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爱惜羽毛都不敢上门来了。
程澜一本正经的道:“你也替我想想,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注意的。”
林琅本来打算玩笑两句,说程澜自己小小年纪就处了对象,却对年长她几岁的员工限制重重。
但看她这么严肃,便也打消念头帮她一起想了起来。
不过这方面,程澜想得已经挺全面了。她一时也没想起来。
“澜澜,你是不是还挺紧张的啊?”
程澜点头,“我全部身家都在里头,还欠了六万的债。肯定上心啊!”
虽然她是看准了如今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想摆谱。
而且再怎么说,这个四合院还是她的。
但没有尘埃落定前,心头还是不能完全踏实的。
“哦,你要找的培训的人我替你联系好了。如今还在里头上班的人出入限制比较多。但做过已经换了单位的就还好。12月她们可以抽空过来。”
林琅只在国宾馆端过咖啡,她觉得自己独力承担培训女员工的任务有些不够。
于是联系了从前比较关照她的两位大姐过来帮忙。
她们结婚后调离了原单位,现在的单位管得不严。
只是出来找找外快不影响的。
当然,在里头待过的人嘴都很严。不会把里头的布局那些说给人听的。
至于男服务员,程澜准备就交给那些保安训练一个月。
能有当兵的那样的精气神,抬头挺胸、站有站相、腰背挺直、走路姿势达标就足够了。
说话间赵柯从外头回来,“老板,你让塑封的照片。”
吕大厨做的菜,程澜让人拍了十二道。
他的拿手菜有四道,但其它的做得也都在水平之上的。
他徒弟的也拍了十八道,都挑得摆盘做得好的。
那些菜旁边的空白处,还都用萝卜之类的雕花搭配的。
总之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
前两天他们师徒过来看以后工作的场地,程澜请了外头照相的师傅来掌镜,拍了不少。
她还给他们师徒留了第二进东厢作为休息的场所,用比较隔音的材料装修的。
关上门窗可以休息得很好。
另把第二进、第三进西厢的小厅加了单独进出的门户。
这样那两进的西厢就都是三个包间。
这样就还是十二个包间。
那些照片挑了照得最好的拿去塑封,然后左边钉起来加两个硬硬的封面,就是彩色的菜单了。
别说,看起来还有点高档。就是忒贵!
程澜看着也挺满意的,那广告要是能打成彩色的,有说服力的多啊。
现在就只能靠人想象了。
“行,就按这个样子,弄十二套。”
赵柯点点头出去了。
这事儿交代人去办。照相馆有底片,直接再冲洗十一份就行。
“好的。”
第285章 林琅拿过去翻了翻……
林琅拿过去翻了翻,“你这是既有家常菜色,又有国宴上那些大菜啊。”
“嗯,家宴什么的也可以来啊。消费还是比较合理的。”
她广告词上就写的承接家庭聚餐和商务宴请、团拜会……
“这得是什么样的家庭才吃得起啊?”
程澜笑笑,“对了,高大伯说元月八号请你一起吃晚饭,就在甲子厅。”
甲子厅就是第一号包间,第二近正房的东屋。
她这里的厅就是按天干地支排序的,和年历一样。
林琅点头,“明白,娘家代表嘛。还有昕姐是吧?”
“他们一家三口。”昕姐和于大哥28号就领证了,到时候就是真正的一家三口。
20号,《北京日报》上刊登出程氏私房菜馆的招聘信息。
《北京日报》当然没有《人民日报》的影响力大。
但是,想在《人民日报》上打广告,程澜的财力是真的还达不到。
而且她还要配图,那占得板块还不算太小呢。
不过,程澜本来就是针对北京本地人,足够了。
大家如今看报纸看得仔细,什么卡卡缝缝都会去看。所以看到的人会比较多。
看到这则广告的北京人都觉得还挺新鲜的。而且,看过广告的人确实一下子就记住了。
一是工资待遇确实好,虽然服务员的名声不大好听,但一入职就相当于车间主任、厂长的待遇了。
这在当下全国还有2000万失业年轻人的当下,吸引力不是一边的大。
二就是后头说的才是记忆更深刻的地方。
国宾馆的大厨停薪留职来掌勺啊!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真想去吃吃看。
一年辛苦到头,要过年了是不是可以去吃一顿呢?
或者说家里老人做寿、娶儿媳妇摆酒这类大事能不能去一下呢?
人家说了承接这样的业务。
这说出去该多有面子啊!
一年一次、两次的话,对干部家庭也还是敢想一想家宴去那里的。
广告连续刊登五天,跟信息轰炸似的。记住这事、宣传这事的人就多了。
还有离得不远的人吃了晚饭散步过来程氏私房菜馆长啥样的。
当然,不得其门而如。
私家宅院,卖得就是这个档次,怎么可能随意开放参观呢?
24号下午,门外响起一阵自行车铃铛声。
程澜往外探头一看,笑着招呼道:“曾清嘉,要不要进来坐坐?”
倒是听来报名应聘的曾家人说起,曾清嘉买了一辆三轮车如今在走街串巷的收废品。
还说他真是装了一次叫花子,就真养成了叫花子习性。
但程澜由南到北,火车上还是汽车上又或者是重走长征路的时候,她自己记不太清了,反正是听过几个拾荒者发了点小财的故事。
知道这里头其实利润还挺高。
只是她自己既然有别的出路,就没想过做这个。
曾清嘉现在是城外租了个小院子,专门堆放这些东西。
他还请了几个拾荒者打下手。管吃住,一个月给三十块钱。
这样他们冬天日子也好过些。
就把收回去的废品分门别类的弄干净、清理,然后再给卖出去。
他干了一个月了,进账有三百左右。比别人上班是强多了。
他准备以后就干这个了。以后规模应该还能扩大。
也幸亏他做的是这个,曾家人看不上,没人要给他打工。
这样省心多了。
不像程澜为了以后置换房子顺利,不得不收了那么多街坊家的待业的孩子。
不过她这人还算厚道,连没跟她不对付的曾家人都愿意收下。
曾清嘉看程澜笑容热情,果然不嫌弃。便停下车进去了。
程澜招呼旁边的人,“给端一碗羊肉汤出来。屋里坐?”
她这里今天吃羊,加上搞修复的师傅们,四十多号人。干掉半只羊没问题。
曾清嘉摆手道:“不了、不了,一热,那味儿就更明显。而且我还要骑车回去,冷热交替的不好。”
收废品嘛,身上多少有些味儿的。
旁边程家村来的一个服务员把羊肉汤端出来。有些纳闷程澜怎么跟收破烂的都很熟的样子。
她回去问王千惠。
王千惠道:“打开门做生意,三教九流都要接触的。”
说着探头看了一眼,“原来是他啊!我现在站的地方就是他置换出来的。而且这人是个狠人。”
说着把曾清嘉的事迹给程家这些表亲都讲了讲。
“对自己好狠!不过,他也是看准了的。一把赚了三千多!”
王千惠点头,“嗯,不然澜澜怎么那么看得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