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在的,她听大嫂抱怨大哥每天都要天黑才能到家,心头其实不知道多羡慕呢。
能者才能多劳啊!
魏柏问道:“你挑中了哪个?”
他以为方才王氏面带笑容,是因为对这里头的哪个人选很满意。
王氏也没想着把这匣子的事瞒着他,一早她就对他讲了的瞒也瞒不住。
而且,大嫂难道不会讲么?
不过此时却是不想他翻看。
于是道:“六爷,今儿王爷给我们琳姐儿说了另外一桩婚事。我说给你听听如何?”
魏柏挑眉,“王爷?他自己才十三四岁呢,就给人说媒了?”
魏柏虽然对上下尊卑看得挺重,但小亲王在相府都十年了。
如今又成了他未来妹婿,言谈间便也随意了一些。
“岁数虽然小,可人家辈分高啊。听说如今宗室营里喊他曾祖的都有了。咱们娴姐儿倒是好福气,一嫁过去就是曾祖母了。”
魏柏失笑,“那倒是。”
顿了一顿道:“王爷说的莫不是宗室营里的某位宗室?”
那些宗室子弟,大多都是不像样的。
还不如按照大嫂说的,挑一个举业上有前途的呢。
至少以后翁婿也有个共同话题嘛。
“是宗室子弟,可不是宗室营里的。是康郡王府的世子。”
魏柏摇头,“咱们琳姐儿是庶出。”
如果是宗室营里已经穷得吃不起饭的,想娶琳姐儿。
联系一下大哥的身份倒是有那么一点可能。
康郡王府如今红火着呢。
“是,可是康郡王世子愿意以二夫人相待。”
魏柏勃然变色,“那不还是妾室么?不行,咱们这样的人家,怎么能让女儿去做妾室呢?”
“可那是郡王世子。将来承袭了郡王之位,咱们琳姐儿可不就是郡王侧妃了么?”
魏柏问道:“既然王爷是当着大嫂一起说的,那大嫂什么意见?王爷本人又是什么意见?”
王氏笑道:“咱们家大嫂做人、做事从来滴水不漏。她肯定不会干涉咱们给闺女说人家,只会提出建议、提供帮助。要不然,岂不是落人口实?”
魏柏道:“大嫂做人、做事的确很厉害的。”
说起来也不知道大哥是怎么调教的,比那些大户人家的嫡长女还能干。
“反正我这辈子跟大嫂是没得比了。”
最没得比的就是男人。
人家的男人是当朝宰辅,堂堂的一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可自家这个读书还成,毕竟是挤过千军万马的独木桥考上了进士。
但做官就实在不怎么样了。
靠着丞相兄长才到了五品,在衙门里不受排挤而已。
好在自己心宽,知道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从来就不敢去跟大嫂比。
不然,这些年呕也呕坏了。
其实一开始王氏对沈寄虽然温顺,但并没有觉得除了男人,自己还有什么明显不如她的。
不过相处了十多年,眼见着她除了把相府管得井井有条(相府可从来没有冒出过庶子庶女)。
而且慈心会、杳然居、宝月斋各项事业都蒸蒸日上。
名也有了、利也有了。
王氏是不得不服的。
第612章
王氏也知道, 就魏柏那个区区五品,要不是大嫂肯带她玩儿,慈心会里那些夫人、小姐都不会怎么搭理她。
更不要说友好相处了。
即便是芳姐儿看不上的阮家, 人家阮大夫人也是五品的诰命。
人家还出了园子给慈心会办公。她有什么呢?
“至于王爷, 他只是在中间传话……”
说到这里,王氏有些反应过来。
小亲王从头到尾都是站在很客观的角度在传话, 并没有对康郡王世子有一言夸赞。
“嗯?”魏柏挑眉。
他还是比较中意沈寄建议的,在举业上有潜力的书生。
大嫂都费心帮忙收集了这么多资料了。
结果一听说康郡王府的世子有意, 王氏就把那些丢开了。真是的!
他把匣子拿起来,预备到书房去好好看看。
琳姐儿的生母, 他早忘得差不多了。
但是琳姐儿乖巧懂事, 还很会品鉴字画,可以和他一起谈论。
综合来说,更是各方面都很不错。
这个闺女他还是很上心的。
“王爷好像就只是受人之托传个话而已, 他自己什么态度没表现出来。”
说起来那是他远房侄儿, 可是他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说。
他不便说自家人有什么不是, 所以才不出声的么?
大嫂的态度也没有表现出来。
但她是亲眼见过康郡王世子的。
如果觉得不错,至少会说上一句两句的。
不出声是觉得不是良配, 然后不想落下干涉自己给闺女选人家的话柄吧?
魏柏拿上匣子往书房去了。
王氏自己坐在那儿, 想着沈寄和小亲王的态度。
这两门亲戚是信哥最有力的援助,他们这个表现是代表不赞成么?
可是, 有康郡王府做亲家,也是很长脸的。
不但能给信哥带来好处,就是自己在慈心会也不再是一味依附大嫂了。
琳姐儿那个丫头,这些年也是历练出来了。
就算是嫁到康郡王府去, 想必也能把世子笼络得很好,让府里上上下下都夸她。
所以, 王氏真的很不想放弃。
可是魏柏的举动也很明显,他不中意康郡王世子、中意那些有望中进士的书生。
又是文人的臭毛病!
自己还是得想法子说服他才是。
不过,此时不宜拦着他看。
她自己一辈子只能在大嫂面前伏低做小也就罢了,可不希望信哥依然只能唯人马首是瞻。
王氏身边的吴妈妈,得了小亲王身边人塞的好处,而且这么多年琳姐儿也将她笼络得很好。
不过,这会儿她觉得还不是劝说的时候。
至少得等到夫人开始动摇了才行。
反正这件事一时半会儿的也不会就定下来了。
过了两日,东山书院放归宿假。
不多,就两天。平常每月还只一天。
也是因为书院要准备即将到来的入学试,所以多了一天。
到了日子,王氏自然是早早就打发人驾着马车去接了。
有一个同窗叫谢伏嘉的,搭了信哥的顺风车回城。
还特地进来向魏柏、王氏道谢。
王氏笑着道:“小谢你住哪里,让马车夫送你回去吧。信哥你真是的,怎么不让车夫先送同学回家呢?”
其实信哥本来也是这么打算的。
可是谢伏嘉说他家门前的路窄,进不了车。又执意要跟他回来道声谢。
他就把人带回来了。
这会儿王氏这么说了,谢伏嘉便道:“多谢魏伯母!小侄的家离此不远,走回去便好。小侄一月不见家严家慈,这便告辞了。”
“那好,信哥你送小谢到门口。”
信哥点头应下,送谢伏嘉出去。
王氏对魏柏道:“这小子倒真是个灵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