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探花_分节阅读_第150节
小说作者:卿隐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639 KB   上传时间:2025-08-24 12:39:38

  姬寅礼抱着皇儿在怀里摇着拨浪鼓逗着,看着小小的人儿小巧的鼻翼随呼吸轻轻翕动,黑曜石般的凤眸随拨浪鼓而动,还蜷缩着小肉手要去抓握,那样招人喜欢的小模样,让他忍不住嘴角上扬,漾起了满足而慈和的笑容。

  “我的儿,以后可就是九族至尊了,要当圣上喽。”

  他又摇了摇手里的拨浪鼓,看着粉雕玉琢的皇儿,越看越觉得生的跟仙童一般,就忍不住与陈今昭道,“还是皇儿厉害,净挑了你我长处来长。”

  陈今昭正忧愁的拿着镜子左看右看,自己的面部线条愈发柔和了,此时她正发愁到时候上朝前,得擦上个什么粉来遮一遮。

  听到他的话,她就凑了过来,往他怀里看看。

  孩子的五官除了那双凤眸,其他的都像极了她。但轮廓却像他多一点,稍微显出几分英气来。

  伸出手指触了触孩子蜷着的小肉手,她笑说,“我觉得殿下你的面相更华丽些,孩子要是再多像你些,会更好看。”

  “别听你娘的话,她懂什么。”姬寅礼抬手轻捂了捂皇儿的小耳朵,柔声道,“咱家的皇儿生的最好,是世无其二。等长大了,那定也是郎艳独绝的少年帝王。”

  陈今昭狠拧他腰,正要反唇相讥两句,突然反应过来一件事。

  不对,不对啊!

  新君生的像她,这要让朝臣们要怎么想?

  为什么摄政王的孩子,长得却像极了陈侍郎!

  陈今昭眼前一黑,捂额哀叹。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到时候流言蜚语会传成什么样。

  她的老天爷啊一一

  昭熙元年十月初八。

  新君的登基大典如期举行。

  大典盛况空前,规模恢弘壮观,前所未有之盛大。

  宣治殿前的宫门层层洞开,文武百官按品阶肃立,目迎着踩着蟠龙织锦地毯,抱着新君缓步走来的摄政王。

  旌旗猎猎,五彩的绸布在朝阳下熠熠生辉,迎风招展在和风中,似在迎接国朝新的时代。

  进了宣治殿,摄政王抱着新君一步步登上了九层高阶,然后将其小心捧到了至高无上的御座上。之后他步步后退,步步退下高阶,直至阶下。

  他带领百官参拜新君。

  御座周围,刘顺以及桂香、巧云等宫人片刻不离眼的护着,双手无不小心翼翼的捧着扶着,用刘顺后来的话来说,那真是如捧龙蛋。

  山呼万岁的声音传到了殿外,传到了紫禁城的上空。

  而离宣治殿不远的一处楼宇里,陈今昭在一个视野极佳的角度望着这一切,有一种说不出的激荡情绪在心间悄然蔓延。

  她站起了身,隔窗眺望远处的天际。

  此时一轮红日自东方升起,光芒明亮,普照着大地。

  初升的朝日,势不可挡,将九州天地,染成了金色。



第151章  

  景明六年好似还是昨日的事,转眼就到了昭熙六年。

  又是一个繁花似锦的盛夏,皇宫的驰道两旁绿树成荫,夏风徐来,蝉鸣一片,给尽显皇家气派的巍峨宫苑增添了份热闹。

  出了昭明殿,陈今昭疾步匆匆的奔向马车,身后有小小的人在急追,双脚舞得宛如风火轮,边追还边急招手。

  “侍郎,侍郎大人哟,你等等我啊一一”

  陈今昭捂着耳朵跑的更快,待甫一靠近马车就几乎连滚带爬的上去,冲着长庚急喊:“走,快走!”

  长庚熟练的一甩长鞭,下一刻马车嗖的蹿了出去。

  小圣上连忙捣腾着两腿,追得更急,呼声也更疾,“陈侍郎你停下!我,朕要与你商议正事,正事!”

  身后刘顺等人也在疾呼:“圣上慢些!别摔着啊——”

  没几个呼吸,马车奔向了驰道,转眼消失不见。

  眼见没希望追上了,小圣上只得停了下来,叉腰喘气,头上的翼善冠都随着颤动。刘顺带着人呼哧带喘的跟了上来,见状就赶忙上前替小圣上抚背顺气。

  “工部尚书快要致仕了,现在工部的大半公务近乎都压在侍郎大人身上,她忙着呢。”刘顺安慰着,“待忙完这阵,肯定就有时间来陪您了。”

  小圣上一手叉腰一手抚胸,摇头嗟叹,“忙,世人谁人不忙呢。侍郎大人,这分明就是烦了朕呐。”说着,她仰首环顾昭明殿,抬手在朱墙碧瓦的气派宫殿上一指,龙袍精致的袖口滑下寸许,露出小小手腕上佩戴着的雕龙金镯。

  “这座冰冷冷的昭明殿,是半点人情味都没有啊。”

  她一唱三叹,抑扬顿挫,雕龙小金镯在盛阳下熠熠生辉,金辉映着她那唇红齿白的精致小脸,显得那般苦大仇深。

  昭明殿的殿门方向传来动静,刘顺余光瞥见,赶忙给小圣上打眼色示意。而后者则机警的嗖的下将手收回,规矩的收放在身体两侧,转过身往殿门处小心掀眼皮一瞧,那立在殿前的高大身影不是她父王又是哪个。

  “去上书房,那里人情味浓。”

  姬寅礼面上无甚表情,看着小圣上,声音也甚是平静,“你的沈太傅正在那等着你过去,大概会等你一刻钟时间。”

  话音刚落,小圣上已经急三火四的急令人驱车,让人赶紧拉她去上书房。容不得她不急啊,因为沈太傅打起人手板子来,是真狠呐。那专门为她订制的手板子,一寸宽三分厚,啪啪打起来,手心那是钻心的痛啊,是真痛。

  不免又深切的怀念起她的公孙太傅来。

  公孙太傅多好啊,怎么父王就不让他继续教她了呢。

  要姬寅礼知她内心所想,怕不得冷笑两声。公孙桓看着她就忍不住溺爱,偏她鬼精鬼精的,那小嘴跟抹蜜似的,三两句就能哄得对方找不到北,若让文佑再续教导她,他都怕来日要养出个混账圣上来。

  起码现在的沈太傅,心性坚定,可不吃她那套。

  待马车离开,姬寅礼也转身回了殿里。

  不由摇头,这混不吝的模样也不知像谁了。反正不像他,他小时候可非是这般模样。

  此时正往四司衙门去的陈今昭,摸下额上的汗,长舒口气。

  她现在真是一听小圣上说话的腔调就心跳加速,脑门也都噌噌作响。更何况那还是个话篓子,逮着人能从天亮一直说到天黑,比她爹还粘人,陈今昭简直都受不了她。

  马车轰轰的往前直奔,速度快如奔雷。

  陈今昭一手抓紧车窗,另手掀开车帘冲外头大喊:“都出宫了,你还驾车那般快做什么!”

  长庚回答的理所应当:“驾车手艺要常练,方能娴熟。”

  “不是,这么多年了,你怎么还在纠结这个事情。”陈今昭苦口婆心,“长庚,你驾车技艺够好了,真的,不必再练了。”

  “少爷又在骗我,我不信。”

  “真的长庚,你要信我啊,我此生从未见过驾车技艺像你这般娴熟之人。”

  “少爷每当骗人的时候,就会夸大其词。”

  长庚一甩长鞭,马车轰隆而去。

  陈今昭坐着颠簸至极的快车,仰面哀叹。

  她算是发现了,围绕在她周围的就没个正常人,也当真是命苦。

  下值归家时,恰见到提着两条鱼回来的幺娘。

  景明五年幺娘因功被破格擢拔进东厂,成了史上第一位女锦衣卫,自此就在南下的卫所效力,直至昭四年才被调往京中,入昭狱履职,如今专管刑讯。

  曾经总是脸抬不起来,低眉顺眼面对旁人的柔弱女子,如今一身飞鱼服腰胯绣春刀,面对人时先笑三分,说不出的爽利。

  当然这是陈今昭的视角,在旁人的视角里,连嘴角的每分弧度都带着血腥气的女罗刹,简直能让人退避三舍,躲之都唯恐不及。

  现在京中谁人不知,陈家这位杀人如麻的刽子手。

  虽未亲眼所见,但这位女罗刹的刑讯手段却如雷贯耳,听闻她善使一手绣花针,刑讯前会先用针刺遍人的脸,之后再冷血的嘲讽人一句丑八怪。

  他们是不知这稀奇词的具体涵义,但顾名思义,这定是骂人丑的。手段阴毒,骂人的话又扭曲,这让京中知些陈家内情的人,无不暗下嘀咕,怕是被陈侍郎与上头那位的事刺激狠了,心性扭曲病态了。

  当然,此事陈今昭是知晓的,最先还是姬寅礼与她说的,当时还似是感兴趣的问她,幺娘骂人的那三字如何来写。

  陈今昭也没当回事,就告诉他是哪三个字。

  从前在家中说话时,她少不得会不经意蹦出一两个前世的词汇,倒没想到被幺娘给听在了心里。

  当时她与他说完后,他也没再继续这个话题,她遂也很快将此事抛之脑后。所以当然也不知的是,他内心里其实严重怀疑,从幺娘嘴里吐出的那三字,其实是丑疤怪。

  “诶,你今个回来倒早。”陈今昭下了马车,看着幺娘手里的鱼,笑问,“晚上烧鱼吃?”

  么娘抿唇笑道,“是啊,今朝你想吃红烧的还是清蒸?”

  “红烧罢,想吃个味重点的。”

  “那成,等烧好后我让呈安来叫你。”

  陈母也张罗的炒了几道小菜,一家人围坐着用饭,说说笑笑如往昔一般。

  自打么娘两年前回了京,陈母虽嘴上埋怨两句,但精神气肉眼可见好了起来。她对幺娘的感情不比对陈今昭及稚鱼的少,曾经陈今昭在外为官奔波的那些年,那会稚鱼跟呈安还尚小,家里也唯有幺娘能跟陈母做个伴说个话,常年处下来,感情也不啻于亲母女了。

  用完了膳,一家人照常围坐着说了会话。

  陈母说起白日的时候,稚鱼带着兰姐儿回来了趟,在家里用了个午膳,晌午过后才领着兰姐儿回去了。

  稚鱼嫁人后的第二年就生了兰姐儿,长得玉雪可爱的,很是讨人喜欢。陈今昭也有很长时间没见到她这外甥女,就问陈母兰姐儿长多高了,今个来又梳了什么样的新发髻。

  陈母就跟她描述,兰姐儿来穿了什么样衣裳,梳了什么样的双丫髻,还比划了下多高等等。知道陈今昭也想知道稚鱼的近况,遂也捡了些知道的与她说了说。

  “不过说来,子彦也有段时间没过来了。”陈母嘀咕,“往些年三不五时的就携着稚鱼过来,现在能有大半个月了罢,就只是稚鱼带着兰姐儿过来。”

  陈今昭就道,“朝廷命官除了休沐日,哪来那么多休闲时间,总晚上过来用膳也不似那回事,应也怕有人说嘴。”

  陈母想想也是如此,便不再多提。

  陈今昭半阖下眸,端过茶碗轻啜口茶。

  稚鱼嫁的这户人家姓俞,就是先前相看的,陈今昭觉得中规中矩的人家。嫁的这人在家中行三,名德明字子彦,学问做得极好,当年在殿试中了二甲第八名,算是不错的成绩。

  他现任翰林院编修一职,其叔父现任吏部侍郎。

  前头他叔父突然找到她,提了一嘴,想让他侄儿去工部历练。她这些年不是没暗中考察她这位妹婿的能力,但对方好像读文章读得稍有些木,政务处理能力实有所欠缺,与其去六部做些不适合的公务,还不如留在翰林做做文章熬资历。

  她遂委婉的与其叔父提了此事,并提议,若实在想去六部的话,可先去礼部适应一番。对方应是,此后就没了下文。

  暂且将这些搁置一旁,她叫来呈安到面前,考校了番他学问。下个月他就要归乡参加院试,学问自是马虎不得。

  曾经趴在她怀里奶声奶气说话的小儿,如今已抽枝成身姿如修竹的小少年,站在她面前不慌不忙,应答如流,周身散发着满满的书卷之气。

  陈今昭满意又感慨,时间真是不经细数,好似眨眼的时间,小呈安都已经长成小大人了。

  “学问没问题了,只要照常发挥,一个秀才公跑不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4页  当前第15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0/15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探花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