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长公主升职手札_分节阅读_第165节
小说作者:担花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45 MB   上传时间:2025-05-31 11:33:40

  赵蘅芜原本是随口一问,没想到成之染这般,似乎竟被她说中了。她难掩诧异,然而心念一转,语气颇有些迟疑:“莫非是……会稽王世子?”

  这下轮到成之染惊诧了。她一时无语,苦笑道:“哪有这回事?”

  “听说世子对府上煞是殷勤……”

  成之染心头一跳,她离京许久,对苏弘度所作所为知之甚少,成肃心思扑在谢鸾身上,自不会拿这些事出来添堵。她一时摸不准虚实,含糊道:“世子金尊玉贵,我这等伧俗之人可应付不得。”

  徐娴娘静静听她们议论,此时神色动了动,对成之染道:“旁的且不论,狸奴,你看我阿兄如何?”

  “你……”成之染一噎,对上徐娴娘的目光,禁不住心虚起来,索性将茶匙一扔,叹气道,“你们啊,汤都要凉了,吃茶罢。”

  徐娴娘不再多问,倒是赵蘅芜笑了笑,道:“若提起徐郎,我可要多说几句,三娘也莫要放在心上。我阿父原本与你父亲有换亲之约,这些年过去,如今也不作数了。我既已许了卫家,也没什么好抱怨的。但愿徐郎得偿所愿,早日挑中如意的人家。”

  她语气似是玩笑,却让徐娴娘局促起来。

  “蘅芜……”

  赵蘅芜笑道:“你家中总以为是玩笑话,我阿兄可当了真。也难为他跟徐郎较真。”

  徐娴娘不知该说些什么,为难地望向成之染。

  “竟还有这回事?”成之染一动不动,面上仍带着笑意,低头盯着茶汤的涡旋,复又拿起茶匙,有一搭没一搭地搅弄着。

  轩馆四下里帘幕低垂,不知是哪里漏风,零星地飘进来雪花。外间依稀传来细碎的人语,徐雅娘裹着寒气进来,道:“外头可真冷,走了这两步,手脚都快冻住了。”

  微妙的气氛瞬间被冲散,徐娴娘问道:“怎么去了这么久?”

  “母亲吩咐给二姊多做几身衣裳,我跟铺子里的人交代了几句。”

  徐丽娘离家多年,好不容易这个团圆年,家中免不得多多张罗着。成之染望向赵蘅芜,对方听到这话没什么反应,或许赵兹方并未将丽娘母子之事告诉她。

  一提到徐丽娘,徐娴娘的神色也有些暗淡。徐雅娘连忙又道:“还有,阿兄回来了,我刚在外面碰到他了。”

  徐娴娘点了点头,众人默契地避开方才的话题,煎雪烹茶,在园中赏花赏雪,却也是难得的意趣。

  按照京中仕女的风雅,赏景到最后惯例要吟诗作对。成之染不通文墨,颇有自知之明地跳脱一旁,看她们冥思苦想。

  风起时,杂乱的雪花扑到她衣上。

  成之染从檐下探出手,接了片片雪花,指尖便传来微凉的触感,细小的冰晶瞬间融化于无形。

  她捻了捻手指,不经意间抬头,却见红梅相倚的月洞门下,徐崇朝正远远地望着她。他一身戎装,似乎是从校场回来。

  成之染不动声色地转过身去,望着缀在枝头的寒雪,心绪竟有些纷乱。等到她再回头看时,月洞门下已不见人影。

第184章 年关

  暮色沉沉,坊间响起梆子声,再过没多久,坊门便要落锁了。成之染向钟夫人道了别,与赵蘅芜一道出门。登车之时,她察觉身后视线紧随,落帘的间隙一瞥,望见徐崇朝稍显暗淡的目光。

  成之染闭了闭眼,到底没再将车帘掀起。

  赵蘅芜家住城西,与成之染并不顺路。二人路上分开后,成之染倚着厢壁,竟有些昏昏沉沉的。明明大半天尽是玩乐,她却感觉比行军还疲惫。

  牛车吱呀一声停住了。成之染心中一动,唤道:“阿喜?”

  阿喜此行随她来,隔着侧帘道:“女郎,徐郎过来了。”

  成之染心中一紧,尚不及开口,却听到徐崇朝似乎与阿喜说话,旋即车门一开,人已钻进了车里。

  “阿蛮!”成之染难掩惊诧,又不知他与阿喜说了些什么,没来由有些慌张。

  徐崇朝比了个嘘声,低声道:“小点声。我来看看你。”

  “我有什么好看的?”

  徐崇朝盯着她,问道:“午后在后园,你看到我了。”

  他并非询问,而是以肯定的语气说出。

  成之染侧首:“嗯?”

  徐崇朝伸手拉她,成之染将他推开,两人一时僵持住。

  徐崇朝问道:“狸奴,这是怎么了?”

  车厢虽宽敞,可两人挨得近极了,彼此的气息交缠,成之染稳了稳心神,道:“你可曾与蘅芜有婚约在身?”

  徐崇朝眸中闪过一丝诧异,急切道:“不过是父辈戏言,我从未答应。”

  见成之染不语,他连忙解释道:“我长姊与赵郎成婚时,蘅芜才出生没多久,我年纪也小。赵家伯父与我阿父多年同袍,一时兴起,才开了什么换亲的玩笑。他去世得早,这事再没人提过。”

  成之染闻言,心中竟有些酸涩。赵兹方之父是宣武军故将,当年谢峤将军的旧部,他与徐家才是真正的通家之好,两家的孩子打小便相识,如今更亲如一家。

  她闷闷道:“你认识蘅芜,比认识我早许多年。”

  “这哪有什么先来后到?”徐崇朝趁机拉住她的手,道,“她比三娘还要小,我向来都是当阿妹看的。”

  成之染侧首望他:“我也比三娘要小。”

  “这可不一样,”徐崇朝失笑,认真道,“当初遇到你,我就想……”

  他顿了一顿,勾唇笑起来,却不肯说下去了。

  成之染追问:“就想什么?”

  徐崇朝不语,英武的面容带了几分忸怩。他一手将人揽过,在对方唇角和面颊落下一串温柔缱绻的吻。

  温热的气息如同羽毛从心尖扫过,成之染心如擂鼓,神智却无比清醒。

  阿喜他们可都在外面,掀开帘子便一览无余。这未免太过于冒险。

  她将手搭在徐崇朝肩上,缓缓拉开了距离,长久地凝视着他。

  徐崇朝问道:“怎么了?”

  成之染并不作声,半晌,她摇了摇头,抬手轻轻描摹着对方的眉眼,道:“坊门要关了。”

  徐崇朝打量她神色,探身吻上她唇瓣。

  成之染没有避开。

  “那便告辞了。”徐崇朝低声说道。

  ————

  金陵的雪下了一层又一层,深深浅浅地铺陈到年关。海寇初平,百废待兴,成肃身居扬州刺史,又新任太尉,府衙俨然如同一个小朝廷,军情政事桩桩件件如雪片,府中整日里人来人往,忙碌得如同市集。

  成之染到底还是被成肃拉到了沧海堂,代替他生病的书吏念诵文书。这活计枯燥而庞杂,每每从连篇累牍的文字中寻取真意,都仿佛抽丝剥茧,耗费心力。

  也难为她父亲终年累月浸淫其中。

  偶尔她也能看到熟悉之人的消息。先前随成肃征伐的部将大都加官进爵,不少人镇戍一方,建威将军董荣从下邳送来拜帖,倏忽让成之染想到,平齐竟已是两年之前的事了。

  当初海寇进犯金陵,伐齐大军仓促南归,只留下降臣羊粲都督诸郡,并一干三齐士族作宰。年来朝廷陆续派人到三齐为官,新晋的宁远将军彭鸦儿亦在其中,他口中三齐景象,似乎与往日独孤氏在时并无二致。

  “三齐之间,羊毕封高而已……”成肃闭目叹息,道,“独孤氏虽败,豪强大族还独善其身。”

  成之染道:“羊毕封高在三齐经营日久,所求不过是保全门户罢了。倘若能归心朝廷,给他个一官半职又有何妨?”

  成肃道:“不错,世家所求不过门户。可若是胡虏以重利招引,他们岂能不动心?”

  毕竟,慕容氏隔河南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

  “此一时也,彼一时也,”成之染摇头,“似这等豪强大族,恐怕是只能威逼,不能利诱。只要我军拒敌于大河之外,三齐士族便心向朝廷。”

  成肃不置可否,突然笑了笑:“先前谢三郎也是这样想的。”

  他冷不丁提起谢鸾,成之染顿觉无语,道:“难不成他如今有了新想法?”

  “那倒是没有。”

  成之染干巴巴地笑了笑,问道:“谢三郎打算如何拒敌?”

  成肃道:“听说他正在写平虏之策,若一切顺利,明年便能拿出来。”

  成之染一愣,没想到谢鸾居然当真对靖边之策费了番心思,心中一时也有些好奇。他一介书生,能写出什么高论?

  她默然良久,道:“慕容氏固然要打,可如今大魏腹心之疾,在于蜀中。蜀中一日不能平,西陲便一日不能安定。”

  成肃亦有所感,从几案上翻出一封书信,道:“这是你三叔写来的。”

  成之染细细一看,信笺的落款还新,想来是江陵快马加鞭送来的。先前广武将军刘和意带兵收复要塞白帝城,西土大受振奋。成誉在荆州操练军士,积草屯粮,人马盛壮,待来年水涨之际,便打算乘势西上,与乔氏逆贼来个了断。

  成之染将书信放回案上,抬眼看着成肃道:“阿父,若三叔出征,我也要随他前去。”

  成肃道:“你三叔何等人物,难道信不过?”

  成之染摇了摇头。她并非不相信成誉的本领,只是……他的伤,不知现在如何了。

  成誉素来报喜不报忧,坠马受伤之事瞒得紧,家中恐怕都还不知道。成之染自不会违逆她三叔,于是抿了抿唇,道:“正是因为信得过,我才要随他历练,学着做一军统帅。”

  成肃哈哈一笑,道:“此事答应你也无妨,但为父也有条件。”

  “哦?”

  “来年你便满二十岁了,纵然是男子,也到了加冠之时。平蜀之后,功业已建,须得成家。”

  成肃紧盯着女儿,隐隐担心她如往日般炸毛。然而成之染的反应出乎意料地平静,她点了点头,道:“我答应阿父。”

  成肃不由得默然,半晌颔首道:“好,好……”

  ————

  新年如期而至。自从乾宁六年出征伐齐,成之染已有两年在外漂泊着度过团圆夜。如今终于又同家中长幼齐聚一堂,竟是前所未有的热闹和喜庆。

  太尉府的花灯从街头绵延到巷尾,迎风晃动时,仿佛雪海中绽放的繁花锦绣,一派富丽堂皇的大户人家气象。

  成之染驻足片刻,便移开目光,逢年过节时府中门庭若市,人声喧闹更胜过花灯璀璨。她身为庐陵郡公长女,难免要酬答待客,将拜访府上的女客迎到中堂。公府的排面,还是得祖母温老夫人和叔母桓夫人撑起来。

  成之染掐指一算,举家迁居金陵已有四五年,然而她久居丧中,又南征北战,与京中仕女鲜少交游。桓夫人一刻不停地向她引见,瞧众人含笑打量她的神色,浓重的考究意味溢于言表。

  成之染笑容逐渐变得僵硬。

  她打着二娘琇莹的幌子,趁人不备溜出堂中,望见九重天幕中淡漠的层云,心中竟生出难言的愁闷。

  成琇莹年纪六七岁,打扮得俏丽可爱,她张着水灵灵的大眼睛,仰头对成之染道:“阿姊不在家,外头的人隔三岔五就来打听你。”

  成之染问道:“打听我什么?”

  成琇莹想了想道:“伯父不想让外人知道阿姊不在家,就说阿姊生病了。方才她们见到阿姊活蹦乱跳的,都很吃惊呢。”

  成之染默然。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97页  当前第16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5/39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长公主升职手札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