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肝帝有些不解的问道:“耿博士,我听说现在的基因编辑技术,不是已经可以做到需要什么性状,就编辑出什么性状吗?”
“现在基因编辑技术确实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必须知道这个基因代表的功能,这才是基因编辑技术的难点。”
董肝帝根据自己的理解说道:“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基因编辑技术就类似于一把枪,而如何让这把枪射击出来的子弹准确命中靶心,就成为了关键。”
“差不多,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另一个主持人则开了一个新话题:“耿博士,对于现在越来越发达的基因技术,你认为基因编辑婴儿技术未来有没有可能大规模应用?”
对于这个话题,很多人都非常感兴趣。
对于这方面,耿博士则显得有些慎重,甚至是忧心忡忡:“目前技术上已经具备做基因编辑婴儿的前置条件,但是这涉及到生物领域的科学伦理,我认为未来就算是要在人类身上使用基因编辑技术,也必须采用非常严格的管制,不然很容易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何教授开玩笑道:“说不定在我们有生之年内,就可以看到新人类大战自然人。”
更加明白社会运行机制的赵教授,摇了摇头叹息道:“技术在发展,我们不使用,别人也会使用,这个局面很难控制呀!”
“这一点确实非常难以处理。”耿博士深有同感。
“这有点类似于《三体》的黑暗森林理论。”董肝帝一脸深思地缓缓说道:“现在全世界各个国家中,至少有十几个国家都有相关的生物技术,而生物技术又涉及各方的医疗、粮食、生态、国防等领域,肯定不会轻易接受监督,这就形成了一个个盲区。”
“在这种盲区之中,大家都会怀疑其他人是不是在暗中进行人类相关的基因编辑实验,面对这种局面,唯一的办法就是同样研究,除非那天世界实现大一统了,不然这个猜疑链是不会轻易解除的。”
观察动物网的言论,虽然有些刺耳。
但确实引发了很多人对于生物技术的担忧,毕竟国内之前就出现过一起非法的人类胎儿基因编辑案件,那个研究者服刑出来之后,又在继续从事人类基因编辑相关的研究,甚至在筹备新的基因实验。
当然,别看网上声音那么大。
其实现实中的讨论并不激烈,主要是很多人并不关心这种事情。
互联网有时候会放大这种讨论,实际上全国的绝大部分人,都是属于沉默的大多数。
很多人看了一眼,就忘到脑后。
也有很多不怀好意的势力,在暗中推波助澜。
比如另一个有名科普博主的视频之中,就极大渲染了转基因、基因编辑、生物技术武器化之类的可能。
然而他的这种恐吓式宣传,却带来另一个意想不到的后果,那就是支持转基因、基因编辑的人群,反而在快速增加。
因为很多人真的被吓到了。
加上西方势力向来在不做人这方面,那是遥遥领先的。
这让很多人不由自主地担忧,如果西方势力掌握了这些技术,会不会用来制造武器,或者针对赛里斯。
显然答案是必然的。
因为前两年国内AI技术爆发式发展的时候,西方很多互联网企业悄悄将“不将AI技术应用在武器开发”的条款删除了。
也就是说,现在西方势力可能口头说不能将生物技术武器化,但说不定过几年,他们又是另一幅嘴脸了。
这种危机感,触发了很多人的担忧。
敌人掌握相关生物武器的担忧,压倒了对于生物技术带来的其他负面影响。
显然这是很多幕后势力意料之外的结果,但是话已经说出去了,想收回去,却基本没有可能了。
人们总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惯性。
有时候要改变一个观念,最有效的方法,不是不停的宣传,而是等那些固执己见的老人死去。
就如同年年科普辟谣的食品安全,那些十几年前的谣言,很多老人却深信不疑,逢年过节都要给年轻人灌输一遍。
比如海陆丰公司的新技术榴莲。
一部分老人就是认为这些榴莲充满了科技与狠活,坚决不吃,又不允许家里的人吃。
其实海陆丰公司的榴莲,比暹罗榴莲更加安全,也更加新鲜,毕竟安全食品理念就是海陆丰公司的企业品牌。
可惜架不住很多人疑神疑鬼。
不过那些营销号倒是不敢造谣海陆丰公司的榴莲和其他产品,除非他们有真凭实据,不然分分钟被海陆丰公司的法务送进去。
但是现实中,街头巷尾的市井流言,肯定是没有办法消除的。
很多大妈大爷最喜欢听这种话,而那些水果店、菜摊经营者则是最喜欢造谣的群体。
这简直是一对卧龙凤雏。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就是菜摊和水果店比较吃熟客,这就有了造谣的繁殖土壤。
这些个体经营者通过造谣,抹黑其他经营者的产品,营造出我家产品最好,我家产品都是自己种的,或者都是好东西,别人家的产品都下了农药、保鲜剂、激素。
而那些大爷大妈则最喜欢听这种言论,然后去购买经营者的高价产品。
这和目前互联网上,很大一部分带货主播的套路如出一辙。
统一的话术:就是别人家的东西不好,我家的东西好。
其实现在的农药已经变得越来越低毒化,而且很多都是可以快速降解的产品。
比如海陆丰公司近期成立的农药化肥事业部。
就推出了十几种低毒,甚至是无毒农药,这些农药的作用机制,就是通过基因靶点,调配出让昆虫讨厌和恐惧的信息素,从而让昆虫主动离开种植区域。
而且这种信息素驱逐药水,除了低毒无毒之外,还有另外两个好处。
一个是不会产生耐药性。
一个是不会消灭有益昆虫。
这和传统化学农药有巨大的区别。
当然,这种信息素驱逐型农药,也不是没有缺点,其缺点包括:
配方复杂,基本就是一虫一药;
环境降解速度极快,一般只能维持四五天;
生产原材料高度依赖天然植物。
海陆丰公司的信息素驱逐药,核心原材料有33种,包括比较常见的艾草、菊花、油茶籽饼、大豆豆粕、海芋、高毒木薯、油桐树、橡胶树、银杏树、杜仲树、仙人掌等。
从这些植物来看,很多都是比较常见的植物,甚至是经济作物。
其实并不是这些植物的提取物有专门的驱逐昆虫效果,而是配方专门采用了这些植物的提取物,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成本。
在其他植物中,也存在相同或者相类似的成分,但是为什么不采用?
原因就在于成本控制的需要。
比如有一种从沉香木叶片提取的芳香烃物质,配合其他天然提取物,加上一些辅料,可以高效驱逐红蜘蛛,在没有大雨的情况下,维持时间可以达到18天左右。
可是这个芳香烃物质在沉香叶的含量非常低,每吨沉香叶只能提取0.8毫克,生产成本太高了,不具备经济推广性。
除非可以通过化学合成,不然这个配方只能束之高阁。
目前海陆丰公司的信息素驱逐农业,都是采用一种非常高效的使用策略,那就是先从农场中心区域使用,然后以一个圆形向四面八方延伸,将特定的昆虫从农场驱逐出去。
然后这农场外围建立一条隔离带,采用自动喷雾塔,定期维持隔离带的信息素浓度,让害虫不敢进入农场内部。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很多农药的使用量。
农场面积越大越集中,信息素隔离带的性价比越高。
至于一小部分漏网之鱼,其实它们在农场内部的生态位已经很难维持了,毕竟农场内部还有其他吃昆虫的动物存在,这些吃昆虫的动物会让这一小部分漏网之鱼,面临大量的掠食者,族群规模很难获得扩大。
而且海陆丰公司在使用信息驱逐药剂的时候,并不是对所有的害虫都一股脑驱赶,而是分门别类地制定不同的方案。
如果是国内本身就存在的昆虫,就不能一股脑驱逐,而必须保留一定的种群密度,以维持生态平衡。
如果是国外入侵的害虫,则采用全面驱逐的方式,将其彻底逼出农场范围。
当然,海陆丰公司也不是那种以邻为壑的企业,这种信息素驱逐药物本身不能消灭昆虫,因此这些昆虫会在短时间内,富集在农场的周边山林、农田之中,很容易导致这些区域被害虫祸害。
这就是信息素隔离带的另一个用途了。
在信息素隔离带之外,还有另一条临时的信息素隔离带,可以将这些害虫锁定在该区域内,然后采用高毒又容易降解的药物,一次性将这些害虫灭杀,避免这些害虫跑出去祸害周围的农田和山林。
因此海陆丰公司,以及合作的相关种植户、企业,都在逐步采用这种高效低成本的方式消灭害虫。
农场的核心区域,一般可以大半年不需要喷洒灭虫药物,反倒是细菌真菌需要防治。
这一点没有办法,细菌和真菌是没有办法彻底消灭的。
哪怕是室内农场,也只能通过定期消毒,加上更换营养土,加上培育有益微生物,压缩有害微生物的生存空间。
因此,现阶段国内的农产品中,海陆丰系的农产品,安全状况就是最好的,不仅仅种植过程中非常好,这个产业链条的管理也是十分严格。
第二百五十八章 开源情报
而就在林书雅获得工程院院士的时候。
汉东大学在各个社交平台的官方号,以及发布的各个视频或者公众号文章上,都直接关闭了评论区。
显然他们知道,如果林书雅真的获得院士身份,那些不嫌事大的网友,肯定要来阴阳怪气的评论和留言。
因此便提前关闭了评论区。
然而这种掩耳盗铃的行为,让更多网友看不起,不少人故意发视频,视频标题就叫“汉东大学留言板”、“汉东大学评论区”之类。
紧接着一大堆网友就冲进去,开始阴阳怪气汉东大学。
其中一个视频的评论区中。
哲里木可汗的贴身侍卫:【@汉东大学,恭喜贵校优秀学子林书雅获得工程院院士ʕ⁀ᴥ⁀ʔ】
波士顿方脸:【@汉东大学,高兴不?】
新人类必胜:【@汉东大学,今天真是一个好日子。】
脑洞大开马厂公:【好消息,好消息,玉麟蛋白获得批准,将在全国50家公立医院进行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不知道关玉麟有没有资格获得工程院院士?(。・ω・。)】
类人群星闪耀时:【@脑洞大开马厂公,从现在公布的临床测试情况来看,玉麟蛋白已经有效治愈了37名癌症患者,如果这种成果还不能成为院士,那谁可以?】
掌握激波的萌萌:【两个院士呀!还不来认领,再不来,其他学校可要抢人了。】
金陵大学:【恭喜我校杰出校友关玉麟博士,获得我校特聘教授和荣誉博士。】
我是阿金:【狮子山农业大学赚大了,一下子获得两个院士级别的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