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_分节阅读_第25节
小说作者:红茶泡泡机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948 KB   上传时间:2025-07-24 17:53:55

  卫长昀问道:“是黑白棋吗?横纵共十七路,五子相连即为胜。”

  “对对对,就这个。”姜宁眼睛一亮,“我想用木头做一副来玩,也可以让小小、小宝他们玩,不然一天无聊。”

  卫长昀已经穿好了衣服,起初那点跟姜宁单独在一个屋里的不自在,早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

  “明天就可以做,做起来简单。”

  “不着急,我就是突然想到了。”姜宁打了个哈欠,“那我出去了,你这肩今晚别压着,不然又得痛好几天。”

  “我记下了。”卫长昀应声。

  姜宁径自出了门,忽地回头,对上卫长昀的目光,神色柔和道:“我可不爱讲道理,所以今日的话,你得听进心里。”

  要卫长昀还这样瞒着他,一个人硬撑,不拿他当一个正常男子看,他往后自会给卫长昀安排好一条路,不必硬在一个屋檐下住。

  这样大家都自在些。

  实在不行,攒的钱先拿去给卫长昀上学,这样两三个月见一次,就好了。

  “我明白。”卫长昀答得认真,“我只是怕那些话传到你耳中,你心中不悦。”

  那些话,卫长昀听到过的。

  打从他回到村子这段时间,只要他去地里,或者去河边,多少都能听到一些。

  那些人说,姜宁长得漂亮,和他大哥才成亲就成了寡夫郎,必定耐不住寂寞,否则王栓怎么会缠上他。

  又说叔嫂同住一个屋檐下,还一块去赶集,谁知道揣的什么心思。

  话很难听,都是些粗俗的词。

  姜宁挑了下眉,“那你和我相处了这么久,觉得我会是介意的人吗?”

  卫长昀沉吟片刻,而后摇头。

  “这不就结了,我不在意,你也不用在意。”姜宁冲他一笑,“日子是什么样,只有自己过才知道。”

  旁人说得再多,那也不能替你过。

  好的坏的,不都是自己的。

  卫长昀眼神微暗,随后点了点头,吸气时胸膛微微起伏,“长昀,受教了。”

  姜宁微眯起眼,打量起眼前的卫长昀。

  少年身量挺拔,又有读书天分,虽有些老成,可不自傲、不自负,已是难得了。

  “好了,早些休息,晚安。”姜宁笑容温柔,说完转身离开。

  他想,这下应该说通了吧。

  做兄弟。

第24章

  翌日一早,姜宁和卫长昀吃了早饭,趁着日头不晒,打算先去地里给土浇水。

  要是有时间,还能把豆苗和辣椒苗先种点下去。

  朱氏拴着围裙在厨房里收拾,见他俩背着东西出去,钻出来叮嘱他俩当心,别太累着。

  姜宁一边答应一边往外走,还伸手扒拉背篓里的镰刀,“我带了俩水罐,还有阿娘做的玉米窝头,一会儿饿了可以吃。”

  农村在地里干活,都习惯带着吃的、喝的,方便饿的时候有东西吃。

  毕竟干的都是体力活,消耗大。

  卫长昀调了下扁担的位置,挂上两只桶,“等会儿到槐树那儿,我直接去河里挑水,你先去地里。”

  姜宁“啊”了声,道:“行,我正好去看瓜藤牵起来了没,都好些天了。”

  南瓜藤长得快,要长出来了,就得先把藤牵好,不然后面瓜都长歪了。

  卫长昀看眼他背上的背篓,“沉不沉?”

  姜宁晃了晃背篓,“才两把镰刀跟罐子,一点不沉,我又不是病秧子,这都拿不了。”

  卫长昀还想再说什么,倏然想起昨晚姜宁的话,只点了点头。

  从家里到地里,一炷香都要不了。

  他俩在槐树下边分开,一个沿着路去河里挑水,一个拐弯先去地里。

  姜宁扯了扯背篓的绳子,觉得勒肩膀。

  幸好路不远,不然肩膀都要被磨破,也不知道每次卫长昀怎么忍下来。

  几十斤在背篓里,想都知道有多勒人。

  “宁哥儿,来地干活啊?”

  “你阿娘这几日好些了吧?”

  “你家这地里种的什么?忙得过来吗?就俩人。”

  姜宁人长得好看,最近在村里走动时,说话又客客气气的,一笑起来,招人喜欢。

  一个村的,平时抬头不见低头见,大家伙也都不愿意结仇。

  这会儿看见姜宁一个人背着背篓来地里,抬起头来跟他唠两句,也没别的心思,村子里都这样。

  地里的活日复一日都一个样,做着无聊,喜欢跟人闲侃,好打发时间。

  姜宁挨个答应,等到地里时,抿了抿唇,觉得口渴。

  “宁哥儿,你这玉米可不能老浇水,容易淹死。”

  旁边是杨二爷家的地,这会儿杨二爷的儿子儿媳正在心里分苗,分完了才开始种。

  “知道的婶子,就今天过来看看,要不要补点种,顺便浇水,这不好些天没下雨了。”姜宁一边放下东西一边说:“对了,上次我给阿娘请大夫,陈大夫说二爷病了,可好些了?”

  杨言德摆手,旁边张秀云道:“没呢,不过好多了。人年纪大,病好得慢。”

  “啊,那要再不好,过些天去镇上寻大夫看看,多问问总是好的。”姜宁对杨二爷记着恩,不免多说了几句。

  来这儿的第一天,要不是杨二爷来了,他就算再厉害,也赶不走王栓那一帮人。

  就算赶走了,怕是也要吃亏。

  杨二爷一把年纪了,为人公正、明辨是非,他是尊重的。

  “晓得,过几天不好,就去镇上瞧瞧。”

  姜宁“哎”了一声,沿着挖出来的沟,边走边弯腰检查前些天种下去的玉米跟土豆。

  土豆简单,发芽的块往土里一埋,露出点芽头就成,基本都是活芽,死不了。

  玉米不一样,一粒粒地埋在小土窝里,一窝三四颗,有的可能全死。

  这就得补种,不然补完了,后边不好一块打理。

  姜宁还没检查完,旁边土坎上就传来说话声,他回头看了眼,是卫长昀挑水来了,杨言德两口子正跟他说话。

  卫长昀肩膀一矮,两只桶稳稳当当放在地上。

  “这些应该够浇了。”卫长昀把扁担放在一边靠着,“要补种吗?”

  “要,有几窝看着一点芽都没发,往里再补几颗。”姜宁直起腰,手撑在腰侧,“南瓜藤牵得还挺好的。”

  “那就好。”卫长昀从背篓里拿了瓢,拎着桶,沿着土沟一窝一窝地浇水。

  姜宁看他在浇水,就干脆先去拿玉米粒,先去把死了的几窝补上。

  “一会儿回家,得看看我们俩的秧苗发好了没。”

  种水稻不能直接撒种,得先育苗。

  之前算着时间,还有最近的温度,他们在上次赶集前就先把秧苗发着了,怕冻着发不起来,还放在堂屋里,这样勉强算个恒温。

  “今早出门我看了眼,已经发了,不过还得等个三四天才能下田插秧。”

  卫长昀接过话,“这会儿还早,等会儿去山里转转?”

  “嗯,看看有没有新收获。”

  姜宁还惦记着那些野果,挖回来移栽肯定不现实,树苗到结果能吃,起码得三到五年。

  他就是想踩好点,算着季节可以去摘点。

  吃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可以看看能不能牟利。

  他俩一个浇水一个补种,不到一个时辰就忙完了这边的活,毕竟就一块地。

  “婶子,你们还差多少,要帮忙吗?”姜宁叉腰站在地里,往旁边的地看去。

  张秀云摇摇头,笑道:“就一点苗,快分完了,你们那地里的后边也记得分,不然生得太密,后边长不好。”

  姜宁点点头,“晓得的,过几天来看,要长得密就分。”

  种地的事,姜宁其实并没有多少实操经验,毕竟年纪小,等他能干活的时候,家里条件都好了。

  但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他爸妈、哥姐干活的时候,都会带着他一起,他也喜欢去地里帮忙摘菜。

  “东西先放着,一会儿回来了拿。”卫长昀眼里和手里都有活,等姜宁跟杨言德、张秀云说完,手里已经把背篓拿上。

  “叔、婶,有事叫我。”卫长昀小时候在杨二爷那儿上学,跟他家都熟,偶尔还会在他家里待一阵,等爹娘和大哥来接。

  “你们忙自己的去,就这点活,干完就回去了。”杨言德道:“倒是真有事儿,你得空了,去家一趟,老爷子念叨你呢,还不放心那几个送来上学的娃,怕耽误耽误了课。”

  “老师的病还没好?”卫长昀一愣,微微皱起眉问道。

  前几日他去陈大夫那里拿药的时候,去看望过杨二爷,看着是好了些。

  “年纪大了,反反复复的,没好全。”杨言德摇了摇头,“过两天不好,就去镇上看看。”

  卫长昀对杨二爷不止敬重,更当他是一位亲近的长辈。

  “等会儿从山里下来,我就过去,反正没多远。”

  姜宁在一旁听了,琢磨着要不要这会儿就去,山里什么时候都能去,不急一时。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71页  当前第2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5/37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