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臣要善终_分节阅读_第116节
小说作者:西飞陇山去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422 KB   上传时间:2025-06-05 11:45:08

  从京城及附近集结的军队只占计划中的少数,但因着是天子脚下,自然不能耽误大办特办。

  牺牲要选最好的,鼎要燃最大的,盟誓要喊最响的。

  帝师没有出面,但圣人对诸将士临行前的殷殷叮嘱中,似乎可以见到帝师动笔修改过的影子。

  大的那场办过了,还有小的——虽小,参与者地位却高些:

  杨戎生的两个儿子被特许带上早朝,接受临行前的御赐封赏。

  金吾卫千户杨驻景得一十八力朱漆角弓一把,配一只红玉扳指。

  据说是当年先帝行至某某某地,遇上某某某人,再经七拐八拐的一堆奇遇后所得;

  先帝他老人家有没有真的拉开过这把弓不好说;

  但既然当今圣上说了这是先帝的东西,那就是意义非凡之物,寄托着圣人的无限期望。

  这一宝物赐下的方式更是令人有些坐立难安:

  大太监将其端至杨驻景面前,竟不许他去拿;

  而是由圣人从龙椅上走下,亲手拿起,交到杨千户怀中。

  杨小侯爷手中一沉,不用勾弦便知道此物不凡,当即喜形于色,叩头连声谢恩。

  众人看看杨国舅——杨国舅欣慰地点点头。

  二子杨荣清得金索蚕丝鲛函甲一件。

  号称鞣结百层却轻如蝉翼,水火不侵可抵重弓直射……

  等一下,等一下。

  为什么是重弓直射???

  不是刚赐出去一把力道重得离谱的弓吗???

  沈帝师这一次倒是出面了,亲自将软甲托到了杨二公子的面前,和声细语说了许多勉励的话;

  还伸手托了对方两次,才许他俯下身去谢恩。

  众人又看看杨国舅,这一次表情里多少带了些惊恐。

  听起来,圣人和帝师对这二子的期望不是很符合人伦啊。

  杨国舅看着表情也有些僵,但还是硬撑住了,一样欣慰地抬头,再咬着牙上下点了点。

  他也看不透局势了。

  帝师这些天只有险些被诬陷谋反那一天出过面,后面再没出现在早朝上,也没有在宫外露面;

  因此,任是谁想分析一下这对久别六年的君臣如今的关系,都只有那一日的见闻可供参考。

  至少从那次来看,皇帝和帝师目前看起来关系还算稳定……

  但,也没有崇礼初年那样亲密……

  若是小皇帝刚登基那会,哪还用帝师多说;

  不及人从幕后出来,拿出画像那人就已经头着地被一路拖到外面的台阶底下了。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皇帝看过了一场闹剧只点点头,仅仅是不责备而已。

  还有,再者,帝师并未官复原职……

  这不是太能确定,但当时“本参军”的自称所有人都听见了。

  沈厌卿说话不讨人喜欢,但一向严谨,说是参军就绝不会是长史,更不会是二品的少傅。

  况且以众臣对他略带偏见的揣测,若是真重新收回了权势,怎么可能不提?

  但又穿着新朝服……哇,事情还是太乱太怪了。

  圣人把人从文州召回来,管控了几日,又不给实权,按说主动权尽皆在手;

  可是今日又让帝师露面,还任其耍了一阵威风——或还是事关文州,不得不让帝师接管?

  总之,谁也不肯相信圣人过了六年还会愿意自己被他人掣肘,因此对沈厌卿如今的地位一疑再疑。

  同床尚能异梦,君臣争权又怎会和睦?

  沈厌卿还能完完整整地出来转悠,已经是圣人仁慈心善尊师重道为天下人作表率而不顾自身委屈了——

  今日君臣二人分别对杨家二子行赏,可不就是意见分歧的表现吗?

  杨家长子行为跋扈,少管教,但与圣人自小亲厚,又有先太后的遗言护佑;

  杨家二子则因此总在兄长的遮蔽下,虽然修身好德知书达理,但名气小上不少。

  不能继承侯位,又没有官身,说没有不甘心绝不可能。

  若能叫二人的位置翻转一下……

  那恐怕谁办成了这件事,谁就能把手伸到杨家里去。

  这可是大楚如今硕果仅存的异姓侯啊。

  沈厌卿才回京城,势力基本归零,成了砧板上的鱼肉,偏偏还要和自己的学生掰一掰手腕。

  若是为保全自身,做出如此背道之举,谁也不会奇怪。

  但为什么陛下又允许……

  还是说……

  事情实在太过扑朔迷离,沈厌卿又是个不按常理做事的,其行为举止多有误导和隐瞒的意图;

  就这样盯着的话,盯到明年也看不明白。

  总之,被召集来见证这一光辉时刻的文武百官都越看表情越是沉重,连赏赐结束后说奉承的话都说不利落了。

  大军必胜,但秋后杨家会如何,可就不好说了。

  

第81章

  崇礼七年三月初十, 忠瑞侯所领北伐军开拨,自德胜门出。

  持虎符沿途调兵调粮,预计经一月左右到达北境茂州, 共集结二十万兵士。

  兵部侍郎白蓉镜、御马监掌印宁蕖为督军,户部侍郎荆中和为执调特使, 紧随主帅车驾一同出城。

  大军出城, 沿街戒严——这是先帝留下来的规矩, 出征时不许欢呼不许接受平民赠物,唯有凯旋时才能庆贺,怕的是仗还未打就浮躁了心气。

  这也合理。

  否则若是风风光光出去了, 被打得落花流水回来,那说的每句大话不都成了扎自己的回旋镖吗?

  忠瑞侯杨戎生的金甲是圣人命人新打造的。

  以当年的旧款式为基础,增添了许多新技艺,婉拒了帝师要为其添饰以珠玉宝石的提议,做成一派威风凛凛。

  任谁看了, 都不会相信这位侯爷已经被朝中半数以上的人认为是有去无回。

  荆中和出城前还在与白蓉镜偷偷吐槽:

  不知道帝师是怎么想的,竟想出这种示好的馊主意。

  即使是再不懂军事的门外汉,也知道盔甲轻便为上,绝不是贪图奢华而多做装饰的地方。

  帝师就算是刚回京城,急着讨好杨家急出了火来,也不能用这么不聪明的手段啊。

  再者,杨家可是先太后的母家,天然就与陛下联系得紧密, 又怎么会……

  哦, 不对, 杨家正受着陛下猜疑,要被迫换主事人呢。

  但即便如此, 就会选帝师这边吗?

  奇也怪哉,怪也奇哉……

  白蓉镜则沉思不语,看着一旁位置上放着代替督军太监的银顶三山帽,琢磨着这位同僚的去处,半晌才回道:

  “帝师此举意图应当与你所说的恰巧相反。”

  “奉德十九年后半年、崇礼元年整年、再加上崇礼二年半个正月,都是沈帝师掌权的时期,并未有过战事。”

  “而当年先帝为圣人择取侍读,看中的又是德行文采。若说帝师不懂行军,确然十分说的通。”

  但,常人有缺陷不足,往往竭力隐藏……

  “帝师却刻意暴露,又纵任此事宣扬出来,是在向外界传达信号。”

  “什么信号?……芙卿莫怪,我确实是没想这么多。”

  荆中和想挠头,又想起今早头发梳了半刻钟才簪成最利落的样子,把手收回袖中。

  “——他不会参与此战的决策。”

  白蓉镜认真道。

  若是所有人都知道他不擅此道,他也就会自然而然被排除在局外。

  沈厌卿不可能不知道这个结果,却仍然如此做,只能说明一件事:

  他放权了。

  虽然这权力过了六年还在不在他手中已不好说,但昔日的沈少傅,如今的沈参军确实是放弃了争夺这一方面,完全让还给了圣人。

  是好事啊。

  白蓉镜是主张圣人与帝师关系和睦一派的,分析过后自然以为这是君臣商议的结果,因此心中偷偷满意了一番。

  荆中和则爱分析局势,锱锱铢铢地整日计较着圣人和帝师谁胜一子谁输一局,到头来却还是无法解释:

  声称帝师能与圣人争个平局,可是陛下又没有恢复帝师少傅的官衔,朝中又没有多少势力,帝师拿什么争?

  到这时就有更多人不得不做更多揣测:

  定然是帝师藏了什么手段或是把柄,竟能经久不衰,至今仍能起到制衡局势的作用……

  北伐的事情不过问了,就一定会从其他事情上找补回来。

  从哪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1页  当前第11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6/15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臣要善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