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好时节_分节阅读_第61节
小说作者:姚颖怡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07 MB   上传时间:2025-10-20 20:10:40

  “这样吧,你就先跟着我吧,回头我若是再去京城,再带你去找你舅舅。

  现在,我养你!”

  秀秀怔住:“那我需要做什么,洗衣服做饭?这些我都会。”

  她在张厨子那里也不是白吃白喝,她每天要干很多活。

  赵时晴:“凌波是我的丫鬟,你不能抢她的差使。”

  秀秀:“要不我学赶车?”

  她实在想不出来还能做什么了,虽然不会赶车,可这个好像也不难,能学会的。

  赵时晴:“这驾骡车是因为你才买下来的,等你学会骑马,我就把骡车卖掉,不用赶车。”

  秀秀更加愧疚,原来就连这驾骡车也是为她买的,再加上赵时晴替她赔给张厨子的钱,她现在欠得更多了。

  “那我还能做什么......”

  赵时晴笑眯眯,像是一只偷油成功的小老鼠:“你的易容术是从哪里学的,你爹,你娘?”

  “这是我外家的家传绝学,可是这个对天赋要求极高,所以传到我娘那一代,就只有我舅舅一个人学成了,小时候我住在舅舅家里,舅舅就教给了我,我还没有全都学会,就被我爹接回家了。”秀秀说道。

  赵时晴:“看来你外家也没有传男不传女,或者传里不传外的规矩,那你能教教我吗?只教我几招就行。”

  也就是说,只要秀秀教她易容术,以后就可以白吃白喝跟着她了。

  秀秀犹豫,舅舅没说过不能外传,她回家以后,也曾经想要教过姐姐,但是姐姐不想学,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多绣几条帕子。

  舅舅既然没有说过不能外传,而且赵二小姐只说学几招,那她小小的教上几招,舅舅应该不会生气吧。

  “好,我可以教,但咱们把丑话说在前面,这个要看天赋,我娘就没有天赋。”

  赵时晴欣喜万分:“好好好,我和你说啊,我可有天赋了,我上次在京城扮成书生,都没有被人识破呢。”

  她没有吹牛,之前在魁星楼那个大放厥词的小书生子涵,就是她。

  于是,她和秀秀之间,就这样快乐地约定了。

  赵时晴高兴了,到了下一个镇子,她大手一挥,叫了一桌酒席,热烈庆祝四人小组升级为五人小分队。

  再次上路,秀秀不再只是坐在骡车上,她开始学习骑马。

  精通易容的人,不但有一双巧手,身体的协调性也要好,凌波学了十天,摔得遍体鳞伤才学会的骑马,秀秀只用了三天,便能骑得很稳了。

  又到了一座镇子,他们卖掉骡车,买了一匹马,这样一来,五个人全都可以骑马了。

  当他们再一次下马的时候,他们便已经踏在吴地境内了。

  放眼望去,一片片的竹林,一片片的池塘,空气中飘来桂花的甜香,赵时晴恍然,已经是中秋了。

  远在梁都的大哥,他还好吗?

  今年的中秋,对于整个梁地,是一个禁忌的名词。

  而此时,让这个节日成为禁忌的缔造者,胡太医,正和远道而来的妻儿拥抱再拥抱。

  胡太医没有医学世家的背景,他就是小县城里的一个好学上进的年轻大夫,那一年太医院招考太医,他背着行囊来到京城,过五关斩六将,考进了太医院,消息传来,整个小县城全都轰动了,他成了小城医者的楷模。

  而他,却终没能在太医院站稳脚跟,甚至直到他离开京城,也没能买下一处小院,把妻儿接到京城。

  直到现在,他才恍然大悟,这就是老天爷在帮他呢,如果他的妻儿也在京城,他还能像现在这样一家团聚亲热拥抱吗?

  现在,胡太医的家,位于梁都一处虽然清静,但却并不偏僻的地方。

  这是一处三进的宅子,从里到外无不透着精致,他来梁都,梁世子赵廷晗除了许偌他一家团聚,还给了这处宅子,另外,还又给了他一万两安家银子。

  只是妻子一来,就抓着他问:“今天已经是中秋了,你怎么还有闲情逸致在家过节?”

  胡太医叹了口气:“世子爷能不能吃上今年的月饼,这是老天爷决定的,我说的话,你别当真。”

  而此时的赵廷晗,正在吃月饼,他在王陵,月饼是赵云暖送过来的:“这是袁姑娘亲手做的,大哥,你尝尝。”

  赵廷晗问道:“今天过节,你怎么还要大老远地跑过来?”

  赵云暖冷哼一声:“我查清了,母妃在和乔贵妃通信,被我识破之后,乔贵妃的来信不再偷偷摸摸,而是正大光明。”

  乔贵妃是皇贵妃,她的品级高过梁王妃,也高过赵云暖这个郡主。

  现在正大光明了,她的来信,聂氏要跪接,连带着赵云暖也要下跪,然后眼睁睁看着聂氏把信拿进遂宁宫。

  赵廷晗面沉似水,乔贵妃忽然想起聂氏,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受了永嘉帝指使。

  赵云暖说道:“大哥,咱们不能再等了,要加快进度了,否则夜长梦多。”

  赵廷晗颔首:“那就告诉天下人,我不但吃上了月饼,而且还活得好好的。”

  八月十六。

  梁地大郡主赵云暖,率梁地文武官员三十人,来到王陵,祭拜父王。

  赵廷晗虽然清瘦,但气色看上去很好,他一袭麻衣,就这样走了出来。

  ......

  临近中秋,梁都便来了很多新面孔,他们都是各地各府派来打探消息的。

  关心赵廷晗生死的,不仅有皇帝,还有想要过继子嗣给他的宗亲们,更有另外七位大王,以及朝中的文武重臣。

  可是他们一直等到中秋,无论是梁王府还是王陵,都没有传出赵廷晗的死讯。

  而就在八月十六这一天,随着那三十名官员从王陵归来,一个消息便如旱地惊雷,惊动了整个梁都。

  赵廷晗还活着,而且身体已经好了!

  而这个消息,很快便传到京城,传遍大雍朝。

  梁王后继有人,世子赵廷晗身体康健。

第73章 圣旨到(两章合一)

  京城。

  赵胜收到消息后,回家后说了这件事,赵父二话不说,带上一群赵家的老哥们便进宫了。

  他们刚到宫门口,听到身后有人叫他们,回头一看,好家伙,只见四五个宗室里的老头,手里牵着,怀里抱着,都是自家的孙子和重孙子。

  于是,当永嘉帝硬着头皮召见他们时,没等赵父等人开口,这些宗室老头便按着自家孩子给皇帝磕头。

  “万岁啊,您看看我家的小孙子,今年三岁,会吃饭、会喝水,肚子饿了还会自己找吃的,聪明着呢。”

  “一边去,你家那个除了吃还是吃,哪里像是能做世子的,万岁爷,您还是看看我家孙子吧,这浓眉,这大眼,一看就是随了太祖爷。”

  “老五,你的脸皮怎就这么厚呢,那是浓眉吗?那是八字眉,太祖爷是长这样吗?就你家那个丑货,连给我家大金孙提鞋都不配,万岁爷,我家大金孙妥妥的长房嫡孙。”

  ......

  永嘉帝被吵得脑袋晕晕,烦不胜烦,偏偏这些老头子个个都是他的长辈,而他又惯常是仁孝贤德的明君形象,架子端起来了,想要放下就难了,因此,即使他恨不能马上把这些老东西扫地出门,面上还要做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好不容易把这些老东西全都打发走了,永嘉帝今天的所有好心情全都没有了,他甚至连乔贵妃那里都不想去了,谁的牌子也没翻,晚上就宿在勤政殿的小偏间里。

  可是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次日早朝,都察院十几名御史一起上书,让赵廷晗承继王位。

  御史们刚刚说完,赵胜便站了出来,他和御史唱起了反调:“启禀圣上,微臣曾经去过梁地,亲眼目睹梁世子的羸弱,虽然现在他病情稳定,但谁也不知道以后会如何,臣恳请圣上,在宗室中过继子嗣,承继梁世子的血脉。”

  此话一出,满朝默然。

  宗室争先恐后要给赵廷晗过继儿子的事,早已满朝皆闻。

  并非是宫里传出来的消息,而是现在宗室营里家家户户都在谈论这件事,这早已不是秘密,估计不出三日,整个京城就没有不知道的了。

  都察院的四大金刚,随着靳御史的英年早废,如今只有硕果仅存的三大金刚了。

  都察院人才济济,想要跻身四大金刚的御史大有人在。

  所以现在根本不用孙钱石这三位御史大展雄风,赵胜话音刚落,便有七八名御史站出来,引经据典,将赵胜驳斥得恨不能挖个洞藏起来。

  这些御史的辩论主题只有一个,那便是梁世子年方十九,风华正茂,即使他的身体欠佳,可也不能代表他不能开枝散叶,御史们列举出古今多位体弱却有子传宗的例子,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最终,御史们大获全胜。

  刚刚下朝,一群宗室老头便又递牌子进宫,永嘉帝没有召见,这些老头便抱着自家大孙儿,在宫门外面候着,这一候便是整整一天。

  已过中秋,京城的秋风已经有了凉意,这些人老的老小的小,当天晚上便有几个病倒的。

  如果是太上皇那种不管不顾的也就罢了,他们只能自认倒霉,可是永嘉帝不是太上皇,永嘉帝是明君啊!

  面对明君,当然不能打落牙齿和血吞,把苦楚藏起来,那就是对明君的不敬。

  次日一早,永嘉帝还没去上早朝便知道了这件事,无奈之下,只好派了太医出诊,又给每家送去了药材,

  而今天的早朝,辩论的主题仍然围绕梁世子赵廷晗,只是甲乙双方,已经从让赵廷晗自己生儿子和从宗室过继,变成了赵廷晗自己生儿子和从亲弟弟赵廷暄那里过继了。

  又是一番唇枪舌剑,这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而永嘉帝再一次真实地感受到,此时此刻,自己就是一只被架在火上烤的羊。

  因为无论是让赵廷晗自己生儿子,还是让赵廷暄生儿子,或者是从宗室过继儿子,这些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赵廷晗继承王位!

  这些事,都是赵廷晗继承王位之后的事。

  第三天,仍然如是,好在后面的两天不是大朝会和朔望朝,参加辩论的官员相对减少,否则永嘉帝可能已经被他们吵到爆头了。

  即便如此,永嘉帝依然不得安宁,锦衣卫送来的消息,如今京城街头巷尾都在谈论这件事,且,乡试刚过,很多学子还没有离开京城,考上举人,准备明年参加春闱的,此时都在忙着温习功课,可是这毕竟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是没有考上的,他们现在都很闲,且,内心极度不平衡,他们不觉得考不上举人是自己技不如人,而是认定这是怀才不遇,他们不是没有考好,而是阅卷的考官眼光有问题,错过了他们这些千里马。

  受了这么大的委屈,当然要发泄了。

  因此,大街小巷,酒楼茶馆,随处可见直抒胸臆的读书人。

  锦衣卫暗中抄录了这些读书人的言论,送到永嘉帝面前,永嘉帝气得想要吐血。

  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十几名滞留京城的外地书生被抓进了诏狱。

  “杨兄,你可听说李兄和张兄的事了?”一名书生找到杨胜秋。

  杨胜秋以第一名的成绩高中解元,已有几位朝中大臣向他抛出橄榄枝,但是杨胜秋全都婉拒了,他的目光看向更高处。

  他摇摇头:“这几日我都在温书,已有多日未曾见过李兄和张兄了,他们出了何事?”

  书生四下看看,压低声音:“昨天晚上,他们被锦衣卫带走了。”

  杨胜秋倒吸一口凉气:“锦衣卫?他们近日可是言行有误?”

  书生叹了口气:“你一定也知道,张兄家境殷实,以前也时常邀请大家游园赴宴,这次亦是,他包下城东的金菊园,办了一场赏菊诗会,他和李兄素来交好,他办诗会,李兄定然跑前跑后帮他操持,可惜我才疏学浅,没能得到请帖,杨兄乃今试的解元,想来是收到请帖了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38页  当前第6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1/33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好时节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