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长公主升职手札_分节阅读_第337节
小说作者:担花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45 MB   上传时间:2025-05-31 11:33:40

  离开东府时,成之染在门前遇到了孟元策。

  孟元策见她神色黯然,禁不住问道:“第下可还好?”

  “孟仆射,”成之染抬眸,道,“仆射也是来劝进的么?”

  孟元策默然良久:“朝议纷然,众望所归,孟某又岂能逆天而为。”

  成之染点了点头,径自要登车。

  孟元策唤她一声:“第下以为有何不可?”

  成之染不答。仪仗迤逦远去,孟元策伫立良久,唯有一声叹息。

第376章 即位

  乾宁十六年夏四月,大朝会。

  五更鼓响,雄鸡高唱,天色大明。天边残星尚存二三,太极殿门却迟迟不开。

  殿外的文武百官面面相觑,直等到日影煌煌,凝满朝露的官服又被风吹透,凉飕飕地沁入骨髓。天子既没有出现,又没有取消朝会的传讯。

  成之染一动不动,望着大殿外陈列的江州铜钟,被金灿灿的日光晃了眼。

  众人早已等得不耐烦,窸窸窣窣又一阵骚动。

  侍中王玄契有些耳背,侧着头问一旁的袁放之:“今日这是怎么了?”

  话音未落,殿门忽开,天子素服而出,著白纶巾,白衣凛然。

  高悬的朝阳照亮了他的面容,年逾不惑的眉眼枯涸瘦损,声音比春冰更脆。

  “诸卿……”天子道,“天生圣人,必有祥瑞。年来种种,实所共鉴。往昔庾氏篡逆,苏氏已无天下,仰赖梁王之力,绵延十有六载。鼎命已移,朕亦洞然,今当亲解玺绶,以奉梁王。”

  他展开手中的诏书,赤纸上墨迹昭彰。百官静默了一瞬,旋即拜伏在地,山呼万岁圣明。

  成之染伫立良久,仰首对上了天子的目光。天子只是沉默地望着她,再没有多说一句话。

  烁日流焰,在白玉长阶上投下了血色的影。

  是日,天子逊位,出居青溪宫,百官拜辞。策书至东府,成肃坚辞不受,奉表陈让。

  ————

  蝉鸣撕破晨雾,东府朱门洞开,文武群臣白衣素冠,手捧黄帛鱼贯而入。侍中王玄契立于百官之首,捧着玺绶的双手抖个不停。他在堂下高诵劝进表,苍迈的嗓音混着莺啼回荡。

  “臣等闻五帝异制,三王殊礼,皆随时而变。梁王德合乾坤,功逾伊吕,麒麟现世,玄圭承命,嘉禾生于郊野,金钟出于江河,此乃天命攸存,神器当归……”

  门扉吱呀一声轻启,成肃命人将进封梁公时的斧钺弓矢奉还,幽幽的声音从堂中传出:“臣本布衣,幸逢圣主。今已老迈,愿乞骸骨,归于故里。”

  话音未落,阶下传来此起彼伏的呜咽,一声又一声绵延不绝,如同檐角轻晃的风铃。

  百官第二次前来劝进时,枣花绚烂,日头正毒。成肃立于水轩中,花落帘帷,和风细动。

  “梁王殿下……陛下!”尚书右仆射孟元策捧着玄色漆盒跪在青石板路上,顿首道,“京门现白雉,寿阳涌醴泉。臣等非求高名,陛下实应天命。今若不许,臣等当触柱死谏!”

  他的进贤冠有几分歪斜,花影中不经意间一打眼,像极了他许多年前英年早逝的兄长。

  成肃只是叹息道:“臣有罪,万死不敢辱神器。”

  盛夏天长,溽暑难消。成堆的劝进表在案头摇摇欲坠,最上端那卷被潮气洇湿边角,墨迹晕成飞鸟尾羽的形状。

  “臣等昧死以请!”中书令周士显又一次来到东府,率百官跪谏,在青砖上磕出此起彼伏的闷响。

  自堂外投来的扭曲日影,掠过乌压压人群,恰巧停在成肃皂靴前。他伸手越过几案,随意翻开一封奏表,许久都沉思不语。

  砚台残墨映出他鬓角新生的白发,此时竟格外晃眼,好似京门江畔的芦花。

  “啪嗒”一响,是成肃将奏表合起的声音。

  “诸君……”他转身之时,腰间环佩碰在紫檀几案上,发出轻微的响动。

  堂中跪着的朱紫身影齐齐抬头,好似秦淮南市里等待投食的锦鲤。

  成肃上前,亲自将周士显扶起,接下了天子的策书。沉甸甸的朱纸触感温凉,犹如从军那年初次拉开的弓弦。他的指尖如当年那般带着难以自抑的颤动,今昔光景在耳畔铺天盖地的蝉鸣之中交错相融。

  梧桐树影缓慢地爬过窗棂,日轮照亮了矗立南郊的受禅台。

  台分九层,取九五之数。底层置九鼎,镌九州山河。中层列百兽,皆以各州贡金铸就。顶层设玄玉祭坛,坛周立十二盘龙柱,龙身嵌百斛夜明珠。

  自南郊至台城,官道两旁尽插玄鸟旗,大街小巷悬满五色帛。金陵城上下老幼皆知,属于苏氏的天日,将要落下了。

  ————

  梁王受禅前一日,皇城以北覆舟山惊现白鹿。目睹的百姓交口纷纭,称说那灵兽通体雪白,额生玉角,角上纹路有如日月之形。

  成之染策马赶至覆舟山时,见成肃独自立于树下,正在抚摸那白鹿的耳朵。他布衣在身,腰悬佩刀,孑然独立的身影,恍惚与二十年前京门宣武军中的武将重叠。

  “不看这毛色,倒是与长安祁连园所见相仿。”成肃的指尖划过鹿角纹路,缓缓道。

  成之染盯了他一会儿,道:“这又是父亲从何处寻来的祥瑞?”

  成肃笑了笑:“这次是真的。”他看了成之染一眼,对方显然不相信。

  假作真时真亦假,他无言以辩。

  覆舟山风光旖旎,山下的金陵城在云树之间若隐若现。带着潮气的风中,仿佛夹杂着依稀人语。

  成之染已有许多年没有登上覆舟山。她仍旧记得,十几年前宣武义军进击金陵时,便是在覆舟山布下疑兵,借了那日的风声火势,一举将庾氏大营击溃。

  往日的刀光剑影俱已烟消云散,金陵城,一如往昔。

  “父亲不怕吗?”成之染突然开口。

  成肃反问她:“我要怕什么?”

  “难道不怕落得庾氏的下场?”成之染再次问道。

  “你屡屡将我比作庾氏,可庾氏岂能与我家相提并论?”成肃望着她,道,“庾慎终生性矜伐,既无治世之能,又无寸土之功,假借父叔余威,妄自凌夷社稷,朝野骚然,思乱者众。可我家不同,若无你我之功业,岂有今日这江山?”

  山风拂过两人的衣角,成肃的袍袖在风中颤动,斑驳纹路似乎闪烁着金光。

  成之染只是以沉默相对,她甚至移开目光,不愿意再看眼前这即将成为皇帝的父亲。

  “狸奴,你不必怪我。”成肃轻轻拍了拍手,那白鹿跳跃着隐没山林。他目光追随那道雪影远去,良久才说道:“你当真看不到吗?如今苏氏的朝廷,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我幼时太宗皇帝尚在,虽不曾亲见,也听闻许多圣明故事。而先帝在时,宗王与外戚,将朝堂搅得一团糟。至于今上……皇帝不该是这个样子,离了世家和武将,他甚至无法自立。”

  成之染静静地听他说完,侧首道:“这些话,恐怕不是父亲想清楚的罢?”

  成肃也无意隐瞒,坦然道:“是你舅父前些日子说过的。”

  成之染略略一惊。她只剩下柳访这一位舅父,他如今卧病不起,已有许多时日了,没想到还会对她父亲说这些。

  她扭过头去:“父亲又何必对我解释。”

  “我只是要告诉你,苏氏的朝廷不堪一击,你的任何才华和抱负,都不可能依托他实现。一味的偏执,只会落得人亡政息的下场,”成肃微微扬起了声音,“而我是开国之主,是立业之君,我能让天下女子皆可立于朝堂,也能让寒门士子不必向世家折腰。苏弘正做不到的事,只有我能做!”

  他的声音在风中飘散,灼热的日影令人眩目。成之染只是望着山下的屋舍人家,眸光微微闪动,竟不知神思几何。

  良久,她收回了目光,对成肃道:“事已至此,我心中唯有一问。”

  “你说。”

  成之染盯着对方的眉眼,隔了许多年,她已经不记得少时父亲的模样。成肃眉间的深痕如同一道道伤疤,在她的心头裂开。

  她问道:“倘若江郎未死,三叔尚在,阿父,可还会做出今日的选择?”

  耳畔蝉鸣聒噪,好似一汪嘈杂的人海。

  成肃默然不应。

  成之染躬身一拜,在他深沉如水的眸光中缓缓离去。

  ————

  六月甲子,日出东方,金陵城钟鼓齐鸣。

  通往南郊的官道已洒满彩笺,玄甲军执矛戟开路,映着初阳泛起金鳞般的光泽。辉煌象辂自东府城缓缓驶出,碾过昨夜新铺的萱草席,草汁混着晨露的清香,消散在鸾铃声中。

  南郊受禅台玉阶高耸。成肃一身玄衣纁裳,戴十二旒平天冠,腰佩魏帝所赐赤绶,恍若古画中的圣王。

  这一条通天之路,对于他而言显得格外漫长。

  成肃将前来搀扶的礼官挥退,以目光示意成之染。她静静地注目良久,终究迈出了脚步。

  白玉珠串模糊了帝王的容颜,辉映的十二章纹越发清晰,侍从将芙蓉华盖高高擎起,吞没了天地间一切躁动的声息。

  踏上最后一级台阶时,耳畔骤然响起清越长鸣。白鹿仿佛从山中穿云破雾而来,在成肃身前丈余驻足。

  玉树琼枝般的鹿角轻触台砖,台下成昭远率先跪拜,百官公卿次第俯首,赤罗冠带铺成十里霞帔。

  梁王即皇帝位,柴燎告天之际,台周九鼎轰鸣,声闻百里,惊起玄鹤三千,绕台不绝。

  礼毕,法驾入台城。朱雀大街上人潮涌动,到处是争相观望的百姓。有个总角小儿攀在槐树枝头抛撒花瓣,花瓣落在成之染的衣角,还带着露水的香气。直到望着父亲踏入太极殿的背影,她仿佛还能闻到那股淡淡的槐香。

  这是她往后余生,关于乾宁十六年的最后记忆。

  这一年,在新帝即位后改为建武元年。

第377章 郡王

  建武元年六月,新帝即位,大赦天下,奉魏帝为魏王,降袁后为王妃,清河公主为乡君,归于秣陵宫。

  晨光熹微,长街寂寂,青溪宫门“吱呀”开了一条缝。成之染策马在前,铁蹄踏在青石板路上,铮铮然若有金石声。

  魏王依旧载天子旌旗,乘五时副车,在浩荡兵卫护送下前往东宫承华门外。

  琅邪公主苏裁锦在此等候多时了。她特意换了旧时常穿的杏红襦裙,裙角金线绣的仙鹤却失了往日神采。

  不远处铜铃声碎,一群啄食的灰雀被魏王车驾惊起。

  “阿父……阿母……”苏裁锦提着裙摆奔下石阶,发间金步摇晃个不停。她将连夜缝制的锦囊塞给袁妃,针脚歪斜处洇着暗红,是昨夜挑灯时不小心刺破指尖留下的痕迹。

  成昭远立于承华门下,似是一叹。

  “阿兄?”成追远唤道。

  成昭远看了他一眼。五年未见,当初稚气未消的五郎已经长成风度翩翩的少年,与自己并肩而立,个头也差不了许多。

  他阿弟千里迢迢从荆州赶回等待受封,正如同他在东宫,等着成肃立他为储君。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97页  当前第33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37/39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长公主升职手札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