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她也确实没想到,户部会这么糟。
今儿晚上,没按时等到周顾回来,她想着他第一天去户部,夜相和谢伯伯都说户部需要人,那定然是真需要,晚点儿也不奇怪,但她是怎么都没料到,她一等,就等到了过了子夜他才回来。
她抱着周顾心疼地说:“这样下去不行。”
“也不是不行,我也能受得住。”周顾用下巴蹭了蹭苏容脖颈,“等将所有事情都捋顺了就好了。”
“照你所说,最少得仨月。”苏容道。
周顾点头,“确实是要这个时间,不过我能受得住。”
他就是一时间被户部的情况给惊呆了震懵了,如今苏容抱抱他,他就又有劲儿了,觉得自己又能行了。
苏容道:“这样不是办法,即便你受得住,户部的其他人呢?他们今儿是不是也与你走的一样晚?”
“嗯,孙大人也熬到跟大家一起。他年岁大了一日下来,整个人走路都打晃。”周顾想起孙大人,开始见了他,跟打了鸡血似的兴奋,后来一日忙下来,也是连话都不想说了。
苏容快速琢磨着,“这样吧,张运不能回来,他必须留下主事,调行之和宁泽回京,让他们二人去户部帮你。与大魏议和书后续事宜,有张茂、江逐带着人辅助张运,应该也能处理。另外,明儿早朝,我与朝臣们商议,马上开科举。三个月内,选一批人材出来。”
周顾想想户部那些棘手事儿,没反对,干脆道:“行。”
第721章 :科举
第二日早朝,苏容在当朝提议开科举。
此提议一出,所有朝臣都愣了,就连夜相也扭头看向苏容。
南楚王更是讶异,“怎么突然要开科举?如今诸事繁多,已经忙不过来了,科举更是大事儿……”
苏容面无表情地看着南楚王,“朝廷缺人,不开科举,那父王您告诉我,让我去哪里抓人补缺?我未婚夫去了礼部两日,下衙时天都已经彻底黑透了,这还不够,经夜相与谢伯伯提议,户部更缺人,他只能调去了户部,昨儿足足过了子时,他人材下衙,累的都没大气说话了。”
南楚王一噎,看了看周顾,只能说:“这个……他初到礼部与户部,自然要忙些嘛。”
苏容盯着他,“他是初去没错,但礼部老尚书张大人和户部老尚书孙大人呢?据我所知,他们与礼部和户部的所有人,有好一段时间,都没能按时下衙了。”
南楚王目光转向张礼信和孙淳望,只见那二人两张老脸看起来十分憔悴委顿,他一时没了话。
“礼部在忙我大婚,是可以先放放,但户部呢?兵部呢?工部呢?吏部呢?刑部呢?”苏容一连气把六部都说了,“哪一部不缺人?”她转过身苗头对准夜归雪,“夜大人你所在的吏部,缺人吗?”
夜归雪叹气“缺。”
他顶着一张也有些疲惫憔悴的脸说:“臣自回王都后,每日睡眠不足两个时辰。昨儿也是过了子夜才从吏部出来。”
“这就是了。”苏容看向朝堂上的所有朝臣,“哪位大人站出来到我面前说说,你们谁在这段时间,每日准时下衙了?”
准时下衙,有两个表现,一是代表着衙门清闲,所有事情都处理了,无事可做;一个是代表其人尸位素餐,不好好当值干活,混日子。
若是以前,朝堂上自然有大把混日子的人,但是经过叛乱后血洗,留下来的这些人,还真没什么人不好好干活,就连以前甩手爱吃酒爱听曲的朝臣,如今也是忙的脚不沾地,将自己的爱好先放一边了。王女回朝,新旧更替,他们又不是嫌日子过的太舒服了,岂敢再糊弄?否则岂不是会被一脚踢出朝堂?
所以,这些日子以来,前线在打仗,在议和,朝廷上下,也忙的筹备军需,稳固后方,如今仗打完了,议和完了,朝廷这个快烂透了的筛子,也快破的不行了,得赶紧补啊,所以,所有人还真忙的恨不得倒头就睡,连色都快戒了,别说酒了。
无人说话。
苏容冷笑一声,再度扭头看向南楚王,“父王,您再给我个不开科举的理由?”
南楚王说不出来,心虚又愧疚,“那、那谁来住持科举?”
如今人本就不够用。
苏容抿唇“您与谢伯伯。”
南楚王:“……”
他也很忙啊,他的黑眼圈也出来了啊,他昨儿也很晚才睡,今儿很早就起来临朝了啊。他每日的奏折就要批阅半日,剩下的半日,都跟她在议事殿,也是连口水都喝不上的啊。
苏容板着小脸,“父王,这南楚的江山,如今还是您坐着呢。”
南楚王:“……”
怪不得她不立马接手王位,这是在这里等着他呢。
苏容又道:“您放心,有我谢伯伯辅助您,事半功倍。”
南楚王明白了,她其实是想说,谢远比他有本事,一定能协助他督办好科考,他也不干事儿多年了,好好干一件事儿吧!
南楚王只能答应,“好吧!”
于是,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下了早朝后,苏容又去了议事殿,夜相等人有一堆事要跟她商议,也连忙跟去了议事殿。
南楚王只能叹气着去找谢远,他希望谢远嫌弃他可以,别骂他。
孙淳望与张礼信一起并排往外走,张礼信叹气,“孙老兄,还是你厉害,将太女夫从我这里给抢走了。”
孙淳望承认这事儿,若非他截着夜相与谢先生一通诉苦,他们二人也不能这么快将目光放在他这里,毕竟他实在撑不住了,他立即说:“虽然我抢走了太女夫,但太女也派了凤公子给你啊,还有一个清河崔氏的小公子,你可别小看那小公子,在黑崖关危急关头,据说可是他带着人救了太女啊,年纪虽小,但本事可不小。”
张礼信道:“我昨儿是瞧见那小公子了,但实在也太小了,什么都不会啊,我抽空考教了三道题,他一道都没答上来,哎,一看就是个不会读书的,进礼部的人,怎么能不熟读经史子集懂得规序礼教呢,最起码也得背一篇典籍规范吧!他可倒好,磕磕巴巴,一句都没背出来。”
“据说好几人上本弹劾了,你也上本了?”孙淳望也没想到那清河崔氏的小公子真什么不懂,他还以为王女将人弄去礼部,虽然年纪小,但也熟读诗书呢,毕竟是出身清河崔氏嘛,那可是底蕴名门,诗礼传家,据说族中子孙哥哥有才华。
“嗐,没有,我若是也上书弹劾,那岂不是太不识抬举了?毕竟人家是进我礼部补缺帮忙干活的。哪里都缺人,但人偏偏进的是礼部,我若再有意见,也太不像话了。”张礼信觉得这弹劾不满的事儿,谁爱干谁敢,自己坚决不能干这事儿。
“太女不会无缘无故将人放去你的礼部,毕竟在明明知道那小公子一窍不通的情况下,你自己想想,毕竟那小公子若是进,是不是也该进兵部?”孙淳望问。
“是啊,我就是这么想的,大约太女是念他年虽小,还是能让他成为全才的吧?毕竟他人确实是聪明,据说太女夫准备给他请个先生,每日下衙后,再让他读书一个时辰。”张礼信道。
“那就是了,反正人到了你的礼部,你要多教导。这么小年纪,就入了朝,怕是有无限可能啊。将来若是真培养成才,那可了不得。”孙淳望看的明白。
“也不用我教导什么,他跟着凤公子。”张礼信说起凤凌,赞赏有加,“太女身边的人,果然都非池中之物,凤凌才一日,便熟悉了礼部,上手极快,与太女夫的能力也不差多少。”
孙淳望笑,“所以,老兄,你就别怪我抢人喽。”
第722章 :败军之将
大梁太子燕回声收到苏容飞鹰传书时,正是与大魏议和的当日。飞鹰盘旋,落在了议和地点,直接落在了燕回声肩头上。
元照顿时看向这只飞鹰,眼神犀利。
飞鹰被他的眼神吓了一跳,立马扭头一跳,躲去了燕回声的后背,燕回声回首看了元照一眼,挑眉,“元太子吓它做什么?一只小鹰而已,你与它也有仇?”
元照直觉这只飞鹰此时来,怕是不太妙,他盯着燕回声,“若本王所料不差,这只飞鹰,是南楚王女苏容养的?”
他没说有仇,但这话的意思,便是有仇了。
燕回声伸手搂了飞鹰回到自己怀里,也不嫌弃它脏,温润地抚摸了它两下,将它安抚下来,“不要怕它,败军之将不足言勇。”
元照的脸顿时黑了。
飞鹰果然被它安抚下来,顿时伸着脖子,瞪着鹰眼,对元照骄傲地回瞪了回去。
元照这一瞬间,竟然从这只鹰眼里看到了对他的鄙夷?他暗骂见鬼了。人养东西,还能养出这般灵性来?成精了不成?
他目光又犀利如剑看过去,飞鹰到底又怕怕地缩回了头。
燕回声也不理元照,直接解开飞鹰腿上的绑绳,打开信笺,当着元照的面看了起来看完后,他顿时乐了对元照说:“元太子猜的对这只飞鹰,正是孤的表妹所养,她说当时在与大魏签订议和书时忘了找大魏要粮食种子了,劳烦我帮忙,请大魏将粮食种子给补上。”
元照瞬间面沉如水,“燕太子,我们已谈好了条件,就差签订议和书了。”
“但是还没签订不是吗?”燕回声看着他,“而且,也还没彻底谈妥,只能说谈妥了八分而已,孤要的大魏二皇子做质子,你也还没答应。”
燕回声顿了顿,“这样吧,看在孤表妹的面子上,若是元太子同意给一万旦粮食种子,孤就不要二皇子元辰了,反正元太子兄弟情深,也舍不得。”
“燕太子未免太狮子大开口了,一万旦可是去岁我大魏的粮食总产。”元照险些怒了。
“孤知道,但大魏不缺粮食。”燕回声道:“孤最后一个条件,若是元太子不答应,那我们就继续打。反正孤的二十万援军,今日也到了。而孤表妹那里,也是不惧继续开战,虽然她人已回了南楚王都,但边境上的兵马可是没退,将士们也在。”
元照深吸气,沉默许久,咬牙开口:“本王答应你。”
燕回声笑,“元太子痛快,你也知道,再继续拖下去,对大魏才是最不利。”
元照没想到燕回声如此难对付,他以为先解决了南楚,再与大梁议和,大梁如今兵马少,若是继续打,大梁打不过,但是没想到,燕回声十分有自信,期间谈崩后,他与燕回声开了两战,但大梁未退半步,他也没能进半步,更没能赢回一城半池。而且他无援军,大魏的兵马还在防备南楚,没撤回来,而燕回声这边,却又要等来援军了。
他不退也得退。
于是,两国签订议和书。大梁攻打下的十二座城池,悉数归大梁,另外,大魏再割让三城,奉上黄金三十万两,上等宝马两千匹,一万旦粮食种子,开通边境贸易互市,以及弩箭改造图等。
议和书同样签订了十年,容大魏三个月内准备齐全,交付与大梁。
议和书签好后,元照问燕回声,“燕太子还未立太子妃,当真不要本王那国色天香的妹妹和亲大梁?”
燕回声嘲讽,“元太子真是一个好兄长,爱护弟弟,却送出妹妹。”
“小四风情万种,燕太子不要,可惜了。”元照不理会他的嘲讽自古以来,用美人祸国,他不觉得有什么不对,若能挽救大魏,他无所不用其极。
“元太子自己留着吧!”燕回声扭头带着人走了。
元照目送燕回声离开,那只飞鹰被他亲自抱在怀里,看起来爱惜的紧,他目光黑沉。
元辰跟着一起来议和,自始至终一句话都没敢发,他触动于元照对他的维护,想着以前是他猪油蒙了心,以后他誓死效忠兄长,将今日之耻还回来。
大梁的人马没了踪影后,元照收起议和书攥紧,回头对元辰说:“一万旦粮食种子,你也听到了,此事你尽快去督办,送去南楚。”
元辰点头,“臣弟领命。”
燕回声带着人回城,路上,谢临瞅着燕回声怀里的飞鹰,瞅了一眼又一眼,“殿下,这只飞鹰,怎么跟您这么亲近?”
“这只飞鹰是表妹离开大梁时,送给孤与她来回传信的,这半年里,它送了无数封信,劳苦功高。”燕回声道:“已与孤十分熟悉了。”
谢临恍然,“这飞鹰真有灵性啊,苏七小姐真会养。”
“已是南楚的王女了。”燕回声纠正她,忽然,笑了一下,又纠正,“不,已经是太女了。”
“啊?”谢临愣了愣。
“南楚王已昭告天下,册立太女,册封太女夫。”燕回声心情极好,“表妹在信中提到,只不过告示的消息还未传遍天下,大梁也还未收到喜书。”
“太女我知道,太女夫是谁?”谢临品嚼着这个新鲜的称呼。
“当然是周四公子了。”陈州在一旁想说谢小王爷您傻了吗?还能有谁?
谢临一拍脑门,“哎呀,我傻了,是他啊。”
他嘿嘿一笑,“怎么是太女呢?我还以为王女会直接即位,南楚王会立马退位呢。”
“是她不想这么急,南楚王当政,一些老的朝臣们不会急着告老,还能留在朝堂多出力一年。”燕回声想着苏容信中寥寥几语,却说了南楚如今一大堆麻烦等着她,缺人缺的她就差随便去大街上抓人用了的事儿,他笑了下,转头对苏行则说:“行则,半年后,太女大婚,你可前去观礼?”
苏行则还没收到这个消息,毕竟飞鹰数量有限,没有太着急的事儿,他妹妹也不会动用飞鹰给他传信,他想着给他的信,应该在路上,走快马驿站或者镖局,他自然是想去南楚观礼的,道:“若是半年后,太子殿下允臣的假,臣自然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