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中就数沈临川的官职大一些,唐明世走后新来的进士纷纷看向沈临川,“沈大人,这可如何是好。”
沈临川也头一次来,哪里知道该做什么,他只是一个高级图书管理员罢了,图书出借登基也不用他们下手,自有小吏做这些琐事,“唐大人说无事,自行找事情做就是了。”
前面还有几位典籍,其中一位不停地打量着沈临川,见沈临川看过来了笑了笑,“沈大人,听说你也是清河镇人?”
沈临川不认得此人,他刚入这文殊院,怎么会认识里面的人呢,拱手行了一礼,“下官清河镇人氏沈临川。”
那人也笑着回了一礼,“我还真是和沈大人有缘,我也是清河镇人氏,孙世安。”
沈临川听见这个名字脸上的笑也没下去,原来是他呀,孙世平的堂哥,孙家引以为傲的进士孙世安,没想到两人竟然在一个地方当值,冤家路窄。
沈临川只是客气地应付了两句,两人算是平级,都是典籍,只不过孙时安比自己早入了几年翰林院罢了。
沈临川和叶景兰一道走了,孙世安看着沈临川的背影笑了起来,今年开平县出了个状元和探花郎,他一早就写信回家打听了一二,都是同乡,说不定以后还能有所助益。
哪知道他那个蠢货堂弟和沈临川结了仇怨,他自然不会为了孙世平那点破事出头,只是这沈临川,两人若没有什么冲突也就罢了。
沈临川二人在里面转了起来,他也没把孙世安当仇敌,相安无事就是了,但若是孙世安要挑事,那他也是不怕的。
文殊院虽是皇家书院但有些不常借阅的典籍都有些发霉生了蠹虫,翻着一股腐朽的气味儿。
叶景兰被呛得咳了起来,“前面还好,这后面的书都积了灰儿了。”
“文殊院这么大难免有照顾不周的地方。”
文殊院典藏了将近八万本书,不少不常借用的书疏于管理,腐烂也是常有的事,入职的头一上午无事可做,先来的进士们一脸兴奋的参观了文殊院。
到了晌午去翰林院的公厨用饭,罗青山已经在伙房门口等着了,放眼望去都是身着青绿色官袍的小官员,俸禄微薄,来这公厨吃饭还能省下不少的钱。
今儿是新进士入翰林的日子,一眼望去就知道哪些是新来的,哪是之前的,眼底都是兴奋好奇的泛着清澈的愚蠢满脸的抱负,一看就是新入职的翰林。
那句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如入阁,是多少新晋进士的指导语,盼着有朝一日能建功立业,升官拜相。
沈临川三人找了张桌子坐了下来,杂役端着托盘过来了,两个荤菜一个素菜一个汤,比在白鹿书院的伙食好上了不知道多少。
“听闻京中喜食羊肉,看来所言不虚。”
罗青山说着就先举起了筷子,中间放着的是碗蒸羊,带肥膘的嫩羊肉整齐地码在碗中,吃起来鲜嫩滑口。
罗青山嗯了一声,“倒是滋味儿不错,沈兄叶兄快都尝尝。”
沈临川两人也纷纷动了筷子,这翰林院的吃食做得确实不错,三人纷纷夸赞了两句。
一旁的有人嘀咕了句,“没见识。”
另一个小官用胳膊肘轻撞了一下出声的人,“吃饭吃饭。”
又低声和那人说了什么,那人不敢回头默默吃起了饭,他只是随口嘲讽了句,哪知道邻桌是状元郎和探花郎啊!
那人入职翰林院多年还是个青袍小官,升迁无望,又见是刚进来的新进士,心里有些怨气随口讥讽了起来。
好在沈临川三人都是性子沉稳的人,眼睛都没抬一下继续用饭。
沈临川也觉得这翰林院的饭食不错,边吃边和罗青山说着话,“罗兄,今儿头一日来,可有什么事?”
罗青山摇头,“虽是个五经博士,但也无事可做,倒不如你和叶兄在文殊院。”
“头一日过来,日后慢慢就知道该做什么了。”
吃了饭三人找了个地儿喝了会儿茶就散去了,一天下来无什么事可做,按照现代时间算,翰林院八点中点卯,五点钟下值,沈临川和叶景兰两人老老实实待到了下职。
只见文殊院内,除了杂役,有些官职的老同事下午半晌就悠悠哉哉走了,一同进来的进士小声说道:“沈大人,这文殊院当真清闲,以后我们熟悉了也能早早就回去了。”
沈临川正在看书呢,只是嗯了一声没有在说话。
孙世安有心结交沈临川和罗青山,都是同乡的情谊,保不齐日后能用得到的,孙世安下午转过来说想请同乡吃个饭,沈临川拒绝了,只说急着回家看夫郎孩子。
孙世安也没恼,还笑着夸了两句沈临川顾家。
第130章
等到了下职沈临川收拾了东西走了, 和罗青山一道出了翰林院的大门,周大已经赶着马车在外面等着了。
看见两人出来了乐呵呵赶着马车过去了,“辛苦了一天了,快些上来。”
“爹, 我来赶马车吧, 今儿头一日也没什么事, 倒是坐得身上有些困乏了。”
周大哎了一声说道:“你这 一身官袍的,怎能让你赶马车,快些上去。”
沈临川这才老实坐了上去,只是撩开帘子和他爹说这闲话,周大一个杀猪的平头老百姓很是好奇这当官的都是做啥的, 不由问了起来。
听沈临川说一日都没什么事,周大感叹了一句, “倒是比种地的清闲。”
周大又说了他无事在家中做什么, 送了沈临川去翰林院之后他就回去了,在家哄哄小孙孙,下午去周边转上一转,终是觉得没有在田庄自在,不过他没有说这话, 只说如今清闲了不少。
沈临川笑着问道:“爹,小煜和晏晏今儿还听话吗?”
一提到小孩子周大兴致高了不少,“好着呢, 好着呢,就是今儿你不在,许是你常抱着晏晏,今儿不在家了,晏晏有些闹脾气了, 不大好哄了,哭了两场被宁哥儿给哄住了。”
一听到晏晏离了自己不大适应,沈临川心软成一片,是个嫩生生惹人怜爱的小哥儿,沈临川难免偏爱上几分,恨不得马车生了翅膀飞回家中去。
周大今儿来得早,怕路上车马多早早就来翰林院接人了,他是个平头老百姓也不敢把马车给赶太近了,门口站在衙役呢。
和沈临川说这京城就是京城,那些接大人下朝的马车不少甚是华丽,不仅有马夫还随行跟着小厮,他们的马车往那些大人的马车堆里一放灰扑扑的,还被人家嘲讽了两句呢。
周大没和沈临川说他今儿被嘲讽的事,何必给他家哥儿婿添堵呢,今儿他家哥儿婿头一天当值的好日子。
不过是一旁有个青衣小厮见他家马车很是朴素,笑着问他是接哪个大人的,周大闲着无事,以为是过来攀谈的就说了接的是谁。
倒是惹得那小厮哈哈大笑了起来,“是这届的探花郎啊,听说是个乡下人家出身,还是给人家入赘呢,那家还是个杀猪的呢,难怪这马车如此破旧,哎,你这马车是不是租来充面子的呀?”
周大这才知道这小厮瞧不起人,顿时就冷下了脸,“自是沈大人自己的马车,你不过一个小厮也敢随意嘲笑这翰林院中的大人。”
周大没说他是沈临川的爹,周大穿着很是朴素,那小厮就以为他也不过是个赶马的呢。
那小厮哎了一声说道:“你怕不是跟着探花郎从外地过来的吧,你不知道那宰相家奴七品官,你家探花郎不过从小品小官,说出去还不如宰相家的家奴风光几分哩。”
周大哑然,他初来京城,这小厮说得也有道理,为了不给沈临川惹麻烦索性就不和这小厮说话了,自顾自坐着等他家哥儿婿下职。
周大这辈子见过最大的官儿就是那开平县的校尉了,别看只是个八品的校尉,那在他们开平县府可是很风光,哪像京城,这芝麻大的官儿遍地都是。
周大越发觉得他家哥儿婿这官儿当得也不容易,别说什么官大一级压死人了,就是那大官家的家奴都风光无比。
这件事周大没有和沈临川说,怕沈临川跟着他一道生这个闲气,还不如高高兴兴地回家呢。
周大边赶着马车边说道:“我出门的时候宁哥儿就开始拾叨了,这街上不少羊肉铺子,我滴乖乖,那铺子门口一扇挂着十来只宰杀好的羊,生意做得可真大,还买了鲈鱼,宁哥儿亲自下厨准备庆贺一番呢。”
沈临川面带笑意,“宁哥儿照看小煜晏晏辛苦,还为我辛劳,我这心里着实过意不去。”
“都是一家人,什么过意不去的。”
沈临川邀了罗青山一道去他家吃饭,罗青山笑着拒绝了,“意哥儿怕也在家置了一桌,就不去打扰你们了。”
“好,那改日我们再聚。”
周大赶着马车回了家,罗青山道了谢也回家去了,沈临川跳下了马车,还没进门呢就听见晏晏的哭声,沈临川赶紧进屋去了,“晏晏,怎么了这是?”
只见养嬷嬷正抱着周晏晏哄呢,周宁也身上系着蓝色的围裙,手上的锅铲都来不及放呢,看样子是慌里慌张地从厨房出来哄人呢。
周晏晏哭得小脸通红,可见是已经哭了好一阵了,沈临川赶紧给接了过来,“我来抱着吧。”
沈临川抱过了周晏晏,周晏晏小手紧紧抓着沈临川的衣袍,小脸委屈巴巴地朝着沈临川的胸口蹭了蹭。
沈临川就是一颗铁做的心也给蹭化了,拍着哄了起来,“晏晏受委屈了,爹爹抱抱,抱抱,不哭了。”
周宁也松了一口气,“你先抱着他会儿,我饭还没做好呢。”
沈临川侧头亲了一口周宁,“辛苦我家夫郎了。”
有外人在呢,周宁有些不好意思轻咳一声赶紧走了。
沈临川一接过周晏晏小家伙就不哭了,只是还在委屈地哼哼唧唧,跟小兽似的惹人怜爱,“怎么回事这是,晏晏最是乖了,今儿怎么哭成这样?”
嬷嬷把床上的周小煜也给抱了起来,“大人不知道,今儿哭了好几场了,晌午的时候也不肯睡,许是让大人抱习惯了,其他人抱着不喜欢,晌午哭得哄不住,郎君就把大人的衣裳给了小郎君抱着,小郎君这才不哭了。”
听嬷嬷这么说,沈临川更是怜爱不已,想着小家伙委屈抱着他的衣裳哭,恨不得明儿当值的时候抱着一块去。
“小煜呢,今儿可闹人了?”
“小少爷还好,和平日里一样,还是格外喜欢让郎君抱着。”
周大把马车卸了下来,又给家中的马喂了草料这才进来了,“来让爷爷抱抱。”
周大接过周小煜哄了起来,虚虚举了下高高,惹得周小煜笑得牙花都露了出来,口水也流了下来,高兴得不行,蹬着小脚还让举呢。
沈临川哄着周晏晏说道:“晏晏要不要也举举?”
周晏晏这会儿正委屈着呢,小脸贴着沈临川的官袍不肯离开,眼泪把沈临川的官袍给沾失了一片。
周大乐呵呵地说道:“这几个月临川你常抱着晏晏,来京城更是一路抱着,今儿离了你就哭了起来。”
沈临川嘴角勾起,“小哥儿总是惹人怜惜些。”
周宁也带着婆子把饭食给端了上来,“吃饭了。”
虽然只有三个人,但周宁炒了七八个菜出来为沈临川庆贺,沈临川心软不已,有家人的感觉真好。
吃饭的时候周宁也问了几句今儿在翰林院可好,沈临川一一细细给说了一遍,周宁点了点头,“不累就好。”
两人怀里一人抱了一个吃饭,周小煜伸着手啊啊要抓桌子上的东西,周宁一边吃饭还要一边顾着周小煜,省得菜落在了他身上,或者他手快抓到了桌子上的菜,弄得自己身上都是油。
“换一下,宁哥儿你抱着晏晏,晏晏乖一些。”
“没事,一会儿就吃完了。”
“大哥不在,那会儿给我们做得宝宝椅学步车这些都没法带过来,空了我画了图纸出来,让木匠在给打一套出来,吃饭的时候也不用抱着了。”
“嗯,现在两个小家伙大了,宝宝椅坐着刚好。”
这些东西田庄上都有,两个小家伙儿没出声生的时候沈大哥就给打了出来,两个宝宝椅,两个学步车,还有一张宝宝护理台,更别说摇篮这些,一套都是齐全的。
就是来京城的时候不方便带着,要不然还得另外雇了马车拉过来,费用太贵了些,也就没有带了,来京城了还得都打上一套。
大人吃了饭,嬷嬷又把两个小家伙儿的饭食给端了过来,是沈临川交代的让做的南瓜瘦肉粥,两个小家伙儿现在已经八个多月了,辅食渐渐加了上来,每日的食谱都是沈临川写好交代了嬷嬷做的。
沈临川两人一人一个喂了起来,周晏晏吃饭的时候很是乖巧,喂一口吃一口,一旁的周小煜就没有那么省心了,边吃边往外吐,弄得围嘴上都是,小手一会去抓碗一会儿去抓勺子。
弄得周宁差点抱不住,周大笑着给接了过来,小孩子活泼那说明养得好,“来爷爷抱着,让你小爹喂我们小煜吃饭喽。”
周小煜吃饭着实是费劲了些,夜里哄了两个小家伙在西厢房睡觉,沈临川就在书案上画起了图纸,周宁也凑了过来,“辛苦一日了,明儿在画也不迟。”
“晏晏还好,小煜吃饭着实费劲,赶紧做了宝宝椅出来,咱吃饭的时候把两个小家伙给放里面也安心了,省得闹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