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其中20万亩会平整成为方便机械化的标准农田;剩下的15万亩会采用大豆紫花苜蓿混播的方式,作为牧草地使用。”
其中一个戴着眼镜的研究员听得直挠头,有些惊疑不定地提醒道:“江博,你应该清楚当地的降雨量,而养畜牧河的水也基本是有用处的,恐怕当地的地下水支持不了,如此大规模的大豆种植。”
“这确实不妥当,哪怕是采用水肥一体的浅埋滴灌,每亩大豆也需要90立方米的水,35万亩需要抽3150万立方米的地下水,这用水规模太大了,估计不用几年,整个塔敏查干沙漠的地层就快速沉降。”另一个鼻梁上有一颗大黑痣的研究员也眉头紧皱。
江淼笑着摇摇头:“各位不要担心,我们公司只在头年会抽2100万立方米的地下水,而且如果遇到有降雨,这个用量还可以进一步减少。”
“呃?”张志勇听得一头雾水:“江博,你们明年不种了?可明年不种,那你们投资这么多钱平整土地,可没有办法回本呀!”
江淼随口解释了一下:“我们公司开发三个新品种,是多年生的大豆,而且种植之后,可以不用浇水,只靠自然降水和夜里的露水,就可以维持正常的生长。”
闻言,张志勇便想起了以前学习过的一些内容:“多年生品种?是通过杂交南方系的野生大豆获得的性状吗?这品种在北方可以适应吗?”
“我们在实验室模拟过北方的天气,没有问题。”
戴着眼镜的研究员则好奇地问道:“江博,不知道你们公司的新品种亩产可以达到多少?”
黑痣研究员也跟着劝说起来:“江博,你们公司要三思呀!现在大豆很难赚钱,最好不要一下子投资如此庞大。”
这些研究员刚才可是看到了这个基地里面,大批正在布置的设施,还有两百多辆工程车辆在不远处施工,这规模至少要投资几个亿,他们真的心疼这些钱。
张志勇也有些担忧的提醒他:“江博,你可能不了解目前国内的大豆行情,近期蛋白含量36%的三级大豆,市场收购价格才3600块钱每吨,而哲里木市的大豆平均亩产只有150公斤左右,你别看我是研究大豆,但实验田和普通农田是两回事。”
他们说的话,确实有一定道理。
毕竟张志勇团队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东北西部灌区春玉米、大豆密植水肥精准调控丰产高效栽培模式”,24年其试验田测产结果显示,大豆理论产量达到390.93kg/亩(含水率13%),刷新了漠南地区的小面积高产纪录。
可这并什么用,至少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
关键就在“小面积”这三个字上。
如果精耕细作,加上水肥光热充足,又没有遇到极端天气,加上种子比较好,要在实验田达到这个数据并不难。
可从小面积到大面积,才是真正的难题。
江淼先感谢了张志勇团队的好意:“各位的好意,我非常高兴,但是我们公司投资这个项目,自然是为了赚钱而来的,亏本的生意,我肯定不会做。”
面对一意孤行的江淼,张志勇心里面叹息,不过他也知道适可而止,毕竟这是海陆丰公司的投资,他提醒了就好,人家听不听,那就不是他可以决定的事情了。
其他几个研究员也是欲言又止,但是看到自家老大闭口不谈,也选择了沉默。
张志勇岔开话题:“江博,你们大豆的亩产可以达到多少公斤?”
“290~332公斤之间。”江淼如实告知。
“这个产量还可以。”张志勇并没有太惊讶,因为他下意识地认为这是海陆丰公司实验田的数据。
而他们研究员团队合作的不少农户,在小面积种植下,也可以达到这个水平。
张志勇说起另一个事情:“江博,如果可以的话,我们想在你们的种植基地留下一片观测田,面积不用太大,10亩就可以。”
“没问题,我们基地的大豆六月中下旬开始播种,十月中旬开始收割,到时候你们直接联系我们分公司的负责人吴松或者刘治本就可以。”
“好。”张志勇笑着点了点头。
“看来,江博你们的新品种大豆是短生期类型的。”眼镜研究员对此并没有感到意外,因为他们这边的气候原因,长生期的大豆品种不太适合。
张志勇则谈起了种苗推广的事情:“江博,如果你们种植基地的大豆今年的表现比较好,明年的多年生实验可以保证60%的亩产,我可以帮你们向本地一些种植户推荐,你们公司应该卖种子吧?”
“这是自然。”
说到种子,张志勇又想起一个事情,赶紧提醒道:“江博,你们的大豆品种注册了专利没有?如果没有,要尽快注册,如果你觉得品种价值很多,最好注册国际专利,免得被国外的种苗企业抢注了。”
“多谢提醒,我们已经注册了国内外的专利,而且还注册了一部分特殊基因片段的专利。”江淼对于这一点,是非常注重的。
听到江淼连基因片段都注册了,张志勇有些惊讶,心里面也对于海陆丰公司的这三个品种感兴趣起来。
毕竟普通种苗企业就算是注册专利,一般也是注册国内的品种专利,连国际专利都很少注册,就更别提专门去注册品种相关的特殊基因专利了。
除非这个品种真的非常特别,而且经济价值非常高,才会这样注册。
因为注册专利是要钱的,而注册基因片段的专利,可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还需要提供基因检测报告,确定提交的基因片段属于新发现的基因片段,才可以获得该基因片段的专利。
以前国内不注意这种事情,还将野生大豆的种子赠送给孟山都公司,然而对方拿着这个野生大豆的一部分特有基因片段去注册专利,反过来起诉国内的种苗企业,要求国内企业支付使用了特殊基因片段的专利费。
这就是不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的恶果。
张志勇回过神来:“江博有准备就好,免得被国外那帮吸血鬼钻了空子。”
“当时在狮子山农业大学读书时,我老师也经常提醒我们,要提防国外的种苗企业。”江淼喝了一口咸奶茶。
“是呀!国内以前没有经验,被国外种苗企业窃取了很多我们特有的种苗资源。”张志勇说到这里,也是痛心疾首。
在不知不觉间,谈了两个多小时,看到快临近中午,张志勇才想起来今天还要去八氏县的沙漠研究站,他赶紧向江淼告辞。
江淼本来打算请他们吃个午饭,但是急着赶路的张志勇婉拒了。
随着张志勇带着团队急匆匆离开。
而刘治本和吴松也处理好了养殖基地的一些事情,回到了主基地这边,向江淼汇报了一下情况。
就在几人谈话期间,黎子轩敲门进来。
“老板,这是蒋总刚刚发过来的几份文件。”
接过文件,江淼快速翻了一遍。
就三件事。
一个是收购羊城新乐康医药公司的事情已经谈好了,价格比之前预计的还便宜了1700万。
第二个事,是姐姐负责开拓的珠三角开拓项目,目前已经完成了鹏城和鹅城的店铺和住宅购入。
最后一个事情,则是昨天晚上有人试图潜入公司的埃及塘虱养殖基地,被安保人员当场抓获。
第一百五十三章 摸底(中杯)
对于本部发生的事情,江淼并没有太担心,毕竟海陆丰公司已经不是一年前的草创阶段。
在各项制度已经完善的情况下,加上姐夫、姐姐、书雅等人在,他不必担心会出大问题。
而第三个事情,那帮试图窃取海陆丰公司机密的人,是一个从桂省边界跑过来的安南人团体。
从蒋海波发过来的详细情况来看,这帮家伙是借助了过来桂省砍甘蔗的地下渠道,然后再从桂省通过乡镇公路跑到汕美这边。
因为这件事,汕美当地已经向上面专门汇报了,估计接下来一段时间,桂省南边想过来砍甘蔗的安南人要倒大霉了。
而江淼也抽空通过互联网,调查了一下安南地区有动机的企业和势力,不到两个小时,他就查到了这帮家伙。
主要是在调查报告之中,有那帮家伙随身携带的卫星电话,江淼就是通过这个卫星电话的号码,反向定位了对方的位置。
有位置就好办。
“南越集团?”他目光满是冷冽:“不知死活。”
然后江淼就随着网线,打开南越集团的工厂内部网络。
看到对方已经半停产的鱼粉工厂,直接跳过那几个鱼粉工厂,他的目标是对方正在生产的工厂。
比如巴沙鱼鱼柳的生产线。
他通过操作人员随身携带手机,将添加剂调配室内的电子秤,暗地里调高到2倍,但是表面显示器还是原来的数字。
加工鱼柳过程中,一般会使用三个类型的添加剂,即保水剂、抗氧化剂、防腐剂。
其中抗氧化剂以维生素c为主,防腐剂则是山梨酸钾,这两个东西过量使用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但是保水剂,一般是使用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等,适量使用可保持鱼柳的水分和口感,让其在储存和烹饪中不易失水变干柴。
若磷酸盐添加过量,会使鱼柳中的磷含量过高,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增加骨质疏松、骨折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当然,两倍其实不高,偶尔吃一两顿没有关系。
而且江淼可没有打算让这些产品流向市场,只要南越集团的问题鱼柳生产出来,并且开始出口,他就通过网络向赛里斯和阿美丽卡海关举报对方。
因为南越集团的鱼柳产品,主要的的出口市场就是这两个地方。
不过仅仅是这样还不够。
江淼如法炮制,进入了南越集团那家拥有年产80万吨饲料的工厂,他意外发现这家工厂的设备自动化水平还不错,甚至还有几台先进配料机,可以在搅拌饲料原材料的时候,喷入定量的微量元素和微量成分。
这设备是通过计算机,设定好参数的。
他好心地给对方研究了一下配方,专门针对他们主产的巴沙鱼饲料、南美白对虾饲料、罗非鱼饲料。
思来想去,江淼选择了白对虾,主要是这个水产品的经济价值比较高,而且比起耐造的巴沙鱼和罗非鱼,白对虾太容易死了。
加上南越集团的巴沙鱼饲料多为内部消化,白对虾饲料则以外销给当地的养殖户为主,到时候使用了他们家“饲料”后,大面积绝产的养殖户,肯定要找南越集团的麻烦。
他只是随手调整了几个微量元素的喷入量参数,让新配方饲料可以导致白对虾体内的氧气无法和血红蛋白结合,从而缺氧而死。
搞定好这一切。
不知不觉就来到了3月14日,距离江淼抵达哲里木市,已经过去了三天时间。
他视察分公司的工作差不多结束了,也调整了一下分公司的管理层,将一部分可能有问题的管理层,调回本部,或者直接清退。
不过他来漠南分公司的事情还没有完全结束。
这一次江淼没有让吕伟斌等人陪同,而是带着李子轩、柯勇等十几个人,开着分公司的四辆皮卡车,先在家园县“游山玩水”。
实际上,是江淼在寻找矿脉。
海陆丰公司其实是拥有采矿的相关手续和资质,这是通过饲料协会的关系,获得的合法手续。
不过江淼并没有打算马上开采相关矿物,也不打算让海陆丰公司本身去采矿,而是成立一个子公司。
之所以要搞采矿业务,主要是为了未来考虑。
随着这几年国际形势越发严峻,江淼必须未雨绸缪。
别看农业和采矿看起来没有什么关联,实际上,两者的关系非常密切,比如氮磷钾三大化肥原材料,还有大量微量元素化肥原材料,很多都需要通过采矿来解决。
氮肥可以通过煤炭或者天然气,使用空气进行合成。
可钾肥和磷肥却需要开采矿产,特别是磷肥,国内目前每年开采上亿吨磷矿石,生产了全世界40%左右的磷肥,但是国内的磷矿储备只剩下三十几亿吨,而且很多都是低品位矿脉,提炼成本太高了。
可是不生产又不行。
除此之外,还有铜矿、锰矿、钴矿、铬矿、铂族,都是国内非常稀缺的矿物资源。
其中最危险的,当属于磷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