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结束, 江桂英仍旧没能把悬着的心给放下,找人问了啥时候会出录取结果,每天盯着挂历算日子。
银杏胡同的邻居们却顾不上讨论今年谁家孩子会考上大学。
碰着邻居了, 一张嘴说的就是最近的大新闻——曹丽丽办了停薪留职,即将在长湖街道上开一间日用品店!
“到底是办的停薪留职还是被单位开除了?不会是上次的事影响的吧?”
“就是办的停薪留职, 我问得清清楚楚,不可能错!”
“这日用品店不就是杂货铺?咱们这一片儿都三家杂货铺、两家供销社了,以后是去她那儿买东西还是去瓜子王家买?”
有人直接找到了赵大妈,问她咋想的。
“国营商店多好啊,多少人想进去还进不去呢,你不劝劝丽丽和正义?”
别看外头个体户如雨后春笋冒出来, 但买卖商品的种类限制多。很多票证都没取消, 大部分人其实还是更乐意去供销社、国营商店、百货大楼这些地方买东西, 毕竟种类多, 一次性能买不少。
虽说外头有些国营厂正在面临订单减少、发不出工资、破产分流,但这些情况离百货公司还远着呢。
在供销社当售货员依然是份大家眼中的好工作, 更何况是在国营商店当售货员?
赵大妈心里都快烦死了,她咋没劝?天天劝,可那糟心的两口子铁了心要办停薪留职。
她想找大儿子两口子来帮忙劝,大儿子两口子反过来劝她, 说开个小店不一定就比在国营商店当售货员差。
气得她胸口疼。
听到邻居们一人一句, 更气了。赵大妈忍不住火气,气汹汹地回家, 砰地一声把大门关上。
还想问具体情况的邻居们:“……”
大家这下知道了, 赵大妈不支持,但没管得住曹丽丽和常正义。
“他们这两口子就爱先斩后奏。”
另一位大妈补充道:“咱胡同的时髦人嘛,正常。”
甭管是当初高中毕业就瞒着家里领证, 还是作为五星汽车厂结扎节育的宣传榜样,或是后来带头率先烫头发、穿喇叭裤等等,这两口子,也是闷声干大事的主。
关月荷一回到家就听到了曹丽丽停薪留职的消息,半点没意外。
方大妈关心的是另一个问题:“这一片都那么多家杂货铺、供销社了,咱们再开一间,还能有生意?”
“咱们家位置好,那肯定不差人来。”只要价格不是差不多一样,没人喜欢舍近求远。
关月荷道:“到时候在店里安装个电话,胡同里需要打电话的人也不少。”
说到要安装电话,关月荷提醒他们,证件办下来了,就得去营业厅下单子,现在安装电话要排队,起码得排三四个月才能轮上。
电话的初装费要五千,这是笔大支出,关月荷打算把借他们老两口的一千五提前还了。
“不着急,等你那边建好了再说。”
关月荷想想也是,就算那边房子建好了,也不是立刻就能搬进去,一号院的房子要腾出来,那起码得等到国庆后了。
大人不着急,林听着急啊,一边啃西红柿一边把手举得高高的,“爷爷奶奶不开,我开!我要开杂货铺!”
她已经和育红班的同学以及胡同里的小伙伴们都说过了,她家要开杂货铺,让他们以后来她家捧场。
“开开开,给你开。”关月荷不走心地应和。
大人干点啥事,林听都要插一脚,前几天林忆苦带她去给钟声送借条,回来就说要开大车当司机。
大晚上不睡觉,在家发出铛铛铛的声音。被关月荷和林忆苦偷偷笑:林听以为大车也和摩托车一样,响起来都是铛铛铛呢!
隔天,林听被胡同里的小伙伴们问:“林听,你家的杂货铺要开了吗?”
林听摇头晃脑地回:“不着急。”
又过两天,大伯母来电话说让谷雨和林听回老家过暑假。
想着老家的地方宽敞,足够这两只猴撒野了。和大伯母说定了时间,两家就开始给她们收拾衣物和捎回老家的礼品等等。
没多久,关卫国骑着改装过的电动三轮车过来,把她俩和两个大包载上,轰轰轰地朝老家丰收大队去。
少了这两个调皮捣蛋的,银杏胡同总算安静了不少。
全大爷松了一大口气。
林听不在家了,他就不用天天防着她来把小狗崽带走了。
家里的小皮猴回了老家,关月荷和林忆苦前两天的时候还觉得有些不适应。
但到了第三天,俩人只要都正常下班回家,就约着去附近的电影院看电影,或者是晚上出门溜达散步。
别说,还挺悠闲。
但白天该忙的工作一点没少。
朱华彩辞职的申请终于全部通过。
是的,朱华彩提交的是辞职申请,而不是停薪留职。
也是朱华彩提交了离职申请,关月荷才知道机关单位的干部下海经商的限制不少,条条框框老多了,比国企职工停薪留职麻烦多了。朱华彩思来想去,干脆办了离职。
即使是办了离职,朱华彩近两三年内搞创业,也还是要接受相关部门监管的。
关月荷和她谈话结束,从抽屉里拿出个小盒子推过去,“一点小心意,不是什么贵重物品。”
朱华彩有些惊讶,打开小盒子一看,里头是一支英雄牌钢笔。
放在当下来看,这支钢笔的价格确实不算贵重。
不过,在朱华彩记忆里,父母那辈,年底评上了先进工人或者是劳模,才有可能获得一支英雄牌钢笔奖励。好几块钱的钢笔,在工资普通只有三十左右的六、七十年代,这算是个贵重物品了。
她进外贸部近七年,眼前这位领导的笔始终都是用的英雄牌钢笔。
她这七年,从普通科员升到科长,两次晋升,都收到了来自这位领导赠送的英雄牌钢笔。现在这是第三支了。
“小朱同志,祝你创业顺利,我们这些老同事等着你的好消息。”
关月荷起身,“走吧,有始有终,陪你去和老同事们道个别。”
朱华彩心道:确实算是有始有终。
她来外贸部报道时,当时是处长的关月荷带着去熟悉单位,现在要离开了,已经是副司长的关月荷领着去道别。
来不及多感慨,领导已经大步走出去一大段路了,她赶紧加快脚步追了上去。
—
“你们司的小朱真确定要自己创业开公司?我还以为是别人瞎说的。没想到啊……还是年轻好,有闯劲儿。”下班时,李雪莲感慨道。
别看现在国家鼓励干部下海经商,但实际上,机关单位的干部的下海经商,其实是平调去国企单位就职。
像朱华彩这样直接选择辞职创业的,在外贸部里那是一个巴掌都能数得过来的。
“千真万确!申请都通过了,那不能有假。”
“话说回来,小朱老家是深圳特区的,那边发展一天一个样儿,回去说不准真能干出一番大事业来。”
可不是?!
特区那边真是一天一个大变样,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李雪莲也就顺口提了那么几句,毕竟单位里最近两年,人员来来往往,都是常态。
一个小朱同志离职了,但单位里也来了个新面孔接替她的位置。
关月荷看向她,“今天晚饭下馆子吃面条?我请客。”
“小瞧我了不是?怎么也该我请。”李雪莲招手示意她赶紧去推车子,“咱们今天这可是最后一次结伴回家了啊。”
想想还有些不舍。
煤矿厂家属院要进行改造,李雪莲家是最后一批搬走的。
李雪莲家没申请搬去煤矿厂新家属院的筒子楼里,而是跟单位申请了机关大院的住房。房子已经收拾好,李雪莲一家打算明天搬进去,以后下班回家就不和关月荷顺路了。
“对了,把你爱人和你闺女都接上。”
关月荷可惜道:“一个今晚留部队,一个回老家了。”
“哎哟,还挺会帮忙省钱。得嘞,今天就咱俩吃,省的钱能多点个菜。”
李雪莲骑着车迎着风兴奋地和她唠嗑,“说实在话,搬家了也挺好,以后我上班近多了。哪天下班晚了,我也不怕走这条道……”
“我还以为你不怕呢。”
“咋可能不怕?我每回路过那段,就咱俩遇上公安捉逃犯那段,我都得把摩托车开最快冲过去。真好,以后就不愁了。”
李雪莲想起来她那院子,就道:“等你搬去新院子了,可得请我过去做客。”
“你要真喜欢,也买一套呗。我对门的邻居专门给人介绍房子的,他上次还给我介绍了一套机关大院附近的小院,我帮你问问?”
李雪莲沉默了,又心动又觉得买套小院太贵。
李雪莲知道关月荷买了小院,不是因为关月荷向组织报备了房产情况,而是因为煤矿厂家属院也有消息灵通的大爷大妈。
后来关月荷还实诚地告诉了她买小院的具体价格,当时把她惊讶得斯哈了好一会儿。
足足两万五啊!
而且,那院子还得自己重建,实际上,一个独门独户的院子得要三万多。
“万元户”这个词在79年首次登上报纸,也就这两三年个体户多了,万元户才多起来。但实际上,一个双职工家庭,没有除了工资以外的收入,能一下子拿出两三万块,那已经非常厉害了。
“谁说不是?”关月荷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自己和林忆苦算是特别厉害了,大件和房子都买了,平时过日子也没亏待了自己。
“不过啊,要不是家里人和几个朋友都借了钱,我们也买不下来。”借不到的话,就只能把一号院的房子给卖出去了。
想着大家关系不错,关月荷还是多提了几句,“我记得79年那会儿,机械厂家属院附近,一个完好的、独门独户的小院子才一万八。要遇上有些着急甩手的,还能往下压一压价。以后涨不涨的,不好说。但这小院子,是买一个少一个,现在往外卖的小院少多了。”
归还祖产是八十年代初的事儿了,现在都要八十年代末了,想变卖祖产出国或者投奔亲戚的,早就变卖了。到了这会儿,人家都是想自己留着的了。
或者是一些不好腾退租户的,卖不出去。这种院子,一般正经过日子的人也不会去买,麻烦多了去了。
俩人在外头下馆子吃了面,李雪莲最后还是决定跟关月荷回了银杏胡同找金俊伟问问有没有好房子。
才过了三天,金俊伟让元宝拎一网兜东西送给关月荷,说是感谢她介绍客户。
知道关月荷肯定不同意收红包,金俊伟就给改成了送些水果罐头,还有给林听的一套玩具。
元宝拎着一网兜东西过来,又拎着一网兜东西回家。
“月荷阿姨说,邻里邻居,不用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