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金瓯重圆_分节阅读_第72节
小说作者:一只小蜗牛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32 MB   上传时间:2025-08-01 12:10:20

  刘钦好笑道:“在京城可没有人敢当街刺杀于我。”转念想陆宁远是被今天这场“鸿门宴”给吓到了,实实在在担心自己,笑过之后,心里又有点软。

  “嗯。”陆宁远应了一声,仍然没有坐下的意思,“我在外面,殿下有事也好唤我。”他尽量控制着心神,可心里实在太难过了,说话间不觉露出一点。

  在他出征之前,刘钦与周章很久才见上一面,刘钦很少再提到周章的名字,似乎也不为两人之间的冷淡感到伤心。陆宁远在心里偷偷地想:会不会他们两个已经分开了?没想到他刚刚离开三个月,刘钦就又回到了周章怀抱里,不理会周维岳,也不想听他继续讲这三个月中的事,更不休息,这么晚去夜会周章。

  他想自己应该像之前一样避一避嫌,但实在心有余悸,想将刘钦置于自己卵翼之下,时时刻刻小心戒备着,以免他回来这一路上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他已经好几天没有睡好了。虽然难过,还是下定决心,打算护送刘钦去和情人私会,然后再护送他平安回来。

  刘钦奇怪地看着他。

  陆宁远伤心得简直浑身上下都像要滴下水来,刘钦愕然一阵,好像明白了一点,解释道:“我是将周维岳送去了周茂澜那里,打算在那里见一见他。”又解释:“哦,他俩不是亲戚。”

  陆宁远点点头,还是伤心。

  刘钦又道:“这个时间,我去别的任何地方都会让人起疑,只有周茂澜那里不会。”

  他和周章已经分开的事没有人知道,见面不多,以周章的性子也完全可以解释。他去别的地方,刘缵都要心里打鼓,只有去周章那里,刘缵不但不会觉着奇怪,反而只会觉他风流,预备要看他的笑话。

  从前刘钦不懂,后来他渐渐明白了,也知道刘缵一定早就知道——他离周章越近,就将他推得越远。

  “所以才去他那里。”刘钦最后道。

  陆宁远看着更伤心了。

  说不清楚,刘钦不觉着烦闷,反而忽然想笑,于是就笑了,没再继续解释下去,对他道:“那你和我一道去吧。”

  周章在熟睡中让人叫醒,但觉一头雾水,等听见刘钦让人给他带的话,更觉奇怪。

  从在江北时他便觉着,他和刘钦两个人已经悄无声息地分开了,刘钦当时有过一阵失态,因为误会自己想要杀他,但除此之外,他表现得那样平淡、那样寻常,好像全然不以为意似的,有时来他府上拜访,竟好像故人相会。

  有两次两人离得稍近,下意识地,他以为刘钦又要借此轻薄于他,就悄悄向旁边避了一避。但刘钦没有,他甚至不是发现了他的动作而改了主意,而是当真没有此念,瞧见了他的躲避之态,但也不曾夹枪带棒地说些什么。

  周章自己便觉着难堪了。他是知道刘钦从前的样子的,刘钦爱一个人,是死缠烂打,也是烈火烹油,又像火烧在衣服上,怎么扑打也扑不灭。可是人心如水,年少时海誓山盟非他不可,才到现在便已了无痕迹。

  他于是让自己也尽量把之前的事情全都忘记,当成做了一场梦,像刘钦面对着自己时一样,把他当做一个故交、一个曾经的学生,体体面面地与之相对,有时同他坐下来一起喝一杯茶,探讨国事,见他同崔允信等人走得太近,还不动声色地劝谏于他。

  但他时常做一个梦。梦里他走过了很远、很远,可只要一站定脚步,就又回到原处。被人叫醒时,这个场景又一次进到他的梦里,他正站在原地茫然无措着,闻声睁开眼睛,瞧见房顶、仆役,听说刘钦要送人来,虽然不明所以,却也没有拒绝,起身穿戴整齐。

  很快,刘钦说的人就被送到了。

  刘钦说得十分神秘,要他将那人车架迎进府再下车,要他赶走一切下人,别让别人瞧见他。周章虽然不知道他弄得这么神秘是做什么,却也依言照做,亲自将来人迎进偏院一间小屋里面。

  那人进屋之后,下意识四下打量一下,马上便收回视线,向周章行礼。周章止住他,没有问他是什么人,也就没说自己的名字,只道:“殿下稍后就到。”

  他说话时,不动声色在那人脸上打量了一下。来人穿着雍军普通士卒的衣服,却留着半长不短的须子,看身量也不像是能战的士兵,瘦得像是一阵风就要吹倒,两颊略微陷着,透着不健康的颜色,像是抱病而来。他递给这人一杯事先就已准备好的水,那人连忙道谢。

  周章官居侍郎高位,同人交往时,别人若是向他道谢,往往下意识将屁股离开椅子,两手抱在身前,前倾着身体向他连连点头。他见得多了,也就习惯了这幅姿态,见这人道谢时只安坐不动,一时对他生出几分好感。但转念一想,或许是因为他并不知道自己是谁,只笑着摆了摆手,没有说话。

  过不多时,后门那里传来响动,是刘钦的车架也到了。

  刘钦是不需要人引路的,周章便没有动。果然没过多久,门轻轻打开了,刘钦站在门外,后面还跟着一个。刘钦已生得高挑,那人却也没被他挡住,周章向他看去,竟是此时应该还在城外、明日回京的陆宁远。

  风口浪尖之上,他竟敢私自跑回来么?

第117章

  当时对于如何将周维岳带回京城,与刘钦相见,陆宁远他们几个人曾有过一番商讨。

  有陆宁远在,周维岳进京容易,可是他身为县令,忽然失踪,丢官事小,引起陈执中和岑士瑜等人警觉事大。只是丢官,日后刘钦随便找个由头就能把他官复原职,但如果打草惊蛇,让他们事先有所准备,恐怕周维岳手里的那些东西就起不到太大作用了。

  他毕竟是方明俊的好友,即使已经时隔多年,毕竟也要做好岑士瑜他们会联想到这一节的准备。

  最后李椹想出一个法子,即让周维岳装病,引同僚前来看望,让人都知道他病了。最好病得重一点,这样他告假在家卧床休养也就不足为奇了。

  只是办法想出来,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怎么让周维岳装病。李椹担心他装得不像,露出什么马脚,反而引人生疑,周维岳却说没关系,他认识一个朋友,医术十分高超,最近刚好行医至此地,便联系上他,让他给自己开了副药。

  周维岳吃下药后果然倒了,看起来病势沉重至极,就是李椹这个知情人都担心他是不是真要不行了。周维岳说自己没事,李椹也就暂且信了,但这时又遇到了第二个问题。

  周维岳为官多年,和方明俊一样,丝毫不懂得和光同尘的道理,事事都要较真。跟着这样一个长官,好处捞不到一点,挑的担子却不轻,因此县里的属官听说他病了,一时半会不能理事,别说来看他,都恨不能放鞭炮庆祝,高兴得过年一样。

  而周维岳做了多年县令,从不行贿,又因家贫之故,从不参与同僚间的聚会,无论在上级还是同级之间都不受待见。病后探望者居然寥寥无几,实在大出李椹意料之外。只是好歹也有人看到他的病容,坐实他病了的事,多多少少也能糊弄过去了。

  那药当真神奇,才过了四五天,周维岳忽然病势全消,恰逢朝廷调令发下,陆宁远率军开拔,便将他一并带走了。

  刘钦进门之后,也不多说废话,第一眼就看见周维岳,问:“可是周良翰周大人么?”

  周维岳虽然之前从来没有同他见过面,却一眼看出他便是刘钦,在那一刻心里忽地生出一个念头:常听说太子力主抗战,只看他眉眼英武之气,便可知无虚。忙向他见礼,“是臣。臣周维岳见过太子殿下!”

  刘钦抬手扶起他,没让他当真跪下去,转而对他介绍起周章:“这是兵部侍郎周章周茂澜,是我的一位故交。”

  周维岳吃了一惊,忙也向周章见礼。

  周章在朝野间素有清正之名,国家临危之时的几次谏言,在士大夫间人尽皆知,见他今天竟也在场,再加上还有一个陆宁远,周维岳对刘钦愈加信任,彻底放下心来——有此一文一武,便可知太子是个正人了。

  刘钦又对周章介绍周维岳,这次却没直说,而是先问:“茂澜,你知道多年前一个叫方明俊的县令么?”

  周章一愣,随后摇了摇头。

  刘钦“嗯”了一声。在收到李椹的信件之前,他也完全不知道他大雍有这样一人、这样一桩案子。说来惭愧,于方明俊、周维岳这二人而言山崩地裂般的一场巨变,于江阴百姓而言长达数十年之久的冤屈欺侮,数万人的嚎啕哀吟,于他和周章这些人而言,竟好像远方的一片叶子落地,声音轻得微不可闻,就是听都不曾听见过。

  刘钦简短地对周章道:“这是通山县令周维岳周良翰大人。”然后便让众人坐下。

  陆宁远一声不出,就连坐下时也没发出响动,在一旁颇为忌惮地看了周章一眼。

  他知道周维岳手里的这些东西对刘钦十分重要,这种时候,如何能有旁人在场?更何况那人还是周章。刘钦或许不知道,上一世就是周章向刘缵告密,刘缵才定下动手时机的,这些秘事如何能让他听去?

  他大感不妥,颇有些坐立难安,又不知道如何跟刘钦说。那边,刘钦已经向周维岳问起来了。周维岳丝毫不知陆宁远心中隐忧,对屋中几人都很信任,便将自己所知一一道来。

  那些账册、公文他没有随身携带,只凭着记忆,将几年来方明俊和他自己查到的事情一件一件摊开来讲。刘钦听着的时候,忍不住暗暗想,一个人要在心里嚼上多少遍,才能把这么多年来的每一件事情都记得那样清楚,就是说到细节数字时,也没有半分含糊?但很快,他的注意就不在这上面了。

  方明俊任职江阴县令期间,有多少小民前去申冤、每个人是为着什么、后面是如何不了了之的,上级知府如何把案件压下、那些越过他上了岑士瑜的马车的属吏如何对他阳奉阴违,陈执中如何上下其手、把他当做一份礼物送给岑士瑜去卖好……这些尘封了多年的旧事,在这个夜晚,通过周维岳之口,再一次白于青天朗月之下,听见的只有刘钦、周章和陆宁远三人。

  几年前的水灾,朝廷发下的赈济粮,一笔笔都进了谁的腰包;修桥筑堤的工程款项都以什么名目被人挪用;朝廷下令蠲免的粮食,地方官如何隐瞒,在当年赋税收缴齐后才将皇榜张贴出去;大旱之后,当地官员为了不影响当年考课,如何隐瞒灾情,照常征收……非但方明俊记述之事,这些周维岳自己为官时亲眼见到的,他也一并讲了出来。

  还有些看上去对刘钦更为重要的——谁送了陈执中一幅寻常字画,陈执中转手在某处卖出,得银竟高达八百两,原来那人本来就是要行贿这些银子,却怕落人口实;邹元瀚以剿匪为名,在所过之处,如何上向当地官员勒索银两,下将百姓家产搜刮一空,在何地砍了百姓脑袋向朝廷虚报战功,事情败露被弹劾后如何被人压下……周维岳全无隐瞒,把这一件件事情摊出来放在桌上,直惊的余下三人说不出话,只有屏息静听而已。

  周维岳原本以为,不等自己说完,眼前这个年轻、英锐的太子就会听得怒不可遏,一拍桌子,大骂一声:“岂有此理!”可是没有。刘钦听过之后,只是将牙咬得死死的,眼神当中却是恍惚之色。

  反而是周章先道:“竟是如此……”当初他参加科举,一考即中,后来仕途也是一帆风顺,历任数职都是清贵之位,别说不曾像方明俊、周维岳这般蹉跎乡县,就是连京城都再没有离开过一步,只出使江北那次除外。

  他出身贫寒,深知小民之艰,做刘钦的侍讲时也曾对他讲过许多,但周维岳今日所说,竟大多都是他闻所未闻的,让他不能不恻然以悲,惕然以恐,但觉触耳惊心,除去那一句感叹之外,半晌竟说不出别的话来。

  刘钦也是一般。他因两次流落,自问所经历的也算不少,加上薛容与也曾同他谈过类似的事,他心里已有准备,但周维岳今夜的话,仍是对他揭出了另一个世界。

  身居高位、抑或是乞儿般流落乡野,他这二十来年不是活在云端就是陷在泥里,似这些云泥之间的事,便非他所知。薛容与知道的倒比他多些,和周维岳这事事留心的老县令相形之下,便不过是浮于表面的道听途说。今晚从周维岳口中道出的这千百种手段,实在让刘钦大开了眼界。

  但这不是关键。在赶来的路上,刘钦还想,如果周维岳手里的东西当真有用,陈执中便算是完了,他一失势,刘缵就也不足为虑。到时候周维岳和他的朋友有何冤屈,自己一体为他二人找个公道。

  但越听下去,他便越是惊心,周维岳话中出现的一个个名字、一个个官职,如同一捧捧冷水泼下,让他高高燃起的雄心陡然为之一熄——

  太多了,太广了,绝不是拉下一个陈执中,一个岑士瑜能了结的。他想得太简单了。

  刘钦慢慢回神,见周维岳眼含期待看着自己,蓦然间心里一动,回转了念头。国事如此,他要是再退,还成什么样子?

  他没有立刻说话,避开所有人的眼睛,谁也不看,自己沉默地思索着。过了好一阵子,他才重新回神,像是下定了什么决心,看着周维岳道:“你所说的这些,除了涉及岑士瑜、陈执中之外,还有宫里的一些大珰。岑士瑜树大根深,深受陛下信任,又是下面人所仰望,碰一碰他,恐怕数省都要为之震动,暂时不可轻动。大珰在陛下身边,一言可定人生死,也不宜贸然对他们发难……”

  他说着,周维岳的心渐渐沉了下去。

  多年前方明俊上告不法,州官压下去、府官压下去、代天子巡视地方的御史也压下去,就这么压掉方明俊一条性命,直压到今日仍是歌舞升平、若无其事。如今捅到太子面前,竟还是同一个结果么?

  他放在腿上的两只手攥成拳头,拳头发起抖来,就听刘钦继续道:“实不相瞒,我虽为储君,其势已危如累卵,一旦行事有失,恐怕自身难保,遑论有所伸张。各种苦衷,还望你能理解。”

  周维岳沉默许久,艰难应道:“是。”

  他想自己该离开了,那些东西也不必交出,一齐拿走就是。太子毕竟是个正人,想来不会为此害他的性命。就是当真害了也没有关系。他那两只拳头、手臂,带着全身一齐轻轻发着抖,说不出是因为愤怒还是伤心,正待站起,刘钦又道:“但是——”

  “现在如此,不会一直如此。我答应你,眼下形格势禁,我不敢大动干戈,将来若有‘那样’一天,我定然一桩桩、一件件查过去,查他个水落石出,一个人也不放过……我这样说,你恐怕不信吧?”

  刘钦说着,竟然苦笑了一下,这表情在他脸上实在罕见,引得周章和陆宁远齐齐朝他看了过来。

  周维岳怔了一阵,随后坚定道:“臣相信。”

  刘钦一愣,反问道:“为什么?”

  周维岳答:“殿下方才说,大珰与岑士瑜都不可轻动,话中之意,臣想应当是要借臣手中搜集的证据,先弹劾陈执中。建康之事,臣知之不深,但殿下进退之难,臣也有所耳闻。殿下定然是想,不牵扯其余人,只揭露陈执中之事,既可正东宫之位,也避免朝中反应过大,过犹不及。”

  刘钦见心中所想被他直言道出,一时无语。他的这些权谋筹算、避重就轻,与周维岳此来所求,实在相差甚远,他实在不知周维岳的“相信”二字是从何而来。

  他没有发问,周维岳却自己继续道:“如今臣所知之事,已经尽数对殿下讲了,以殿下之聪慧,就算不能记住全部,经周、陆两位大人稍一提醒,想来也能记起。一应证据,也都在陆将军军中,并不由臣保管,殿下想看,随时可以取阅。事实俱在,臣于殿下已经并无多大作用了,殿下想找人证,也并不缺臣一个,那么多知情之人,以殿下之力,总能撬开三两张嘴。殿下实在没有必要诓骗于臣,却对臣说了那些,臣便明白殿下之心了。”

  “况且,”周维岳看着刘钦,脸上全无笑意,反而一片肃然,说出的话却像春风一般拂着刘钦的心口而过,“殿下向周大人介绍臣时,不提臣名,先提到方筠节,足见殿下心中自有公道。殿下胸中有一赫日,臣又何必相疑!”

  刘钦不由怔住了。他万万没有想到,一个他从未见过面的七品县令,竟好像他相识多年的至交,甚至比他自己还要更懂自己。

  让这样一个人这样相信着,就是他,也觉自己重了十倍、百倍。过了好一阵子,他才又开口,问周维岳:“有朝一日,我一定还你一个完完整整的公道,你肯等我么?”

  周维岳答:“是。无论多久,臣都愿等殿下。”

第118章

  曙鸡初啼,东方的天边泛起白色的光,快要到上朝的时候了。刘钦却说不着急,坐着没动。

  一道滚烫的激流在他的胸中奔涌,他面上却没有丝毫表现出来,只是搁在桌上的左手轻轻抚上右手手背。

  过了一阵,他忽然顾左右而言他,对周维岳道:“方县令是为国事而死,当时因给他定下擅离职守之罪,不算因公殉职,因此这些年来朝廷都不曾加以抚恤。”

  “我听说他有老母、妻子四人,如今都赖大人官俸抚养,不成道理。此事一时难以翻案,朝廷钱款难下,这些年拖欠的遗俸和往后每月的抚恤都先由我出,直到乾络重张,为其昭雪为止。也算是我与大人的一个约定罢。”

  来的路上他就听陆宁远说,周维岳虽为县令,家中贫寒至极,死去的方明俊的老母、发妻、一儿一女都靠周维岳一人抚供养。周维岳膝下无子,父母都已故去,也有一妻,这一家六口都吃周维岳一份官俸。

  偏偏周维岳两袖清风,为官多年,一分一厘不肯多取,许多约定俗成的利薮,比如火耗、赃罚、富户诡寄,他一无所取,朝廷发下多少俸禄,他拿回家的就是多少。

  而大雍官员俸禄,一为本色,一为折色,本色乃是米粮布帛等实物,折色则为按价折算成的银两,三分银七分铜。自中朝以来,钱法废置,铜钱铸多铸少全看上意如何。朝廷每有大的举措,一旦国用不足,便大铸铜钱以充实国库救急。

  南渡之后,刘崇修宫观、实后宫、办典礼、募军队、颁赏有功,耗用无算,铜钱铸造亦无算,以致贬值五倍有余,物价腾贵。如周维岳这般全靠俸禄吃饭,俸禄中近一半又都是铜钱的,便愈发生计艰难了。更不必提近来国遭大变、又兼上天降罚,水旱迭现、官吏敲朴,小民多弃田土而亡命,粮价愈涨,周维岳一家连糊口都已困难。

  陆宁远和李椹去的那日,周维岳一家六口锅底竟然没有一点粮米,上至耄耋老太下至黄口小儿,只靠野菜度日,而且并不起灶。因当天正好是寒食节,李椹原本还想他们应当是有意不生火以祭介推,后来才知,是他们压根买不起柴火,砍来的生柴又因为太湿,烧不起来,无法生火,这才只能吃些冷食。

  再看他们一家人,好几口身上凑不出二两肉,老太太连眼睛都看不清楚了,仍要做活,两个女人除去收拾家里之外,还要缝衣服出去卖,贴补家计,两个小孩满头头发都黄黄的,干草一样,周维岳自己也面黄肌瘦,看着风一吹就要纸片般飞走似的。

  刘钦没有见到其他人,却亲眼瞧见了周维岳,瞧见他的第一刻,便知道陆宁远所言不虚。他知道如周维岳这般人,如果直接给他一大笔银子,他定然不会接受,便提出承担方明俊家人那部分生计。

  周维岳果然并不推辞,感激着便待要跪下,刘钦忙伸手拉住了他。

  周维岳起身之后,神色颇为动容,刘钦料想他定是想到了这些年来自己与方明俊家人所受之苦,情难自制,谁知他开口之后,却是道:“其实臣虽然家贫,却也是朝廷官员,食君之俸,无论水灾旱灾,毕竟都有禄米。可臣极目所见,水旱蹂躏,逋寇宵行,君父不怜赤子,天心不悯生人。率土之众,十不存一,鱼米富饶之乡,唯余黄埃赤地,物阜民丰之里,不闻犬吠鸡鸣。有司催科,诛求无已,臣上对君父、下对黎民,既不忍绝人命以为考课晋身之道,又不敢居其位而不谋其政、贻君父以深忧,更不敢辞官去位,弃一县百姓于不顾,上下维艰,进退失据,心之忧矣,疢如疾首。”

  “然而以臣涓埃之力,纵然一乡一县,也难得荫蔽。徒视生民皮骨既尽,尚剜心敲髓,有如豺虎交侵,以致民不堪命,鬻子卖妻,白骨青磷,荧荧于野,思之念之,岂不痛切!”

  他丝毫不提这些年自己一家如何艰难度日,只说自己辖下和所见的附近州县小民如何辗转呻吟,说到动情之处,酸楚难禁,不由泪洒。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23页  当前第7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2/22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金瓯重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