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亨利在老家可是生蚝爱好者,接过生蚝壳,将嘴巴对着生蚝壳边缘,缓缓吸了一口,肥美又清爽,加上带着淡淡的海洋气息和轻微的金属味,这个味道会让喜欢生蚝的人欲罢不能。
“不错。”
“那再来一个吧。”
父子俩不消片刻,就将半打生蚝吸入肚子里。
就在此时,两人不远处的两个欧洲人笑着和他们打招呼起来。
“你好朋友,你们来自哪里?”
查理转过头去,也露出一丝笑容:“你好,我来自巴黎的查理,这位是我父亲亨利。”
“哦!我是来自尼德兰的高文·范,这位是我妻子珍妮。”高廋的短卷发中年人伸出手来,同时介绍起戴着眼镜的马尾中年女人。
四个人相互介绍起来。
珍妮听到查理是过来治疗眼睛的,也非常惊讶:“也就是说,你的眼睛已经治疗好了?我还以为这个技术还不成熟呢,现在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呀!”
“你们不是过来医疗旅游的吗?”查理有点诧异,毕竟过来汕美的外国游客,很多都是冲着医疗旅游过来的。
高文·范摇了摇头:“不,我们是过来进行学术交流的,不过我们做生态研究方面,对于医疗领域不太了解。”
老亨利非常高兴认识两位欧洲的生态学者:“原来是这样,那真是非常荣幸认识两位。”
“高文先生,你们计划交流多久?”查理则询问起了行程。
高文·范思考了一下:“嗯…大概还有两个星期左右吧!我们最近要和岭南当地的生态领域学者交流一下,全球海平面上升带来的生态影响。”
而老亨利则有些担忧地问道:“高文先生,欧洲没有建设这种巨人之墙,以后沿海地区是不是要被淹没?”
高文·范无奈地摊摊手:“这是必然的未来,哪怕是现在亚洲联合体拼命在南极洲建设光伏薄膜,遮挡了很大一部分太阳光,让南极洲冰盖消融速度变慢,但是格陵兰岛、北冰洋冰盖的消融,仍然会让全球海平面上升二十米左右。”
老亨利轻轻叹息一声:“哎!欧洲加入什么北大西洋联合体有什么用?一旦全球海平面上升二十米,到时候北美南部和东部的沿海平原都会被淹没。”
“这些事情是大人物的博弈,我们这些普通人没有办法改变什么,还是过好自己吧!”高文·范无奈地安慰道。
老亨利脸色有些难看:“现在我的生意都不好做了,对亚洲联合体的产品各种限制,我这种小贸易公司真很难生存下去呀!”
珍妮好奇问道:“生意?原来亨利先生是做生意的,你们是做什么方面的生意?我是做法律服务的。”
听到对方是做法律服务的,查理微笑着解释了一下:“我家的公司主要做医疗器械采购的,以前是从亚洲采购一些廉价的医疗器械,然后出售给欧洲的私人医院和私人诊所。”
珍妮想着一些事情,然后给了一些建议:“医疗器械?这方面确实比较麻烦,近期北大西洋联合体对医疗器械的限制加紧了,你们还是尽快转型吧!”
“我们也想转型,可不知道做什么比较好。”老亨利非常头疼。
这个时候,高文·范却笑了起来:“亨利先生,眼前不是有一个好生意吗?”
“眼前?”
“就是器官移植呀!”高文·范提醒道。
“器官移植?你是说当中介?”老亨利随即反应过来:“这倒是可以考虑…”
其实老亨利反应已经慢了。
现在欧洲和北美那边,已经有人盯上了这个生意,开始给需要移植眼球的患者牵线搭桥,带他们过来赛里斯这边做手术。
不过好在这个行业现在才刚刚兴起。
未来随着无排异器官技术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多种类的器官移植手术被批准应用,估计其他地区要过来赛里斯寻求治疗的患者会越来越多。
毕竟传统器官移植手术之后,不仅仅要长期吃抗排异药物,移植的器官也只能支撑十几年而已,有些甚至只能支撑几年。
而无排异器官是不存在明显排异性的,对器官移植之后的患者,身体恢复非常友好。
眼前的查理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想到了这一点,老亨利便一边招呼着高文夫妇找地方吃饭,一边在自己的手机上,编辑了一条邮件发回去给在高卢的大儿子,让大儿子研究一下,如何开展医疗中介服务。
至于老亨利也没有马上回去的想法。
因为他打算这几天和一些赛里斯的老朋友打听一下情况,避免开展医疗中介业务过程中,触犯赛里斯的法律。
一行人来到了一家名为“望海楼”的中餐厅吃饭。
“亨利,这家餐厅是专门做本地菜的,我前几天来吃过一次,非常适合我们的口味。”
比起比较重辣的川菜湘菜之类,粤菜系确实比较符合欧洲人的口味,哪怕是甜品方面,传统粤系点心的高糖齁甜,也和欧洲人的饮食习惯高度相似。
当然,如果是现代改良过的传统粤系点心,那甜度则是调低了非常多。
要知道,汕美地区的人在以前过生日的时候,可是要吃甜面条,过冬至的时候,则要吃齁甜的糯米小丸子汤。
不过这家望海楼的本地粤菜,自然也有一部分被改良了。
没有办法,很多传统的菜品在现在看来,其实味道和口感是不咋样的,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一行人找了一个靠窗望海的位置,便点了六个菜。
一边等上菜,一边闲聊起来。
喝了一口茶,高文叹息道:“亨利先生,你们在高卢倒是不需要太担心海平面上升,我们尼德兰则要面临被淹没的危机。”
老亨利也是本科毕业,对于欧洲地理可比阿美丽卡人强很多:“你们低地国家确实海拔低很多。”
“是呀!弄得现在我都想移民亚洲了。”高文无奈说道。
“移民亚洲?这很困难吧?”作为长期从事亚欧贸易的老亨利,他可知道亚洲国家在移民方面的限制,特别是东亚和东北亚地区,卡得非常严格。
而随着东南亚也成为亚洲联合体的一部分,其对于外来移民的限制力度,同样调整到和赛里斯差不多。
“呵呵,我知道,但这并非没有办法。”高文眼睛微微一眯。
查理看到高文的表情,便猜测道:“技术移民?投资移民?”
“都不是,不用那么麻烦。”
一旁的珍妮笑着解释起来:“澳洲,我们打算先移民澳洲,等澳洲加入亚洲联合体,到时候我们就是亚洲联合体的一员了。”
“还可以这样?”
“不过澳洲真会加入亚洲联合体吗?”
高文信誓旦旦说道:“他们没有选择的余地。”
第三百四十九章 星光1号
2030年,1月11日。
赤道,婆罗洲。
逐日城北郊上空的天空之城。
经过一系列扩充,此时的天空之城面积已经达到了89平方公里,最大有效载荷提升到了1.9万吨。
整个天空之城在中午时分,几乎让大半个逐日城城区笼罩在昏暗之中,这也半永久性改变了此地的局部小气候。
经过海陆丰集团去年几百亿资金的投入,这个天空之城的规模不仅仅扩大了,上面的各种配套设施也获得了完善。
负责天空之城项目的蓝鲸航天副总经理卫问天,项目总工程师顾麟羽、顾问工程师周希夷等人,此时也齐聚一堂,出现在天空之城的航天区。
航天区的指挥中心大楼,高强度的轻薄落地窗前,卫问天正襟危坐,眺望着远方的巨大发射架,过了一会,他才转过头看向总工程师顾麟羽:
“顾总工,电磁加速系统没有问题吧?”
顾麟羽镇定自若地回道:“请卫副总和公司放心,我们已经里里外外进行了三次检查,电磁加速系统的各个部件都符合设计指标。”
“很好,那就开始第一次测试性发射吧!”卫问天迫不及待的下令。
虽然总公司没有逼迫他们加快进度,但卫问天内心却有一股紧迫感。
毕竟总公司前前后后已经投资了近六百亿华元,这么多资金哪怕是扔海了,都可以听个响,因此卫问天心里面的压力很大。
“请卫副总放心,测试马上可以开始。”顾麟羽先再次保证,然后转过头开始吩咐起其他管理层,特别发射管理中心的负责人苏博采,就是这一次测试性发射的总指挥。
两人快速沟通了一下。
其实就是一些程序性的内容,在发射之前已经提前一个多月准备好了,现在就差一声令下而已。
收到发射指令的苏博采,搭乘电梯下了一层的发射指挥大厅。
而卫问天、顾麟羽等人,并没有下去凑热闹,毕竟发射指挥大厅有专门的工作流程,他们就不要下去增加不确定性了,不过他们在上面的小会议室内,还是可以通过监控摄像头网络,看到各个部门的运行现状。
与此同时。
发射场地之中的飞船船库内。
十几个穿着亚太空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正操控着设备,将一艘最近建造出来的宇宙飞船,推入与船库相连的电磁加速管道之中。
这艘飞船名为“星光1号”。
比起传统的运载火箭携带的宇宙飞船,星光1号的外形更像航天飞机,就是两侧的机翼通过特殊设计,折叠了起来,让其机体的气动外形更加流畅。
其实在这种高空之中发射,气动外形对于发射的影响,已经减少了非常多。
毕竟此时的电磁加速管道内部,空气密度已经非常小,这条铺设在天空之城上的环型加速管道,长度为24公里,内部几乎被抽真空,其中的空气密度,不到近地面的千分之一。
虽然不能算完全真空,但只有近地面千分之一的空气密度,已经可以将空气对飞船的阻力降低到一个比较小的范围内。
“报告指挥中心,对电磁加速环型管道进行本次发射任务的第四次检测,其空气密度符合预期…”
“指挥中心收到…”
“报告指挥中心,电磁加速轨道的电力系统已开启…”
“…空域净空管理办公室汇报情况…”
“空管办收到,发射区辐射范围内,已经完成净空,随时可以发射。”
“…近地轨道联络办公室汇报情况…”
“近地办收到,预定发射轨道区域内,未来五小时内符合发射要求,期间可以择期发射。”
“…外层空间监控办公室汇报情况…”
“外监办收到,已对预定通过轨道进行全面监控,目前没有发现明显危险物和活动轨迹异常目标。”
一个个部门将情况和指挥中心进行汇报。
重达150吨的星光1号宇宙飞船,被推入发射位置后,很快发射准备工作就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