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月荷先跟着去了卓越服装厂的家属院,把她姐的行李也给送上去了,俩人又一块儿回银杏胡同。
“月荷!”许久没出来活跃的胡大妈见着她就跟见到了大熊猫似的,“听说你要跟着国家领导出国了?”
关月荷翻了个白眼,“又是谁给我造的谣?”
“都邻里邻居的,你有啥不能说的?这是好事啊!”
胡大妈再三求证,发现真是谣言,气得拍了下大腿,“我找刘媒婆算账去,又瞎胡咧咧!”
关月荷从胡同口到自己家里,一路都在解释:“谣言啊!都是谣言!我没那个本事啊!”
还是大爷大妈们敢想,听到个国家领导要出国访问的消息,就觉得会洋文的关月荷也能跟着一起去。
关月荷自己白天睡午觉都不敢梦这么大的。
她还是很脚踏实地的。
回来第一件事,就是看家里的囤了多少东西。杂物间的酸菜坛子不少,厨房里悬挂着不少子的腊肉和猪肉肠,地窖里码着大白菜,还有不少土豆红薯,以及小半箩筐的苹果。
心下满意了:林忆苦同志也是个很会过日子的好同志。
两个多月没见,一岁半的谷雨不用大人扶着已经能走得很稳当了,就是穿得太多,像个圆滚滚的球。
一过来她家里,谷雨就伸手,关月荷把刚洗干净的苹果切了一块分给她。
围着炉子烤火,浑身暖洋洋的。
二号院安静得不像话,今天虽然是工作日,但不至于放假的娃都不在家啊。还有白大妈、二大妈和吴兰香,她们不去上班,居然也不在家?
江桂英拎了个篮子过来,里头两碗热乎的面,让她们姐妹俩先吃了垫肚子。
“都跑去看洋鬼子了。”
“啊?”不仅是关月荷,连关月华都发懵。
“稀奇,最近不少洋人来咱们这儿旅游,去故宫啥的还能理解,还有专往咱们胡同里逛的,还拍照。”
江桂英刚开始也跟着邻居们去看洋人,看了几次,觉得没意思了才不去。但放了寒假的小孩子正觉得新鲜呢,天天互相招呼着说去看洋鬼子。
说到这儿,江桂英立刻神秘兮兮地道:“有人还做了洋鬼子的生意,给他们卖吃的能换美金。哦,谢老师家的婷婷最机灵,给人家指路,挣了好几张。”
“婷婷可真行。”关月荷夸道。
到手的美金拿去黑市换,应该能换不少钱。但是,婷婷跟着谢老师学了外语?
“可不是!”江桂英感慨道:“谢老师以前偷偷摸摸地在家教婷婷呢,外头人都不知道!好些人酸掉牙,说谢老师有见识也不提醒他们”
江桂英冷笑了声,学外语这种事,放在前几年,不是被推荐去学或者工作用到,谁会专门去学这个?
万一被没好心的盯上了,说是有海外关系,全家都得完蛋。
谢振华这人胆子够大,刘阿秀和婷婷嘴巴也是够严实。
“怪不得以前都说读书读好了能当官挣大钱……赶紧吃啊,待会全坨了。”
见谷雨张嘴就要吃面,江桂英不准她们再喂,“人小不知道肚皮饱,才吃了没多久,见别人吃她还想吃,纯是馋虫又出来了。”
谷雨围着亲妈和小姨转了几个圈,仍是一口面没捞着,气呼呼地坐小板凳上啃苹果。
—
下午四点多的时候,关月荷把带回来的被子拆了被套,兑了热水搓洗。
院子里大大小小的孩子也成串地跑回了家。
“月荷姑姑,你去看洋鬼子了没?”宋西南见她在家,都顾不上先回家了,跑过来问。
关月荷在学校见过几次,人家是来学校参观的。
她提醒宋西南道:“在外头可不能这么喊人家。”
“嘿嘿,我们知道。”宋西南笑嘻嘻的,“街道办的叔叔阿姨来胡同上过思想课,不能没礼貌。”
“还有专门的思想课呢?”关月荷稀奇。
“昂!。”宋西南挨着她愁眉苦脸道:“我们班有人报了英语课,放假了跟着外面的老师上课,我妈也想给我报一个。月荷姑姑,你能不能和我妈妈说一声,我不想学。”
关月荷乐呵,真让叶老师说对了,外面已经有英语补习班了,还是给初中生开的。
但她一细想,这事也不稀奇。现在高考都要求把英语成绩计入总分了,虽然是按成绩的10%计入,但看现在这形势,搞不好哪天就按100%计入总分了。
现在学校没那么多会外语的老师,有些学校怕是连英语课都没开起来。
“我不说,多学一门语言对你好。”关月荷还道:“你要英语磁带吗?我可以借你用。”
宋西南立刻捂着耳朵跑回家了。
蔡英下班回来,还真过来找关月荷借磁带用。
蔡英没好气道:“那什么外语补习班,报名的学生去学了几天,跑回家说没意思,和学校老师教的一样。有个学生的叔叔是大学生,人家去听了一节,就说老师瞎教,被家长闹上门退钱了。”
关月荷找了张磁带给她,“现在都能搞补习班挣钱了?”
“啥呀?偷偷搞!”蔡英的话匣子打开了,又说起其他人也在搞挣钱。
“卖瓜子的那家,人家不在家炒瓜子了,听说是在外头找了空地方,一次能炒不少,全家人下了班就跑各个电影院卖瓜子。”
“最近从南边来的衣服也变多了,比百货商店里的好看,还不要票,贵了点,但抢都抢不到。”
“还有人跑乡下找老乡收鸡鸭到城里卖,也能挣不少钱。”
蔡英:“我天天光知道在食堂忙活,要不是我们家老宋,我都不知道外面这么多挣钱的道!”
别看宋公安现在是派出所的所长了,但街道上、胡同里、家属院鸡毛蒜皮的事也没少处理,成天走街串巷的,又常被安排去抓倒卖商品的人,想不知道都难。
关月荷也道:“我天天在学校也不知道啊!”
这些消息听着就让人震惊。
但更让她震惊的是,居然真有人找上门来想让她教外语?!
教是没法教的,关月荷把人家拎来的营养品给还回去,只建议他们去书店买磁带自己跟着学,多听多读,慢慢地就学会了。
甭管别人开什么条件,关月荷都摇头。她和林忆苦每月都领单位和部队的工资,可不能瞎搞。
林思甜故作遗憾道:“月荷错过一个发财的机会。唉……哎哎哎,妈,我开玩笑的。妈!”
方大妈拿手指戳她的脑门,“你也不准想什么发财不发财的,老实上班拿工资。”
“我就随便说说,我还能干啥啊?人家愿意出钱学外语是想去挣外国人的钱,谁会找我学医啊?”
方大妈却严肃道:“人家不找你学医,找你打听肚子里的是男孩女孩。这种缺德事咱可不能做。”
说着就没好气道:“生到闺女就不想要的,我看他们能生出什么皇位来。”
“妈,你这话和江大妈说的一样,你俩都是有觉悟的好同志。”
林思甜收拾了碗筷就溜出了门。方大妈喊都喊不及,和旁边的老伴儿道:“我是林忆苦我都烦死她。”
林大爷失笑,“那能咋办?月荷就高兴她过去。”
隔壁院子里,林思甜就正和关月荷说笑呢。
林忆苦今天有别的事情要留部队里,没回来。
林思甜晚上回家前还故意问:“要不我晚上留下来陪你?”
“你不怕晚上被踹下炕你就来。”
林思甜笑哈哈地小跑回了家。
—
回来第二天,关月荷开始张罗过年的年货,列了一个清单出来。
先去找的就是前院的罗桂芳,请她帮忙炒瓜子。
罗桂芳让双胞胎给记了下来,“今年找我炒瓜子的人多,不记下来都记混了。”
宝宁哼了下,小声道:“为啥咱不去电影院卖炒瓜子?咱们家炒的更好吃。”
“不准起乱七八糟的想法。”罗桂芳警告俩闺女道:“拿出去卖,被人抓起来了怎么办?咱们家又不是没工资吃饭!”
国家调整了知青上山下乡政策后,胡同里这两个月回了不少人,个个都是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有的还拖家带口回来,一直等不到招工和工作分配,他们才悄悄地倒卖东西挣钱。
有工作的要这么干,万一被抓住了,肯定要丢工作。
“哦。”宝宁不情不愿地应了声。
关月荷跑了两天,百货大楼、百货商店、供销社和黑市都去了,终于把东西给买齐全了。
往年要到处抢肉,但今年省事。
谷满年骑车来银杏胡同送肉,关家和林家,还有关月荷这儿。
关月荷看着桌上的五花肉和排骨等,足够吃到她开学了。
“你老家亲戚又开始往城里送肉了?”
“也就年底肉多能拿出来换。”谷满年叹气,“就看以后政策了,真要能各家干各家的,你不用愁没肉吃了。”
“也是。”她往黑市跑的时候,发现黑市里卖的种类多了很多,连面粉和油都买到了不少。
说不定以后真能天天吃白面。
江桂英把家里的肉给收好,跑过来找谷满年,“你和月华晚上回来吃饭。”
“不了。”谷满年拒绝,“我们带谷雨出去吃。”
“家里那么多肉,去外面有啥好吃的?”江桂英不理解,但也没继续留人,提醒道:“谷雨感冒刚好,你们别带她在外头吹风。”
“知道了。”谷满年送了肉,又忙着跑回家找媳妇儿孩子出门吃大餐了。
“你呢?你和忆苦晚上在哪边吃?”江桂英看着剩下的小闺女。
“我和林忆苦下午也要出去,我们不在家吃。”关月荷嘻嘻地笑着。
江桂英只觉得没眼看,心道:一天天的,花样真不少。
但是看到林思甜和他俩一块儿出门时,江桂英就猜到他们又去找丁学文了。
虽然她没追着问到底,但她猜着,丁学文肯定是考回了京市。
一转头,看到丁大妈穿着新棉袄出门,看着挺喜庆的,就顺口问了句:“出门啊?”
丁大妈难得不垮着脸,高兴地回应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