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氏由着小丫鬟服侍换了一身衣裳的当空,佩心便小声地上前来禀报了此事,前者脸色立即沉了下来。
她从前没怎么把庄氏看在眼里,只以为爷是图个新鲜,可今日她穿戴得这般华丽美艳,国公爷也早打定了要留在她院儿里的心思,却还是没忍住和那个狐媚子眉目传情……
她心里清楚,夫人没了,新夫人还得至少一年的时间才能进府,国公爷对嫡子看得重,不会任由她在府里一言九鼎,必然要拉拔起其余的姨娘来分她的势。
但今日瞧着国公爷被那庄氏勾得眼睛都转不动的模样,又岂能只是将她视作棋子?
她感受到了一股浓浓的威胁感,哪怕是当日打小服侍国公爷,生得艳丽无双的钱雁芙也未曾让她心头这样警铃大作。
庄氏被推出来的时间点很巧,她怀着身子,而后又在月子里,陈氏又一副随时撒手人寰的模样,由得她在宅子里独宠了好些日子。
人最怕习惯二字,这会儿只怕国公爷也是习惯了她来侍奉,轻易都离不得身。
她眸光微冷,打定了主意,要想更多法子来固宠才是。
……
丹烟和杜薇两个陪着青娆回了昭阳馆,俱是大气不敢出的模样。
青娆心里想着事儿,抬眼瞧见二人的模样不由失笑:“你们这是怎么了?”
杜薇年纪比丹烟大,便小声地劝道:“姨娘莫要伤心,今日六公子满月,国公爷难免要顾念那边生子的功劳。”
两个婢女劝来劝去,说到底是想让她认为自己才是独一份儿的,国公爷去方氏那里,不过是看着她生儿育女的功劳,真情没有多少。
她笑了起来:“你们又何必自欺欺人?没有我的时候,方姨娘是独宠,国公爷待她又怎么会没有情分?国公爷是长情的人。”
她是新宠不假,但周绍在一些事上很守自己的规矩。所以即便他知道方氏善妒,却仍旧会毫不犹豫地把管家权给她,一则她的确身份最高,二来论资历论功劳论情分,他与方氏都是最重的。
眼下周绍多疼爱她,爱的也多是她年轻娇艳的颜色和柔顺的性子,总有一日,她也会老去,也会有千伶百俐、容色无双的新人被送进府来。这份长情,想来也会救她。
她打进府前就想得清楚,她被迫来为人妾侍,岂敢求郎君对她全是真情,宠爱系于一身?她没有那样的家世,也没有那样的底气。
她能做的,就是在得宠时尽力为自己积攒筹码,力争在这宅子里过的日子中,低头求人的时候比被人求的时候少一些罢了。
所以,周绍当着她的面留宿别的院子,她并没有太多的酸意与嫉妒。
这是早晚会发生的事情。
倒是这几个丫鬟,打跟了她见的就是她在宅子里独得头筹的模样,瞧着比她难受多了。
“行了,今日你们也累了,安排好值夜的人,便早些歇息去罢。”
丹烟服侍她洗漱一番,见她果真没有什么失落的模样,这才松了口气,屈膝告退。
青娆躺在姜黄色的床帐内翻了几个身,心里嘀咕一句,没想到她还怪不习惯这空落落的床呢。
*
自晖哥儿满月起,西府里有心人便能清晰地察觉到,方氏往东府燕居堂跑得愈发勤快了。
鹤哥儿如今养在燕居堂里头,东西两府都不敢慢待,他虽渐渐明白了自己没了娘,但在祖母的呵护下,性子也养得越发平和了。
老王妃养着鹤哥儿,原不大想见方氏,可方氏每次来,都让乳母抱着还在襁褓里的晖哥儿。
寒冬腊月,外头的风那样尖,老王妃爱护孙子,也不会轻易下她的脸面,故而十次里也有七八次能进正屋喝杯茶。
方氏见状去得更加殷勤了,得了什么好东西也都先送去燕居堂,渐渐在府里有了纯孝的名声。
东府里女眷多,不得宠的妾媵也多。
有的人打着讨好老王妃的心思找上门来,见着方氏,也毫不吝啬溢美之词,直把她夸得如同天上的仙女似的,又道她自小养在王府里,老王妃待她再亲近不过云云,把方氏哄得眉开眼笑,竟也同她们这起子人来往起来。
她头上没有当家主母,手里捏着西府的管家权,两府几十位妾媵加起来也没有比她更风光的,于是三天两头地和她们聚在一块儿打叶子牌,旁人见她有势,也乐意捧着她,赢多输少,更是自在。
燕居堂里安静惯了,有时老王妃也觉得无聊,便纵着她们在她那儿玩乐,或是打牌,或是将府里养的戏子拉出来一道听戏,说说家长里短,倒也有滋有味。
一时间,方姨娘在东西两府里更是风头无两。
郡王妃被她们拉着一起打过一回牌,后来便不再去了。她才懒得给这些妾侍们做脸面,小叔子乐得捧是他的事,她管不着。
日子就这样流水般地过去,周僖出发上京也有快二十日的光景了,恰在此时,襄州府的知府和州城知州联袂而来,十万火急地要求见周绍。
*
外书房里,周绍命人将两位大人请进来,心里还在犯嘀咕。
知州也就罢了,和他们襄王府沾亲带故,算是半个自己人。
可姜知府算是皇后外戚一脉,族中也出过宰辅,背景深厚,出来做一方大员并不怎么需要看襄王府的脸色,素日里也不怎么和他们往来,今日这是怎么了?
等两人急匆匆进了门,一向稳重的知州差点被门槛绊了脚,周绍敛起眉头,一个眼神扫过去小厮就连忙退出去关上门,这才开口问怎么一回事。
“姜大人说甚么?城中出了时疫?”他不可置信。
他跟着太子的时候办过不少民生之事,也不是不事农桑的纨绔,对时疫也有些许了解。四季皆可能有时疫,但冬日发疫的情况太少,往往只是风寒之症。
襄州治下,近几年都算得上风调雨顺,好端端的,怎么会突然出了时疫?
姜知府额上出了一层细汗,拱手道:“国公爷,此次时疫的源头恐怕不是来自我襄州下辖之地……”
这事还是城里济世堂的老大夫过来禀的。
原是这阵子城南有不少人身上无故生了许多疹子,奇痒无比,药堂的大夫原没放在心上,以为是寻常风疹,开了药方下去不见人好,反倒是发起高热来,一连几例都是如此,这才心道不好,串联起城中其他药堂问是否有相似的病例。
一问才晓得,短短几日每个药堂都收了十数个此类症状的病人,还有人没熬过三日便高烧不退去了。
济世堂的老大夫看了又看,疑心是时疫,匆忙地禀报了知府衙门。姜知府一听就惊了,连忙派人去查源头,一查都查到了城南的富户商贾之家韩家,一问,家主前几日刚从南边回来。
再借着请平安脉的由头给他家家眷都一查,满宅子里竟然找不出几个没生疹子的,姜知府这下连站都站不稳了,连忙命人将韩家宅子层层守住,带着知州递了帖子匆匆求见周绍——
这种时候,光靠府衙和州衙的兵丁只怕管不过来,且襄州城毕竟是藩地,他想封起来,也得请襄王府的示下。
周绍一听韩家人的模样,心就凉了半截,心知这时疫恐怕是八九不离十的事情了。
“那韩家的是从哪儿回来的,可问清楚了?”他稳了稳心神,肃着一张脸,“旁的也就罢了,本公只担心,得了时疫的人会流窜到京城去。这没几日就到陛下的圣寿节了……”
姜知府一听,也是冷汗涔涔,道回去后再仔细盘问韩家人。
“先将北上的城门封住,不许人往京城的方向去。再将患上时疫的人都控制住,姜大人可详细拿个章程出来,谁家就低封控,谁家将人迁出来独门别院治疗,需要的兵丁人数报给本公,王府的人也可借你们一用……”
周绍有条不紊地将想到的事情一一明示,姜知府本来脸色很难看,听着听着一颗心也渐渐定了下来。
时疫不是从他们这儿出的,那他的罪责就不算太大。如今要紧的事,一来就是不能让他们的人生了病往京城去,二来就是要竭力治好患病的人,控制时疫不再大肆蔓延,只要做好这两点,他问心无愧,给朝廷也有了交代。
周绍挥挥手让人送他们出去,脸色沉凝下来。
他想起两府里有不少年幼的孩子,便叫人知会东府大嫂一声,也着人去给方氏传话,要她不许再满府走动,好好照顾晖哥儿。
又将黎大夫叫过来,问了他如何防治时疫,黎大夫面色也严肃起来,道:“如今还是预防为主,减少外出,一应物什都收拾齐整干净,仆妇下人们不可再饮用生水,或许能起到些许效用。”
又主动领命,暗地里去排查各院里有没有出了症状的主子和下人,避免祸起萧墙——两府里每日采买的东西就不少,许多下人都会往城南去,说不准就已经有人中招了。
等东西两府的大夫们行动起来,将外院内宅的人都查了一遍,还真发现了三例可疑的时疫病人。
其中东府两例,是襄郡王新得的通房和伺候她的丫鬟,二人被嬷嬷检查时,身上都已经起了疹子;西府一例,是外院采买的小厮,被发现时已经开始发热了,但因为近来天气骤冷,得风寒的人不少,管事没放在心上,等大夫去瞧了才看清他的症状不是普通的风寒。
周绍原以为府里还没出事,听到大夫们的禀报脸色铁青,立马让人按照黎大夫的吩咐,将满宅子都重新清扫了一遍,任何藏污纳垢的角落都不放过。
东府将得病的通房迁去了小院子里,拨去不少伺候的人,个个都戴上了遮掩口鼻的棉布,一是照顾,二也是观察发病症状。
又派人查了得病前后几日和这几人接触过的人,一查才晓得,这通房和东府好几位姨娘以及方氏都在一块儿打过叶子牌,接触的主子们真不少。
至于西府采买的小厮,接触的则绝大多数都是外院的人,火烧不到内宅去。
消息传到照春苑,方氏吓得睡都睡不好了,不用周绍来呵斥,她都不敢再轻易出院门,只不错眼地盯着晖哥儿,生怕他被东府的人牵连得了时疫。
而另一边,审问韩家人也有了进展。
韩家家主交代得非常明白,他这一趟出远门,就是去高塘的济州府做的买卖,旁的什么地界都没去。从济州府出发的时候,他就已经觉得有些不适了,只是当时并未放在心上。
信儿传到周绍耳朵里,他仔细想了想,似乎裕亲王的封地就离济州府不远,这回上京祝寿,定然有他的份儿。
这一闪而过的直觉做不得什么证据,但既然他隐隐发现了时疫的源头,他就得及时传信去京城,免得有人将时疫传去了皇城里。
他眼中冒着寒意:治下出了时疫是大事,连被牵连的襄州府都成了这般模样,若济州真是源头,恐怕早就大乱了吧?
可直到如今,他都没有收到半点关于济州府甚至高塘任何特别的消息,恐怕,这事是被人给遮掩下来了。
这些人,倒还真是胆大包天。瞒下来也就罢了,还把得了病的人放出城去,真是唯恐天下不乱啊。
他冷哼一声,决定写信给应该已经在京城落脚的兄长。
信刚一送出去,还未来得及松上一口气。高永丰就脸色苍白地走了进来,犹犹豫豫了半天都没说出话来。
周绍拢了眉头:“怎么了?”
高永丰垂下头,恨不得将自己埋到土里去:“禀国公爷,方才照春苑请大夫过去问诊,大夫回话说……姨娘和六公子都得了时疫。”
*
怕什么来什么,方氏整日里求神拜佛都嫌不够,这一日亲眼看着乳母哄着晖哥儿睡了后,忽然觉得一阵头痛欲裂,人差点栽倒在地上。
下人们吓了一跳,连忙派人去请大夫。等大夫一来,搭了脉问了诊,却是脸色巨变,说姨娘大概是得时疫了。
佩心差点晕过去,勉强撑住时,就听见侧间传来乳母的惊叫声:“六公子!六公子身上好像起了疹子……”
大夫过去一瞧,神色更是如丧考妣,觉得自己真是没福气,怎么偏偏今日当差……
等周绍赶到时,戴着厚厚棉布罩子的黎大夫拦了他:“国公爷,您不能进去。”
周绍铁青着脸,问:“姨娘和小公子如何了?时疫的方子你们研究得如何了?”
黎大夫叹了口气:“方子还没有大的进展,我们想着先让姨娘退热,再另想他法……至于小公子,虽还没有发热,可他年纪太小,实在是很难用药啊。”
黎大夫的话他听得明白,小孩子早夭本就是常事,得了这凶猛的时疫,猛药也吃不得,更是很难站住。但这是他来之不易健康的孩子,他绝对不会轻易放弃他。
周绍木着脸:“那就让他的乳母用药。无论如何,两个主子的命你们都得保住。”并立时下令,让城中有名的大夫都进府来,一起研制治疗时疫的方子。
黎大夫叹了口气,只好点头:“老夫会尽力的,国公爷放心。”
*
京城,周僖刚在别院住下,便收到了来自家中八百里加急的信件。
他拆开一看,脸色立刻变得很难看,换了身得体的衣裳,简单洗漱了下,便匆匆递了牌子求见陛下。
正值午间,皇帝坐在龙榻上微微阖着眼,听着底下那位妙目流波,神采风流的年轻小美人咿咿呀呀地唱着昆曲儿,她唱着笑着,两腮的酒窝里溢满了蜜,撒娇弄痴的模样也不晓得皇帝有没有瞧见。
掌事太监蹑手蹑脚地进了殿内,瞥见那位十六七岁的新宠一身石榴红的紧身小袄,将腰身掐得细细的,便立时垂下眼去。
等她这一曲唱罢,眼睛水汪汪地贴过去朝陛下讨赏时,皇帝睁开眼,笑着摸摸她的脸儿,眼中却没有太多情绪。
掌事太监便在此时弯着腰进来,低头道:“禀陛下,襄郡王递了牌子进来,说有要紧事需面禀陛下。”
那美人儿眼珠子一转,近来未曾听过什么襄郡王的名号,便只以为是甚么不受宠的宗室,没放在心上,还继续扯着皇帝的袖子撒娇:“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