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告诉他复仇记的故事不但以他后代为原型,还是正在发生的事,这谁敢信?
“也不知道宋国公有没有看过话本,如果知道了两个儿子被换了,会不会去将亲生儿子找回来?”林岁猜测道。
比起自己这种被特意送走的,那位明明该是世子,却被人换了的国公府嫡子似乎更惨一点。
阿缠双手托腮,说道:“可是现在这个世子的地位已经很稳固了,还是个武学天才,那个嫡子被找回来后该如何自处呢?更何况,书中说世子派了人去暗杀嫡子,都不知道人有没有活下来。”
“肯定活下来了,不然这故事怎么会被写出来。我猜他们口中的宝木先生就是嫡子本人。”林岁一边听着楼下人的议论,一边与阿缠道。
“那他人岂不是就在上京?我们很快就能见证国公喜迎新儿子了?”
阿缠顿时来了兴趣,她已经在考虑,过两日要不要去明镜司门口巧遇一下白大人,或者去他家里拜访一下。
说不定有机会亲眼见证白大人隔壁的宋国公认亲的场面。
阿缠注意到,楼下挑起话题的年轻公子已经带着人走出了茶楼,不过下面的人并没有关心他的去留,已经就复仇记是真是假,宝木先生是何居心讨论得不亦乐乎。
因为这个故事太过让人震惊,大家今日也听不进去别的故事了,说书先生便提前离开了。
阿缠见没有故事可听,与林岁又坐了坐,喝了两杯饮子,打算一起去书铺买复仇记。
想来今日复仇记应该会卖得很好,说不定还需要排队去买,得早些去才行。
结果等她们两人走到书铺附近,才发现书铺门口站着几名衙役,那书铺中的老板与伙计正被衙役押着往外走。
等人被押出去了,书铺的大门被锁上,然后衙役又交叉贴了两张封条,竟然直接将铺子查封了。
那群衙役并不理会周围看热闹的人群,径自沉着脸将人带走。
人都走了,阿缠见围观的人依旧未散去,便与林岁上前打听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旁边一位老先生听到阿缠的问话,耐心地告诉她:“听说是卖了禁书被查封了。”
“禁书。”阿缠很意外,“老先生可知是什么禁书?”
“好像叫什么复、复仇?”
阿缠一脸见鬼的模样:“复仇记?”
老先生抚掌:“对,就是这个名字。”
“为什么呀?”阿缠不理解,甚至有点崩溃,故事她都还没看完呢,复仇记就成了禁书?好歹先告诉她敲门的人是谁啊?
谁这么无聊,连话本都要禁!
老者不知道原因,旁边的一名中年人插话进来:“听那几个衙役说该书作者心怀不轨,污蔑宋国公府,宋国公连夜进宫,直接告到了陛下那里,要求封禁此书,还要追究作者的罪责,这不,衙门正通缉此人呢。”
比正在追的话本被禁更绝望的是什么?是话本没写完,但写话本的作者一夜之间成为通缉犯……
阿缠由衷觉得,现在这个宋国公一事无成是有道理的,天天纠结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他能成什么大事!
与此同时,明镜司。
封旸急匆匆走入内堂,对正在翻看下面各州送来的案卷的白休命汇报道:“大人,镇北侯府有了动静。”
“说。”白休命抬眼。
“镇北侯今日派了心腹出城,看方向,并不是去西陵。”
白休命微扬起眉:“今日发生了什么本官不知道的大事吗?”
封旸想了想,蹙眉道:“今日属下回衙门的时候看到京兆府的人在到处抓人,说陛下下令封禁了一本书,不过应当与此事无关吧?”
“去查查。”
“是。”
封旸离开后不到半个时辰便回来了,同时也带回来一个很有意思的消息。
“你是说,那本书上写了宋国公府上的世子被人替换了,现在这个原本该是宋国公的庶子?”
“是,现在民间百姓纷纷议论此事,已经有许多书铺被封了,其中正售卖的书也被搜走了,属下拿了一本回来。”
封旸将顺来的新出炉的禁书奉上。
白休命随手翻了翻,唇角泛起一丝笑意:“还真是有趣。”
封旸等着白休命将书翻到最后,才听他开口:“不出意外,镇北侯的人应当是往济州去了。”
“济州?去那边做什么?”封旸不解。
“如果这本书中的内容是真的,只要找到了证据证明宋国公府世子的身份存疑,陛下一定会让他回京自辩,西陵军就会再次变为无主之物,你说他要去干什么?”
白休命只是有些好奇,被封了府,要求在家反省的镇北侯这一次为什么突然反应这么快?
是他手中还有自己不知道的暗线,还是有人特地将消息传递给他?如果是后者,对方又是怎么避开明镜司的眼线?
第二日,抓人禁书的力度非但没有减弱反而还加大了,听说衙门的人一直没能找到宝木山人,那位宝木山人将话本卖给书铺的时候都是让别人出面,自己根本没有露过面。
对阿缠来说,这算是个好消息了。
同时,她又有些担心徐老板的安危,同样卖了宝木先生书的徐老板该不会也被抓了吧?
她与陈慧说了一下,于是两人再次回到了昌平坊,打算先去看看徐老板和他的书铺是否安好。
经过上次看到的那家安平坊的书铺,那铺子果然被封了,阿缠心中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
等到了徐老板的铺子外她意外发现,徐老板的铺子不但没有被封,门口还聚集了一群看热闹的人。
阿缠凑过去,发现是两人坐在书铺门口下棋,周围有人恨不得上去指点,却被旁边人捂住嘴不让出声。
对弈的两人中,年轻的那个是几日前阿缠才见过的宋砚,坐在宋砚对面的人她也不陌生,虽然这位只来过店里一次,但阿缠一眼便认出了他。
是薛氏派人来砸店那天,来店中买香丸,还帮过她的先生。这位先生风姿卓绝,让人很难忘记。
阿缠心想,不出意外的话,这位应该就是之前徐老板说的闻先生了。
虽然不知道徐老板的店为什么还安然无恙,但眼下大家都在观棋,她出于好奇也多看了几眼。
阿缠对围棋不算精通,但还能看懂,身旁的陈慧比她更懂一点,两人都能看得出来,正下棋的这两位,棋艺都十分精湛,不是寻常人能比的。
本以为宋砚看起来一副好说话的样子,棋路应该是稳重的,谁知他的棋风竟然十分激进,与对面稳重的闻先生厮杀得不相上下。
阿缠又看了几眼,在人群之后瞧见了徐老板的身影便赶忙挤了出去。
“徐老板,你还好吧?”她来到徐老板身边,问道。
徐老板叹了口气:“今日幸亏是闻先生来了,不然我这铺子也保不住了。”
“闻先生,是他帮了你?”阿缠惊讶地回头看了眼人群中的闻先生。
徐老板悄悄对阿缠道:“京兆府的衙役称呼这位闻先生御史大人,之前我见他为人温和又有礼,还以为是书院的教书先生,没想到是位大官。”
“多大的官?”
徐老板左右瞧了瞧,声音更小了几分,比划了一个三的手势:“左副都御史,正三品。”
阿缠一手捂住唇:“这么大的官?”
“可不是。”徐老板眉飞色舞道,“说起来早些年我应该是见过这位闻大人的,可惜记性不好,过去十几年差点忘了。”
“你们以前认识?”
“那倒不是。”徐老板道,“当初这位闻大人考中状元的时候,我可是见过他游街,他那时候还不到二十岁,人长得好还是当年的状元,那时候的场面可壮观了,听说还有好几位公主过来给闻大人砸花,游街之后,天街上的花香持续了一整天都没散去。”
阿缠瞪大眼,说书先生口中的人物变成真的出现在她面前了?
她一会儿可得多瞧那位闻先生几眼,十六岁的解元,十九岁连中六元,可惜她不用科举,不然说什么也要蹭蹭闻先生身上的才气。
两人说话的时候,被围在人群中的闻重已经投子认输,他面带微笑地对宋砚道:“宋小友,在下认输。”
宋砚放下手中白子,回以同样的微笑:“承让。”
第64章 登闻鼓响了
“闻先生还要再来一局吗?”宋砚问。
“当然,今日既是受小友所邀,定然得下够本才行,小友不会不奉陪吧?”闻重笑吟吟地问。
他与这位宋小友只在书铺见过两面,下过几盘棋,从未自报家门,只与对方当棋友相处,昨日却恰好在下值的路上遇到了对方,对方邀他今日来书铺下棋。
谁知来了之后,就遇到了京兆府的衙役。想来邀他下棋是假,让他解决书铺的麻烦才是真。
闻重也不恼,谁让他是御史呢,若是旁的事也就罢了,此事还是要管上一管。
宋砚将棋子一一收回棋罐中,爽快道:“自当奉陪。”
这一局因为闻重不时与围观的人说话,他们下得稍微慢了些,宋砚也不急,耐心地听着。
“这两日京中可是发生了什么事,衙门的人都开始封书铺了?”闻重落下一子后,看似随意地问了一句。
开口的是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看起来只有十七八岁,语气中满是抱怨:“还不是因为话本,也不知那个话本的作者得罪了什么了不得的人物,这两日凡是卖过话本的书铺都被封了,害得我想要买两刀纸都跑了三个坊。”
“小伙子一看平日里就在认真读书,没时间看闲书。”旁边一个富态的中年人笑呵呵道,“现在到处都传,那话本影射了宋国公府,那可是国公爷,说要封了书铺,谁敢不让啊。”
宋砚安静地听着,见闻重落子后,立即也跟上一子。
“宋小友对这件事有什么想法?”闻重看向宋砚。
“在下一介草民,不敢随意乱说。”
“但说无妨。”
宋砚依旧摇头:“闻先生可知因言获罪,今日能封了书铺,抓走书铺的老板,来日随意议论之人怕是也躲不掉,还是谨慎些好。”
闻重失笑,听出了对方的言外之意:“哦,在下看出来了,宋小友对此事颇为不满。”
宋砚垂下眼:“在下只是觉得,本就是个话本而已,又没有指名道姓,何必闹出这般动静?书封了也就罢了,偏偏还要抓人,不知道的还以为对方是个什么十恶不赦的人物。除非……那话本戳中了某些人的痛处。”
“倒也未必,说不定宋国公就是心胸狭窄呢。”闻重说道。
周围人听到他的话都跟着笑了起来,宋砚先是一愣,也笑了。
可能是方才一起嘲笑过朝廷重臣,大家也变得更健谈了些。虽说都是市井中人,说的也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大家说得兴起,闻重也一边下棋一边听,偶尔还要点评两句,倒是让书铺外面一片欢声笑语。
又是一盘棋下完,外面日光越来越晒,两人方才收了棋盘,拎着桌椅板凳回到书铺。
书铺中,两名复仇记的资深书迷还在抱怨不休。
阿缠:“我很怀疑宝木先生的剧情写错了,当年被换的,说不定还有宋国公的脑子!”
徐老板:“谁说不是呢,一个国公,天天不务正业管人家看闲书,真是闲得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