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言情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人潮人海_分节阅读_第161节
小说作者:余姗姗   小说类别:言情小说   内容大小:825 KB   上传时间:2025-11-25 16:03:12

  “搜集证据的过程她都在想什么,想象亲手逮捕老师的画面吗?”

  “感觉不只是个狠人,还有点冷血。”

  “好好好,你们重情重义,看到熟人犯罪就撸袖子一起干,都这样的话,警察局就成贼窝了!”

  舆论是洪水,而所谓的“黑子”人手一把放大镜。

  他们的思维方式是,先将一件事盖棺论定,朝最坏最恶毒的方向定义结论,然后为了佐证这个结论,再将每一个细节放大,朝着这个逻辑去圆。

  疑似高中偷过钱的事只是一条留言,没有任何实锤,却逐渐被说成真的,还编出了细节,弄得有鼻子有眼的。

  后面再下场吃瓜的网友便听信了这部分,都以为戚沨高中时真的偷了钱,也真的因为学习好而被班主任“保”了下来。

  再结合戚沨亲手抓捕高幸一事,就扭曲成:她高中犯罪被老师保了,等她出了社会,老师犯罪,她却来了一手“铁面无私”。不是因为她学好了,而是因为这件事能给她带来更大的好处。

  疑似偷钱这件事还只是其中一个小插曲,除此之外还有更多——还真是应了那句话,只有冤枉你的人才知道你是无辜的。

  而站在戚沨的角度,她根本无法去澄清任何一件她没做过的事。

  当然,在这波批判声中还有几道微弱的疑问,但因为太少,很快就被“洪水猛兽们”冲散。

  “这个世界怎么了?被凶手针对的警察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一点子虚乌有的事都要翻出来黑。这些案子又不是这个警察做的,是那个凶手啊!作为受害者的家人最希望的是看到凶手被抓住。为什么他杀了那么多人,却没有几个人去谴责,反而是一张白纸上出现了一个小污点,就有这么多人抓着不放大做文章?!”

  这道声音之后只有一条回复:“其实很简单,这个凶手就是十恶不赦,没有争议。但警察是个神圣的职业,制服下的那个人也应该是完美的,起码大众是这么想的。所以稍有瑕疵就会被游街示众。这次不仅是凶手的游戏,也是网络喷子们散发恶意的盛宴。舆论可以杀死一个人,也是一面照妖镜,照清楚每一张嘴脸。”

  而这条回复则是来自宋昕的微博。

  不只是回复,宋昕还将这条微博转到个人首页,还置了顶。

  下面很快引来粉丝互动:“宋老师,这事儿你怎么看,能不能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一下?”

  宋昕回复说:“我个人认为,这波舆论走向不像是自发形成的,更像是有一小撮人在带节奏,煽动、洗脑大多数不明真相的人。每个人都有从众心理,融入群体会获得安全感,但同时也会放弃智商。”

  粉丝:“老师的意思是凶手在背后操纵?”

  宋昕:“是谁还不好判断,但背后有人操纵是一定的。搅乱这个局面,扰乱网络和社会治安,令民众们对警队失去信息,是这波舆论的主要目的。被针对的警察只是一个靶子,她代表的是春城警队的形象,进而再放大映射整个群体。类似的事累计几件,等时期一过,将来只要再出现疑似有冤屈、不公的案子,这几件事都会被再次提起,久而久之就会给人一种负面印象。只有少数清醒的人才会看到本质,在这些‘战斗’中,表面胜利的是趁机作乱的人和发泄情绪的黑子,实际上受损的是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

  网络风波也传到刑侦支队。

  会议结束后,戚沨依然留在会议室里,目光始终盯着白板。

  不一会儿,江进去而复返,一进门就说:“这波节奏又是冲着你来的,从曝光手稿开始。显然这是凶手一手策划。”

  戚沨没接话,只是拿起笔在白板上继续添加文字。

  江进一边看着她写字一边继续道:“这种极端的心理,你说过,一百个变态中都难有一个。这每一个案子都是他精心设计的,心态扭曲成这样,已经不能用正常人的目光去审视,更不能用正常破案思维去分析。你说得对,的确要换一套思路。”

  戚沨依然不语,手上也没停。

  显然“汇成工地”的事虽对江进造成刺激,却没有带走他的智商,反而化为动力。

  直到江进最后一个字落地,戚沨也落了笔。

  她写的分别是“黄雀在后”“乐极生悲”“罪有应得”“命运多舛”“不见天日”,而这些定义正是手稿的副标题——来自凶手。

  戚沨盯着白板,语速缓慢却很有力:“凶手的画像,就藏在这二十字里。”

  -----------------------

  作者有话说:红包继续

第167章 “你刚才‘想不通’的……

  破案直觉方面毫无疑问是江进的领域, 但说到犯罪心理,戚沨绝对是最靠近,也最“了解”犯罪人那一个。

  江进的视线缓慢扫过她画出来的二十字, 有点头绪却不清晰:“你是说他给受害人拟定的副标题,就指向他的心理?那这最多也就是个心理画像。”

  戚沨接着说:“黄雀在后不需要多解释,这个典故的上一句螳螂捕蝉, 指代两个角色。如果杀害袁全海的凶手就是章洋,那么从表面上看, 章洋就自比黄雀, 袁全海是螳螂,造成事故的工厂就是蝉。可如果袁全海不是螳螂呢?”

  听到这里, 江进一怔:“你是说,黄雀是凶手的自我比喻, 并非章洋?”

  如果章洋“捕猎”袁全海就是螳螂捕蝉,那么令章洋“自杀”的人才是黄雀……

  戚沨又问:“乐极生悲体现的是什么心态?”

  江进回答:“就是字面的意思。提醒自己不要太过得意忘形, 人在极度开心的时候要知道控制情绪, 警惕潜在的危机。”

  “那么站在凶手的角度, 他针对李成辛, 希望看到他乐极生悲,又是什么心理?”

  江进思忖片刻:“首先凶手和李成辛一定是敌对关系,见不得李成辛好。要看到李成辛从天堂跌落地狱, 就一定要挑选李成辛最开心的日子,这样凶手就能获得成倍的快感。显然是一种幸灾乐祸的心态,而且这个灾祸还是他一手导演的,他会更开心。”

  说到这里,江进停顿片刻,随即又道:“在调查李成辛遇刺的案件时, 我们不止询问了他的同事、朋友,还针对几名曾受到李成辛照顾的犯人进行过调查。另外还有狱侦科提供的另一份名单,记录着李成辛当值期间曾严厉批评过的犯人,那几个人我们也找人暗中问过。不过最后得到的评价基本上都是说,李成辛虽然在工作中一丝不苟,犯人都不太敢在他当值期间犯错,但都觉得这个管教人品不错,而且处事很公平,从不冤枉人。”

  戚沨接道:“听上去评价算很高了。”

  “所以我一度怀疑凶手是个睚眦必报的人,而且经常犯错,还被李成辛多次惩罚过。但记录上的人我们都查过了,都还在服刑。”

  “如果换一套思路,这个人并不是出于睚眦必报的心理,只是单纯地警告李成辛呢?”

  江进一时不言,正顺着戚沨的提示去思考。

  戚沨继续说:“我个人的看法是,如果真的是睚眦必报的心态,完全可以直接要了李成辛的命,或是刺伤他的大血管、内脏,令他多活几分钟到半个小时,没能送到医院就死亡。这期间他会经受身体上的巨大痛苦,最终赔上一条命。凶手既然敢杀这么多人,也不会在意多一个。所以我觉得,他恰恰是想放过李成辛才有了现在的结果。站在凶手的角度上,这是他难得表现出来的‘仁慈’。”

  “仁慈”两个字不能用来形容凶手,可凶手的行为,和李成辛至今还活着的事实,却刚好体现出李成辛的“与众不同”。

  这是江进完全没有想过的角度,当他再看向白板时,连视角都变了。

  他想了想,说:“如果你的分析方向正确,那么凶手和李成辛应该是有某种程度的交情才对。”

  “嗯。既然被李成辛惩罚过的犯人没有找到眉目,那么就反过来再看看?”

  江进颔首:“下一个就是章洋,‘罪有应得’毫无疑问是章洋和凶手有过节,才被凶手逼到自杀。当然,前提是章洋的自杀确有内情。”

  在江进说话时,戚沨已经拉出后面的另外一块白板,快速在上面总结方才的几点,并将“自杀前提”写上去。

  戚沨说:“如果假设成立,那么在凶手看来,章洋是‘死有余辜’的,但他不愿亲自动手,他要看着章洋自杀。自杀的心理我看过一些研究报告,即便是人在走到绝境时也只有极少数的人才会想到自杀一途。这需要一种非常极端的心理状态,还要建立‘我已经走投无路,活着也没有盼头’的想法。可即便是这样,人在自杀之前也会出于本能地去寻求救助,可能会找朋友、亲人,这时候但凡有一个人能和他建立起最后的情感连接,哪怕只是一句关心的话,都不至于选择自杀。不过章洋的案子比较特殊,凶手一定是让章洋意识到,不自杀他可能会死得更惨。而且那时候的章洋正经受着极度的恐惧心理,对生活也感到无望……”

  说到这,戚沨又停下来,再次看向袁全海的副标题:“不过有一点我想不通,一个内心充满恐惧和绝望的人,连死都不怕,还会听从凶手的话去杀另一个人吗?”

  江进说:“也许那时候他还不想死,是凶手令他以为,只要杀了袁全海,他就不用死。”

  戚沨摇头:“如果是这样,就说明章洋还具备强烈的求生欲。从求生心切到后面的求死,那么短的时间不太可能有这种极端的转变。就是这一点我始终有个问号,完全说不通。”

  “看来这中间章洋还经历过其他巨变。”

  “可是有什么巨变会比他从‘外科圣手’变成‘故意伤人’的罪犯来得打击更大呢?”

  正说到这,会议室的门被人敲响了。

  “进。”戚沨顺手将刚抽出来的白板推了回去。

  来人是许知砚,一进门便说:“戚队、江哥,刚接到一个举报电话……”

  会议室里播放着举报电话的录音,三人就站在桌前一起听。

  录音里的女人有点口音,一听就不是春城人,而且表述有点啰嗦,前言不搭后语,绕了几分钟才在接警员的问题引导下将事情解释清楚。

  女人先是说网上的漫画,那个自杀的外科医生像是她丈夫——他已经“失踪”多日,她还一直以为是跟人跑了。

  最初发现时女人就报了警,但警察说没找到人,让她回去等消息。

  再后来,她查到丈夫在春城有取款记录,又去报警。警察说已经问过了,确定是她丈夫在ATM机上取了钱,就说这个案子不属于失踪,属于夫妻之间闹矛盾,还让他们夫妻坐下来好好谈谈。

  女人接着说,那监控她也在派出所看到了,是很像她丈夫,可是总觉得不是同一个人。但警察问她是谁,她又答不上来,仿佛是她在胡说八道一样。

  也就是最近几天,她又跑去丈夫的老家找人,和亲戚们聊天时才知道她丈夫有一个远房堂哥,虽然亲戚关系隔着远,可是两人长得却像是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说是双胞胎都有人信。

  女人又问起那堂哥,说是早先在大城市里当医生,村里很多人都找他看过病,也相信他的医术。不过他是个外科医生,回来的村民基本上都要少一两个器官,还要一直吃着药,身体好的还活着,差一点的没多久就死了。后来大家才知道,那哪里是什么医生,分明是阎王爷,不管好坏先给你一刀,把那个病说的邪乎一点,再让你为了“它”倾家荡产。

  纸包不住火,这医生后来就去坐牢了,还有受害的村民去当证人。

  故事听到这里,女人也没有往心里去,只当是找丈夫的路上听的“段子”。谁曾想几天之后就在网上看到了外科医生自杀的漫画,而且那笔法惟妙惟肖,画的那张脸居然和她丈夫有七分像……

  录音结束,会议室里彻底安静了。

  好一会儿,许知砚才打破沉默:“额,如果没理解错,如果这个举报电话内容属实,那么自杀的会不会根本不是章洋?”

  戚沨扫过许知砚,又和江进目光对上。

  只听江进说:“你刚才‘想不通’的点,这回有答案了。”

  -----------------------

  作者有话说:红包继续

第168章 “不管是谁都逃不掉。……

  如果死掉的不是章洋……

  在鉴于审讯室里, 高幸一直在反复聊章洋的手和他的洁癖,还说章洋即便坐牢了不做手术了,也对双手十分珍惜。这点描述也比较符合后来在章洋住处中找到的大量清洁用品和清洁手套。

  戚沨问:“章洋租的那套房子不是也有搜证吗, 采集到的生物样本做过比对么?”

  许知砚回答:“做是做了,新留下的痕迹DNA是符合的,不过……”

  不过?

  戚沨又问:“新留下的痕迹, 什么意思?”

  许知砚解释道:“痕检那边说,他们提取到的生物样本应该都是章洋自杀前几天留下的, 说明他确实在那里住过。但是他们还发现屋子曾做过非常彻底的扫除, 用了大量的清洁剂,里面的成分对DNA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所以部分提取到的痕迹已经失去了参考价值。”

  江进接话:“如果假设自杀的章洋并不是本人,而是录音提到的远房堂弟, 那么就有可能是章洋找到这个堂弟,让他住进自己的屋子, 再用某种方式胁迫堂弟自杀。而真正的章洋就此‘隐身’。”

  而事实上, 章洋在出狱之后并没有和过去的亲人来往过, 连朋友都没见, 所以没有一个人知道经历过几年牢狱生活的章洋到底变成什么样。当时走访的时候,听到的说辞是章洋坐牢期间,亲戚们就和他断了往来, 但换个角度看,或许这正是章洋想要的结果?

  戚沨若有所思道:“妻子已经和章洋离婚,章洋没有孩子,父母也已经病逝,也就是说要拿到他的DNA样本进行比对几乎不可能。可他忽略了一点……”

  许知砚快速接道:“就是堂弟的样本!如果真是堂弟,他家里一定能提取到痕迹, 和自杀的‘章洋’样本比对一下就行了!”

  戚沨点头:“你现在就去联系。”

  “好嘞!”许知砚转身就走。

  直到门关上了,戚沨才将白板重新拉出来,说:“难怪章洋在自杀之前还花了五百块钱租了拆迁村的房子。事实上住进去的人根本不是他,所以也不会留下他的痕迹。”

  “录音里说他堂弟失踪后还有取款记录,取款的人很可能是章洋。”江进说。

  “但他不可能永远以他堂弟的身份生活,这应该只是权宜之计,接下来他还会再改换假身份。如果能证实刚才的推断,那么章洋制造两场案件和后来畏罪自杀的矛盾之处就能解释了——他根本就没想过死。”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22页  当前第16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1/22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人潮人海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