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应长安_分节阅读_第39节
小说作者:龙楼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381 KB   上传时间:2025-05-27 11:34:02

第三十四章

  邱少隐忙问:“大人还有何吩咐。”

  姜宴清似乎对这位新臂膀很满意,笑着抬手摆了摆,说:“听闻令郎丹青妙极,尤喜青绿山水。本官这里恰好有一幅前礼部尚书念菊先生所做的画卷《千里行舟图》,便赠与他赏玩吧。”

  还不等邱少隐拒绝,他又不紧不慢地说道:“念菊先生辞官后就归隐至道观,画作留存不少,备受学子推崇,他本人淡泊名利,不许人买卖他的画作。”

  “此画是当年先生所赠,可我实在不通画艺,辜负先生美意。今日宝剑赠英雄,此册应赠与小公子。”

  邱少隐看了看姜宴清,似乎在斟酌什么。

  沈缨疑惑地看了他们一眼,又低下头继续整理。

  好一会儿,邱少隐才接过画册,低声道:“多谢大人,犬子确实倾慕念菊先生画技,经常临摹,如今勉强习得两三分功力。大人此册,是先生画作的精品合集,他必定会好好研习。”

  沈缨写字的笔尖一顿,姜宴清话中特意说了句“小公子”。

  姜宴清如此赠画,拉拢和威胁的意味很明显。

  隔着一摞摞书堆,沈缨偷偷望向邱主簿,看到了他有些僵直的背影和瞬间攥紧的拳头。

  他那么聪明,定然能察觉到姜宴清的意思。

  姜宴清不需要聪明的下属,而是需要忠心的追随者,跟着他,与他一起搏命。

  姜宴清是要逼着邱主簿上船。

  上了他的船,日后同舟共济,不上,日后的下场,就是船毁人亡。

  沈缨手心出了一层汗,收回视线后坐的更直了。

  随后两日,沈缨再没找姜宴清说起搬到后衙的事。

  她如今,倒有些不敢开口了。

  不过,她说挑灯夜战也并非虚话,是真真切切的连夜整理,没有丝毫懈怠。

  千卷案宗,只要人命案都有验尸笔录。

  霍三并不是每一案都验,早年仵作一职缺乏,整个州府也就那么几个,经常调遣到别处。

  而那些霍三顾不上验的,便由临县仵作或是县令临时征召来的能人勉强验一验。

  这种情形,直到沈缨拜了霍三为师父,并在府衙登记了名号,才慢慢少了。

  多数时候便由沈缨协同临县仵作验尸,笔录上会签二人名字,以示公正。

  如此一来,也算监督。

  一摞摞文书,光是看完都得费不少力气。

  何况,他们还得查验分类,真是一刻都不得闲。

  邱少隐办事极为细心,近乎苛刻。

  他按照案子时序、案情轻重、犯人或死者家人催促频率这些条件,将卷宗分门别类地排好。

  每日下衙前,他都会向姜宴清呈禀整理进度,条条框框极有章程。

  有这么个锱铢必较的人带头做事,沈缨也收起马虎心思,认认真真地记录。

  如此一来,还真叫她在这庞杂的卷宗里窥见一些隐秘。

  难怪冯华会亲自烧毁档案楼,大概是许诺了什么人,把那些罪证消灭了。

  那些再也寻不回的卷宗里,不知道还裹夹着多少不可告人的秘密。

  徐道仁、陆平也不知道被姜宴清支到哪个犄角旮去了。

  自鹰卫一案结束后,沈缨就再没见过这两人。

  旧案宗一事,大半的整理事宜都是沈缨和邱少隐在做。

  这期间也有一些小吏帮忙,规整文案。

  沈缨需要检查每个案子中的验尸笔录是否有可疑之处。

  两人昼夜不分的在衙门里整理案宗,门窗紧闭。

  他们除了吃饭如厕能出去透气,和坐牢并无差异。

  姜宴清每日午时过来一趟,会仔细阅览他们记录的东西。

  之后他会指出几点疑问,除此之外,并无挑剔其他。

  熬至第五日申时,卷宗已经全部理顺,共一千三百五十七卷,分门别类存放于暗室的铁架上。

  暗室是姜宴清雇了工匠重新修的,似乎加了机关,也专门派了人守卫。

  沈缨眼有些花,坐在椅上闭眼休息,手腕酸胀,她半分都不想动。

  书案上放着一个木匣子,里面装着三十来卷案宗。

  全部是姜宴清用朱砂笔做了标注的疑案。

  要么是近几年有了新证据,要么是发现了原案件的漏洞,又或者是某些案子里的证据被发现是伪造。

  沈缨看着那个木匣子,其中有四五件都与林家有关。

  或者是在林宅附近,或者就是林家人在案子里形迹可疑。

  而所有的案子里都少不了一个人的影子,林家家主之子林玉泽。

  他简直就是林府给姜宴清拱手送上门的把柄。

  而姜宴清,那是何其敏锐的人?

  他很快便发现想要压制,甚至瓦解林府在永昌的势力,必然要从林家人下手。

  永昌县衙如今就是个被架空的壳子,各小族、各商会、明的暗的,但凡有人出了事,大多会求助林府亦或是芙蓉巷来裁决。

  能主动寻来府衙报案的不是穷户,就是来敷衍了事的人。

  所以,姜宴清能处理的杂务着实不多,重查旧案倒成了顺理成章。

  而这第一个案子,就至关重要。

  “阿姐,你发什么愣呢,给你食盒子。大哥怕你在府衙吃不好,一早起来就炖了肉,叮嘱我一定要拿来。”

  “现在这屋子比大牢还严密,我是求了县令,才拿进来。他那边我也送了一个,你放心吃吧。”

  沈诚站在门边,伸长了胳膊把食盒递过来。

  沈缨眼睛一亮,听到有炖肉十分高兴。

  她快步将食盒接过去,两荤两素一汤,外加两个馍饼和一份点心。

  她看了看,顺口指点道:“下次让大哥将肉片再切薄些,少炖一炷香,唔,味道稍淡,再加些盐巴和辣子就更香了。这奶汁炖鸡,鸡肉太油……”

  “嗬,你还挑剔呢,我说阿姐,你能吃上这口热饭就不错了,还挑三拣四,也就是大哥有这份耐心。”

  沈缨咬着鸡腿,笑眯眯地看着沈诚,“我瞧着这糯米枣糕是刘记的,好像正在上衙路上,难道不是你特意给我买的?”

  沈诚瞪着眼,“谁特意给你买了?想得美,我是见县令大人操劳,给大人送饭时捎带给你买的,你赶紧吃吧,话可真多。”

  沈缨最爱和沈诚斗嘴,看他那炸毛样子就觉得好笑。

  眼下屋子里没旁人,她就玩笑道:“沈诚,你这次可算殷勤错了地方,县令那般小心的人怎会随意吃人家东西,人家还怕你饭里投毒呢。”

  沈诚哼一声,辩解道:“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县令是大丈夫,心胸宽广,不会揣测他人。”

  “人家可是当着我的面打开饭菜,大口吃肉吃菜,还夸赞了大哥手艺,很豪爽。哪像你,挑挑拣拣。”

  沈缨愣了一下,倒是没想到,姜宴清竟然真吃了他们家给的东西,也不怕被下毒。

  吃了饭沈诚就将盒子收走了,沈缨抱着肚子靠在矮椅上小憩。

  邱少隐回来时她已经醒了,两人商量了一下过几日要查的案子。

  “笃笃笃”门上传来三声轻响。

  沈缨侧耳一听就知道是姜宴清。

  他敲门时惯用第二指指节,一次敲三声,力度均匀,间隔一致。

  和他的人一样,不急不躁,沉稳内敛,显得十分有教养。

  邱少隐上前开门,檐下站着姜宴清和他身后的一个六十来岁的仆从。

  只观那一身气派就是林家出来的,纵然是奴,林家奴也比旁人多出几分清傲之气。

  “这位林府管事说有要事请见邱主簿。”

  姜宴清温和地说,并未对林府来人表现出丝毫不满。

  邱少隐眉心皱了一下,看着那位管事,语气冷淡:“何事?”

  那位管事行了一礼,不卑不亢道:“国子监的许博士前两日从长安回来,先前那些学生想为他接风洗尘,博士不喜喧闹,宴席设在清风阁,那儿的环境清幽还有先生最爱的宜春香。”

  “当年许博士在林家书院授课五年,对邱主簿多有照看,所以,我家主子嘱咐老奴,务必要请邱主簿前去赴宴。许博士最重师生情义,对您很挂念,您若到场,他老人家会欣慰的。”

  可真是长了一张巧嘴,左一顶右一顶的帽子扣下来,仿佛邱主簿不去就属于不识好歹了。

  邱少隐脸色很冷,似乎不愿和林家有过多牵扯。

  他沉默了片刻,才推辞道:“衙门事务繁杂,不便赴宴,他日邱某定会亲自登门拜见恩师。”

  那人似乎早知他会这般推脱,从怀中掏出一封信件,说:“许博士此次回永昌不会久留,不出几日就会启程南下。林家在荆州有一山庄,正适合颐养天年,已经给许博士重修了一个大院子,随时能去住。这一去,怕是再无相聚之日了。”

  看来,今日请不走邱主簿,林家还大有不肯罢休的意思了。

  说来这位许博士,在永昌也有一些声望。

  听闻,当年也是个颇有才气的人,只是运道不旺。

  他大半生的官途起起伏伏,三进三出国子监,后在林家族学教了五年,颇受敬重。

  去年好不容易快熬到祭酒的位置,却突发恶疾差点踏进了离世。

  最后,他只好称病辞官,举荐了自己的得意门生,也算是功成身退。

  徐道仁与陆平皆被姜宴清悄无声息的清理,府衙大半老衙役也被安排到不太重要的位置上。

  如今姜宴清已让林府等族心生忌惮了。

  林家这次借着宴席将人请过去,必定不单单是叙旧之意。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2页  当前第3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9/11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应长安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