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长公主升职手札_分节阅读_第253节
小说作者:担花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45 MB   上传时间:2025-05-31 11:33:40

  “共谋大业……”成之染略一沉吟,目光灼灼,毫不掩饰其中的审视之色。

  荀敬德谨慎地点头称是。

  成之染微微颔首,道:“我不过初出茅庐,只怕称不上明主。毕竟如今天下三分,豪杰并起,阁下又何以见得,我能成大事?”

  “太平侯有所不知,荀某虽不才,身处于乱世之中、四战之地,也曾见过不少达官显贵,为求功名而汲汲碌碌,背信弃义,置百姓于不顾。能如太平侯这般,既有雄才大略,又足智多谋,以仁义治军,实属罕见。荀某曾听闻太平侯孤军伐蜀,一战封侯,却不慕名利,挂印回师,想见其为人久矣。今日一见,方知传言尚不足称述一二。”

  见对方舌灿莲花,说得天花乱坠,成之染淡淡一笑:“阁下谬赞,这都不过是为人臣子的本分罢了。”

  她从座中起身,缓缓在堂中踱步,半晌道:“阁下心意我已知晓,不知阁下麾下部曲,是否皆如阁下一般,甘愿归顺朝廷?”

  荀敬德站起身来,拱手道:“荀某家中原本是颍川大族,因近世丧乱而避难迁徙,在颖水险阻之地结坞自保,千家一堡,人丁数万。荀某不才,继任坞主,手下数千人,俱是同心齐力的宗族宾客,忠肝义胆,视胡虏为寇仇。荀某决计归顺于王师,手下皆誓死追随,万望太平侯放心。”

  原来是此间坞主,难得有这许多人马。朝廷对坞壁鞭长莫及,难免忌惮,可这些豪强大族到底是为乱世所迫,且战且守,乱中求安,又有何过错。

  成之染眸光微动,上前扶了他一把,道:“今日得阁下相助,实乃天幸。我虽不似往圣先贤,定不负诸君所望,驱除胡虏,再造太平。”

  荀敬德慨然笑道:“荀某愿誓死追随太平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成之染唤诸将佐入内,当众任命荀敬德为镇国参军,率领部下一军人马,随王师效力。

  荀敬德问道:“许昌险固,节下可有攻城之策?”

  成之染笑笑:“走一步,看一步罢。”

  ————

  大军行进数日,到许昌城外数里。城中业已戒严,坚壁清野,樵采路绝。

  成之染遥望城池,并未急于发动攻势。她下令诸军在城外安营扎寨,休整人马,一连数日,亲自到营地巡视,鼓舞士气。

  桓不识等不及了,夜里到中军大帐,向成之染抱怨道:“如今天凉了,太尉说入冬前收复洛阳,留给前锋的时间已经不多。况且我军粮草也并不丰裕,节下万不可在此地耗费太多时日!”

  “桓将军何必心急,”成之染不慌不忙,侧首问高寂之,“城中可有异动?”

  高寂之拱手:“属下奉命率甲骑每日在颖水之侧浴马,借机迤逦到许昌城下,城中守军望见,从未出城驱赶。初时还会在城头布置弓手,昨日再去时,早已见怪不怪了。”

  “做得好,”成之染颔首赞许,道,“我军越是表现得松懈,守军自然如桓将军一般,误以为我军并不急于攻城,日渐放松警惕。”

  桓不识一噎,道:“节下心中有算计,那到底何时攻城?”

  成之染勾唇:“那当然要看,守军何时以为我援军到来了。”

  “援军?”桓不识不解,他们这一路,哪还有什么援军?

  “前些日子在陈郡,有劳那郡守相助,收聚了许多幢幡旗纛,桓将军可去看过了?”成之染随口一问,桓不识不明所以,跟着步出大帐,到军中开阔之处一望,军营中灯火逶迤,星星点点随旗帜闪动,漫荡如洪流。

  他不由得讶异,军中人马似乎并没有这许多,为何看起来却仿佛绵延。

  “是那些旗幡,”成之染目不斜视,指着远处道,“所谓疑兵之策,真真假假,惑人耳目。至于许昌城头看到了,如何抉择,就留给守将斟酌去罢。”

  桓不识了然,这些天间或有敌兵探马在周遭盘桓,成之染从不曾派人驱离,如今看来,是故意向许昌做一番姿态。

  他心中迟疑,对成之染道:“节下以攻心为上,可若是守将不怕,该如何是好?”

  “他可以不怕,可是手下那些人,未必便会听他的,”成之染略一沉吟,忽而笑了笑,望着愁云惨淡的漆黑天幕,道,“月黑风高日,杀人放火天。桓将军,等着罢!”

  ————

  颍川郡守府灯火通明,奉洛阳之命前来督军的宗室宇文协已数日不曾好生歇息,一脸苦闷地坐在堂中,对着越来越短的灯烛发愁。

  太守府上下也好不到哪里去,南军兵临城下,注定是一场恶战。太守隆彦回迟疑许久,硬着头皮向宇文协禀报:“白日里抓到了城中细作,南军有大批援军在后,将以奇巧攻具攻城的谣言,就是这些人蓄意散播的。”

  人虽抓到了,宇文协却没几分喜色,这些谣言已如同野火般在城中蔓延,满城上下人心惶惶,他虽知是计,也难掩心中不安。

  “城外那些人待了许多天,丝毫没有攻城的迹象,你说,他在等什么?”宇文协琢磨不透,于是将疑问抛给隆彦回。

  隆彦回默然。这几日他登上许昌城楼眺望,见远道而来的南军人马盛壮,若换做是他,当下便要与城中一决胜负。

  可南军没有。

  宇文协初时也以为是南军将领怯懦,可那位业已投降的徐州刺史宇文弘传檄远近,明明白白地昭告诸郡,挥师前来的乃是南朝镇国大将军,那位曾孤军平蜀的骁勇悍将。

  若对方此时踟蹰,岂不是将要到来之人,兵威权势更胜之一筹?

  宇文协吓出了一身冷汗,懊恼地伏案捶挞。千难万难,许多事情,怎么就被他碰上了呢?

  隆彦回勉强安慰道:“明日再观望一番,倘若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不如……向豫州请援罢!”

  豫州刺史宇文纵屯兵驻守洛阳城,与平常宗室不同,宇文纵是先主宇文盛第四子,当今周主的同母兄弟,金尊玉贵的河南王。他手下精兵良将众多,眼见许昌危殆,总不会坐视不管。

  饶是此举容易被宇文纵看轻,宇文协也无计可施,只得重重地点头:“再等一日,断不能再忍!”

  ————

  第二日风平浪静。隆彦回登上城头,又望见那个其貌不扬的军将,带着手下数百骑高头大马,在城外浅滩戏水。

  那马匹并不像是江南的马种,他早已狐疑多日,百思不得其解。秋风猎猎,胡马嘶鸣,刹那间仿佛让他回到十多年前的纷争,不知怎的想起了那位固守洛阳城的河南太守裴和靖。

  那人当年在宇文氏兵锋之下婴城固守百余日,始终没有等到金陵的救兵。城破之日,大约也是如今这时节。自那以后,淮汉以北,诸城多请降于周。当年金陵那位琅邪王,大抵对此也不甚在意罢。

  黄土枯骨,可曾有悔?

  然而隆彦回显然没有太多闲情为逝者缅怀,如今这兵锋所指,是他脚下的许昌城。忧心忡忡熬过这一日,他反而愈加不安。夜幕如同沉重的铅块,压得城中上下喘不过气来。

  天幕间凄凄恻恻的几颗星子,单薄得仿佛即将被黑暗吞噬,新月的光芒苍白无力,寥寥几缕勉强勾勒出城墙的轮廓。

  入夜之后的秋风已有些刺骨,裹挟着无尽寒意在城头穿梭。隆彦回拢紧了衣袍,才走下城楼,便听得沉重的号角响起,旋即是望哨大喊:“有敌情!敌兵攻城了!”

  隆彦回冲上了城头,城中守将随后呼啦啦赶到,众人站在城墙上,身影混杂在一起,斑驳而扭曲。

  宇文协铠甲在身,被汗水与恐惧浸湿,泛着油腻而黯淡的光。他双眼深陷,布满血丝,望着敌军如潮水般从黑暗中涌出,紧握的双拳微微颤抖,虽还没忘记如何发号施令,可声音中夹杂着明显的犹豫不定,让守城军士听后也不禁心生疑虑。

  隆彦回环顾四周,登时被同样恐惧而迷茫的眼神包围。他感到自己仿佛被孤立在一个无底深渊,四周都是冰冷的石壁,无处可逃。他试图从军士身上寻找一丝安慰,但只看到了与自己相似的绝望与无助。

  裴和靖当年,也是如此吗?

  城外煌煌大纛下,年轻的主帅披甲执锐,立于阵前,下令诸军集结攻城。战鼓声,号角声,呐喊声交织一片,火把被风吹得狂舞,隆彦回险些晕倒在地。

  许昌城南激战正酣,一军人马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城北。徐崇朝玄甲在身,率将士衔枚疾走。与他同行的荀敬德,对许昌周边形势熟稔于心,轻车熟路地穿梭于林间小道之中,避开了敌军哨兵的视线,借着夜色来到许昌城北门下。

  北门守军大都被临时调遣到城南,城头上灯火零星,隐约有人影走动。

  荀敬德朝徐崇朝点了点头,扬手将飞钩掷出,啪嗒一声搭在城墙上。他手下部曲个个都身手敏捷,齐齐用绳索攀上城墙。

  城头守军大惊失色,尚不及反抗便被一一制服。城门在夜色中缓缓开启,徐崇朝率军杀入许昌城。

  凄寒的角声飘荡在城中,成之染勒马止步,细细辨别出北门得手的信号,望向城头的目光多了几分嘲讽。

  “城上守将听着,许昌城已破,此时不投降,要我将尔等项上人头挂到城门吗?”

  宇文协听闻这喊声,不由得大吃一惊,回首却见城中早已乱成了一团。不知何处而来的南军犹如天降,杀得城内守军措手不及,节节败退溃不成军。

  他见势不妙,跌跌撞撞地奔下城楼,正要骑马出城逃命,一柄长刀却横在眼前。

  持刀之人黑衣玄甲,目光如炬,面若寒霜,刀锋冷冽,宇文协双腿发软,登时瘫倒在地。

第283章 枯骨

  成之染率军入城之时,人马喧嚣,铁蹄轰鸣,打破了如墨夜幕中骇人的沉寂。

  淡薄的月光依旧清冽,却似乎也被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事染上了几分肃杀之气,透过战火余烬洒在满目疮痍的城墙上,斑驳光影中映照着残断的石块和箭矢,以及未及冷却的鲜血。

  大军在城中缓缓行进,金戈铠甲碰撞声混杂着低沉有力的号角,掺杂着远处偶尔传来的哀嚎与求饶,回荡在空旷的街巷之间。

  成之染到郡守府坐定,交代了城防事宜,疲惫地按了按眉心。

  为了攻下这座许昌城,她费了许多心思,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有时连自己都数算不清。

  荀敬德夺了先登之功,喜气洋洋地称赞成之染用兵如神,好一招声东击西。

  成之染一笑:“攻克这颍川郡城,还有谁能比荀参军更胜一筹?”

  荀敬德大笑,言谈间有军士来报,颍川郡府将吏俱已成擒,除此之外,宇文氏豫州刺史从洛阳派来的督军也在其中。

  桓不识问成之染如何处置。

  “杀。”成之染斩钉截铁,如此杀伐果断,反倒让桓不识有些犹疑。

  在他印象里,成之染可从未如此大开杀戒。

  成之染耐心解释道:“大军自寿阳城至此,行军月余,传檄远近,有哪个不是奉城出降?偏生这许昌城负隅顽抗,相持数日都要与我军对抗,似这等冥顽不灵之徒,留他们活命,是等着河南诸郡效仿吗?”

  话虽如此,桓不识越发谨慎,劝道:“那胡人的督军和太守,节下总该见一见。”

  成之染颔首,命人将二人押送到行营。她居高睥睨,喝道:“王师北伐,军行至此,许昌为何不及早投降?”

  宇文协自知所谓王师,征伐的不就是他这胡虏?一时间心如死灰,面如土色,俯首不语。

  隆彦回见这主帅年少,心中亦惊疑不定。但见众人神色都神色恭谨,料定这便是传闻中太平侯无疑了。

  他被人按着跪伏在地,勉强昂首道:“我南阳隆彦回,乃前朝征西大将军之后,累代仕宦,保境一方。王师吊民伐罪,自当礼待士人,阁下岂能如此轻侮!”

  这话让成之染一愣,她委实想不到,这位隆太守居然这时候又孤傲起来,竟想用道义压她一头。

  她将对方打量了一番,不由得冷笑:“我说隆太守,你身为汉家世族,甘心被胡虏驱使,这些年享尽了荣华富贵高官厚禄,怎么就没有一刻,想起自己是征西大将军之后?如今竟在我面前这般做派,难不成以为我一介渡江寒庶,会同情阁下在胡虏面前忍辱偷生罢?”

  此言一出,荀敬德原本想劝和的话,生生咽回了肚子里。他与元破寒面面相觑,两人都有些不知所措。

  成之染心里窝火,再看隆彦回只觉得面目可憎,于是挥挥手,让军士将人带下去斩首。

  隆彦回大惊失色,抗辩道:“太平侯年少,岂知守土之艰难!下官在河南征战对敌时,只怕太平侯还不会跨马啊!”

  见这人欺她年少,成之染怒气更甚,喝道:“河南沦陷之时,我已知世事,只听说河南太守裴公固守洛阳百余日,更不闻河南诸郡哪个能敌!”

  隆彦回惊惧之际,慌乱向两旁将佐求救。他陡然间在众人之中望见裴子初,登时如同被一只无形之手扼住脖颈,瞠目结舌,说不出一句话。

  裴子初目光平静,问道:“你认得我吗?”

  隆彦回答不出,他从未见过眼前这年轻人,可这人的眉眼风度,却与当年那位裴太守如出一辙。

  “你、你……”隆彦回委顿在地,指着对方的手臂抖个不停,费了好大力气才找回自己的声音。他问道:“你是谁?”

  裴子初并未回答,只是定定地望着他,道:“家父裴和靖,河东人士。太守可认得?”

  隆彦回垂下了头,嚎啕大哭。军士将人拖出营帐外,那撕心裂肺的哭声仍哀切不绝。

  成之染垂眸良久,方才平复了呼吸,吩咐道:“只杀元凶首恶,头悬北阙,曝尸于市,一干亲眷暂且收押。降将降卒,留待后命。”

  诸将佐各各领命而去,唯独元破寒磨磨蹭蹭不肯走,见四下无人,犹犹豫豫对成之染道:“我祖父,也是在胡虏面前忍辱偷生。”

  不仅如此,还是那人开辟帝业的大功臣。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97页  当前第25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53/39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长公主升职手札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