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丫头他的确还算喜欢,不为别的,每每去她那儿,总叫他觉得舒适自在,仿佛他们已经认识了许久似的,一些微小的习惯,她都与他类似。
原本他想着,等她有了身子,再给她提身份,倒没想到,元娘临走之前还想着为她做脸面。看来,元娘也是真欣赏这丫头。
一时间他对青娆的印象更好了几分。转念一想,总归一个没上玉牒的姨娘算不得值钱,抬了她起来,靠在正院的这些奴仆不至于短短时日就失势,等新主母进来,也能过渡得更顺畅些。
于是点点头:“她的根基还是太浅,但你既然想抬举她,那便都依你。”
陈阅姝就抿了唇笑。
她想这男人还真是会甜言蜜语,一开口就叫她心里欢喜。但她也不是小孩子了,虽然这个姨娘之位,是她和青娆互相算计的结果,但周绍会这般轻易地应下,也证明他不觉得青娆该一直待在通房的位置上。
她四妹妹辛苦送进来的这个美人儿,还真在短短时日里得了国公爷的喜欢,真正被他瞧进了眼睛里。
但她当日算计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个看着柔弱可欺的小丫鬟,会在背地里打着噬主的主意呢?
她觉得很有趣,可惜她没眼福能瞧见这场面了。
陈阅姝支撑起自己,费力地揽住了周绍的脖颈,在他耳边轻声道:“爷,您养多少美妾,我不在意。可将来您娶了我妹妹,不能在心里觉得她比我懂事,不能更喜欢她。若不是我身子不成了,我一点儿也不愿意离开您……”
听着前面的话,周绍本来心里还在好笑着:连个丫鬟出身的通房她都要抬举,偏偏要和自己的亲妹妹争风吃醋,耍小性子。
可听完最后一句话,他的眼睛也湿润了。
元娘,她是怕自己将来有了新妇,将她渐渐遗忘了吧。哪怕对方是她的亲妹妹,她也不愿意。
周绍拍了拍她的背,低声道:“元娘,你是我的原配发妻,在我心里,自然是旁人无法比的。”
闻言,陈阅姝终于放开了他,在他眼前绽放出一个最美的笑容,而后慢慢地靠在了大迎枕上。
“爷,我有些累了,我想睡一会儿……”
周绍看着她慢慢阖上的眼睛,想说不要睡,睡了就很难再醒来,可看着她恬静的笑容,竟一时间没舍得开口。
……
这一日晚上,英国公没有往后罩房里去,就守在正屋里。
天不亮的时候,正院里喧闹起来。
东府的老王妃、襄郡王、郡王妃一早就来了,西府除照春苑外的几个姨娘和孩子都轮流被喊了进去,青娆落在了最后头。
丹烟给她拿衣裳时,她选了最素净的一套,深吸了一口气,往正屋去。
黛眉跪在屏风后头,双目含泪,见她来了,也不似昨日那般横眉冷对,抽泣道:“快去吧,夫人也和你说说话。”
等她进了里间,坐着站着的却都是主子,匆忙行了礼后,才到了陈阅姝跟前。
她就命人将一个匣子递给她,那匣子珠光宝气,看着便是不凡。
众人皆以为是首饰匣子,并不怎么留意,青娆心间却微微一动。
昨日二人单独说话时,夫人更多地是在思虑,并没有怎么同她推心置腹,也没有给她什么东西。
她倒以为,这并不是什么钱财首饰。
“国公爷在外头诸事繁忙,你素来懂事,等我走了,你也要好生照顾国公爷。”
这话不知是不是和其他几个姨娘也交代过,青娆的余光瞥见众人脸色都没什么变化。
陈阅姝顿了顿,又对着老王妃道:“娘,这丫头还算是个贴心人,媳妇就想着给她开了脸,给个姨娘的身份。”
此言一出,郡王妃赵氏诧异地看了陈阅姝一眼,见她面如金纸,到底不敢开口,怕被自己一刺激撒手去了,她罪过可就大了。
可她瞧着,这丫鬟看着比方氏还狐媚,又没个出身,无根浮萍似的人。弟妹临死前当着众人抬举她,不怕她日后成为心腹大患?
老王妃闻声扫了低着头的青娆一眼,又看看面色没什么变化的儿子,便红着眼睛道:“你从来贤惠,这宅子里的事你说了算,娘没什么不放心的。”
“娘,都是媳妇不孝,如今竟然要让您白发人送黑发人……下辈子,媳妇再继续孝顺您。这辈子,就叫鹤哥儿代替我在您跟前尽孝吧。”
婆媳俩积怨已久,到人之将死,竟也互相说起对方的好话来。
老王妃一怔,便见乳娘从外头将鹤哥儿抱进来。他年纪还小,瞧见这阵仗,虽不明白是发生了什么,却下意识地觉得害怕,拼命地想往陈阅姝身边去。
老王妃看着就心头一酸,伸手抱进怀里,由着他在自己怀里朝旁边的母亲伸手。
陈阅姝便捏住他的小手指,她的手冰凉,小孩子瑟缩了一下,却没有放开手。
“你放心。”瞧着这一幕,老王妃叹了口气,应下了她。
幼子府里人少,但个个也不是好相与的,方氏又生了儿子,在这关头,陈氏愿意让她照拂鹤哥儿,也是信任她。
她可怜这孩子小小年纪没了娘,嫡亲的孙子,怎忍心让他受人磋磨。
跪在地上的青娆也明白过来。
夫人不信四姑娘,但也不信她。况且老王妃和国公爷,也不放心让嫡子被一个姨娘照顾长大,实在是名不正言不顺。
将鹤哥儿送进燕居堂,就合情合理多了。
老王妃再宠方氏,后者究竟只是个妾,无法和鹤哥儿这个嫡亲的孙子相提并论。
说完这些话,陈阅姝就让青娆退下去了。
她立在门廊下,不多时,便听见里头传来一阵哭声,便见黛眉被人架出来,哭得人都要站不稳了。
她心里一抽,感叹黛眉的忠心,一时又想,曾经她和四姑娘也是如此。
黛眉却慢慢走过来,在她耳边哽咽道:“她害死了夫人,也害惨了你,不要让她好过。”
青娆轻轻启唇,声音飘散在风里:
“自然。”
-----------------------
作者有话说:昨天又睡着了……
第59章 就属她算得上贴心人
国公夫人久病不治的消息在府里不是秘密,早在半月前,高永丰就秘密地让人准备了一些裁好的白幡白布,就连姨娘们和小主子们的孝裙孝衣银首饰也都暗暗准备妥当。
如今夫人一走,宅子里很快就支起了孝棚,管事婆子们都换上了白衣素服,远远望去白茫茫的一片。
陈大夫人临行前,在襄州别院里留下了得力的人,等国公府报丧的人一登门,便按规矩将前几日准备好的羊油蜡烛和三牲祭桌送过去,也算是替远在京城的陈家人撑了娘家人的体面。
报丧的人渐次回了府,陆续地就有官员豪族上门来吊唁了,言谈间无不可惜国公夫人红颜早逝,亦有心属继室之位的,旁敲侧击地托了人打听。周绍一个也没应,只推脱妻子刚去他没心思想续弦的事。
国公府的几位姨娘则都穿上孝裙,跪在灵堂里神色哀戚。就连还在坐月子的方氏也用大氅裹得严严实实,到灵堂里给陈阅姝磕了几个头,守到捱不住的时候才走。
众人看在眼里,心中更笃定:方氏哪里会对夫人这样尊敬,她今日能来,定是国公爷发了令。即是如此,先前有一阵府里穿得风风雨雨的关于方氏可能要扶正的传言,便不攻自破了。
众人心思各异,猜测着后继者会花落谁家。也有人没去想远处的事,而是将视线落在了青娆身上。
谁也没想到,夫人临终之言,会交代要将庄氏开了脸抬为姨娘。丁姨娘攥紧了手心,红肿着一双眼睛,目中却闪过一抹恨意。
她这么艰难才走到今日,庄氏凭什么,凭什么能这样顺遂!
国公爷先前还暗示她,若是她能生下男丁就会纳她为上玉牒的良妾,可转头夫人一说,他就又将这个伺候他还不到一月的女子抬为了姨娘,与她平起平坐。
以庄氏的年轻貌美和盛宠,她在自己之前怀上孩子的概率极大,到那时,国公爷还会向着她吗?
看着庄氏那纤弱的身段和妩媚的容貌,便叫她想起从前的故人来,尘封依旧的窒息感顿时卷土重来。
她实在是恨极了这种翻手之间就能坏了旁人前程的人。不过老话说得好,自古红颜多薄命,钱雁芙如此,夫人如此,那未必,这庄氏不是如此……
一场丧事扮得极为体面,一应规格都按照国公夫人最高的规制来,与此同时,陈阅姝离世的消息也加急传给了姻亲和亲近的旧友,在各地引起或大或小的震荡。
京城,陈府。
陈四姑娘要比府里其他人先收到消息,因在陈家别院里,留的有她一早培植的信使,倒是府里的暗棋折损了一个,逼得她不得不又千挑万选拉拔出一个不起眼的小厮。
薄薄的一张信笺,说的事情也很简单,却叫四姑娘眉眼舒展,笑了起来。
瑞香正在一边斟茶,见状捧了茶过来,笑嘻嘻地问:“姑娘这是有什么好事?”
自打四姑娘回了府,她就眼见着姑娘从喜悦到心焦到忧虑,想是为自己的婚事灼心。若是再没个准信,她可真要成老姑娘了。
瑞香自青娆走后,也很快被提上了一等的位置,论地位比红湘还要高一头。下头的人虽有不服气的,可无奈四姑娘倚重这个来历卑贱的丫鬟,闹了几次不见成效反倒挨了板子,也就鸣金收兵了。
四姑娘看信时早就屏退了众人,独独留下一个瑞香。瑞香也能猜到几分,这大约又是襄州府来的信。
“长姐她去世了。”四姑娘哀哀叹了口气,又转悲为喜,“不过,她捱了这许久,如今也算是解脱了。对她来说,是喜事才是。”
闻言,瑞香脸上的神情顿了顿,见四姑娘看过来,才笑着点头:“姑娘说的是。也是大姑奶奶没有福气,这样荣耀的门楣撑不住,如今去了,好歹没耽误姑娘的大事。”
虽说毒害大姑奶奶这事,瑞香从一开始不知情到后来主动参与,一直都清楚这位主子的为人,可眼下瞧着她听闻一母同胞的姐姐去世的消息还这么高兴,手臂上还是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但她向来知晓这位主子爱听什么话。她这会儿心心念念的,都是嫁进英国公府,她顺着她的意思说,自然就不会错。
四姑娘听了,眉眼弯弯地笑着看了瑞香一眼,意有所指地道:“可不是,她就是顶没福气的人,富贵些的门楣,她都是撑不住的。与其叫她煎熬着,倒不如早早送了她走,也不枉我们姐妹一场。”
瑞香不太明白,便也不接话,见她杯中茶水空了,忙又倒了一盏,低声道:“只是不晓得,这事姑娘是否要禀给老爷夫人?”
四姑娘摇了摇头。
她不过是府里不知事的闺阁女儿,怎么会比她当官的爹和主持中馈的娘消息灵通呢,她可不是那等不守规矩的姑娘家。
想到这儿,她脸上笑意敛了敛,问:“后来庄青玉可有再去寻颜老九?”
“再没有了。常同她一道说话的严嫂子也说她没什么异常的,整日里还是好吃懒做,一副混吃等死的模样。”瑞香笑了笑,“姑娘不必忧心,那就是个上不得台面的人。兴许先前去找颜老九,也是为了旁的事,赶巧了。”
四姑娘却不大信巧合之说。
但仔细想想,青娆这个姐姐的确和她的性格大相径庭,一向不思进取不好好办差,就是天大的好事扔在她面前,她还要想想是不是费了多的力气,不肯轻易挪脚呢。
这种人,要说有多姐妹情深,她也是不信的。只是颜老九那厮嘴上没个把门,差点坏了她的大事,由不得她不狠心处置了他,又暗暗对庄家人生了防备。
好在,如今一切看着并未出纰漏。
“等府上送丧仪去襄州府时,记得给青娆带些钱财过去。”她淡淡地嘱咐。
青娆成了通房的事,别院里早加急给她送了过来。如今算来,她根基尚浅,陈阅姝走得急,只怕她必然要失势上一阵子。
这时候,她送银钱过去,青娆定然会感念她这个旧主的恩德吧。
只盼着她争气些,将英国公的心拢好,别被方氏那个狐媚子趁机在府里得了势,那才真是不好办了。
*
陈阅姝去了,去前也给房里几个大丫鬟都找好了去处。
扶云一早定了亲事,前几日已经被她提前发嫁出去,时间虽匆忙了些,却得了一副厚厚的添妆,婆家人自是欢天喜地将人迎进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