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言情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国营厂工人日常[年代]_分节阅读_第318节
小说作者:梁图图   小说类别:言情小说   内容大小:1013 KB   上传时间:2025-11-27 13:42:30

  今年没有了。

  关月荷仰头看了眼,心想着,或许未来也不会再有五星汽车厂全体职工喜迎元旦的红色横幅挂在胡同口了。

  不过,有没有那条红色横幅,对大家的生活没什么影响。

  大家目前最关心的,依然是厂里产权改革、被撤掉的分厂怎么处理这两件事。

  过了元旦,这两件事都有了下文。

  五星汽车厂要实行承包制,并对外出售部分被撤掉的分厂的设备。

  原来下岗待业的工人,五星汽车厂决定跟工人买断工龄。另外,下岗待业的工人如果没买断公房,可以选择把买断工龄的补偿换成目前居住的公房。

  甭管是在职的工人还是下岗待业的工人,都不满意,闹了将近半年。连今年的春节、劳动节都是在吵吵嚷嚷的气氛中度过,直到93年的7月到来,五星汽车厂的两项大举措才算彻底落实、完成。

  至此,银杏胡同除了小部分房子的产权仍是五星汽车厂所有,其他的房子产权都归了私人。

  这和十几年前的情况完全掉了个。

  而卓越服装厂的产权改革,也有了最终的方案出来。

  谷满年长长地呼了一口气,“全厂工人大会上,全部工人一致同意,决定由全厂工人把国有资产全部买断,土地有偿租用。意思就是,政府以后不再参股了。”

  满屋子的人都震惊了。

  “政府不参股了,那服装厂还能算国营厂吗?政府能同意这个改革方案?”关沧海发出一连串的提问。

  关月荷又接着问:“厂子由工人买下来后,厂领导班子怎么定?全部由工人选举?”

  当下的国营单位,厂领导,尤其是厂长、书记,那是由上头主管部门任命的。再者,要是政府不再参股,这国营厂不就是算是私人企业了?

  谷满年一一解释道:“这叫股份制,全体职工买断下了厂子,那职工们就是股东。咱们也不算是独创一个方案,诸城一家电机厂就是这么改革的,他们的270名职工合资买下了电机厂。他们只改革了四个月,效益大幅度提高,现在,诸城各个国企正在推行股份制试点。咱厂里上个月,专门从各个部门、车间抽调了代表,成立考察组,去了诸城电机厂实地考察,了解了他们改革前后的变化,回来后开了会,工人们才决定学习诸城,就搞股份制。”

  林大爷张了张嘴,最后还是没说。

  倒是关沧海藏不住话,着急地道:“那这不就是国企私有化了?”

  他没说出口的是,这不就是搞资本主义复辟?

  谷满年倒是看得开,管它是什么形式,只要能让厂子变更好,工人们的收入提高就行。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不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当下私人厂越来越多,国营厂还是以前的老模式,吃大锅饭,他们卓越服装厂早晚也要被时代抛弃、走上破产倒闭的道路。

  也就是现在的厂领导有头脑有想法,不改革,等过几年郑厂长退休了,上头再安排个不思进取的厂长来,到时候就完蛋。

  也就是意识到了这点,厂里的工人们才会一致同意由工人买下厂子。

  而且,职工当家作主,个个都是厂子的主人,个人与厂子的利益休戚相关,工人只会更积极。

  听完谷满年的这些话,关沧海彻底没话说了。

  叹气感慨道:“也有道理。难怪卓越服装厂这几年没倒退,还年年招工人。”

  别的厂,别说招人了,不大批大批地裁人就不错了。像卓越服装厂这样不退还进的厂子,在当下很难得了。

  看看人家,次次改革都是以工人利益为重,大刀阔斧,说改革就一改到底。

  但这太彻底了。

  卓越服装厂的改革方案月初提交上去后,像是石子砸进了大海里,没有掀起波澜,也迟迟没有下文。

  “那就慢慢等呗。”谷满年也不着急,“离咱们厂长退休还有好几年,今年没改成,那就看来年。”

  估计上头也在等着看诸城改革的成效。他相信,要是诸城那边改革的效果显著,股份制在全国推行,是早晚的事情。

  这家里,就他一个卓越服装厂的工人,他都没发愁,家里其他人倒是个个皱眉头。

  谷满年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他们今天过来,是听说娟娟今年高考的录取结果出来了,考上了理工大学,居然和陈立中是一个学校。

  娟娟考上大学的事情还没说,倒是一帮人讨论起他们卓越服装厂产权改革的事情。

  “哦对,你们二哥二嫂说了,等录取通知书下来了,就在老家请客。你们到时候把星期天空出来,都回去热闹热闹。”

  刚刚的严肃气氛一扫而空,家里有大喜事,大家也都高兴,纷纷附和道:“那肯定得回,我请假也得回去啊。”

第218章 退休

  关月荷上次回老家, 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倒是林听她们几个小的,年年寒暑假都往丰收大队跑。

  大伯母一家也因为娟娟姐弟俩在城里读初高中,没少往城里跑。

  关月荷小院空着的客房, 和一号院那间空出来的主卧,基本都是大伯母一家进城过夜时才有人住进去。

  “二姐, 好了没有?大哥的车到了。”关爱国过来敲门。

  “来了。”关月荷和林忆苦倒是轻松,但林听是又背书包又拎大包小包的。

  他们回老家吃饭,下午就回来了,不能耽误明天上班。而林听要留在老家住几天。

  “舅舅帮你拿。”

  “我自己可以!”林听躲过关爱国的手,哼哧哼哧地往银杏胡同飞奔。

  “嘿!舅舅帮你拿还不好?”关爱国挠挠头,“二姐, 她又琢磨啥坏主意呢?”

  “怎么就是琢磨坏主意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多吃多锻炼才有力气……”关月荷懒得继续解释下去, 拍了下他后脑勺, “别废话了,赶紧走。”

  关爱国气了几秒又泄了气, 想说他都三十多岁的人了,怎么还动不动就打他?但话刚到嘴边,二姐和二姐夫都盯着他看……算了,一家人。

  来的不止他们, 还有林大爷方大妈和林思甜一家三口, 关建国买的小客车塞满了人。

  关建国以前在厂里的运输队就是开大车的,之后在厂里办了停薪留职开起了出租车。本来开出租开得好好的, 但机械厂从去年开始也走了下坡路, 效益不好,只能让一部分工人下岗。而非机械厂子弟的伟伟就在第一批下岗工人名单里。

  二十七八岁的人了,总不能下岗了就待家里闲着。于是, 关建国就让伟伟去学了车,接他的班开出租,他则是买了辆二手小客车,每天往郊区底下的乡下跑,载人运货。

  伟伟下岗待业后,原来定好的结婚日期一拖再拖。

  大哥大嫂琢磨给他再找个工作时,倒是知道要问家里人的建议了。让伟伟去买小客车拉客的主意是谷满年给出的,大哥大嫂听进去了,只不过是父子俩换了下工作。

  正想到这儿,伟伟就开了出租过来,招呼爷爷奶奶和林大爷方大妈坐他的车。

  “我们今儿也奢侈一把坐出租车去。”江桂英乐呵呵地拉着老姐妹上车。

  几个老的不选择坐小客车是对的。

  关月荷坐在最后面那一排,都觉得耳朵嗡嗡响。挨着她坐的林思甜恨不得两只手都捂住耳朵。

  “咱们以前没这么闹腾吧?”

  “我们是,你哥不是。”关月荷和好姐妹说悄悄话。

  “……也是,闺女像爸、外甥像舅。怪不得。”林思甜瞬间觉得林听和陈鱼太吵是件理所应当的事情,而瑶瑶……天天和这两个能闹腾的待在一块儿,近墨者黑,也合理。

  “嘻嘻。”俩人不约而同笑了起来。

  坐在中间的林忆苦若有所感,回头看了眼,正好看到她们两个拿手挡着嘴巴说话,说几句就抬头朝他和陈立中看一眼,又笑得肩膀一抖一抖的。

  照他对她俩的了解,这会儿十有八九是在说他和陈立中的坏话。

  很快,关月荷和林思甜顾不上说谁的坏话了,颠簸了一个小时,丰收大队终于到了。

  回老家的路好走多了,以前要又坐公交又骑自行车得花两个小时才能到,现在坐小客车,从胡同口到大伯大伯母家门口,只需要一个小时。

  怪不得老爹每次从老家回城都要念叨,说现在老家条件好多了,那小楼房住起来,比银杏胡同的老平房舒坦多得多。

  关月荷站在伯父伯母家的院子门口往里看,一栋两层高的小楼房尤其显眼。

  独门独户的小楼房,谁不喜欢啊?

  反正关月荷就喜欢得很,要不是自家的小院没法建个两层高的,不然她也要建个小楼房。

  屋里收拾得干净亮堂,大件也样样不缺,彩电、冰箱和电话,新时代的三大件,就在客厅里摆着呢。

  但二哥说了,他们家在丰收大队不算是条件最好的,有些人胆子大,敢想敢干,承包的地更多,这几年下来挣得盆满钵满。

  院里进进出出都是人,大伯大伯母一家在丰收大队的人缘好,娟娟考上大学,来喝喜酒凑热闹的人多。

  “卫国,你和秋月以后就等着享福了。娟娟考上了大学了,以后毕业出来能当干部,就是城里户口了。”

  “老关,你们家怕不是供了个文曲星?数数,这都出几个大学生了?”

  大伯大伯母和二哥二嫂笑得合不拢嘴,一桌桌地去招呼客人,谦虚地说着:“不求娟娟当大干部,以后能进个好单位有个好工作就够了。”

  不过,还没等到娟娟大学毕业,96年这一年,国家正式取消了大学生毕业分配制度。

  此时的娟娟刚刚读完大三,即将迎来大学时期的最后一个暑假。

  江桂英在家气得把鸡毛掸子挥舞得砰砰响,“怎么就取消了呢?!它就不能晚一年再取消?”

  国家一个大政策下达,也不是临时起意的。前面两三年已经有了苗头,算是一点点地过渡,直到今年才正式下达。

  个人在国家政策、时代浪潮面前,不过就是一粒尘埃。没有长久不变的政策,还是那句话,谁能跟上时代发展,谁就能跟着扶摇直上。

  关月华不紧不慢地切开桌上的西瓜,道:“我看娟娟自己有想法,您就别操心了。”

  江桂英没法不操心,家里的几个小辈读书、结婚,她都忍不住要操心,生怕他们没有好工作。

  现在政策一出来,说不安排工作了,江桂英人都傻眼了。

  “多正常啊,大学生越来越多,单位哪能变出来那么多岗位来?”

  看看外头的国营单位,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大浪淘沙,剩下的已经不多了。而外面的私企和外企却是越来越多。

  再说了,就现在的情况,大学生毕业了,人家还真不一定想服从分配进单位呢。

  “那静静不就服从分配进了卓越服装厂?”江桂英反驳道。

  “那哪能一样啊?”刚刚只顾着吃西瓜的关月荷道:“卓越现在是股份制企业了,不算是国营单位,政府都不占股了。”

  卓越服装厂从93年就提交了产权改革方案,方案被按了两年,直到去年,国家肯定了诸城股份制改革的模式,各个地方跟着学习,卓越服装厂的改革方案在今年年初才正式得以通过。

  全厂4233名职工,共同出资购买了卓越服装厂的全部资产。自此,卓越服装厂不再是国营厂。

  产权改革还不到半年,卓越服装厂的效益翻倍。用谷满年的话说,现在干得比刚进厂的时候还起劲,毕竟厂子也有他的一份了。

  产权改革后,厂里人事科直接找到学校去招人。静静在服装学院学的服装设计,专业对口,还没毕业就和卓越服装厂签了合同,这和以前的大学生毕业服从分配不一样了,人家现在叫“双向选择”。

  江桂英越老越犟,非说卓越服装厂和以前的国营厂没区别,不就是产权改了?其他的都没变啊。

  连厂长都还是郑厂长。

  想到郑厂长,关月荷有些失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26页  当前第31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18/32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国营厂工人日常[年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