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名的事虽然没定下来,但李秋月没忘记张罗答谢大家。
“我们在明大爷那儿定了一桌菜,待会儿都过去吃饭。都别跟我们客气,应该的,为这事儿还让你们专门跑一趟,就这么定了,一定都去啊。”
但还没到饭点,大家也就在这边坐着聊天。
谁也没想去一号院把那几个大嗓门喊回来,难得他们这些大人有清净的时候。
娟娟出去找同学,关月荷见二哥二嫂要出去张罗午饭,起身跟了出去。
走出胡同口了,关月荷见旁边没外人,才道:“二哥二嫂,你们回去再和娟娟商量商量。家里这几年条件好起来了,用不着她早早出来挣钱养家……哎呀,二哥,我知道你没那想法。我是怕娟娟自己心里这么想,你们得回去和她聊聊。”
“娟娟才十六七岁,这年纪你指望她能想得多长远,是吧?”
关卫国点头,却又摇摇头,笑道:“十六七岁也不小了,你这个年纪的时候,都给自己找到工作留城里了。”
也是,她十六岁没到都知道要给自己找份工作留城里了。
“那你们就更该和她再聊聊了。”
“读中专、读大学都能分配工作,但我想着,还是读完大学出来好。你看啊,我以前那时候是推荐上大学,后来人家有些单位都不承认工农兵大学生的学历,还好我当时听老师的,去考了研究生。”
“也不是说读中专就不好,我是怕以后娟娟没得选,我们想帮忙都不好出力。”
三人放慢了脚步,关卫国和李秋月静静听着,时不时地点头。
“咱们家大关系没有,但以后娟娟要是读完大学出来了,她想留城里工作,把户口转出来,那还不简单?”
“当然了,前提是不能违反纪律。”关月荷笑道:“做错事,青天大老爷第一个出手收拾。”
她身边这帮亲友,啥行业没有?托朋友帮忙推荐个大学生进单位,那多简单!
或许都用不着托人推荐,让朋友们帮忙留意哪个单位招人,让娟娟自己面试去都成。
大学生又不是大白菜,随随便便都能薅到一个。她相信,哪怕是娟娟七年后大学毕业出来,大学生仍然是稀缺人才。
“行,我们回去再和她商量商量。”关卫国心里有数,知道她这话相当于是给他们交底:只要娟娟能读了大学出来,她以后就能拉一把。
他心里有数,要是换成大哥和小弟,月荷不一定能托底说这些话。
果然,下一秒,月荷就和他小声道:“这话咱们三个,不是,加上林忆苦,咱们四个知道就行。”
就好像以前,他从家里悄悄给她带鸡蛋,她也悄悄给他留厂里的瑕疵鞋。
“月荷,二哥记你这份情。”
“嗐!没啥好记的,我年年吃你不少苹果。不过,今年还是少送些吧,我去年冬天都快吃吐了。”
她这么不挑食的人都快吃吐了,可想而知,她去年冬天吃了多少苹果!
关卫国笑了起来,应了声好,脸颊上曾经明显的酒窝却已经随着岁月流逝而消失了。
—
关月荷折返回三号院时,正好听到“卓越服装厂”几个字,顿时加快了脚步。
“咱们厂怎么了?”
“我听白大妈说,服装厂的单位房要对工人出售了。满年,这事儿是不是真的?”江桂英想起来这事儿,就赶忙找谷满年求证。
其他人纷纷看向他。
卓越服装厂是这一片出了名的效益好,居然也要出售单位房了?
谷满年解释道:“和厂里效益没关系,咱厂长说,跟着国家的政策走准没错,早日把房子落到工人手里,工人心里也踏实。”
当然了,这是对外的说法。
实际是厂里准备推行集资房,厂里和工人都出钱,把工人的房子给建起来。
但集资房也有限,所以,已经分到房的工人,可以以200一平的价格买下现在的房子。而还没有分到房的工人,要是报名集资房,则出400一平。
“这么便宜?!”好几个人惊呼。
服装厂的房子是楼房,可不是胡同里的大杂院。外头的平房现在都要400一平了!
谷满年得意地笑道:“反正咱们按照规定来,厂里效益好,才能拿钱出来给工人办这些大事。”
连关沧海都忍不住酸道:“卓越厂的福利,那是没得说。”
“嘿嘿。”谷满年龇牙乐呵,这卖旧房、集资建房都提了快两年了,厂里才终于出了明确文件,他老早等着了。
“你们住的那房子,是要买下来吧?”
“那必须得买啊。”
厂里把出售价定这么低,明显就是给他们谋福利,让他们都能买下房子。钱不够,那就去找财务预支工资、去找亲友借,总之,这房子必须得买下来。
但也有人脑子不开窍的,非犟,说租金涨了也还是不高,用不着买下来。反正他们不买,厂里也不会把他们赶走,只不过房子产权继续归厂里,他们只需要每个月交租金。
关爱国眼珠子滴溜一转,兴奋道:“既然他们不买,那可以……”
“不可以!”谷满年光听个开头就知道他想说什么,“厂里规定了,只能本厂职工有资格购买,这算是单位给补贴的房产,不能办房屋所有权证,得五年后才能办。厂里还规定了,这五年内,工人办离职或者被开除,钱退回去,房子要收回单位。”
非本厂的人来买?那不成。
甚至本厂的工人也只许买自己分到的房子,不允许多买。
关爱国刚刚的兴奋落了下去,“好吧。”
还以为他们也能趁机住上楼房呢。
“也不知道咱们厂啥时候也对工人出售公房。”江桂英现在的思想观念变了,觉得房子还是得把产权落自家名下才好。
卓越服装厂对工人出售公房的具体文件一出,又掀起了一阵轰动。
大家羡慕别人厂的福利时,少不了骂一骂自己单位。
但等到八月初,五星汽车厂也出了对工人出售公房的文件,不少人又改了口风。
“你不说房子得是自家的产权好吗?你咋又说不想买了?”
“文件上写着300一平,我们家二十平,一下子要出六千块,我有这钱,我放银行里吃利息不更好?”
还有些改主意的人则是因为心里落差太大。
“卓越服装厂的旧楼房200一平,集资新建的楼房也才400一平。我花300买平房,那我不亏了?”
白大妈翻了个白眼,“楼房是好,但你买不着啊!外头的平房还要四百一平呢,厂里定三百,你偷着乐吧!”
有些人是嫌贵不舍得买,有些人是因为原来的双职工因为下岗待业,目前只有一个人挣工资,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钱。
总之,等到汽车厂房管科的人做好统计了,发现银杏胡同这边确定买下房子的只有一半。新家属院出钱买房子的倒是多了不少。
江桂英和方大妈特意打扮了一番,换上新衣服,高高兴兴地去房管科办手续。
胡同里不少大爷大妈也这样,收拾齐整了才出门。
等她们回来,两个老太太张罗着全家人都回来吃饭,说要庆祝一下。
关月荷又咬着牙贡献了一瓶酒出来,她早些年囤下来的酒,已经快要喝完了。
这两年,她和林忆苦把欠朋友们的钱都还完了,存折里开始有了余额,但她还是没舍得花钱买酒囤着。
外头一瓶茅台酒足足两百块!
林忆苦从门外探头,开玩笑道:“要不咱们去外头打两斤白酒装空瓶里?”
关月荷谴责他思想不对劲,转头就问他啥白酒的味道比较像。
林听从自己房间跑出来,看到爸爸妈妈在客厅里嘀咕,妈妈捂着嘴偷笑,看着像是在商量干坏事。
“我也要听!”
“听啥听,走了,去吃饭!”
“你们是不是说我坏话了?”林听蹦跳到爸爸后背上,伸手就揪住了两只耳朵,但很快,林听就顾不上纠结他们刚刚说什么悄悄话了,一个劲地拍林忆苦的肩膀,“爸爸,追上妈妈!”
“爸爸,你跑快点啊!”
林忆苦气笑了,道:“你爸我负重前行,追不上也正常。”
要是追上了,那这比赛可就没完没了了。
关月荷同志率先到达终点,在老爹的注视下,熟练地把酒暂时放进橱柜里。
江桂英从厨房出来,见他们两口子是跑着过来的,少不了又说他俩真是一身牛劲没处使。
关月荷见家里的小房间敞开着门,娟娟的东西已经都搬了回去。
“娟娟读高中不住家里了?”
“以后的初中高中都得住学校宿舍了,瑶瑶也得自己住一间屋了……你俩把桌子搬院子里去,今晚在外头吃。”
“来了。”
—
四个长辈还没抿酒,人就醉醺醺的了,颠三倒四地说着他们分到的这套单位房的老黄历。
不对,现在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房子了。
就这两处小小的房子,托举着他们两家四十年间的三代人,从这里成长起来,然后走出去。
感慨万千之际,隔壁院里的庆祝声更响亮:“这是我家的房子,我明天就买大白给它粉刷白净了!再给铺上砖!”
惹得大家一阵哈哈笑。
第214章 常联系
一整个八月份, 银杏胡同天天都有人重新粉刷自家的房子。
有的大爷大妈一改往日的省钱作风,把屋子粉刷好之后,陆续地往家里添置大家电。
胡同口运彩电、洗衣机、冰箱的三轮车络绎不绝, 谁家定了新时代的三大件,嗓门嘹亮得能让胡同最里头的人都能听到。
他们长湖街道这一片的电网改造, 总算在今年六月份完成了。
改造之后,只要家里合理用电,就不会跳闸。
“老白,你家都买冰箱了,怎么不买个彩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