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不是说这都封建迷信?”
关月荷笑了,“这以后就得看她自己争不争气,还有祖坟还能不能再冒一次青烟了。”
“我懒得和你贫嘴。”江桂英道:“我明天去一趟新家属院,看看你大哥他们两口子到底什么想法。”
说是这么说,但关月荷听到她道:“孩子考上了就去读呗,以前日子那么困难我和你们爹都能供你们几个读高中,没道理现在日子过好了,反而供不起一个高中生!”
第173章 挣钱主意
江桂英跑了一趟汽车厂的新家属院, 带回了中考结束的静静。
关月荷在胡同口看到她,火气一下子就冒了起来,跑去找江桂英问:“大哥大嫂不肯出钱供静静读高中?”
从胡同口到三号院这一段距离, 她已经想好了,等她姐星期天休息, 找她姐骂人去。
“你从哪儿听的瞎话?”江桂英皱眉,“又是哪个舌头长的瞎造谣?”
哦,是误会啊。
关月荷面不改色地转移话题,“大哥大嫂怎么说?”
“考上了就去读呗,还能咋说?你大哥不能跑远的运输线了,工资也没差多少。厂子弟留在厂里高中上学, 学费也花不了多少。”
伟伟再读一年就能从技校毕业分配工作了, 就算只有一个人挣钱, 最多咬咬牙坚持一年。
江桂英笑道:“静静和西南、金花她们几个说要自己挣零花钱, 从食品厂批发了冰棍走街串巷去卖。”
关月荷放心了,怪不得静静跟着回来银杏胡同过暑假。食品厂离银杏胡同更近, 这周边的家属院、国营厂不少,她们哪怕去卓越服装厂门口守着,也能卖出去东西。
“还是多读书好,看看隔壁的婷婷, 人家跟着亲爸学英语, 都敢跑去故宫做导游挣外汇。”
“咱们家静静也不差,看看, 还知道自己挣零花钱。”
当天晚上, 终于放假了的关月华带着谷满年和谷雨,以及两条大肥鱼来蹭饭,听说了静静她们几个的挣钱计划, 谷满年一思索,就给她们出了别的主意。
“我有个朋友从南边批发衣服回京市卖,你要想多挣钱,我给你联系,给你拿一批货,你带回老家卖去。”
城里 个体户卖的衣服,多是从南边过来的。要么是自己去进货,要么是从别人手里头进货。他那朋友就是自己去进货,既分销给别人,自己也卖一部分的。
说实在的,看朋友挣得盆满钵满,他也心动过。但一来自己没人家做生意的大胆量,二来也怕影响月华以后工作分配。想来想去就放弃了,甚至把存款的大半都拿去买了两间平房。就算他心动,也没本钱折腾了。
见静静意动,谷满年就给她分析了下乡下的市场,断定买的人不会少,还细算了一笔数,保管她开学前干一个月,不说多挣,三四十块钱肯定是有的。
关月荷冲他竖大拇指,“姐夫,咱们家亲戚里,就属你最有挣钱门路。”
二哥往城里卖农副食品是他出的主意,爹妈做个体户,他也没少出力出主意,现在又给静静找了条挣零花钱的门路。
家里最能花钱找了个挣钱主意特别多的,要不说合该他俩成两口子呢。
谷满年得意地抬了抬下巴,“我在采购科这么多年也不是白干的。”
“可是……”静静捏了捏手指,表情有些为难。
一听说起码能挣三四十,静静眼睛一下子就亮了。她们几个估算过了,卖冰棍能挣二十块就顶了天了。
能挣的多,但投入也不少啊。
江桂英一下子就看出了静静的想法,当下拍板支持道:“本钱我先给你垫了。挣到的钱归你,亏本了也不愁,奶奶开个农副食品店,也是挣了点钱的。”
关月荷立刻捧场哎哟,“江老板真阔气!”
说完就伸手掌心朝上,“见者有份,改天请我下馆子。”
江桂英气笑,拍了下她的手掌,“我给孙辈的,没你们几个的份。”
关月荷从善如流地抓起林听的手伸过去,“请林听吃也行。”
一听到“吃”这个字,林听很配合地张嘴啊,等了一会儿没东西进嘴里,林听生气地啊啊了好几声,似乎在控诉这些大人骗人。
谷雨早就举起右手了,终于等到了插话的机会,赶忙道:“姥姥,还有我!”
“行行行,都请!”江桂英这会儿不觉得下馆子浪费钱了,就说等静静准备开学了,就请全家一起下馆子。
关沧海立刻道:“我明天就找老明定个桌子。”
从挣零花钱说到全家下馆子,也就过去了几分钟,江桂英给静静投本钱做小买卖的事情就这么给定了下来。
谷满年的动作极快,没两天,就借了辆三轮车,从朋友那儿给运了几大包衣服、袜子送过来。
关卫国早上送蔬菜和肉进城,下午回去时,顺便把静静和几大袋衣物都给带回了老家。
不止静静开始了练摊卖衣服,西南和金花也通过谷满年去进一批衣物,每天专往各个家属院去卖。
上个月还蹲在胡同口蔫头耷脑的小姑娘们,现在每天干劲十足地抗大包出门,简直把“挣钱”两个字刻在了脑门上。
过了半个月,胡同的邻居们才知道她们几个做的事。
倒是没人说什么练摊丢人这种话,大家多是普通工人,挣钱嘛,不磕碜。没钱才会遭人笑话呢。
白大妈每天坐在胡同口摇大蒲扇,夸这几个闺女务实,以后指定能过好日子。
江桂英每次听到了都会一个劲儿地点头附和。
谁不知道她们是在拐着弯地夸自己孩子?但没谢大妈夸得那么厉害,大家觉得能接受。
关月荷下班半路上遇到了挣外快回来的婷婷,顺便就捎了她一段路,两人刚到胡同口,就听到谢大妈在三号院大声道:“我们家婷婷的外语水平给国家领导当翻译都够格!”
婷婷大叹一口气,心想着这会儿回家的话,她和动物园里的猴子有什么区别?决定暂时先不回家,转头跟着关月荷回家,借口说要请教几个语法问题。
“我奶奶真的太能吹牛了。”婷婷半点不意外,“我爸大学毕业留城里,她和老家的亲戚说我爸在城里当大官。”
要不然,她那个后爷爷以前也不会老想着进城投靠她爸。
婷婷不提,关月荷都忘记谢大妈还有个老伴儿在乡下了,这会儿也有些好奇,“你老家那个爷爷没想过再来城里?”
婷婷皱了下眉头,一下子就让人看出她不喜欢老家的那个爷爷。
“那个爷爷想把我奶奶喊回老家,我妈寄了一笔钱回去,那个爷爷就不来信了。”
果然!
银杏胡同的大爷大妈早猜测谢大妈和老家的老伴儿分开过日子了,大家都说肯定是谢振华给老头每个月寄生活费,所以老头才没闹着来城里。
这一次性给三百块,也不少了。
没过几天,关月荷去三号院时,却听说谢大妈回老家去了。
“这时候回老家?以后还回不回来了?”江桂英拿着根擀面杖站门口问刘阿秀。
虽然谢大妈这人前些年很遭人厌,但这人就是些小毛病,坏不到哪儿去。近几年,身上的小毛病改了不少,和邻居们倒是和睦了很多。
这会儿突然听说她回老家了,江桂英他们这些老邻居还有些不舍。
见大家误会,刘阿秀赶忙解释道:“老家有点事儿,她和小叔子回去几天,过段时间就回来了。”
刘阿秀不说老家有什么事,但谢大妈去街道办接电话时有漏勺嘴巴在旁边,把电话里的事情听了个一清二楚,转头就在胡同里给传开了。
“谢大妈的老伴儿在老家又娶了个媳妇儿,哎哟!当爷爷的年纪了,还生了个小儿子出来!”
“嘶!”邻居们震惊。
林思甜回银杏胡同吃饭,听到这个八卦,心情很是复杂。
“看来乡下计生办的工作人员还得给老年人做思想工作,以免他们人老心不老,都当爷爷了还想着再生一个。”
直到八月底,谢大妈才回了银杏胡同。
这老太太没大家想象中的难过,更像是挣脱了束缚,精气神更胜从前。
“真神奇,我看她都没尖酸刻薄样了,看着面相都变好了。”
白大妈话音刚落,谢大妈的声音就从她身后冒了出来,“好啊!你哪来的脸说我尖酸刻薄?你个动不动就拿符纸咒人的老妖婆!”
白大妈顿时觉得自己的话说太早,谢大妈还是一如既往的讨人厌,“你再往我脸上喷唾沫,看我抽不抽你?”
林思甜津津有味地嗑瓜子,“还是银杏胡同的大爷大妈吵架有意思。”
旁边抱着林听的陈立中点头,“是,咱们家那一块儿的人吵架都吵不起来。”
而屋里的关月荷顾不上看八卦,招呼林忆苦赶紧换衣服出门。
正好思甜和陈立中晚上住银杏胡同,有空帮他们带娃。关月荷决定今晚给自己放个假,取消学习时间,拉上了林忆苦去卓越服装厂看露天电影。
这两人躲着林听,贼一样地溜出银杏胡同。
在外头看了电影,还散步了一圈才回来。
林听出生后,他俩都没什么机会单独一块儿出去约会。显得今晚格外难得。
“总算理解姐夫以前怎么老想着找我们帮带谷雨了。”
“不成!以后让我姐和姐夫帮回来,一只羊是放,两只羊也是一样放,他们比我们更有带孩子经验,对吧?”
林忆苦却觉得,找关月华和谷满年帮带孩子,他俩肯定会把林听转手给谷雨带。
关月荷笑了,“那林听有口福了,谷雨特别能藏零花钱。”
但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趁着现在工作不算忙,关月荷和林忆苦还是打算一下班回来,就把林听给接手过去,给她喂饭也好、带她一块儿看电视、学习也行。
这打算刚做好,关月荷就接到了去海市出差的通知。
“出差不好?”出差的事情定下来没两天,林忆苦一回来就见她叹气,心想着是不是海市那边临时有什么棘手问题。
“不是,部里要组织个出国考察的团队,领导今天找我谈话了。”
“不想去?”
“那不可能!”关月荷呼了一口气,“太兴奋了,又有点紧张。”
第174章 顺路
显然, 关月荷此时的兴奋远远超过紧张。
出国的事情才刚刚开了个头,之后还有考察团选拔、政审等等流程,但一点都不妨碍关月荷现在就开始高兴。
既然领导都找她谈话了, 说明领导是认可她的能力的。再说了,去考察想在国内搞合资的外国公司, 这完全就是她的业务范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