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事可疑
那两个人听了董太师的话感激涕零,只是虽然站起身却说什么也不敢坐。
“陈氏叫我们查的人就是皇后娘娘身边的温鸣谦,当然,小的们回京就听说这温鸣谦如今已是宫里的温贵人了。”
“陈氏为什么要查她?”董太师当然知道温鸣谦,也曾经见过她几面。
印象中温鸣谦恭敬知礼,很合皇后的心意,还有个神童儿子,其余的便没有了。
不过董太师也知道温鸣谦这人不简单,一定是有心机的,否则也不可能到今天这地步。
“惠……陈氏叫我们去查当年温鸣谦从京城去霜溪,是在哪里生下的孩子。以及他们身边那个张妈,究竟是哪里人?十年前,她又是个什么样子。
我们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要查这姓温的,可既然让查了,那便只能奉命行事。
我们先是到了霜溪,那里有不少人认得他们。我们查了几日,知道温鸣谦并不是到霜溪才生下孩子。当年她是在路上生产,等到霜溪的时候,那个张妈就已经陪在她身边了……”
其中一个说到这里,忍不住咳嗽了两声。
另一个人连忙接上:“而且当年那个张妈不像现在这么胖,反倒是个瘦子。只是一开始不怎么见人,深居简出的。霜溪街上有个卖针线的老妪,走街串巷谁都认得。她说这张妈当初操的是京城口音,后来才慢慢改了。而且……而且她怕不是个女人,而是假扮的。
因为这老妪第一次见她的时候,只觉得她骨节粗大,声音也怪,而且她是没有耳洞的。此后半个月过去,又见她的时候,她却穿了两个耳洞。
一来这世间的女子很少有不穿耳洞的,何况哪有四十几岁才穿耳洞的人呢?”
董太师听到这里也不禁微微皱起眉头来。
一个不像女人的女人,操着京城口音,深居简出避人耳目,只能说明她身份可疑。
“我们还要往下查,却没想到那个卖针线的老妪突然死在了河边。最后我们也差点儿遭了毒手,很明显有人不想让我们再查下去。
不过好在我们两个还算机灵,假死逃过了。不过也不敢在霜溪停留下去,就从那里出来,逆着温鸣谦他们当年的路线走。
结果发现,他们所经行的地方竟与当年沈芙步月归所到之处重合……”那人说到这里忍不住吞了口口水。
“当初我们也在奉命追捕的禁军中,所以认得。想来陈氏叫我们去查,也是考虑到这点。
还记得当年我们一路追到涂县的破庙,发现那里有妇人生产的痕迹。随后又往北追了三十里,将步月归等人围住了。随后的事便也不消多说了……”
“六底我们在云阳驿收到飞鸽传书,是胡总管发的。上头说他们败了事,让我们千万别回京。还说若是查到张妈是尉福的确切证据,要想办法告诉太师。
我们两个记得当年有人穿着尉福的衣裳跳了崖,摔得面目模糊,无法辨认,当时便认定了是尉福。但现在想来那卖针线的老妪所描述的张妈当初的样子简直与尉福如出一辙。
随后我们又在那里遇见了一个放羊的人,他说当年朝廷的人走后他在山崖下放羊,捡到过半个木牌,想要拿来换钱,却没有人愿意买,他便一直撂在箱子里。我们看了,是宫中侍卫的牌子,虽然不全,只有李秋二字,也知道是李秋贵。
当初他是追随步月归逃出京的,清点尸首的时候缺了三个人,后两个半路做了逃兵,但最后也被抓住了。人们便以为这个李秋贵也做了逃兵,只是走运,没被抓到。现在想来他多半是替尉福死了。”
“你们的意思是尉福还活着,并且就是温鸣谦身边的张妈?”董太师的眼睛眯了起来。
“应该就是这样,陈氏他们也一定察觉到了,所以才让小的们去查。”这两个人说,“否则好端端的又为什么这样做呢?又何况如果这里头没有隐情,那个卖针线的老妪又怎么会死?我们又为什么会受到追杀?”
“尉福对沈氏可是忠心耿耿,沈氏死了,他如何还会独活?”董太师的声音苍老而凌厉,“他不死,只能有一个原因……”
天已经黑透了,凉风从门缝吹进来,桌上的蜡烛轻轻晃动。
董太师没有把话说完,那两个人也不敢接话。
过了许久,董太师方才又开口:“你们两个也算是机灵,知道平白无故见不到我,所以特意去了罡儿那里。”
“太师英明!说起来小的们还要告罪,当时也是走投无路了,我们不得不对董大少撒了谎,说我们是贵府派去的。”
他们知道仅凭自己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见到董家人的,所以就绕了个路去了董罡发配的地方。
董罡当然不会想到有人敢假冒太师府的名头到自己面前招摇撞骗,况且这两个人也是办惯了事的,看不出什么破绽。
这两个人拿着董罡写的家信回京,果然顺利进了董府。
“你们就住在这里吧!不要出府去。”董太师说。
这两个人自然千恩万谢,董太师留下了他们,就一定会保他们的平安。
如果他们所说的事属实,那可就立了大功,有数不尽的荣华富贵等着。
董太师唤来了人,领着这两个人去安置。
“太师,水凉了,奴婢给您重新换热的来。”洗脚的小丫头发现那水已经凉了,连忙将董太师的双脚擦净,穿好睡鞋。
“不必换了,就这样吧。”董太师说,“时候也不早了,伺候着我睡吧!”
伺候他的丫鬟都知道董,太师每日就寝和起床的时间几乎都是固定的,雷打不动。
于是便铺床的铺床,移枕的移枕,服侍着董太师躺下之后,将床帐仔细落下,又在桌上留了一盏灯。
灯芯要掐得很暗,这样就可以燃一整夜了。
“你们都下去吧!外间留两个上夜的就够了。”董太师说,“悄悄的,不要吵着我。”
有些事他要好好地过几过。
第355章 探虚实
“怎么太师忽然要进宫去?”早起王氏刚刚漱过口,就听管事婆子过来说。
“这个我们也不清楚,只是太师早起就打发人先向宫里请示去了。”管事婆子说。
“莫非有什么急事?”王氏的眉头跳了跳,“可是昨天那两个人捎了什么信?”
她本能关切儿子,想着是不是董罡在给太师的信里说了什么,却瞒着自己。
“太师倒是安排那两个人住下了,还拨了人伺候。”管事婆子说,“我们也不敢多问。”
“行了,我知道了,你下去吧!”这些日子王氏也不免有些疑神疑鬼。经历的波折多了,她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安享清福。仿佛头上时时刻刻都悬着一把刀,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落下来。
可是她心里头惦记却也不能去问太师,太师做事哪用得着她过问呢!
“夫人,这是伙房天不亮就起来熬的粥,您多少用些吧。”丫鬟端上胭脂米熬的粥。
这样一碗粥能换寻常百姓家半个月的口粮了。
王氏也只吃了两口,便吃不下去了,说道:“撤下去吧!给我更衣。”
“夫人要出门?”伺候的人赶紧问。
“我的心里头有些慌,去道观烧烧香去!”
太师府的下人们都知道,如今大夫人和二夫人都笃信清虚子道长,别说是她们了,就连皇后娘娘都信。
小丫头们也很高兴,夫人出门,她们也能跟着到外头逛逛去。
王氏收拾妥当了,正预备出门,太师院里的管家过来说:“夫人可是要出门去?太师早起吩咐了,这几天家里人无事都不要外出。”
王氏张了张嘴,想问为什么,又一想也是多余,便有些意兴阑珊地说道:“我知道了。”
皇后听说太师要进宫来也很高兴:“我出不得宫去,父亲能常进宫来也是好的。可说了是因为什么事?”
“没有什么事,不过是太师这些日子身上轻健,心情也好,愿意走动罢了。”进宫请示的人说。
“好好好,这比什么都好。”皇后高兴极了,“本宫得叫人提前预备着,既是太师有兴致!明日倒不妨去御花园逛逛。那桂花开得正好,菊花也开了一小半了。”
她只当太师是要进宫闲逛的,就像她如今身上不难受便也爱走动了一样。
“你且别急着走,我给两位嫂子准备了些东西,你一并带出宫去吧。”皇后说着命人取了几匹上好的衣料并温鸣谦所制的香,“这两匹泥金料子每人一匹,缂丝百子图的给大嫂,蝴蝶穿花的给二嫂。”
皇后话音刚落,正好温鸣谦过来请安。
皇后心情好,又待见她,就说:“我记得这个料子还有一匹是兰花花样的,就赏了温贵人吧!”
“多谢皇后娘娘赏赐。臣妾早起便听见喜鹊叫,还想着今天应着什么喜事呢?原来是要得娘娘的赏赐。”温鸣谦笑着谢恩。
“多赏你些也是应当的,听说你昨日不小心烫了手,没什么事吧?”皇后问。
“不要紧的,已经上过药了。”温鸣谦的手上缠着纱布,“太医说过半个月就可把纱布拆了。”
“我这里有专治烫伤的药膏,涂上之后不留疤痕,还是车迟国进贡的呢!”皇后忙让春莺去找,“你拿去用吧。”
温鸣谦少不得再次谢恩。
她这样隔三差五的受伤,自然是不能伺候皇后了,但皇后反而开心。
这就表明温鸣谦正在为她挡灾,她身边是不缺伺候的人的,可能给她挡灾的却不多。
第二天董太师果然进宫,皇后早已命人准备妥当了茶水点心等物。
“父亲,听说您老人家这些日子身体安泰,我听了可真是高兴。”皇后上前亲自搀扶着太师。
“托皇后娘娘的福,老臣这些日子吃睡都香。”董太师笑呵呵地说,“看皇后娘娘的气色也是十分之好。”
“是呀,自从清虚子道长为本宫指点迷津后,便再也不是之前那样萎靡消乏了。”皇后舒心地笑着。
董太师也笑着点头,可他心里知道,这些人都在合起伙来欺骗皇后。
他的这个女儿,实在没什么心机。
“父亲您快坐下喝杯茶,这是您最爱喝的苍峰隐翠,”皇后还是十分有孝心的,“还有张妈做的点心,您也尝尝。”
“这茶的确很好,”董太师呷了一口茶说,“应杉在宫里还好吧?”
“自然是好,他年纪小,陛下和我也不想他读书太累,怕逼得他病了,反倒不好。”皇后当然记得父亲之前的叮嘱,要尽可能待这个孩子好,免得惹他人非议。
“正是这样,要读书什么时候用功也不迟,身体是最要紧的。”董太师点点头,“顶好再给他找两个年纪相当的伴读,小孩子一个不好养,多了反倒好。”
“是我们也想到这点了,现下就是宫家的老四和他在一处,两个孩子玩儿的很好。”皇后只当父亲是关心应杉在宫里的情形。
“说起来宫家那孩子我还从未近看过呢。”董太师不着声色地把话引向宫长安,“都说他是个神童。”
“正是,这孩子聪明绝顶,小小年纪却很老成,的确是难得的。”凡是见过宫长安的人没有不夸的,皇后也不例外。
“今日左右无事,不如把应杉和这个孩子都叫过来,我也许久没和小孩子说话了。”董太师说。
“那还不容易,除了他们两个,还有塞北王的两个孩子也在宫里。一并叫来吧!免得叫人觉得厚此薄彼。”皇后也觉得小孩子多了热闹,大约老父亲也常常觉得寂寞。
他们董家现在大房二房都没有孩子,这也是一件遗憾事。
“我每次来你这儿屋子里都是焚着香的,今天怎么没焚香呀?”董太师又问。
“我原来是神思不稳,常常要熏香求个凝神。如今精神好了,便也不怎么焚香了,父亲若是喜欢,我叫人过来焚上就是。”皇后笑着说。
“就是那个青桔味道的。”董太师又提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