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周末,房管局不上班。
程澜带着王千惠和设计师一起去了颐和园的私房菜馆等地观摩、游玩。
王千惠来北京这么久,其实还真没去过几个地方游玩。
暑假的时候来了那么多人当初玩耍,但她是做后勤的,得在家帮忙。
程澜这也算是给她发的劳保,犒劳她一下。
毕竟这个表姐给她做助理,还是挺上心的。
星期一一大早,房子过户的手续就在房管局办完了。
程澜急匆匆的就坐着刘权的车去赶第、四节课。
一二节她不得已请假了。
王千惠留下,等拿到了那两本房本,把第进的五本房本摞一起,换了一本整的。
至此,666个平方的进院子都是程澜的了。
韩江波都不由感慨,也就19个月,居然全部拿下了。
她说她负债几万,他信。
才做了不到四年生意,不负债要花十四万拿下这么一个院子,不可能!
而且,她居然还没有就此打住,还在继续往旁边的院子扩张。
准备再把旁边两个差不多大小的大院子拿下。
那两户签妥了过户协议,拿到了新的房本,第二天就搬走了。
曾清嘉摸摸下巴,他这个两个又刁又横的堂哥肯定是被暗地里收拾过了。
不然,两个人之前说怎么都要多敲千儿八百的,能这么老实?
嗯,他也抓紧买下房子搬吧。
他也搬了,把房间腾出来,人家的第进院子才好开始修复呢。
曾清嘉想到这里,便带着父母和妹妹过去团结湖小区看房子了。
这儿地段不如之前住的地方,但目前想住得宽松点他只买得起这里。
等以后生意上了正轨,再想法子买回以前的地段好了。
像程澜那样买院子,好畅快啊!
他也想能有那么一天。
天后,第进院子就清空了。
曾清嘉把钥匙交到了王千惠手上,最后留恋的看了一眼,然后招呼载着父母、妹妹和行李的小四轮离开。
小四轮的后面,载着他家所有的旧家具。
王千惠给程澜打去电话。
“嗯,让泥瓦匠把院子里砌的墙拆了。然后就让搞修复的师傅们进场吧。争取元旦前能完工!”
这个修复是精细活儿,急不得。
搞修复的师傅们周四来的,对王千惠道:“小姑娘,你老板的动作好快啊!”
王千惠点头,“嗯。各位师傅,我老板希望元旦之前能交付。你们动作也要快点哦!”
“嗯,还有两个半月,没问题的。”
程澜周六下午放了学回来,从第一进一直走了过来看师傅们施工。
600多个平方,都是她的了。
还是很有成就感的。这就是奋斗的意义了!
不过,还负债万呢!昕姐那里欠一万五,高煜的钱她也取了一万五。
程澜又往旁边看去。
隔壁院子,她已经又置换了两套小房子。
其他的十几套也不急,照样是把属于自己的公共空间让泥瓦匠围了起来。
隔壁邻居那里是彻头彻尾的大杂院。
不像曾家这里,好歹还算一棵大树分出的枝丫。
只是人丁兴旺了不够住多搭建了些违规建筑,但就算是改建也没有太过分。
对祖宅还算比较爱惜的。
隔壁那住的全都是不相干的人。那十年谁抢到算谁的,私搭乱建非常的严重。
有一些甚至是违章建筑到以前的格局都不太看得出来了。
要修复都是一件很让人头疼的事情。
到时候恐怕得问问房管局有当年的图纸没有。
第270章 而且,隔壁不是每……
而且,隔壁不是每一户都有产权的。
有一些人当年占了屋子,但始终没有得到产权。
但原房主可能就是那十年挨整,人不在了。没人回来收回房产。
程澜也是这会儿才知道,原来占人房子的人只有居住权。甚至有人只占了10平方的。
但这种,政府也不能把他直接撵出去让他无家可归。
现行政策就是许他本人住到死为止,后代不能再继续住的。
这种应该算是城市贫民了。
现在还有很多比这更紧急的事,清理产权这样的事就暂时搁置了。
昨晚街道办的人那边倒是对程澜说,她要是能把人挪出去,他们很乐见的。
废话,这是替他们解决难题了。
程澜顺势就问了产权的事。她要的话肯定是要有产权的。
不然回头她都弄好了,这一块10平方没产权,那一块18平方又没产权怎么搞?
街道办的人说这一片并没有名人故居,不需要复原供人参观。
产权有主的就在房主手里,无主的在政府手里。
那些只占了一间、两间住着的人,他们买不起。
如果他们买得起,政府早就转卖给他们了。
所以如果程澜要买,也是没有问题的。
程澜那天办过户时候又问了问韩江波。
韩江波去翻查了相关资料,告诉程澜确实是这个情况。
他道:“你安心买下来好把人挪出去好了。就算真有名人故居又怎样?雍正年间的怡亲王那不是名人啊?现在怡亲王府也让住成了大杂院了。还有左宗棠故居,那也是你占一点、我占一点,挪都挪不出去。”
程澜买小房子挪出去的人,当然也是得不到小房子的产权的。
她还得是在同样的好地段买,人家才肯搬的。
10平方的这种,确实是有些麻烦。要买这么小的房子安顿人还不容易呢。
不过她可以买大一点,多安置几户这样的人。
同样是按照政策让他们住到归天为止,子孙后代不能继续住。
到时候法律条文怎么签署,她得找京**律系的教授有偿咨询一下。
不像昨晚的免责声明,在京大找个法律专业的学生就搞定了。
就当她买了房子无偿租给那些人住吧。到时候都要在她的房子里终老呢!
走一位,她就收回相应的房间。
这一批人都走完了,她就把房子卖掉。
弱势群体,街道办都拿他们没办法。她也只能依葫芦画瓢。
反正不是凶宅,老人正常离世应该不会太影响价格的。
华国除了近一十年修的新房子,哪座房子里没有老人过世的?
程澜去给村里打了个电话。
她在村里的小卖部不是还有一万四的股本没领完么。
当时没想到这么快就买到了第三进的院子。这就要开始做开业的准备了。
然后她还‘野心勃勃’要搞个大观园,从高煜那里拿的一万六也都花出去了。
现在她手头就只有九月份的五千块了。
这要做整体的装潢怕是不够。
就算她只是做仿古的桌椅、宫灯那些,买近现代的字画、花瓶、摆件,感觉要布置够十多个房间也不够啊。
那桌椅她肯定得买好木料的,得买红木的啊。
大的套间,再置办一张红木的床榻。
而且还要进行第三进院的古宅修复。
五千块真的不够。
和支书说好了,程澜又问了问资助的贫困学生的情况。
目前这个范围还只在程家村,本家和外姓人都有。金额上分了点亲疏远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