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和夫郎都有金手指_分节阅读_第138节
小说作者:梨子甜甜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747 KB   上传时间:2025-05-25 12:09:49

  可在平坝县当师爷这两年,他每天都要跟商人们打交道,必要的时候,还得帮着苏敏中跑府城,与知府等大官攀谈说事,胆魄早练了出来。

  加上他手上捏着卖家产得来的七千两。

  名气,胆魄,钱财他都不缺。

  徐善学的心思就活泛起来。

  徐小姑那话虽是挑拨离间,但也有几分道理在里头。

  他带着一家子人上京城,除了住的地方,日常吃喝拉撒总是需要的吧,苏羡安一个官家哥儿肯嫁给他这个举子,已经是他家占便宜了,他总不能让他婚后还跟公公婆婆、爷爷奶奶挤一处吧。

  且他们成婚后他总不能花苏羡安的钱财或者叫苏羡安花自己的嫁妆吧。

  没有这样的道理。

  他得在上京前,把他们成婚,另住的宅子,还有家人上京生活和他们婚后所要用到的钱财都给挣出来才行。

  挣钱对别人来说很困难,但对在县衙历练过两年的徐善学来说,低买高卖、反季节囤货、灾难红利,信息霸权……

  这些挣大钱的招数他在官场都听腻了。

  他不玩这些阴的坑老百姓的钱。

  他玩一种稍平缓一点的套路,资源置换。

  在县衙待了两年,他是知晓县衙常年缺钱的,就没有一个衙门的账本会有盈利,就算有,那也只有极个别的县衙能达到。

  大部分县衙的钱财,不是被贪官污吏私吞,就是被挪用。

  可要说,一个县衙的账本上除了钱,别无他物,也不尽然。

  像平坝县缺水那些年,百姓们种麦子都养活不了一家人,他们是怎么过活呢?

  种胡椒。

  尽管西北那环境并不适合种胡椒,种出来的产量也不高,但它价贵,即使一亩地,一年只有两三升的产量,也够全家人一年的开销。

  家家户户都种,胡椒在平坝县便卖不上价,平坝县的县衙仓库里从不缺胡椒。

  但缺粮食。

  苏大人刚上任,各处都急需用钱的时候,他们便让人把仓库里的胡椒拿去汴京、江南等远一些的地方贩卖,再从不缺粮食的地方买粮食回来。

  其他县衙的情况与平坝县大差不差,单看掌管县衙的人如何做了。

  像徐善学最初起心思那个县衙,他们县里的土质很适合杉木生长,杉木长得快,好些交不上税的老百姓时常拿杉木抵税。

  可县衙的县令和胥吏们一点都不作为,收了这些杉木就堆在县衙里不闻不问,致使这些木头在仓库里都快朽烂了,也无人问津。

  木头到处都是,确实不值钱。

  可徐善学赶路,路上有到处打听消息,知晓有个叫白沙县的地方,县令正想修一座宏伟的寺庙来吸引县里的人气,苦于没钱也没木头。

  他便收了些木头样木,运去白沙县,得到白沙县县令的认可,让运货商人负责后续的运输任务,他则拿着白沙县最不缺的枸杞,赶往一个叫高粱镇的地方。

  高粱镇最喜用高粱酿酒,枸杞不当吃不当喝的,做药也用不了多少,确实不好卖,但酿成药酒,又不一样了。

  高粱酒不是什么高端酒,平头百姓自家都能酿,高粱镇的酒业生意一直不好,徐善学便拿着枸杞说服他们酿枸杞高粱酒,从普通酒业转型成药酒行业。

  拿到药酒样酒,他立马赶去下一个他即将去的地方,采石镇,这个镇上的人多以打石头为生,下苦力,不喝酒,压根缓解不了身体的疼痛与疲乏。

  徐善学的药酒不仅能喝还能涂抹身上疼痛的地方,重要的是价廉,订单络绎不绝。

  高粱镇的人和采石场的人格外感谢他,送了不少当地特产与他。

  但徐善学并没有收手,凭借着跟采石场管事的关系好,他又从管事的这里买了一车石头,急吼吼地运去下一个地方——皇陵。

  皇帝前些年身子骨不好,一直在大兴土木建皇陵,这些年身体虽然好了,但皇陵的建造一直都没有停,正是需要条石的时候。

  徐善学带着一车条石样品前去,一不要钱,二不要官,只要皇陵里挖出来的泥巴,后续就有一大批的条石给管事的运来。

  修建一座皇陵差不多要把整个山体挖空,皇陵管事的正愁堆在门口的泥巴怎么处理呢,徐善学一说,他便乐呵呵地大手一挥全给了他。

  拿到这些泥巴的所属权,徐善学又去寻了一处烧陶瓷的地方,拿泥巴烧了些陶瓷样品。

  修筑皇陵的地方本就是风水宝地,泥质不差,烧出来的陶瓷釉面好看,加上徐善学又让制陶的工匠在里头加了点自己的巧思,别说是陶瓷商人,连一些外邦商人看了都想买。

  丝绸之路自汉朝起始延续至今,一直都没中断过,大楚丢了燕云十六州,路线有所改变,从原来的河西走廊变成了青海道。

  路远了一些,但还是有商人前来的。

  这些商人们好不容易来一次,要贩就要贩好货,因此烧制陶瓷需要大量的时间他们也愿意等。徐善学把泥巴卖给烧窑掌柜,再忽悠这些外邦商人,这些陶瓷沾了龙气,带回家比寻常的陶瓷更好,还能给人带来幸运,从他们手中置换来大量的香料、珠宝玉石,药材,皮毛,运到京都附近。

  天冷了,要过年了,京都附近的大户人家和官员们都在搜罗奇珍异宝准备送礼,徐善学手中的这批外邦货紧俏得很,一放出风去,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人拿着大量的银票上门购买。

  先前徐善学卖杉木的时候手上就已经沾到了油水,这一路下来,倒了这么多倒手,那手上沾的油脂都不知道有多厚了。

  一路跟着徐善学上京的徐家人都被他的操作给惊呆了,本以为他再厉害也就这样了,但到了京都附近,看着那些不拿钱当钱的人使劲往他手里塞钱,生怕他不收的模样。

  徐家人彻底麻木。

  特别是徐凯南。

  这两年他跟着张禄西南西北地跑,还来过京城,自认也算是有些见识,但在见过他大哥这手后,他彻底自闭。

  在两个哥哥面前,他跟张禄这点南货北贩,北后南卖的运作,宛如雏鸡般幼稚。

  他甚至怀疑地看了看他爹,心想,他爹怎就这么窝囊,没有大爹硬气也就罢了,还没给他生个像大哥二哥那样的好脑子。

  徐老二最近也在琢磨这事呢,觉得是不是自己成亲的时候喝多了酒,上炕没使上劲,所以才叫凯南没遗传到他们徐家的聪明才干。

  父子连心,两人一对视,徐老二就知徐凯南在想什么,他顿时恼道:“你这个兔崽子是不是在心里编排你老子呢!”

  徐凯南不认:“这可是爹你自己说的啊,我可没说。”

  徐老二本没想拿徐凯南怎样,被他如此一说,当即嘿了声,脱了鞋子就去撵他。

  徐凯南一边躲一边皱着眉头贫道:“爹,你打人也换点洁净点的物什嘛,拿鞋子也不嫌臭。”

  徐老二那个气啊,今儿不打徐凯南两下,这气是决计出不了的。

  徐老大他们见了,非但不阻止,还一个个哈哈大笑,不是给徐凯南支招就是给徐老二支招。

  “……”

  京城。

  徐府最近忙得很。

  姜慕荷要生了,姜辛夷这两日都没去太医院上值,就在家里守着她。古代生孩子犹如在鬼门关走一趟,他就怕他不在,姜慕荷没办法照理自己,有个三长两短。

  好在,姜慕荷身子好,又有姜辛夷时常拿灵泉给她调理身体,十一月底顺利诞下个男孩。

  看到孩子的一瞬间,姜慕荷松了口气,她怀了回孕,便再也不想生孩子了,寻常做什么都不方便不说还耽误行医。

  曹家重子嗣,这要生个姑娘、哥儿的,说不得要念叨她再生一个,届时她生也不是,不生也不是,没准还会破坏她和曹俊虎的感情。

  有这个孩子交差很好。

  徐鹿鸣这边也愁。

  因着徐善学迟迟没有上京来,苏羡安对人说的年底成婚的事儿兑现不了。

  京里又有流言声起。

  说他在西北定亲的人家该不会是反悔了吧。

  毕竟苏羡安前头实打实地定过一回亲。

  哪个男子会不介意自个未来夫郎的名字与其他男子和过婚书,还差一点就成亲的事儿?

  先前,苏敏中他们在西北,人家顾忌着他县太爷的身份没说甚,现在他们回了京,天高皇帝远的,说不得人家又不情愿了。

  徐鹿鸣他们都在京里,且徐善学的为人,苏羡安心里再清楚不过,知他不是那种三心二意反复无常的人,对这些流言一概不理。

  他就是担心徐善学的安危,因此都顾不得婚期不可到男方家这个习俗,直接来了徐鹿鸣这儿,说出自己的担忧:“他该不会是在路上遇到山匪或者是截道的了吧。”

  当今皇帝是个贤明的,知晓攘外必先安内,这些年一直派禁军在大楚境内到处剿匪。

  虽说只要徐善学他们走官路,大概率是碰不到山匪和劫道的,但西北到京城的距离不远,近来又快过年了,万一就有那揭不开锅的人家想不开,在半道上干起打家劫舍的买卖也犹未可知。

  徐鹿鸣也有点担心这个,他穿上皇城司的衣裳:“不如我带兵寻着西北这条路到处找找。”

  虽说皇城司的军卒不能随意出入京城,但没关系,徐鹿鸣可以巧立名目,比如打着抓敌国探子之类的名头出去晃荡一圈。

  苏羡安一听徐鹿鸣要去寻人,慌乱的心安定了一些:“有什么需要,你尽管跟我说。”

  他们出不了人,钱还是可以出的。

  徐鹿鸣点点头,正想安慰两句,不要着急,大哥不傻,有危险肯定会想方设法给他们报信的。

  管家喜滋滋地前来禀告:“大爷,大爷差人来信了——”

  徐鹿鸣和苏羡安同时起身:“来的甚信?”

  管家喜道:“没说遇到危险,只说路上有时耽搁了,叫老爷在京里先帮他把婚事操持着,待他一上京就来成婚。”

  说着他从怀里取出个匣子来:“对了还有这个,也是大爷差人送来的。”

  徐鹿鸣打开匣子,见里头全是银票,啪的一声关上了。虽然不知晓大哥上哪弄来这么多银钱,但只要大哥没遇到危险,他便放心了。

  他转头对着苏羡安笑道:“大嫂现下可安心了?”

  苏羡安刚听到徐善学叫徐鹿鸣操持婚事,脸便热了起来,这会子再一听徐鹿鸣直言不讳地这样称呼,脸色倏地一烫:“今日多有叨扰,我不便久待,我就先回去了。”

  说完整个人就跟那热锅上的蚂蚁似的,一刻也站不住,飞一般告辞离开。

  都知晓他害羞,徐府上下无人阻拦。

  他一走,赵二娘他们知晓徐善学没事的消息,心头也舒了口气:“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这马上就快要过年了,又遇着大喜的事儿,这要是出点事情,如何叫大家接受得了。

  幸好,幸好。

  心头的石头落了地,晚上,徐鹿鸣找姜辛夷商议:“木兰,你看大哥的婚事该如何操办。”

  徐鹿鸣只操办过他和姜辛夷的婚事,且那会儿在乡下,又因是假成亲,办得很简单,到了京城,京里全是些高门大户,肯定不能像他和姜辛夷那样办。

  姜辛夷正坐在书桌上翻着书给新添的小外甥取名字,没办法家里弟弟妹妹的名字都是他取的,大家都觉得他取名字好听,都让他来取,这会儿再见徐鹿鸣连婚事的问题也找他,一个头两个大:“这个家要是没有我可咋办。”

  徐鹿鸣也觉得姜辛夷最近有点忙,放下这事儿,给他捶背捏肩:“要没有你咱这个家指定玩不转,没办法,谁叫你是咱家顶梁柱呢。”

  姜辛夷三两句便被徐鹿鸣哄好,姑娘、哥儿嫁人后,常围着家庭打转,因没有直观的经济来源和社会地位,常常被人忽视,得不到认可。

  但他在徐鹿鸣这儿就没有得不到认可的时候。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82页  当前第13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8/1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和夫郎都有金手指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