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武侯夫人拍了拍她的手背,“晚上咱们在前头的四合堂为他们两兄弟接风洗尘,你早些回去准备准备。”
凑到她耳畔,压低了声音嘱咐:“把上回新做的衣裳穿给洹之瞧瞧。”
祝琰简直羞得抬不起头。
角落里,邹夫人握紧了女儿的手。谢芸安静地坐在她身边,脸上挂着得体的笑。只有邹夫人自己知道,女儿的掌心到底有多么凉,心里该有多么痛。
如果没有祝琰、没有这门婚事就好了……
洹之与芸儿青梅竹马,识得在先。她们来宋家借住那年,分明洹之还没有定亲。
如果当初,再狠一狠心,肯豁出些脸面就好了……
作者有话说:
----------------------
这章写的磕磕绊绊,真不想写其他人,只想写小夫妻……
第10章 重聚“嘶,轻点……”葶宜疾行的……
“嘶,轻点……”
葶宜疾行的脚步顿在窗下,听得窗内传来宋淳之一声低吟。
宋氏两兄弟一回府便被嘉武侯传去问话,直到近亥时才将人放还。
接风洗尘的家宴因有嘉武侯在座,气氛十分严肃,老侯爷一生征战疆场,威压深重,就连一向活泼好动的几个年幼小辈也被他震慑得不敢出声。众人略饮了两盏酒便匆匆散了。
葶宜在藕香苑久候宋淳之不至,想到他不在家这些日子,自己牵肠挂肚食不下咽,他倒好,方才席上半句话也没有对她说,如今散了宴还留在外头不肯回房。
一气之下便带着人冲到书轩,不想刚登上台阶,便听到里头的声响。
刹那周身气血全部冲上头脸,葶宜一掌推开虚掩的门,神色疾厉地闯了进去。
屋内,宋淳之坦赤上身歪坐在炕上,身前蹲跪着小厮长青,正手持药瓶替他疗伤。
葶宜进来得太快,宋淳之遮掩躲避不及,未等拉拢衣襟,葶宜已抢步过来。
只见他肌理分明的腹侧横着一道两寸来长的刀伤,因医治不及时,伤口有些脓肿,创口外侧的皮肉翻卷着,瞧来触目惊心。葶宜推开长青,虚拢着那伤,红着眼圈斥道:“你受伤了?做什么瞒着我?你身边的人究竟是怎么服侍的?养着这些人都是吃闲饭的吗?”
宋淳之朝长青挥了挥手,后者乖觉地退出门去。
宋淳之伸臂搂住葶宜的肩膀,低声笑道:“不打紧,这么大惊小怪做什么。就是怕你们这样担心,我才没有告诉你们。”
葶宜被他抱在怀里,长长的睫毛颤动,晶莹泪珠霎时滑过面颊。
“从小就在军营里摸爬滚打,都已习惯了,这点小伤不算什么,你瞧,我这不是好好地?”抬手抹掉她腮边的泪痕,牵着她的手让她坐到自己身边,“别哭,我本来就嘴笨,你一哭,我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葶宜伸手打在他胸膛上,想到他的伤势,忙又将手收回来,“你这个人,对着别人的时候总是油嘴滑舌,甜言蜜语,何曾有过嘴笨的时候?只有对着我时,才呆头呆脑,冷心冷肺,一言不发。”
宋淳之叹了声,手掌抚着她脊背,声音放得越发低柔,“我不是故意冷着你的,葶宜。”
他难得这样温存地与她讲话,夫妻七年,情深恩厚,她明知道,他心里是有她的。只是不知为何,两人在一起时总是难免争执吵闹。
靠在他肩头听他这样低唤着自己的名字,心中又是酸楚又是甜蜜,眼泪不争气地成串往下掉。
宋淳之柔声说:“我是宋家嫡长,在外仰承皇命,在内担着族中兴荣,我知道自己对你多有忽视,是我对不起你,也没能照顾好我们的孩儿……”
听到孩儿二字,怀里的人猛地震住。听宋淳之缓缓续道:“一切都是我不好,我从未怪过你,你也不要再怪罪折磨你自己,好不好?”
葶宜闭着眼睛,紧紧抓住他背上的衣料,原本还能忍住泣声,这一瞬,泪水决堤,心痛难忍,她扑在他怀里,大声哭了出来。
窗外不知何时下起了小雨,花园秀月亭下,宋洹之与祝琰并立无言。
蓼香汀修筑在湖畔,距花园甚远,此刻只留雪歌在祝琰身边引灯,梦月飞速奔回院子里取伞去了。
宋洹之负手倚在亭柱旁,闭目养神,一直未曾出声。
祝琰没有吵他,安静地站在他两步之外,雨点从亭檐上淅淅滴落,让她想到海州祖宅上方,那片总是阴郁潮湿的四角天空。
从宋洹之的角度望过去,能看见新妇左侧的半边脸,明秀柔白,端丽清雅,鬓角上几不可察的细小绒毛,隐隐透出几许青涩。
“二爷,奶奶,伞取来了。”梦月的声音由远及近,宋洹之收回目光,步下亭阶,从她手里接过雨伞。
他转过头去,望了望祝琰。
她立即会意,顺从地走到他身边。
梦月手里还握着一把伞,见此情形,便不再上前。偷眼对雪歌一笑,二人刻意落后了几步。
新婚夫妇并行,缓步掠过狭长的小路。
雨点滴答滴答地敲在伞面上,而伞下的夫妇静寂无言。
他瞥见她外侧肩膀沾了水痕,抿一抿唇,将伞柄换到左手上,右手摊开,将她掩在袖底的手掌攥住,拖拽到自己身边。
身后梦月迅速掩住嘴唇,激动地与雪歌打着眼色。雪歌手里的灯笼将熄未熄,忽明忽暗地照着脚底的石子路。
**
净室里传来细微的水声,虽未刻意留心,仍是若远若近地传进耳中。宋洹之放下手里的书,仰面躺在枕上。帐顶丝线穗子坠着珍珠,滴溜溜地晃荡个不停。
水声止住,片刻后便听得脚步声近了。
橙红的灯色映着人的影子,掠过帐前,又停在窗畔。
珠翠落进妆奁,雕花梳子滑过青丝。
脚步声又起,侍婢们阖门而去。
帐外的人沉默而犹豫,久久没有掀帘进来。
帐内的人也仿佛已睡着了,打直了身体平躺在外侧,隐约映在帐上一个朦胧的影子。
祝琰俯身吹灭灯烛,轻手轻脚地爬进床里。
就在她小心翼翼地想要跨过宋洹之躺进自己的位置时,一双大手猛然按住了她的腰身。
她被迫停在那儿,整个人全身重量都压覆在他身上。
男人的手掌顺着腰侧一路滑到脊背、肩头……
黑暗之中无法视物,她看不清他此刻是什么样的面目表情,他这般拥着她轻抚时,也是那样冷淡而平静的吗?
宋洹之觉得自己奇怪极了,在方才那段不长不短的等待过程里,她发出的每一点声息都令他烦乱至极。
仿佛只有这样,将她按定了,掌控住,才能稍稍平复心中那抹没来由的恼意。
偏她还不知死活,就在这时还要发出声音来惹他生气,“二、二爷?”
这个姿势令人发窘,她整个人这样趴在男人身上,被禁锢着,不能动,也不敢动。
低柔的声线,透着几分无助惶恐。仿佛是琴弦绷紧到极致之时,再次弹拨下来的那一道力。
咚地一声,乐止琴断。
宋洹之骤然翻身,压着她滚到床里。
“可真是……”他似乎咒骂了一句。
旋即俯身下去,狠狠噙住了她的嘴唇。
作者有话说:
----------------------
晚上0点争取再更,祝我顺利。
第11章 帷幕宋洹之少年时,便是个沉……
宋洹之少年时,便是个沉默寡言的人。
兄长宋淳之天资过人,是行军打仗的奇才,十六岁带兵上阵,杀得敌军节节败退。二十一岁,凭一己之勇,深入敌腹生擒敌首。二十三岁,一招反间计,击溃五个部族的联合,连夺八座城池。
功绩太过耀眼,引得多少人红了眼睛。御赐婚事,十里红妆,葶宜郡主嫁进来那日,红绸从繁华热闹的广平街一路铺到城南嘉武侯府伫立的安鸾坊。爆竹声响彻京都的大街小巷。
那一日,十九岁的宋洹之站在楼上目视郡主的八抬鸾仗驶过长街。有人在他身后叹息,他回过头去,看见祖父怅然的面容。
“恩宠至极盛之时,便是侯府衰落之初始。”
“洹之,我知你一身抱负,志在兴邦。可咱们宋家,只能有这一轮昭日。”
“你要多支持你兄长。要兄弟齐心,一起护持好这个家,保护好这个家里的每一个人。”
宋洹之没有说话。
他看见长街尽头,兄长骑着枣红的宛马,飞驰至喜轿前。勇武矫健的身姿,俊朗无双的容貌,引得人群喝彩连连。
他年少时曾艳羡过那样的夺目。也曾暗自下过决心要成为与其比肩的俊才。
随着年岁渐长,看多了朝中倾轧、世家争利,他开始明白祖父话中的含义。也理解了兄长的为难。
走上那个位置,便再也不能回头。只能埋首前行,不顾一切去抢去争去斗。不死不休。
宋洹之甘心成为兄长的影子。
他寡言少语,甚少情绪外露,没人知道他喜欢什么,厌恶什么。
家里安排的婚事,他应得干脆。指派给他的差事,从未试过皱一皱眉。
兄长要他善待祝氏,他便夜夜回来,予她体面,予她关怀。哪怕她是嫫母无盐,哪怕她性情乖张,他也一定会耐着脾气予以容让。
可祝琰从上到下从内至外,并无一处需他迁就容忍。她实在是个挑不出错处的人。
**
他们做了两次。
一次是在黑暗的帐里。
真正意义上,完整无间的结合。
一次是他起身点灯,欲唤人过来扶她去净室清洗。
她虚软无力地拉住他的寝衣,小声求他不要喊人进来。
他回过头,瞥见暗淡的烛光照于帷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