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农家女的山村日常_分节阅读_第30节
小说作者:夏天吃瓜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362 KB   上传时间:2025-09-21 15:51:21

  徐家大哥取出鱼鳞图,根据地势判断大致方位,询问道:“钱婆子,如今这三百多亩族田能收多少高粱?”

  “哪里有三百多亩?十多年前老爷陆续典当了不少,现今只余八十三亩地了。”

  徐家大哥瞠目结舌,声音打着颤,“你说多少?”

  “八十三亩地,分给二郎二十亩,就只剩六十三亩了。”钱婆子一字一句的说。

  徐家大哥气得胸口剧烈起伏,猛地攥紧了手中图纸,揉成一团摔在地上,厉声道:“这么多年,你们为何不报备上来?”

  “这……老夫人是知道的呀,老婆子以为夫人和郎主您也知情……况且,您一向不理庶务,每年岁末我们只管交银子给夫人,夫人也不曾对您说过?”

  陶枝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丝毫没有避开的意思。

  徐家大哥气极而笑,转身就往回走。

  “大哥,我们的田……”陶枝喊住他。

  “该他的,我一分不会少。”徐家大哥冷笑两声,顿了顿又说:“过两日,等我厘清始末,再让钱大带你过来一趟,今日就先这样。”

  徐家大哥负气而走,陶枝叹了口气,把地上的鱼鳞图捡起来展开看,“我还急着播麦种呢……”

  钱婆子看了一眼这张老旧的图册,摇了摇头说,“世家大族一旦败落了,有多少家产田地都是留不住的,这上头的林地和上好的水田一早就变卖了,剩下的都是山脚的下田。”

  陶枝把鱼鳞册收入袖中,问道:“钱婆婆,此处的田往常能收几季?”

  “至多两季,一季高粱大豆,一季冬麦,种罢高粱往常都是休耕半年,等到来年种了大豆,才好种麦。”

  “那下半年岂不是正要休耕?”

  “你们刚分出去也是不容易,种麦也成,庄稼种下去只要精心伺弄总有收成。”钱婆子笑了笑,起身往地里去了。

  陶枝记下大致方位便往回走,到了家先把晾晒的被褥翻了个面,才回房换上旧衣裳,既然麦子暂时种不成了,那就先搭鸡棚吧。

  ——

  几日下来,终于到了府城,徐泽同几个兄弟累得没了说笑的心思,一到了落脚的脚店,就各自找地方睡去。

  睡到晌午,蒋德祖拍门来叫他们吃饭。

  他们一行七人,正好坐了两桌,徐泽夹了一筷子羊肉,问:“蒋大哥,我们来府城都办些什么货物?”

  “扶桑楼的琼玉烧,吴记的紫罗伞,还有些治风寒的药材。这些都是衡州没有的紧俏货,以我的本钱,跑这么一趟,至少能赚这个数……”蒋德祖吞了一口面,得意的竖起三根手指。

  “三十两?”有人惊喜道。

  蒋德祖把筷子丢在桌上,叹了一口气,可惜道:“你也就这么点眼界,三十两还劳烦我们跑一趟?”

  方才那人不可置信道:“三百两?”

  待蒋德祖点头后,现场顿时响起了不少吸气声,有人眼热,忙问,“蒋大哥,先前在卢山镇你说替你卖货我们还能抽三成利,此话当真?”

  “我可是一个唾沫一个钉的,还能骗你不成?除了挑货的工钱,卖货的利钱,若是你们手里有余的银子,还可以凑一起再多进些货去衡州。此行虽是用的我的门路,届时卖货赚了银子,我分文不取,只求往后再有这样的事,兄弟们也能应下来帮我一把。”

  “蒋大哥果然仗义啊!我这里带了十两,你且拿去进货!”

  “我这儿也有五两,给我算上!”

  “我也有六两!”

  ……

  徐泽听了也不免心动,把包袱里的钱袋摸了出来,“我只带了三两……”

  “你们一个个来,多少银子我得记清楚,免得到时错漏了。”蒋德祖掏出一本小册子,和一根炭笔。

  蒋德祖收好银子和账册,把碗里的面汤一干而尽,“诸位先吃着,蒋某还要去寻一趟卖家,稍晚些就让人把货物送来,明日再修整一天,后日出发!”

第38章

  众人吃罢饭,有两人商量着难得来一次府城,这会子无事不如出去逛一逛,也算长长见识。

  徐泽听了立马起身,“我与你们同去。”

  三人一齐走出脚店,才从巷子里转出来,就闻到了卤菜炸货的香气,放眼望去沿路两旁尽是卖吃食的摊子,街面上行人如织,店铺林立,一会儿走过去一个挑着筐子卖炭的,迎面又撞上一个修马蹄铁的,商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震得人耳膜嗡嗡作响。

  远远瞧见一个红底黑字的酒招旗,那两人顿时来了兴致,招呼徐泽一起去酒肆喝点。

  徐泽摆了摆手,推辞道:“你们去罢,我再往前头逛逛。”

  那两人嘟囔了一句“扫兴”,便勾肩搭背的走了。

  一路往西走了一阵子,便见到了一座石拱桥,那桥下有个张着大青伞卖饮子的摊子,摊主是个妇人。

  徐泽过去要了一碗乌梅渴水,白瓷碗中茶汤红亮,他浅尝了一口,饮子入口酸甜微涩,自带一股淡淡的果香。

  刚才从那条街挤过来,徐泽热得一头汗,此刻喝一碗正好解渴,他端着碗问,“店家,这附近可有卖首饰的铺子?”

  那妇人听了会心一笑,往桥头上一指,“过了这石桥沿街往前走,在第一个路口右拐就是罗衣坊。那条街专卖些钗环首饰、罗裙布匹的,不拘什么样式花色都有,足够让你挑花了眼,你只管去瞧。”

  “多谢。”徐泽把碗里剩下的渴水一饮而尽,取出三文钱搁在桌子上。

  行至罗衣坊,虽没有方才那食康坊热闹,但一路上穿金戴银的妇人多了起来,大多奴仆成群,前呼后拥的,临街的铺子外面还停着几顶软轿和马车。

  徐泽才踏进一家首饰铺子,霎时便吸引了店内几个年轻女子的注意。

  店内的摆放的首饰琳琅满目,有成套的金丝攒花翡翠头面,各色簪子,步摇,点翠华胜,嵌了宝石的臂钏,玉镯,玉佩……一时叫人看不过来。

  掌柜是个发了福的中年人,头戴方帽,嘴上两撇胡子乌黑油亮,他见来人面露难色,连忙放下茶盏上前招待。

  “客官今日是给自己看,还是……”

  “我过来是想给我媳妇儿挑一支好看的发簪。”徐泽咧嘴一笑,倒没扭捏。

  商人是惯会察言观色的,那掌柜见他一身粗布旧衣,言谈举止也不甚讲究,就知道从他手里赚不了几个银子。

  掌柜随即从柜台的角落里取出三支木簪两支银簪,摆在台面上,笑盈盈的说,“客官您看可有满意的?”

  徐泽打眼一看只觉得太素了些,当即反问道:“你们店就只有这些货色?”

  “哟,您这话说的,我们店可是罗衣坊内首饰最多最全的,好货当然有,就是这价钱嘛——可不便宜。”掌柜挪了挪肥圆的身子,弯腰取出一个衬着绒布的托盘,里头摆了十多支发簪,尽是些金玉之物。

  徐泽一眼扫过去,这一批果然成色好了不少,但他左看右看,也只瞧中了一支雕着垂丝海棠的白玉簪,问他:“这只簪子要多少钱?”

  “一百八十两。”

  多少?一百八十两?

  徐泽眼皮一跳,抬手摸了摸腰间仅剩的一两银子。

  “您眼光极好,此簪用的是上好的羊脂白玉,雕工细腻,一花一蕊都琢磨到了极致,乃是当世名家旬夫子之作,这一百八十两当真不贵。”掌柜捧着玉簪笑眯眯地说。

  “这簪子的确不错,你暂且替我留着,过几日我凑够了银子就来买。”徐泽说罢多看了两眼,才转身出去。

  那掌柜见他出了门,才小声讥讽了几句,“没钱就说没钱,还说什么过几日再来,一看就是个乡下来的土包子。”

  徐泽没了再逛的兴致,直接回了脚店。

  他们睡觉的地方,是两间棚屋,里头临窗的位置设着大通铺,三四个人正好能凑一间。

  徐泽找了个角落躺下,双臂枕在脑后,满脑子还是那根簪子。

  他心想若是这趟下来真能赚到钱,以后就跟着蒋大哥走南闯北的贩货,区区一百多两也是迟早的事。

  徐泽才闭目躺了片刻,就听得外头一阵嘈杂,“兄弟们,过来卸货了。”

  徐泽撩了布帘子出去,外头停了好几辆马车,上头放着十多个大箱子,还有几个酒瓮。

  “你们先把货卸下车来,一会儿再往仓房搬。”蒋德祖站在马车上吆喝道。

  徐泽立刻应了一声,挽起袖子上前搬箱子,许是心里有了念想,此刻也不觉得有什么辛苦,反而干劲满满。

  到了三更天,街上的梆子敲了一遍又一遍,棚屋内的打马吊的才散了场,众人各回各屋。

  徐泽对马吊牌没兴趣,是以天黑就躺下了,只是这棚屋隔墙的木板太薄,隔壁吵了一宿,他也烦了一宿。正睡得迷迷糊糊的,有两人打帘进来,说话声反而将他吵醒了。

  “你说蒋大哥带咱们去衡州,等卖完了货,你赚了银子该怎么花?”有人坐在床沿上边脱鞋边问。

  与他交谈的那人嘿嘿一笑,“我不花,我得留着娶媳妇呢。”

  又听得一声嗤笑,“娶什么媳妇啊,没出息,跑一趟累死累活的,不得出去松快松快,我定要去盘江上包两个花娘玩玩。”

  徐泽听到这儿心中莫名生出一丝邪火,张嘴正要骂人。

  忽而又想着陶枝嘱咐过他,出门在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按下火气,索性把被子往头上一蒙,扭身睡了。

  饶是这样,这一夜徐泽也没睡好,窄窄一间屋子,不是鼾声如雷,就是脚臭熏天,还不如来时在路上露宿来得舒服。

  天一亮,徐泽就起身穿衣,想着出去透口气也好。

  “徐二兄弟,怎么不多睡会儿?今日可要赶一天的路呢。”

  徐泽一出门,正巧和蒋德祖打了个照面,他也是刚睡醒。

  “昨日没和他们打马吊,睡得早。”徐泽看他像是要出门,问道:“蒋大哥你这是去哪儿?”

  “去一趟车马行,租三辆牛车。”蒋德祖用牙咬着把腕带系紧,笑着问他,“左右你也醒了,陪我跑一趟?”

  “行!”徐泽爽快应下了。

  两人经过食康坊,蒋德祖在街口找了个摊子,要了两碗馎饦四个烧饼,招呼徐泽先对付一口。

  一碗热食下肚,早起的寒气也消散了。

  徐泽咬着烧饼问,“原先不是说要挑过去嘛?”

  “哪能真让你们挑过去,出了咱们淮阳府的地界,入衡州还有好几日的山路要走呢。先前我说那话,就是探一探你们能不能吃苦,这么长一段路,给我半路撂挑子了可不行,你看罗聪那小子就没敢来,活该他发不了财。”

  蒋德祖吃完唤来店家把钱付了,一巴掌拍在徐泽肩头上,下巴一抬,“走,我们先过去,这烧饼你拿着路上边走边吃。”

  车马行离这儿不远,拐过两条街就到了。

  前头有卖车轿的铺子,大都还没有开门,再往里走味道就有些难闻了,用栅栏圈着几家牲畜交易的场所,窝棚里牛马猪羊都有,因着时辰还早,门头上都挑着灯。

  蒋德祖到了这儿算是轻车熟路,和车马行门前扫洒的伙计打了声招呼,就带着徐泽去挑牛车了。

  “你看这牛的牙口就知道不太行,太老了些,咱们这趟走得远得挑几个青壮的,骨架要大,蹄子要粗……”蒋德祖对徐泽说起其中的门道。

  徐泽点了点头,领悟的也快,“总之得壮实,精神头好。”

  “你这话没错,把牛挑好了再让他们给套上几个大些的架子车就妥了。”

  两人正说着话,掌柜的刚吃完早饭,剔着牙从屋子出来,他嘬着牙花子问,“二位看得怎么样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7页  当前第3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0/8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农家女的山村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