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玄幻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看到了一切_分节阅读_第301节
小说作者:岭南仨人   小说类别:玄幻小说   内容大小:1.53 MB   上传时间:2025-11-27 12:44:52

  以国内目前比较普遍的工艺,就是木材和竹材原料纸浆,每吨用水就是100立方米左右,以工业用水每立方米3块钱计算,用水成本就是300块钱。

  而三家镇造纸厂采用了水稻秸秆和蕉麻作为原材料,用水量会达到每吨纸浆300立方米左右。

  如果水循环利用率只有80%,那每吨纸浆仍然需要消耗60立方米淡水,这个消耗还是太高了。

  至少要保证水循环利用率可以达到95%,才可以让用水成本下降到最小。

  张信诚并没有直接指出问题,而是问道:“苗厂长,认为这个水循环利用率有没有提高的潜力?”

  “呃?这个很难,而且投入成本太高,还不如不改。”苗东岸摇摇头。

  “知道了,就这样吧!”张信诚心里面越发觉得,要尽快撤了这个家伙的职务。

  一点脑子都没有,就这种管理水平,他怀疑这个家伙是不是通过走后门进来的。

  就算是不会创新,难道不会抄作业吗?

  海陆丰公司旗下那么多工厂,一个个活生生的模板摆在那里,都不会抄作业,简直是无可救药。

  工厂的污水池和净水池上方可以铺设光伏板屋顶,既减少了水面蒸发,又获得了光伏发电的电能。

  污泥压榨设备才多少钱一套。

  连账都不会算。

  更何况,污泥后续处理需要运输到这么多工厂去处理,含水量越大,就增加了运输过程中的费用。

  只能说此人不是一个合格的管理人员。

  但凡有点脑子,看一下公司的其他工厂,都可以拿出一套改进方案。

  水循环利用率提升1%,每吨纸浆的市场成本减少了8.9元。

  将水循环利用率提升到95%,每吨纸浆可以减少133.5元的成本支出。

  张信诚带着一肚子火气离开三家镇造纸厂。

  一旁陪同的林文易心里面也看出张信诚非常生气,不过事不关己,他秉承着言多必失的态度,全程沉默不语。

  车队来到了墩头镇。

  墩头镇海水淡化工厂就在海边,这里原来是一家水产养殖场,被收购之后,目前正在改造。

  站附近的公路边,可以看到海水淡化工厂的一部分改造进度,张信诚就看了一下,并没有走进去。

  至于施工质量管理,他并没有太担心,因为负责验收工作的第三方公司,还有公司内部的工程验收办公室,基本不存在滥竽充数的可能。

  他淡淡地说道:“海水淡化之后的盐,是一个问题呀!”

  这个问题,其实公司内部已经在讨论了。

  毕竟每立方米海水含各类无机盐35公斤左右,未来这个墩头镇海水淡化工厂每年计划生产1亿立方米淡水,那就意味着每年至少要产生350万吨的盐。

  整个感恩市有10个海水淡化工厂,合计每年生产6亿立方米淡水,产生大约2100万吨盐。

  看起来也就2100万吨而已,国内的化工、食品加工、食用盐、化肥钾盐之类,完全可以吃下2100万吨粗盐。

  然而这种想法,注定是没有办法实现的。

  因为国内未来在沿海地区布置海水淡化工厂的地方,又肯定不止琼州感恩市一个地方,特别是以京城为首的环渤海地区,每年需要的淡水是数以百亿计算,到时候每年就会产生几亿吨粗盐。

  如此庞大的粗盐规模,肯定是没有办法完全利用起来的。

  无论是食用盐,还是化工盐,或者化肥钾盐,都消耗不了这么多产能。

  因此这么多粗盐,只有一小部分会被化工企业收购,剩下的粗盐,要么重新排入海洋,要么找一个废弃矿坑掩埋。

  直接排海,存在一些风险。

  因为大量的粗盐会快速提升附近海域的海水盐度,周围的海洋生物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出现大面积死亡。

  海洋生物死亡,还仅仅是一个小问题。

  真正的大问题,是局部海域的盐度增加,会导致海水运动发生变化,海流的运动动力机制,主要受盐度和温度影响。

  而海流又关系到气候。

  因此少量粗盐排海,海洋还可以靠自己庞大的体量进行调节,可是一年排几亿吨粗盐入海,那后果绝对一个巨大的生态和气候灾难。

  特别是未来的海水淡化大区:渤海。

  渤海是半封闭内海,水体交换周期较长,大概需要约30年左右,大量盐分输入会导致整体盐度显著上升。

  若以渤海总水量约1.7万亿立方米估算,2亿吨盐排放相当于每年增加约1.2‰的盐度,长期累积远超海洋生物耐受阈值。

  高盐度水体密度大,可能形成垂直分层,阻碍上下层氧气和养分交换,加剧底层缺氧,导致“死亡区”扩大。

  虽然渤海可以和太平洋交换海水,从而稀释一部分盐度,问题是未来黄海的齐鲁地区,也是海水淡化的主力,这同样会增加黄海的盐度,从让被黄海阻隔在内部的渤海,其水体和太平洋水体交流的时间延长。

  因此粗盐直接排海,绝对是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就地掩埋就成为了一个必然的选择。

  不过就地掩埋也不是毫无隐患。

  因为地下废弃矿区往往存在地下水,如果大量粗盐填充进去,一旦和地下水接触,很容易导致周围的地下水变成咸水,从而造成周围土地大面积盐碱化,这个后果同样非常严重。

  必须建设一个安全密封的储存系统,来保证这些粗盐不会泄露到周围的环境之中。

  这是一笔不小的投资。

  其实如果未来海水淡化之后,沿海的用水大规模增加,导致河流排入海洋的淡水增加,还可以考虑将一部分粗盐排入海洋之中,用于维持海洋的盐度平衡。

  不过这种事情,需要通过超算模拟计算,还需要很多专业科学家,以及全球各国通力合作,建立一个全球海洋和气候的动态监控系统,才可以进行排盐作业,不然还是别随随便便尝试比较好,免得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张信诚在感恩市做产业考察和布局工作。

  江淼和林书雅的院士增选结果,也在11月21日正式宣布。

  虽然网上不少人都猜到了江淼会获得院士,但是对于林书雅今年也一起获得院士,很多人是始料未及的。

  不过当结果公布之后,很多人静下来一想,随即又觉得合情合理。

  毕竟海绵电池的技术并不比仙豆大豆差多少,这个技术深刻改变了国内,乃至全球的电池和新能源产业格局,确实有资格获得院士。

  与此同时,网上的讨论热度也随之狂飙。

  不仅仅是国内的互联网在讨论,国外互联网也一样议论纷纷。

第二百五十七章 生物安全

  观察动物网。

  对于这一次院士增选进行了全程直播,同时还邀请了几个学者做评点。

  董肝帝和另一个主持人,加上三个学者,看着大会堂的直播画面。

  看到江淼正在上台发表演讲,肝帝笑着问道:“江淼先生获得工程院院士应该是实至名归,不过为什么还有科学院院士呢?这一点我有些不解。”

  一旁的学者之一赵教授提了提眼镜:“江淼先生的论文我拜读过,他获得工程院院士确实是实至名归,因为仙豆大豆这种大规模应用成果,肯定比较符合工程院那边的评选标准,不过科学院那边的评选标准是偏向于理论领域的,这一点我确实没有在网上看到相关论文,但是可能相关论文有保密要求吧!”

  没有戴墨镜的何教授也跟着说道:“确实可能涉及保密论文,不过我对于生物领域不太熟悉,小耿应该可能知道一些情况。”

  耿博士笑着说道:“从江淼先生目前已经发表的相关论文来看,他的理论比较特立独行,或者说创新度比较高,有时候我浏览这些论文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明显的割裂感。”

  “哦?耿博士可以给我们解惑一下吗?”董肝帝随即引导起话题。

  “这方面要详细解释,很难需要很长时间,我就简单说几点。”耿博士停顿了一会,然后继续说道:

  “江淼先生的相关论文可以分为三个领域,即农业育种、基因靶点、生物材料。”

  “实际上,这看似是三个领域,其实也可以看作为一个领域,那就是从基因靶点和基因编辑技术,衍生出农业育种和生物材料。”

  听到耿博士的这个描述。

  无论是董肝帝,还是何教授、赵教授都若有所思,不少正在看视频直播的观众朋友也有些明白。

  特别是那些在国内保密机构从事生物领域研究的科研人员,他们目前正在使用的女娲系统,就是来自于海陆丰公司,更准确一点来讲,是来自于江淼。

  因此这些人都非常清楚,江淼不仅仅在应用领域非常厉害,其在理论领域的贡献甚至更有价值,只是这些理论是不能公开的机密。

  这也是为什么看江淼夫妻俩的很多论文,明明是同一个作者,但是很多论文看起来却有些割裂感,还横跨多个领域。

  因为这其中缺少了最关键的生物理论。

  耿博士说出了自己的猜测:“但是我们从公开的论文资料之中,并没有看到相关的生物理论,很显然这一部分的核心理论,目前应该处于不能公开的状态,我估计这一部分理论内容,就是江淼先生获得科学院院士的基础。”

  “很有可能,不过这种信息应该非常敏感吧?”董肝帝也有些担忧,毕竟这是视频直播。

  “主持人别担心。”耿博士半开玩笑起来:“其实连我这个小小的益生菌博士都猜到一部分情况,全世界生物领域的学者都有这么方面的猜测。”

  “原来如此,国外学者也是这样猜想的?”董肝帝提了提眼镜问道。

  “我和导师今年参加了几个全球性的生物技术论坛,期间就有不少外国学者询问这方面的事情,他们询问江淼先生是不是发现了一种全新的生物理论。”

  何教授虽然是理论物理方面的学者,但他对于生物理论还是挺感兴趣的,便开口问道:“小耿,你认为为什么国外学者会这样猜想?”

  “呵呵,非常简单的一点,那就是成果数量。”耿博士也没有藏着掖着。

  赵教授也反应过来了:“嗯,小耿说得有道理。”

  耿博士如数家珍地解说道:“从2024年开始,江淼先生累计完成了鳗鱼人工繁殖技术、香兰草莓、仙豆大豆、麦克香蕉、榴莲的转基因砧木技术等大大小小,合计26个成果,如果加上林院士的成果,以及不公开的保密技术,哪怕是有其他科研人员辅助,这个成果数量也是非常庞大的规模。”

  董肝帝眼神之中也带着明显的惊讶:“你不说,我还没有感觉,你一说,我都被震惊了。”

  另一个主持人也跟着点了点头:“是呀!这些技术成果还非常成功,而且很多的成果战略价值极高,在如此短时间内密集出现,怪不得国外学者会怀疑江淼先生有特殊的生物理论。”

  何教授则好奇地问道:“小耿,你是研究生物领域的,你认为江淼先生的生物理论应该是什么?能不能猜一下?”

  “是呀!我也非常好奇,估计观众朋友们也一样。”董肝帝跟着说道。

  而此时直播间的弹幕,则冒出一大堆:

  【好奇】、【好奇宝宝】、【开门查水表】、【一样】之类的弹幕。

  耿博士倒是没有觉得这种事情不能说,毕竟现在国内外的生物领域学术界,早已经有各种各样的猜测,甚至暗中试探出了一些情况。

  毕竟随着女娲系统的使用人群越来越多,哪怕是一部分人只接触到一小部分内容,信息的泄露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只是核心的机密,外界并不知道,也没有办法检测到被隐藏在塔敏查干农场内部的那个科研基地。

  他半开玩笑着说道:“应该是一种可以快速筛选基因靶点的理论模型,因为这也是目前很多生物领域学者在努力的方向,这种理论模型可以提升生物育种的效率,从而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育种成果。”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73页  当前第30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01/47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看到了一切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