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蘅有些拿捏不准,踌躇再三之后,方道:“大人,我只想知晓当年领命去杀我母亲之人的名字,大人肯告诉我吗?”
第81章 暗卫大郎君莫要忘记,是何人将咱们大……
黄狸奴言说兰夫人故去之时身边躺着一个已死男婴,而丁嬷嬷却言说兰夫人只生产了她一个女儿,谢侯不愿此等丑事外传,故而言说是生了双生子。
秋蘅猜想,想是当年谢老夫人派去的人手发觉兰夫人已然剖腹取子,为避免惹祸上身,这才又重新害了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想要鱼目混珠螨混过去。
虽这黄狸奴身在天禄司中,可纵他有通天手段,若非当年经手那行人,只怕也只能当是兰夫人产下男婴而亡故,断不会知晓秋蘅的存在。
再者,以谢老太太的行事,只怕那行办事之人多半也会叫她灭了口去。
是以,这厮能知晓此等事,定是当年还有漏网之鱼为求活命入了天禄司才是。
黄狸奴瞧着她,忽道:“我就知道,蘅娘着实聪慧。”
他又来扯秋蘅的手,这一次,秋蘅倒是没有再行躲闪。
“当年之事确实还有一个漏网之鱼,他后来入了天禄司,正是如今的天禄司副司正。”
“我虽在天禄司中任职,但他是我的上官,我并不知晓他在人前的身份。”
天禄司中的规矩如此,那人既能在天禄司中待了十数年,还能位居副司之职,想来也是个厉害人物。
他见秋蘅垂眸不语,又道:“蘅娘,我是一定会除掉他的。我想要的东西,唯有天禄司正副司正才能拿到,所以蘅娘宽心,他不会逃出升天的。”
秋蘅得闻此语,心中诧异,道:“大人不怕我将你的打算泄露出去?”若是此事外泄,以天禄司手段,只怕这黄狸奴定是没有活路了。
“蘅娘先时说的话,振聋发聩。我素来只顾着自己的喜好,断没想过蘅娘是否愿意,只一味让蘅娘按着我所思所想来走,这是我的错。”
“若是蘅娘要我放下我心中的执念,随后与你一道守着一个小铺子终此一生,我也会心有不甘的。你有你想办的事,我也有。所以,我不该强行拘着你。”
“蘅娘,我属意你,非是戏言。我知你现下并不信我,但,来日方长,蘅娘大可且行且看。”
秋蘅叫他这没由来的一通情话羞得两颊生热,只又将手抽了出来,自将身子往旁处坐了坐,道:“大人莫要再说这些了。”
她怕那厮继续胡言,只得道:“他既是天禄司副司正,想来定是久居都城。”
“虽事已经过去十数载,但能叫敬王府中人探不得他的消息,想来他也不会是在朝中为官者,或是与朝臣有所往来之人。”
“都说大隐隐于市,想来多少是会去往鱼龙混杂之所才是。”秋蘅不住地说着,良久未得闻身侧响动,这才稍稍侧了身去瞧那厮。
他瞧着秋蘅敛眉羞怯的神情,心中一热,笑道:“蘅娘所言之事,我也想过,所以才叫人开了这四方雅舍。只是多年过去,都未有查到端倪。”
“这便奇怪了。”秋蘅一心扑在那贼人身份之上,全然没瞧出来那厮的神情。“天禄司雷霆手段,大人必也是派了得力手下去守着四方雅舍才是,若是多年来,大人皆没有查到端倪。”
“只怕,背后仍有高人相助。”说着,秋蘅抬眸对上了一侧烛台。“莫不是,那灯下之黑?”
黄狸奴听罢,眸色亦有变动。
是了,多年来他只查都城之内各个坊市,全然没有想过贼人也可与他玩灯下黑的把戏。
“我先走了,你好生养着,我过几日再来看你。”
“大人小心。”
是夜,谢烁独坐于院中,他盯着头顶弦月看了许久,始终未有困意。
谢家大房与二房之争日久,如今的情形之下,虽大房仍有谢璨得谢知言亲睐,但二房也有个秋蘅。
即使谢璨能得中三甲,二房自也有个谢煜来相较。
无论谢烁如何盘算,他都觉得如今大房式微。
谢烁盘算了一晚上,总觉得若再让秋蘅留在府中,只怕大房更不能在世子位一事上争得先机,这便一早起身,去寻了谢远夫妇。
谢烁请完安,便叫院中伺候之人尽数退了出去,这才与明芳县主开口。“母亲,祖母一事,咱们已是无力回天。儿子昨儿想了一晚上,还是觉得那秋蘅不当继续留在府中。”
明芳县主点头,道:“我如何能不明白这其中道理呢?可你祖母使了这么多法子,都没能将她赶出去。”
“母亲,祖母只是想要将她赶出去,却从来没想过把她外嫁。”谢烁将声音又压低了几分,道:“秋蘅年已十八,此等年纪之下,断不能不许人户了。就算祖父再舍不得她,也不可能让她一直久居府中蹉跎年华。”
“母亲身为县主,时常参加各府宴饮,不若就好好替她择上一户高门大户,将她风光地嫁出去吧。”
明芳县主听罢觉得有理,一旁谢远却道:“可她若是得嫁高门,那也是给二房寻了一个助力,与咱们家并无好处。”
“父亲所言之事,儿子也想过。只要她外嫁了,自是不会再在府中,如此,对咱们有益。至于她所嫁的人户,就给她寻一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家便是。”
“咱们谢家久居禹南,都城中那些人户是好是坏,并不能事无巨细查得分明。母亲,只要咱们替秋蘅寻得是一户名声在外,内里污遭不堪的,便是了。”
“更何况,这秋蘅一直留在府里,儿子只怕璨弟的心思,未必能断得干净。”
旁的都是次要,但谢烁所言的最后一句,却是明芳县主心中最为担忧的。
秋蘅入府这么些月,谢璨虽是依礼相待,但他总时不时去那疏雨斋,每次趁兴而去,不舍归来。
他虽言说是为了与二房交好,为讨谢侯欢心,但他瞧着秋蘅的神情是奉为尊长还是视若真爱,明芳县主怎会瞧不出来?
听到此处,明芳县主这便也应下来了。
谢烁见事已说皆,这便起身,走了几步后,又回转过来,道:“祖母不日就要远去崖州,儿子自会去相送,父亲与母亲身子不适,不去也无妨。”
谢老太太终归是生养了谢远的,虽是她因敬王一事有所牵连,可若是谢家人要
去相送,本也无妨。
只是如今大房已在此事上式微于二房,谢远自也不想亲去相送谢老太太一事上再在谢侯面前讨个没趣,这便不做打算了。
谢老太太与于嬷嬷离京之日,谢烁一早立在城门之外,眼见差役行来,他自上前每人递一袋金镙子,要与谢老太太告别一番。
一行人既收了金子,自也是会给这个方便。
谢烁轻声唤了好几下祖母,可谢老太太却未有言语,只眼神愣愣地瞧着前处,口中喃喃地言说着要杀了她。
于嬷嬷抬手拭了泪,扯了谢烁压低了声音道:“郡主已经不认人了。老奴觉着这样也好,她本就是云端之上的神女,不该落得如今这般堕入泥潭的下场。”
“一路上得有劳嬷嬷好生照看祖母了。崖州那边我已派人过去打点了,日后也会时常寻人送些银钱过去,嬷嬷若有事,自管去吩咐他们办就是了。”
于嬷嬷点罢头,枯黄浊目中不住地溢出泪水。
她本以为谢远夫妇会来相送,毕竟谢老太太纵有再多不是,也都是在为他打算。
却不想,一朝敬王府落罢,竟连亲子都不曾出现。
于嬷嬷正伤心着,就看到谢璨也单人独骑而来,他下马之后先是朝着谢老太太行罢一礼,随后来到于嬷嬷跟前。
可叹她家郡主生了个不孝的儿子,却还是有两个心怀不舍的孙辈留下。
谢璨瞧着于嬷嬷的模样,又道:“嬷嬷,此去崖州一路山多道险,还得嬷嬷多照顾着祖母才是。”
于嬷嬷一并点头,那边差役来催,谢璨便言说去打点一二,兀自朝着差役处行去。
于嬷嬷抬手正拭着泪,忽见城门外停了一辆车驾,那车驾外立着的是玲珑,内里坐着何人早已呼之欲出!
她恨极了秋蘅,偏此时自己已回天乏力,她见谢璨仍在给那群差役塞银钱,这便扯了谢烁,低声道:“大郎君,老奴罩房床腿上有个暗格,里面放了一块令牌,可调动敬王府暗卫。”
“那行暗卫是老王爷送给郡主的陪嫁,想是未被牵连去,大郎君日后若有用得着的,自拿了那块令牌,去南市李记扇铺,自会有人听郎君号令。”
于嬷嬷一双枯黄的手紧紧捏着谢烁的衣袖,一字一句,道:“大郎君莫要忘记,是何人将咱们大房害到此等地步。”
谢烁自不会忘记。“嬷嬷放心,我一定让她身首异处。”
于嬷嬷听到此语,方觉舒心几分,她又见谢璨打点完差役,这便也不再久留,自扶着谢老太太步上去崖州的路途。
不远处的车驾之内,秋蘅稍掀了掀车帘,瞧着谢老太太弯曲的脊背渐渐消失,心中却无半分喜悦痛快之感。
玲珑见谢烁与谢璨也都离开,这便也与秋蘅言说是否回府。秋蘅自应了声,不做拒绝。
谢家人好不容易从敬王逆案之中择了出来,府中人自是不愿再与逆王一系扯上干系,故而谢烁相送之事,自也有人传话到了谢侯耳中。
第82章 中馈老大果然不是个东西。
谢侯听罢,倒是未有动怒。
“终归是血脉相连之人,如今获罪流放,亲子却不去相送。”谢知言负手立于窗下,看着满院夏景,道:“老大果然不是个东西。”
纵是再有过错,谢老太太终是谢远生母,母子之情临别时相送一番,并无不可。
一旁陆方听罢,道:“幸而烁郎君孝悌,亲自相送了,也着人去了崖州打点。郡主此时虽是流放,但想来一路上也不会有人刻意为难她。”
“除了烁儿,还有旁人去吗?”
“璨郎君也去了。”陆方如实相告,“听闻,璨郎君去之前先去寻了三姑娘,言说想去相送,又怕给府上招祸。”
“三姑娘说,既宫中已有明旨,谢家无罪,那就只是祖孙孺慕之思,前去相送并无不可。”
“璨郎君听罢,便也去了。郡主离开之时,三姑娘也去了。只是,三姑娘没有与两位郎君相见,想是怕郡主见了再生是非。”
谢知言听罢,只兀自点了点头,再未有旁的言语。
陆方见此,自也不再多言。
谢老太太已然离开,谢府自也不能无人掌管中馈。
明芳县主与冯氏一道盯着这差事许久,她们谁都不想让这差事落到对方手中,这一日日的过,总有两房奴仆因此事争吵。
谢知言心知两房人的心思,这便将满府人都召了过来,当着众人之面,将管家之权交给了秋蘅。
两房夫人心中不悦,秋蘅亦是诧异,她出言相拒,谢侯却不允她推托,令满府上下皆听从秋蘅之令。
“太好了,如今三姑娘管家,这府里就无人敢欺负姑娘了。”丁嬷嬷很是高兴,秋蘅心中却觉不安,她让丁嬷嬷先行回去疏雨斋,随后自己便与玲珑一道去了冯氏院中。
秋蘅甫一入院,便听得内里一阵摔杯砸盏之声。
“二嫂嫂。”秋蘅入得内去,自是依礼与冯氏见礼。
“我可当不起三妹妹行此大礼。”冯氏心中不悦,一时恼怒上头,自是连话语都阴阳怪气。
秋蘅与玲珑递了个眼色,她便向左右招了手,示意满屋中人与她一道退出去。
屋中伺候奴仆们不敢随意挪动,秋蘅见此,又道:“二嫂嫂若是希望我与你言说之事会传到大嫂嫂院中,那也无妨。”
冯氏听罢,这才让崔嬷嬷将满屋人都领了下去。
“二嫂嫂气父亲将管家之事交于我,想是二嫂嫂还没能明白父亲的用意。”
秋蘅面上挂着笑,语调不疾不徐。
“诚如我先时与二嫂嫂所言说的那般,我始终都是要外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