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中有见过七年前第一次上求己崖的陆临渊的,更是感慨万分。
十三岁灭心灯十七盏的天之骄子,当年君子帖在求己崖上出鞘,打消了所有人对这位平日不显山不露水的掌门弟子的质疑。
再没有人比陆临渊更适合君子帖这把剑。
**
三十二盏心灯再次“唰”地同燃,好似从天上掉下来的碎星,映出一盏灯火的影子。
陆临渊轻巧踩在方寸大小的岩壁上,一双桃花眼幽深如冰,又摄人心魂。
他缓缓抽出君子帖,周围的一切声音仿佛虚无,只有太阳自上而下的光影,散碎地落在他眸中。
他朝第一位守灯人笑了一下,那是一个温和的、赏心悦目的笑容。
第一位守灯人瞬间觉得自己要倒大霉。
铃声叮铃响起,就在铃声落下的一瞬间,陆临渊与守灯人的身形都动了。
守灯人提腰屈膝,试图先发制人,却被陆临渊一个侧身避开,左手推开守灯人顺势的一掌,右手君子帖转了个花,刺向对方肩颈。
守灯人急急后退,但求己崖能活动的地方实在太小,他下意识半旋转身,而此时陆临渊的第二剑甚至没有回头,平平淡淡一个转手,君子帖的剑锋就停在了守灯人的脖子处。
第一位守灯人一脸菜色地闭上眼睛。
陆临渊含笑说了一句承让,收剑入鞘。
他掌心微屈,罩在心灯后面,启唇吹灭了第一盏心灯,落在他脸上的光线骤然晦暗了些许。
好快!
明鬼峰观战弟子的情绪被点燃,就连魏危也弯了弯眼睛,露出笑意。
被崖风吹起的白衣大如斗,如白玉飞雪,又似一朵被簌簌吹开的花朵。少年恃险若平地,独倚长剑凌清秋。
陆临渊始终立于峭壁之上,陆临渊与守灯人在狭窄的方寸之地大开大合,长袖如云,如同悬崖峭壁上仙人在斗法。
天地间的激荡的风翻滚如浪涛,影响不了他一分一毫。
君子帖一剑胜过一剑,剑影织出密不透风的罗网。
众弟子见君子帖在空中划过一条直线,快得几乎无法捕捉,只听见一声清脆的声音,剑刃与铁扇撞在了一起,扇子展开飞快侧旋。
陆临渊则另辟蹊径,顺手抓起剑鞘,剑刃出鞘一寸,寒芒一点,臂弯反撩,剑鞘架在对方肩头,反扣咽喉,守灯人一下失去重心,被迫靠在了肩头。
陆临渊吹灭了第十盏心灯。
明鬼峰欢呼声更甚。他们眼中的陆临渊就像是一具不会犹豫、不会疲惫的器物,他几乎没有半点停顿,脚尖欲落即起,凌空跃到了下一盏心灯处。
前二十三盏如探囊取物,其他儒宗弟子费劲心里才能取得的成就在天才看来不值一提。
第二十三盏心灯的守灯人正是梁祈春,他对自己落败早有所料,叹了一口气,幽幽道:“早知道你会来,还这么一盏一盏灭做什么,直接从我这里开始算了。”
“从你当年第一次登这里起,我就知道这崖壁上迟早有你的名字。”
陆临渊微微一笑:“承让了。”
从梁祈春这儿再往上,就是儒宗一些长老们。
他们不在乎峰主之类的虚名,也就没有俗事缠身,一个一个都是江湖上曾经成名已久的侠客,有些人甚至还参与过那场青城于靺鞨的守城之战。
但属于少年一辈的江湖才刚刚开始。
剑招如笔,流畅凌厉,飘风骤雨惊飒飒,怳怳如闻神鬼惊,云中龙蛇一般时隐时现。
陆临渊一路劈关斩将,刚刚登上第三十一盏心灯处,那守灯人就一鞭子直劈面门。
陆临渊:“……”
第三十一位守灯人是个性情有些急躁的长老,使得一手打石鞭。
打石鞭是硬鞭,长三尺六寸五分,有二十一节,挥动起来凛凛生风。
内功深厚者一鞭子下去,石头也会裂成两半,何况是人。
陆临渊眸子一眯,判断此鞭避无可避,竟选择直接跳下台子。
那道白色身影倏然落下,像纵身跃入深渊,连一旁观战的乔长生也不由得站起,孔成玉更是捏了一把茶盏。
不等明鬼峰的惊呼达到高潮,陆临渊在下落过程中猛地抽出君子帖,狠狠劈向了山壁。
君子帖在求己崖上划过一道火光四射的竖线,陆临渊身子悬停在空中,还没停稳,自上而下又是一道鞭子抽来。
那是一个极为令人惊艳的场面,等到多年之后,亲历者还对此啧啧赞叹。
求己崖陡峭,无处歇脚,陆临渊右手紧握着君子帖剑柄,猛地蹬壁跃起,手腕像是没骨头一般,旋转到了一个极限角度,躲过了那一鞭。
铁石撞击到一起,岩壁上的石头咔嚓咔嚓地开始碎裂,一块一块的小石头掉下去,还不等场上局面歇息片刻,众人只见陆临渊不要命似地上前抓住了那根打石鞭,而察觉到地下鞭子一沉,守灯人也是面色一变。
打石鞭一旋一拧,陆临渊却硬是没松开。守灯人怒喝一声,使了十足的力气,陆临渊顺势抽出了崖壁上的君子帖,半边身子悬在空中,翻身而起,整个人像是被猛地被吊起的一尾银鱼,衣袂翻飞,在众人长久的惊呼中跃到了第三十一盏心灯面前。
银色的剑影如玉花搅空,舞下散地,转眼兔起鹘落,两人过了二十招。
若是外人看起来,两人似乎不相上下。但打石鞭本就比长剑笨重,若是一时不能取胜,后面就更落了下风。
君子帖如昆仑落雪,一点点将对方鞭点钉牢,守灯长老冷笑了一声,干脆扔下打石鞭,掌风如携刀刃风霜,凌空拍来。
陆临渊见此一顿,也弃君子帖在一旁,同样回以一掌,带起一阵罡风。
两掌相对,比的就是纯粹的内力。
汹涌陌生的内力相对,不相上下地在掌心处炸开,从相接的地方传到四肢百骸,身体血肉一震,陆临渊与守灯人的脸色都谈不上好看。
内劲激荡,两人之间的距离是那么近,就在此时,守灯人忽然看见了面前少年的眼睛。
一双桃花眼灼灼,如沉水无法熄灭的火焰。
离形去知,此谓坐忘。
少年人的眼睛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就算再克制再镇静,张扬与肆意也会不经意间从眼角眉梢漏出来。
守灯人有一瞬的怔神。
他忽然想起了徐安期。
当年守灯人也只是明鬼峰挤着往前观战的弟子之一,时过境迁,如今年轻一辈的儒宗弟子已不太知道徐安期这个人了。
二十多年而已,对儒宗漫长的岁月来说不过是白驹过隙。可他不会忘记徐安期仗剑出山,太玄剑挑灭三十一盏心灯,衣袂飘飞,恍如谪仙人的场景。
没有人会忘记天才。
没有人会不被天才吸引。
无论是徐安期对守灯人,还是如今的陆临渊对观战的儒宗弟子。
就在这一瞬的时间,陆临渊屈膝往后压了一点,掌心徒然发力,凛冽如霜雪侵蚀,守灯人急吸了一口气,向后退了半丈远。
……
……
在明鬼峰观战的乔长生屏气凝神地看着那道白色的身影。
他想,陆临渊的身体里好像有一座永远不会枯竭的灵泉。他的君子帖灵气逼人,似乎天下的功夫被他学尽了,只要他不死,这座灵泉就永远不会枯竭。
剑应当是君子器,但陆临渊的剑招实在太漂亮。凡世的枷锁拖住他,他却像是佩玉鸣鸾的终南公子,好像天生和镣铐共生,骨肉里就流淌着属于君子帖的血。
玉楼金阙慵归去,若没有这身落锁,怕不是要从求己崖上直上重霄九!
“乔长生。”魏危本来在认真剥花生米,闻言开口。
“不是每一位闯荡江湖的的人都能名留青史的。”
没有被世人记住的名字多如瀚海之沙。
乔长生才发现他竟然无意识把自己心中所想说出了口。
他缓缓收回视线,略微苍白的脸上浮现出了然的笑意:“魏姑娘的意思,我明白。”
魏危却仿佛知道乔长生在想什么一样,忽然道:“你好像没有明白。”
“……”
乔长生听自己的父亲说过,也听自己的兄长劝过。
江湖是个看似广阔却充满危险的地方,他天生体弱,涉入其中如弱水沉羽,转瞬就会被吞没地无影无踪。
然而这是他第一次听见有人对他说:这世界上本来就没有永不枯竭的灵泉,也没有不会死的少年。
花生红衣揉碎在指尖,魏危看着他。
她淡淡说:但那又如何呢?
自古功名属少年。
**
第三十一盏守灯人拱手落败。
守灯人深深看了陆临渊一眼:“青出于蓝,此后儒宗就是你们年轻一辈的了。”
“……”
等陆临渊吹灭这一盏心灯,明鬼峰观战的弟子就像炸开了锅,惊呼声一层一层如浪潮翻涌而来,连乔长生都觉得有些头晕目眩。
这就是少年天才。
徐安期二十一岁时用太玄剑灭心灯三十一盏,而陆临渊同样用一柄君子帖灭心灯三十一盏,一跃超越徐安期成为求己崖上最年轻的记录。
在众弟子的欢呼声中,陆临渊缓缓捡起地上的君子帖,攀岩一跃而上。
他落在求己崖最上方——从头到尾一直结跏趺坐、闭目不语的徐潜山面前。
徐潜山缓缓睁开眼睛,看见自家身上还挂着彩的徒弟,朝自己露出一个温润的笑容。
“不好意思了,师父。”
陆临渊想,魏危的钱包和他师父总要有一个在今日倒霉。
徐潜山:“……”
第39章 独倚长剑凌清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