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行。”关月荷道:“小姨家的炕太小了,挤不下你。”
“我睡床啊,不睡炕。”
关月荷无言以对,她忘了,服装厂家属院的楼房冬天供暖,人家不会在房间里盘炕。
元宝皱了下眉,想说姨姨家的房子比以前丑,一看就不好住。话到嘴边,又给咽了回去,提醒谷雨吃鸡腿,才让谷雨转移了注意力。
谷雨没能在小姨家住下,但从这天起,每天来小姨家报道。
坐在厨房的小板凳里等小姨做的炸肉丸子出锅,和小姨一起搞大扫除、贴剪纸……
“你爸妈还不来接你?”关月荷从口袋里掏出手表看时间,皱眉,“他们是不是又偷偷去看电影了?”
“不好看。”谷雨捧着搪瓷杯,小心地给杯里的牛奶呼呼,试探地凑过去舔一口,被烫得学小狗吐舌头。
“你个棒槌才觉得电影不好看。”关月荷等得不耐烦,就猜到那两口子肯定是把娃扔她这儿,偷摸约会去了!
对面的元宝一个劲地招呼谷雨过去玩,谷雨又非得别人过来,谁也说服不了谁,隔着院子呼喊。
院子外面忽然热闹了起来,关月荷竖着耳朵仔细听,好像听到了“西北”?
关月荷前脚出门,谷雨就捧着搪瓷杯跟上,生怕小姨背着她跑去买吃的。
从小姨身后探了个脑袋出去,看到个穿着绿军装的……
“姨姨,小姨父回来了。”
关月荷叹气,低头看谷雨冲着宋西北喊“小姨父”,她真怀疑,谷雨这个脑子是不是没遗传到她姐的。
“月荷姐!”宋西北正应付着大爷大妈们的热情招呼,眼睛一扫,就扫到了一号院门口站着的人。
眼睛倏地亮了起来。
关月荷心情挺复杂的,一大小伙,刚刚看着挺稳重的,这会儿嘎嘎笑着朝她走来时,瞬间又变成那个上梁揭瓦的皮猴。
“月荷姐,你怎么在这儿?”
“我搬到这来了。”
“啊?那咱不是邻居了啊?”宋西北可惜,怎么就搬到这儿来了呢?
正要继续问,一低头,忽然看到个小胖妞,再抬头看看关月荷,宋西北惊呼:“月荷姐,你闺女都会走路了?!”
他进部队也没几年啊,一回来,月荷姐的闺女都这么大了!
“……这是我姐的闺女。”
“啊?和你长得怪像的。”宋西北大笑几声掩饰尴尬,“我先回家了嗷,晚点过来找你和忆苦哥唠嗑。”
等人拐进了二号院,关月荷才笑出声,这个皮猴还是在部队待得不够长,还嘻嘻哈哈的。
“小棒槌,回来了。”
“嗷!姨姨我想吃丸子!”
正走到门口的关月华和谷满年,对视一眼,犹豫是去接孩子还是转头去电影院。
第115章 大红包
开启八十年代的这个新年, 似乎比往年都要热闹。
宋西北回家探亲像是个引子,之后, 胡同里陆续有在乡下成家了的知青拖家带口回来过年。
有的人家喜极而泣,有的人家怒气冲冲,几乎每个院子都有那么一家特别热闹。
关月荷收到送信员的提醒,说她家有两个包裹还没领。
去了邮局一看,这两包裹分别来自东北和川省,里头都是那边的特产。
从东北寄来的特产,应该是丁学文找老乡弄的。而来自川省的那份,则是林忆苦在军校进修时的战友寄来的。
她把包裹运回家时,在胡同口遇到了丁大妈。丁大妈盯着她自行车后座的包裹,似是猜到有可能是丁学文寄的, 没好气地哼了声。
这胡同里没有不透风的墙, 关月荷去年到邮局领包裹, 不知道是哪个嘴碎的后来传给了丁大妈,说包裹是从东北来的, 肯定是丁学文寄的。
丁大妈从去年开始就因为这事对她没好脸色,但关月荷忙着上学, 压根不知道她生闷气。
虽然憋着气, 但丁大妈也确定了一件事:丁学文没考上大学,还留在东北乡下。
一想到这儿, 丁大妈就觉得当初偏心小儿子没错。
关月荷冲她翻了个白眼,更大声地哼了过去。
丁大妈一时来了气,刚抬起手指要说她, 关月荷张嘴扯嗓子朝三号院喊:“妈!”
话音刚落,丁大妈扭头就快步走开。她一个人可吵不过人家两个。
乐得关月荷拨了下车铃。
除夕到来的前一天,各家领回了单位发的年货。邻里之间互相比较不同单位发的, 最后得出结论:今年五星汽车厂效益好,发的年货最足。
但发得再足,也完全比不过丁老五自己出钱买的年货,他自己居然搞了台电视机回来!
胡同里的邻居对电视机不好奇,他们只好奇丁老五收老物件卖出去到底挣了多少钱。
“怪不得天天去陆昌家里守着,肯定是能挣不少!”
“都能买电视机了,他不会也在外面买了房子吧?”
“看!丁大妈又穿了新衣服。以前还真是看走眼了,丁老五还是有点出息的。”
“你不也看看丁大妈什么好的都尽着他,以前大家还说丁老四最可能有出息,丁大妈眼瞎呢。现在看看,人家还真就靠着丁老五过上好日子了。”
关月荷在大门口听了几句,有些不解,“都过好日子了,他们家还闹什么?”
从早上开始,就闹哄哄的没完,她住一号院都能听到声音。
胡大妈转头一看是她,才道:“丁显光回城了,让家里出钱给他买份工作,不然就得给他买间房住,说为了家里下乡耽误了娶媳妇儿,得补回来。”
关月荷啧了声,那家也是够能折腾的,一个接一个出场闹事,就没个停歇的时候。
“月荷,家里还有红糖不?新搬进来的红梅会做红糖糍粑,我们跟着去学做点。”
红糖糍粑是个什么吃的?
关月荷顾不上看热闹了,手里的瓜子往口袋里一放,就道:“家里没有了,妈,您等着,我出去买!”
热闹天天有,新鲜美食难得。
其他邻居闻言,纷纷散开,追上方大妈问能不能也跟着去学。
晚上,关月荷带了一盘热乎的红糖糍粑回家,林忆苦被她催着,捏了一块端详许久,试探性地咬了一口。
“好吃吧?”
“好吃。”林忆苦问:“你做的?”
“不是,我找红梅换的。”关月荷也捏了一块起来咬了一口,“好吃!”
她不想学,但又想吃。在蹭两个妈做的和找红梅拿东西换之间,选择了后者。
林忆苦把手里的糍粑转了个方向,让她咬一口,剩下不多的自己一口吃完。
关月荷一下子就明白了,“不好吃就说不好吃呗,还跟我装。”
说着就乐开了,把桌上那盘都给收起来,“你不喜欢吃,剩下的全是我的。”
“那你得藏紧点了,谷雨要是过来,吃了还想带走。”谷雨长了个狗鼻子,和月荷一样,喜欢吃甜的,还不挑食,看别人喝中药她都想凑过去舔一口试试味。
“她没空来,和我姐去她奶奶家了。”
隔天除夕,又有好几家人去三号院找许红梅做红糖糍粑。
关月荷则是拎着家里的肉和点心、罐头去三号院,她今晚在林家这边吃饭。
但两家挨着,还会互相送菜,去哪儿吃都一样。
关月荷往自家敞开的大门探了个脑袋进去贫嘴:“妈,我年初二再来送礼。”
江桂英正忙着,敷衍地摆摆手表示自己知道了,只叮嘱道:“猪肉和鱼都别带了,送来送去,都是一起吃,我都懒得给你们找回礼。我和你姐也这么说。”
“行啊,我带点别的。”
到了九点,各家开始忙活起年夜饭。
也有带着纸钱出去上香的,现在不管这些烧香拜佛的事儿,只要不影响别人,在家搞封建迷信没人管,被举报了,最多也就是批评教育。
林大爷和方大妈多年没回老家,想着给父母祖宗烧烧纸钱都是躲在自家厨房里偷偷地烧。
“忆苦是军人,你是国家干部,咱在家悄悄地整点就行了。”
关月荷帮着递纸钱,挨着方大妈,小声道:“那您记得和祖宗说,保佑我以后买个小院子。”
方大妈:“……”
林思甜哈哈大笑,笑完,也有样学样地凑过去小声道:“妈,我也要,最好是买个挨着月荷家的小院子。”
旁边的林大爷笑得眼角皱纹更深了,大手一挥,替祖宗给应了。
悄悄地烧完纸,听到院子里进进出出的脚步声多了起来,关建国和林玉凤也带着孩子回来过年。
“行了,干活。”
林大爷在门外杀鸡拔鸡毛,方大妈在厨房里烧水熬骨头汤,关月荷和林思甜负责包饺子。
“还是我哥好,他下午才能回来,躲掉了家里的活。”
“我让他今年给你包个大红包。”
“嘿嘿,这个可以!”林思甜高兴道:“得亏月荷你看上我哥了。”
换个嫂子,她这个年纪住家里说不定要受白眼了,还有啥大红包?
“下次你再说我哥帅气,我不笑你了。”
关月荷也乐呵,“也不用惦记送我眼药水了。”
家里客厅和厨房不隔音,方大妈在里头忙活,听着外头那小姐妹俩的对话,都忍不住发笑。
别看大家现在忙着收拾鸡鸭鱼肉,中午这顿,大部分人都是随便吃点,都留着肚子等晚上的正餐。
小孩们跑进跑出的,不是要钱就是要吃的,口袋里揣上几个鞭炮,走路都大摇大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