急。”他压低声音,“倒是太子......温大人是个明白人,皇上如今最缺的,就是像您这样的肱骨之臣。”
温缜心头一凛。这话已经挑明了——朱祁钰要他对付东宫。
“臣只管户部钱粮,储君之事,非臣所能置喙。”温缜垂下眼睫,声音不卑不亢。
曹吉祥脸上的笑容僵了僵,正要说话,忽见于谦带着几个御史从文渊阁方向走来。他立刻换上恭敬的表情,躬身退开:"那咱家就先告退了。"
暮色昏沉,温缜想起方才朱祁钰在暖阁里的试探——“温卿觉得,稚子可能承江山之重?”
于谦走到近前,看了眼曹吉祥远去的背影,眉头微皱:“温侍郎,借一步说话。”
两人走到太液池边的柳树下,于谦开门见山:“皇上近日频频召见你,可是为了东宫之事?”
温缜苦笑:“于少保明鉴。”
“糊涂!”于谦提高声音,又强自压下,“你可知当年土木之变后,为何满朝文武坚持要立郕王?就是为了江山社稷不乱!如今又要废长立幼,这是取祸之道!”
柳枝拂过水面,搅碎一池倒影。温缜望着涟漪,“下官明白。但陛下......似乎铁了心。”
人都有私心,皇帝也是人,他为江山呕心沥血,却要交还给别人的儿子,他自然不肯,谁甘心当工具人?
“你别犯傻,天下又不是天子的玩物,江山社稷,万万百姓,哪是能因私心就犯险的?”于谦目光如电,“别忘了,你家女儿如今统领的亲兵营,就在东宫附近驻防。”
这话已是明晃晃的警告。温缜猛地抬头,却见于谦眼中并无威胁之意,只有深深的忧虑。
“下官......”温缜喉头发紧,“下官岂是那等不分青红皂白之人,只是担心若断然拒绝,反而会让皇上启用更不堪之人。”
这事是很扎手,于谦长叹一声,“三日前,张太后命人从南京接回了汪氏。”
温缜瞳孔骤缩,汪氏是朱祁钰废黜的原配皇后,当年因反对易储被废。如今太后接她回京,就是为了刺皇帝的眼,告诉他,他这皇帝是怎么当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