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
江淼在备忘录上写了这件事的结果要点,便转过头和姐姐说道:“姐,公司的实体事业部还要继续扩大。”
“还要扩大?这会不会对公司资金链造成压力?”姐姐提醒道。
姐夫也觉得扩张太快了:“就是,毕竟刚刚在珠三角投资了十个亿的物业。”
然而江淼却胸有成竹:“姐,姐夫,不用担心,我们公司五月份开始,每个月在新开拓的香兰草莓粉产业上,会增加3.5亿元的收入;在蜂蜜产业上,也会增加近1亿元收入;另外羊肚菌产业上,也会增加2400万收入。”
“这三个产业这么多的收入吗?”姐夫这几个月一直在关注养殖场的工地,并没有了解过公司又新增的产业。
“没有错。”
江霞思考了一会,也觉得可以继续扩张实体事业部,将实体店向全国各地延伸:“如果这样的话,我同意继续扩大规模,不过,阿淼,你计划从哪里开始?”
江淼直接做出决定:“其他地区暂时不要管,先向魔都和京城两个核心区扩张。”
毕竟北上广深,才是国内消费力最强的地区,趁着这几年国内经济低迷,在这些地方圈地,价格会相对比较低一点。
而且海陆丰公司的商品类型,也注定了当前必须注重大都市,而不是在小城市小打小闹。
“魔都有十六个区,每个区一间店铺一套员工宿舍房,外加一个仓储点,我将五月份的香兰草莓粉营收作为投资魔都物业的资金。”
“京城同样有十六个区,也是一样的安排,六月份的3.5亿就投资在京城;”
“七月份和八月份的资金投资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九月份十月份的资金,投资在沿海地区的各个城市,逐步建立起一条独立的物流运输线,确保公司的产品可以通过沿海地区,迅速完成南北方向的运输。”
江霞一边笔记,一边震惊弟弟的大手笔。
实际上,海陆丰公司一直有自己的物流车队,只不过没有正式成为一个事业部。
因为公司之前要向养殖户出售活体鳗鱼苗,这肯定需要可以进行活体运输的大货车。
后来又增加了配送饲料、白松露、冷冻鱼丸、鱼肉制品、草莓和预制菜的冷链货柜车。
目前公司一共拥有5辆小型的活体运输车、15辆中型冷链货柜车、30辆大型冷链货柜车。
这个规模显然是不够用的。
至于能不能将一部分业务交给顺风快递,除了网购的小件产品之外,其他的批发产品、特殊产品肯定不适合交给顺风快递,因为顺风快递没有想象中的负责任。
比如活体鳗鱼苗,顺风快递根本没有运输活体的专业车辆,如果靠打包,估计运输到养殖户手上,鳗鱼苗已经死了一半。
还有那些特种饲料,这东西一次性就是运输几十吨,还要全程冷链运输,延长饲料的保质期。
其他快递公司可不会帮海陆丰公司运输这些东西,找私人运输车辆,或者专业物流企业又不放心,因此海陆丰公司要扩大产业,并让各个产业的产品畅通无阻送达客户手上,只能进一步扩大自己的物流体系。
这也是大型农业集团的必经之路。
比如ABCD和中粮、中储粮、北大荒集团等大型农业集团,除了生产、加工、销售,他们的物流仓储产业也是不容忽视的基石。
没有强大的仓储和物流体系,产品再好也到不了客户手上,当年的老露西亚就是因为物流管理太垃圾,导致很多农产品生产出来后,只能烂在仓库或者铁路上,而他们的城市居民却有钱买不到物资。
国内这二十几年来的物流体系建设还算可以。
但是野蛮生长的快递行业,已经变成了一个过度内卷的产业,很多三通一达的地区承包者根本不赚钱。
江淼的想法是学**东快递,自己从种植养殖、深加工、运输、零售全链条展开。
虽然这样会增加成本,但是整体却是最可控的。
他如此激进地布局,也是为了以防万一,一旦和互联网大厂爆发冲突,对方可能会禁止海陆丰公司的网店在他们的软件上营运,或者故意压制流量。
只要实体事业部和即将成立的物流事业部,可以顺利展开,将触手伸向北上广深这些大都市区,到时候其他购物软件根本压制不住海陆丰公司。
毕竟海陆丰公司的草莓目前每个月才生产5~6万公斤,人参果也是差不多这个产量,番茄略微多一点,每个月有8万公斤左右。
这么一点生产量,别说北上广深了,哪怕是珠三角地区都填不满。
可之前海陆丰公司为什么不扩大产能?
原因就是江淼知道船小好掉头,草莓、人参果、番茄并不是垄断性产品,没有鳗鱼苗、白松露、特种饲料、鱼肉制品、香兰草莓粉那样固定的大客户。
一旦和其他电商平台交锋。
草莓、人参果、番茄产业可能会因此而销量大减。
因此江淼的计划是先开实体店兜底,只要珠三角的50间海陆丰专营店开业了,每间每个月销售1000公斤草莓,或许有些难,但是销售几百公斤还是可以做到的。
再配合海陆丰专营店的APP线上销售,以及公司在汕美本地耕耘近两年的实体专营店。
基本就可以保证这三个水果不会因此而滞销。
当然,海陆丰公司布局实体店,肯定不单单是为了三个水果,而是为了后续的其他产品,比如榴莲、香蕉、芒果、菠萝、荔枝、龙眼等。
水产品方面有各种鱼肉制品、活鳗鱼、活埃及塘虱、各种活鲑鱼、鳗鱼苗。
加上茶籽油、蜂蜜、牛羊肉、乳制品、白松露、羊肚菌和其他名贵食用菌。
基本就是一个小型奢侈品农产品超市。
海陆丰专营店的客户核心群体,就是大都市区的中产群体。
做高品质的奢侈品农产品,一方面可以和国内农民错位竞争,避免摧毁国内的相关产业。
另一方面,这还可以打破进口水果的“高贵”标签。
说了实体店和物流的布局,江淼继续说道:“姐,你们实体事业部要进一步整合,珠三角地区可以成立一个珠三角物业公司管理当地的实体店,魔都、京城也是同样的道理。”
“我会尽快安排,不过这需要人事部配合。”江霞当然知道成立区域子公司管理当地物业的必要性,毕竟她需要布局全国,没有时间精力去对接每一个专营店。
“嗯,我会让人事部经理配合你们。”江淼又想起一件事,不过这件事和事业部没有直接关系。
他在备忘录上记录着自己的想法。
打算明天去吩咐种植事业部,让他们尽快安排人员前往长三角地区、京津唐地区,成立两个子公司,在当地种植草莓、人参果和番茄,方便就近销售。
这三个水果并不是热带水果,不需要在华南地区专门种植,因此在核心市场周边合理开辟种植基地,可以有效节约运输成本。
和姐姐、姐夫聊了半个小时,两人便告辞回去隔壁的别墅休息了。
江淼从书房出来。
洗了一把脸,回到卧室里。
“谈完了?”书雅放下手上的育儿书。
“嗯,刚刚吩咐了姐姐和姐夫一些事情。”江淼脱了外套,拿起一个抱枕,坐躺在床垫上。
书雅将书放床头柜,然后一边轻轻地抚摸着略微鼓起的小腹:“阿淼,新乐康医药公司你打算如何安排?”
“新乐康医药公司的总经理余俭存将公司管理得如何?”江淼一边问,一边闭目养神。
书雅平静地回道:“管理能力马马虎虎,监察部派过去的小组并没有发现大问题。”
“幼薇的工作进行到哪里?”
“你是问红斑狼疮特效药的项目?”
“嗯。”
“勉强可以用,但问题还是很多,她通过协和医院的关系,拿到了100个国内的红斑狼疮患者血样,对比了相关基因之后,发现每个患者的相关靶点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江淼自然清楚这一点:“她的特效药在做了求同之后,是不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就是这样。”
“她的方案本来就不可能成功。”
“那你为什么不提醒她?”
江淼摇摇头:“她性格太倔了,让她碰碰壁先。”
书雅提醒道:“如果这样,那新康乐医药的产品如何安排?总不能一直生产口罩和布洛芬吧?这两个产品根本维持不了工厂的运行成本。”
“目前那边的药物研发实验室招聘了多少人?”
“招了20人,3个药物研发方面的博士,17个生物化学医学领域的硕士。”
江淼睁开眼睛:“给他们找点事情做吧!羊城不适合研究新药,让余俭存将药物研发中心迁移到汕美城区,建立一个高规格的生物药物实验室。”
“这又要投资不少钱呀!”
“就投资3亿元吧!”
“那你打算让那些药物研究员研究什么东西?”
江淼思考了一会,突然想起前段时间去漠南的沙漠之中,发现的一种天然真菌,那东西有不错的潜力,可以考虑开发成为全新的抗生素。
不过他随即又摇摇头,这个真菌要人工培育的难度非常大,除非他和书雅出手,不然研究到猴年马月都不一定有成果。
他近期没有空,书雅要养胎,肯定不能做真菌和药物研发,何幼薇又是半桶水。
再三考虑之后,江淼还是从化学制药入手。
第一百六十五章 新科(中杯)
5月25日。
江淼收到了国家科技进步奖项评审委员会的邀请,让他和林书雅下个月21日,前往京城的大会堂参与颁奖仪式。
对于这个结果,江淼其实已经知道了,他和书雅的成果,都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相关获奖公示是在今年四月中旬发布的。
不过考虑到书雅还要养胎,不便太过于外出奔波,他随即回复了一封邮件给奖项评审委员会那边,表示林书雅有孕在身,没有办法前往京城领奖,将由他代领。
很快,评审委员会那边也回复了,同意由江淼代领,不过需要他准备好相关的获奖感言和成果展示内容,包括林书雅获奖的“白松露人工栽培技术”,同样需要准备。
处理了这件事。
江淼来到了南湖实验区。
不过今天他并没有去实验室做实验,而是在这里会见了新康乐医药总经理余俭存,技术总监何幼薇,以及那三个生物化学医药领域的博士研究员。
面对母公司的大老板,余俭存正襟危坐。
哪怕是有些傲气的三个博士研究员,面对江淼时,也有些压力和拘谨。
毕竟眼前这个男人,是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一个百亿农业集团的创始人,赛里斯饲料协会副会长,以及上个月刚刚获得的赛里斯渔业协会—水产养殖分会副会长。
他老婆林书雅则在三月份担任赛里斯食用菌协会副会长。
就算是三个博士研究员觉得自己在药物领域上,比江淼专业,但是出于对于顶级科学家的尊重,他们还是表现得比较谦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