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玄幻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看到了一切_分节阅读_第359节
小说作者:岭南仨人   小说类别:玄幻小说   内容大小:1.53 MB   上传时间:2025-11-27 12:44:52

  当然,要将新员工退回培训中心,必须有充分的理由,不然他们很难动用这个权力。

  老何看着懒懒散散的众人,直接开门见山:“刚才李老师的话,或许你们觉得没有什么,但我接下来的话,你们最好静下心来听清楚。”

  众人顿时安静下来。

  “李老师让好几次提醒你们看员工手册,那是因为公司会不定期进行考核和安全演练,如果你们到时候不通过,轻则罚款和延长实习期,重则被退回培训中心,甚至会被开除。”

  “什么?”

  “还要考核?”

  这些新员工一下子紧张起来了。

  老何继续说道:“别以为你们通过招聘和培训,就可以高枕无忧,咱们公司可不是国企和单位,没有铁饭碗的说法,如果你们想在公司干久一点,就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别想东想西。”

  被老何当头一棒之后,众人也收起了懒懒散散的态度,变得严肃起来。

  “下面我说一下工作安排吧!”老何转过头,指着隔壁胶囊船:“你们应该知道自己的工作吧?”

  “知道。”

  “那就好。”老何继续说道:“这些胶囊船都是养殖场,里面专门养殖各种高价值的热带水产品,大家的工作就是喂养、监控这些水产品。”

  这些人工浮岛都是养殖场,虽然胶囊船造价不高,但是配套设施的成本不小,比如快速换水系统、增氧系统、降温系统和自动化监控系统等,都是必须付出的成本。

  由于近几年来,南海夏季的海水温度偏高,这不利于浅海的水产养殖。

  而国内的沿海地区,因为需要建设堤坝,同时提防海平面上升的危害,会影响一部分水产品的养殖规模。

  因此海陆丰公司另辟蹊径,选择了浮岛养殖海鲜,比如锦绣龙虾、皮皮虾之类,这些海陆丰公司已经攻克了养殖技术的海鲜,未来都会采用浮岛养殖。

  为了配合浮岛养殖,海陆丰公司已经向蓝鲸飞艇订购了不少大型光伏飞艇,直接布置在这些海岛的上空。

  夏季海水温度偏高,那就直接使用光伏飞艇发电进行制冷,从而保持养殖池的适宜温度,让那些养殖海鲜可以安全度过夏天。

  其实随着海陆丰公司和国内其他公司的推动,国内在水产养殖产业上,已经来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现在国内禁渔期的期限越来越长,就是为了让沿海的野生海洋生物种群可以得到一个喘息的机会。

  毕竟建国以来,国内的沿海水产资源就越来越少了,主要是现代捕捞设备越来越厉害,一网下去,就是一大波鱼。

  这让很多野生海洋生物的种群,在短时间内很难恢复。

  舟山渔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果不是这十几年来的严格禁渔,恐怕连小鱼苗都要被人捞干净。

  当然,这种情况并不是赛里斯一家才有的,国外同样有这种情况。

  比如鼎鼎大名的纽芬兰渔场,由于以前大规模捕捞鳕鱼,导致该海域的各种鱼类资源急剧减少,到上个世纪基本处于枯竭状态,现在已经禁渔了几十年了,仍然没有恢复到巅峰时期。

  而国内之所以不断延长禁渔期,并不单单是为了保护海洋生物资源,也是为了应对气候危机。

  比如南海的珊瑚礁大面积白化现象,这就是南海水温不断上升导致的后果。

  如果还继续加大捕鱼规模,本来就岌岌可危的珊瑚礁生物圈,可能会面临灭顶之灾。

  海陆丰公司在南海的群岛建设浮岛养殖场,还有另一个用途,那就是通过热交换的方式、光伏飞艇的遮阳效果、浮岛的遮阳效果,降低附近的海水温度,让附近的珊瑚礁可以勉强活下来。

  毕竟这些光伏飞艇会直接反射一部分太阳光,然后浮岛也会遮掩掉一部分太阳光,加上电能制冷,可以让周围海域的海水温度下降。

  这些浮岛都布置在珊瑚礁附近,就是为了保护这些珊瑚礁。

  当然,海陆丰公司自然是有利可图的,毕竟随着现在全球气候越来越难以捉摸,很多海鲜都面临减产的困境。

  海陆丰公司趁机扩大水产养殖,既可以满足国内的海鲜需求,还可以保护海洋生态,同时公司可以赚钱,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之。

第三百零五章 与天争命

  蜀省。

  西部的雪域高原边缘。

  巨大的海螺沟冰川的1号冰川周围,几艘工程飞艇将一个个巨大的泡沫硅构件吊运过来,然后在地面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准确将构件放在冰川两侧的山体之中。

  这个项目与一般的大型工程建筑物不太一样。

  具体不同之处,在于该工程的构筑物没有建设地基,甚至连地质勘探都没有做。

  之所以没有建设地基,也没有做地质勘探,这也是一部分泡沫硅材料为基础的建筑物,才可以实现的新建设方案。

  因为泡沫硅构件打造的构筑物,其整体重量非常轻,强度也非常高,因此可以实现无地基、无勘探的建设。

  打一个比喻,眼前这个泡沫硅构筑物就宛如一个扣在冰川上的大盖子。

  因此地基反而是拖累,因为要建设地基,那就意味着整个构筑物需要和地基进行刚性连接,一旦冰川出现地质移动,必然会挤压和侵蚀地基,从而导致整个构件向低洼处滑动。

  反而放弃地基的建设方案,由于整个构筑物是靠与周围地形的不规则轮廓卡合,实现位置的固定,这会更加稳定。

  此时海螺沟冰川的1号冰川,已经有近三分之一的面积被泡沫硅构筑物覆盖。

  这些构筑物只是骨架,在骨架上有很多施工人员在安装可伸缩的碳化硅光伏薄膜。

  其中大约五分之一的骨架已经铺设好了碳化硅光伏薄膜。

  这些光伏薄膜此时正在源源不断发电,同时将碳化硅薄膜的基层薄膜涂白,其对太阳光的反射率和冰块的太阳光反射率差不多。

  显然这个项目不单单是为了光伏发电,也是为了保护冰川,同时为了稳定雪域高原的气候。

  要知道,全球目前有四个大型冰区。

  分别是:南极洲冰盖区、格陵兰岛冰盖区、北冰洋冰盖区、雪域高原冰川区。

  受到极端天气影响,这些冰盖冰川都在加速消融之中。

  从某种程度来看,海平面上升,全球气温上升,后果就是海洋蒸发量增加,一部分地区的降雨量会增加一部分地区会干旱。

  目前的大趋势来看,东亚由于地形原因,未来将成为洪涝灾害、干旱灾害交替出现的区域。

  那要如何压制极端天气带来的负面影响呢?

  中科院就有一个团队想到了之前在渝市测试的光伏飞艇,由光伏飞艇衍生出来的遮阳伞计划,确实可以改变局部小气候,如果面积足够大,说不定可以直接改变全球气候。

  这个团队核心是王鼎博士,他此时就在海螺沟冰川的施工现场。

  放下望远镜,王鼎博士转过头看向工程负责人常兴华:“常经理,工程大概什么时候可以完成?”

  “什么时候可以完成?”常兴华思考片刻,然后谨慎地回道:“这要看邺城构件厂那边的供货速度,如果按照现在的速度,一号冰川大概只需要两个月,就可以全部竣工。”

  “两个月?也是九月份?”

  “差不多。”

  “我明白了。”王鼎博士继续眺望着远方的冰川。

  这个项目就是为了验证他的设想,才开启的大工程,他自然非常关心,好在官方比较给力,比起遮阳伞计划这种充满了不确定的项目,人造冰川项目的风险不大。

  因为人造冰川项目覆盖的区域,都是存在冰川,或者之前存在过冰川的区域,这些区域本来就会反射太阳光。

  而且由于不需要打地基和地质勘探,因此工程整体成本下降了非常多,大概只有普通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三分之一左右。

  当然,那些光伏薄膜每天可以发不少电,同时可以实现冰川的保温从而减少夏季的冰川消融规模,冬季一旦下雨或者下雪,光伏薄膜会全部收缩起来,让雨雪堆积在冰川上,继续增加冰川的冰储量。

  要知道,目前整个海螺沟冰川一共拥有大约330亿立方米淡水。

  但这还不是海螺沟冰川的巅峰,其在巅峰时期的冰川规模,大约含有1080亿立方米淡水。

  也就是说,要让海螺沟冰川恢复到巅峰时期,至少还要增加750亿立方米的淡水。

  王鼎自然不敢奢望海螺沟冰川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巅峰时期,但至少不能继续加速消融了。

  虽然冰川加速消融,会在短时间内加大长江黄河的年径流量,但这种增量是不可持续的,大概只能增加几十年。

  如果按照现在的趋势,估计不用十几年,海螺沟冰川就会彻底消失,一旦海螺沟冰川彻底消失,后果就是雪域高原的气温迅速上升,本来就没有多少降雨的雪域高原,很快就会陷入干旱之中,导致高原荒漠化加速发展。

  同时陆地的冰川面积不断减少,会导致地面不断吸收太阳光带来的热量,这又会继续加速全球变暖。

  因此现阶段,王鼎团队的人造冰川项目,就是为了保护国内的冰川,同时实现冰川的规模恢复,同时利用覆盖不错的光伏薄膜反射太阳光,实现类似于冰川调节局部气候的效果。

  反正这些冰川覆盖区,本来就会反射太阳光,因此采用光伏薄膜进行替代,可以一举两得。

  一方面保护了冰川,让冰川可以继续扩大规模。

  另一方面又让局部气候恢复到一个比较好的阶段。

  今年七月份的蜀省降雨量非常大,比往年多了近27%左右。

  这导致长江的水量充沛,甚至出现局部溢出的情况,说白了就是有一部分地方发生了洪涝灾害。

  这个时候,如果雪域高原的冰川融水还在加大,这会让长江的蓄洪压力不断加大。

  因此如果可以控制冰川的消融速度,这就可以进一步调控长江的季节性流量。

  海螺沟冰川的人造冰川项目,目前仅仅是实验项目,如果今年测试效果还可以,官方准备大规模投资建设这种人造冰川。

  反正现在全球变暖,国内的东部地区,甚至是西北地区,年降雨量都在增加,这个时候反而是培育冰川的大好时机。

  毕竟下游水量充沛,那这些作为上游的冰川融水就可以减少了,甚至可以不需要。

  反正今年整个西北地区,已经全面完成了自来水、污水系统的升级改造,这一次改造完成之后,西北地区的人均生活用水量,几乎可以和南方地区相差无几了。

  甚至还增加了一部分生态补水份额和一部分农业用水份额。

  西北地区、华北地区的工业用水方面不增反减,因为官方从今年三月份开始,就公布了全面工业升级计划。

  该计划强制要求所有需要用水的企业,必须安装工业污水循环利用系统,或者将污染水介入专门的污水处理厂管网之中。

  其中那些化工企业、重工业企业、纺织企业、食品企业就是重点监控目标,不安装专业设备和介入污水处理厂的管网,后果就是工厂被强制关停。

  当然,其实很多企业已经主动建设了内部的污水循环利用系统,他们之所以这么积极,主要是这套系统可以将工业污水的利用率拉满。

  特别是那些平常用水量非常庞大的企业,改用污水循环利用系统之后,用水成本可以下降到之前的10%到20%左右。

  可以降本增效,哪个工厂不愿意改造?

  因此随着这些改造不断推进,才过去了四个多月时间,华北平原的工业用水规模,就整体下降了48%左右,如果进一步推进改造,最后大概可以整体下降90%左右。

  这种改变,就意味着当地如果愿意下血本,甚至可以再发展出之前十倍左右的工业规模。

  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要知道现阶段国内的工业产能,就干得全世界的其他工业国叫苦连天,再扩大十倍规模,那其他工业国就算是全部停产躺平,赛里斯的工业产能仍然没有办法被消化。

  当然,如果全世界的全部人口,消费水平都和国内的人均差不多,那增加十倍工业产能倒是勉强可以消化掉。

  问题是,全世界的全部人口要实现赛里斯的人均消费力,几乎等同于痴人说梦话。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73页  当前第35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59/47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看到了一切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