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一想到厂办的大哥大姐们、和在厂办能偷懒的日子,关月荷的想法又不强烈了。
朱大姐拎着厂里发的中秋节礼从队伍前头走过来,特意来安慰她道:“排前面和排后面都一样。”
今年中秋分的东西算是丰厚的:两块月饼和一网兜水果和一只处理好的鸭。
确实是排前排后都一样,水果是一兜兜的,鸭也是成只的,个头几乎都一样。而且不准挑,排到了,负责发的人拿到哪份就是哪份。
关月荷心情舒坦了。
采购科这次没能抢到猪肉,只能选择去养殖场订鸭子。
大家也没失望,有得肉吃就很不错了。一手水果月饼,一手鸭子,笑呵呵地往家赶。
五星汽车厂就不一样了,每个工人中秋节的福利里有一斤猪肉,同样也是分到两块月饼和一网兜水果。
猪肉是好吃,但一斤猪肉的重量肯定比不上一只鸭子。
还有别的单位,比如防疫站、废品站、日化厂等等,他们拿回来的东西各有不同,但都大差不差。
除了极少数搞技术的工人级别高而收入高,剩下的大多数普通工人收入差距不大。
差距小,就容易满足。毕竟,大家都这样。
过年过节拿到的福利也是,大家都差不多,碰上面了就都能乐呵呵地聊几句。谁也别眼红谁。
但当天晚上,几乎没有肉香飘出来,大家不约而同地把拿回来的好东西留到中秋当天再吃。
除了极个别人家。
比如住在二号院门房的陆昌和卢艳两口子,他们已经把肉都下锅了,两口子的大海碗最上面铺了厚厚一层肉。
临近几个院的小孩因为挥散不掉的香味哭闹,连宋公安家的西北西南也闹着要吃肉,被宋公安拿皮带追着打,才边哭边说不吃了。
宋公安的皮带追老半天都没追上跑两步歇一下的宋西南,急得已经爬上屋顶的宋西北嗷嗷叫。
关月荷坐门口看热闹,没肉吃也觉得今晚的窝窝头特别香。
至于宋西北和宋西南兄妹俩求她揍他们爹——宋公安,她当什么都听不到。
隔天早上,关建国和林玉凤带俩孩子去林家送中秋节礼,顺便跑一趟姥姥姥爷家送礼。
本来应该是关沧海和江桂英跑一趟的,他们也别的亲戚要走,但还是让关建国绕一段路去江家。
关月荷知道还是因为“借房子”给闹的。
她搬进新家请客那天,姥姥姥爷一家就惦记上了她的房子,想借一间给表哥结婚用。
说是借,但什么时候还也没个说法。日子一久,借出去的屋子到底归谁都成问题。
她当时态度摆了出来,她和姥姥姥爷感情都一般,借房子那是不可能的。
但舅舅舅妈没死心,好几次来家里找她妈,话里话外都是想借房子。
他们本来想着国庆就让表哥结婚领证,但房子没着落,人家女同志说再等等。
再等下去,还不知道能不能结成。
她妈一直压着没给应下,舅舅舅妈早有意见了。
眼看着中秋都来了,国庆也不远了,舅舅舅妈肯定还得提这事。
今天也是为了躲麻烦,省得过去了,姥姥姥爷要拿长辈的派头压着他们点头,她爹妈干脆让大哥把礼送过去。
第28章 礼物
而此时在姥姥姥爷家的关建国和林玉凤, 正被舅舅舅妈分别拉到一旁去“说点事儿”。
关建国庆幸他们是先绕来这边,还能借口说赶着去孩子姥姥家送礼得走了,不然还会被继续“敲边鼓”。
一从姥姥姥爷家出来, 两口子纷纷大松一口气, 伟伟和静静不懂事,觉得有意思,也跟着学爸妈愁眉苦脸地唉一声。
孩子爱学嘴,他俩就没立刻问对方被喊去说了什么, 骑上车风风火火地往林家赶。
没想到林家那也有事。
林玉凤是家里的大姐,底下就林玉珍和林红阳两个弟弟妹妹。
林玉珍和林红阳只差了一岁,可以说,林红阳是父母的眼珠子, 而林玉珍自小就是林玉凤拉扯大的,姐妹俩的感情才最好。
父母唯一的工作给了林红阳, 林玉凤偏心妹妹,就把自己的那份工作给了她。
现在,林玉珍和林红阳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 都各自谈了对象,一两年内也该成家了。
问题是,林红阳谈的对象提了要求, 要么给三百块彩礼,好让她买份工作。要么就把林玉珍的工作转给她, 反正林玉珍都是要嫁出去的了。
林玉珍哪可能把工作让出去?林父林母就说让她出三百块钱。林玉珍同样给不出。
林玉凤喜欢妹妹比喜欢弟弟多,但也舍不得白送一个工作出去。
姐妹俩当初说好的, 林玉珍结婚前的工资大头要给林玉凤,当是林玉珍帮忙上班,一个不用上班就能拿大部分工资, 一个能靠工作留在城里。结婚后再拿三百块钱给林玉凤,工作就算彻底买断了。
林玉珍对上交工资大头和拿钱买工作没有意见,谈对象时也坦白了自己的情况,正和对象一起攒三百块钱,还差一些,年底应该能攒够。还了大姐后,明年初正好领证结婚。
现在叫她为林红阳的婚事出一份力?林玉珍心想,她不出一口气都算好了。
任凭家里怎么说,林玉珍就是不松口。
她这儿油盐不进,大姐姐夫来了,父母就让他们去劝劝。
林玉珍看了眼坐在旁边低头不语甚至一脸委屈的林红阳,心里莫名冒出一股郁气。
“你们都是姐姐,得帮帮红阳啊,以后咱们家还得靠他撑着。”
“玉珍工作几年,平时就给家里交六块钱,我和你妈没说过她一句,现在让她帮一把怎么了?”
“建国,你说说,我们就是让她拿三百块钱出来,工作了四年,平时也没往家里交钱,难道连三百块钱都没有?”
关建国听着听着,总算是明白老丈人真实的打算了。
当初林玉凤一声不吭地就把工作转给了林玉珍,后来老丈人两口子也知道了原因,当然知道林玉珍的工资是林玉凤去领的,三分之二得给林玉凤。
工资大头交了出去,还得每个月给家里交六块钱,林玉珍就算一分不花,四年也攒不下三百来。
说白了,要钱其实是跟林玉凤要的。没要到,就让林玉珍把工作让出来。
“红阳也工作三年了,三百没攒到,两百五总攒到了吧?一大老爷们,想娶媳妇儿,还得靠姐妹出钱?”关建国开玩笑似的道:“红阳,你这媳妇儿娶回来,能不能养得活人家哦?”
林父老两口一滞,表情不自在,想反驳又找不到话来。
林红阳只会低头看手指,“我都说我出钱了,爸妈非说让姐也帮衬一把。”
关建国笑笑,睁眼说鬼话呢?
没说大姐二姐,那就是指望两个姐都帮衬了?
林玉凤此时无比喜欢大姑子逮谁骂谁的伶牙俐齿和小姑子六亲不认的大拳头,可恨自己嘴笨还不敢在娘家发威。
躲屋里的林玉珍听不下去,冲出来吼道:“爱娶不娶,明天我就去曾雪家里问问,他们家是不是揭不开锅了要卖闺女挣钱!”
话都没说完,眼泪就情不自禁地哗啦啦掉。林玉珍恨自己的眼泪不争气,从小和人吵嘴总是话刚出口,眼泪也跟着落。
“不准去!”林红阳倏地站起来瞪她,两手紧紧握成拳头。
刚刚还一副唯唯诺诺只听父母话的样子,现在倒是硬气了,都知道要大声抗议了。
“问什么问?”林母使劲拍了两下林玉珍的后背,气道:“你跑去闹,把红阳的对象闹没了,你就能得好了?让你对象家里怎么看你?不准去!”
“不想我去闹,你们倒是别惦记卖我啊。”林玉珍抬手狠狠擦了下眼睛,看林红阳像看第一次认识的陌生人似的。
“谁要卖你了?养你这么多年,饿过你一顿没有?还送你去读初中,你看看周围谁家闺女能读完初中?让你拿点钱帮衬下家里,你就要死要活,养你有什么用?”
“读初中的钱是我姐给的,你们才没打算让 我读初中!”要不是她姐提前把工作转给了她,后来政策一出,她肯定也是下乡中的一员。
“没给你读初中的钱,你吃饭不要钱?穿的衣服不要钱?可真是个白眼狼,你是石头里蹦出来不吃不喝就能活的?”
吵架的声音拔高,好事的邻居过来敲门,“老林,和闺女吵啥哦?你们玉凤嫁得好,玉珍又是工人有出息,你有啥好骂的?”
“就是啊,老林你们两口子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外头有人忍不住噗嗤笑出声来,这些话都是林父两口子平时和邻居显摆的,借着出息的两闺女,没少贬低别人家闺女,还把功劳都往自己身上搬。
他们平时找不到机会戳破这两口子的牛皮,现在可算让他们逮住机会了,那不得多说点?
“我家的事有你们说嘴的份?”啪地一声,把门窗都给关了起来。
关建国不想掺和老丈人家的事情,更不可能同意给小舅子出三百块钱的彩礼钱,带来的节礼往桌子一放,拉起俩不敢闹腾的娃,喊上林玉凤,“爸妈,我们还得回家吃饭,先回了。”
想了想,又看向林玉珍道:“对了,月荷说有事找小妹你帮忙,爸妈,小妹跟我们走一趟,晚点我们再送她回来。”
林玉珍还没回过神,就已经被林玉凤拉出门了。
关月荷找自己帮忙?林玉珍一听就知道这是姐夫临时找的借口,她和关月荷在外头遇上了,甚至有可能没法一下子认出对方来。
事实确实如此。
他们回到银杏胡同时,关月荷正从外头跑回来,带回个大消息:国营商店来了一批新鲜的鱼,量不多,现在还没多少人排队。
“哥,你先去排队,大嫂你去拿家里的副食本。”关月荷见着人就快速安排好了,她也要回家拿她的副食本。
见旁边还有个人,顾不上细看是谁,她就道:“别愣着啊,你赶紧回去拿本啊,顺便和你们院的人说一声。”
林玉珍懵住:“……”
说完她就冲进了二号院,“百货商店来鱼了,赶紧去!”
家里的粮油本、副食本、户口本等等,都被她收在卧室新淘到的床头小柜子里,一块蓝色的布包着,她拿了副食本,再从旁边的铁盒子拿钱。
等她再冲出去时,胡同里不少邻居也跟在她身后跑。
个个跑得上气不接下气,但一抬头,关月荷已经没影了。
见到她来,林思甜松了一口气,来得快不怕排不上。
她俩出来逛百货商店,正好遇上人家有货来。俩人谁也没带副食本也没多带钱票。都不用商量就决定好了,她留下排队等林大爷或者方大妈带副食本来,关月荷则是跑回家拿东西。
多亏关月荷跑得快传消息,其他地方的人知道消息赶过来时,前面已经排了几十个银杏胡同的人了。
单位发了肉,现在还买到了鱼,今年的中秋菜品格外丰盛。
但大多数人家都不打算吃完,把鱼留着打算明天继续吃。
陆昌和卢艳出去走亲戚没赶上买鱼,难受得心口疼,琢磨了一圈,最后去找别家换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