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徐晓海这部分人,她可以撒一部分到附近县拿着样品去促销。
然后让外县的批发商自己上门来找他们进货。
就是出去的人,搞不好会挨点黑打。
而那些经销商这会儿也终于知道了程澜要做什么。
出动了一二十号公安带着这些待业青年出去租自行车,起码有三四十号人用这个办法去搞车。
一开始也是只能一块钱先租六天。
在平常没什么大事的县城这就是大事了。好多人都知道了这件事!
“老刘,再不进货咱们就要断货了啊。”
他们能抻程澜十来天,因为知道他们进货量越来越大,欠的货款也越来越大。
但程澜这么搞,一个不好断货的就是他们了啊。
“那些人哪来的钱进货?总不能是公安掏的吧。”
“听说,先赊账!”
“赊账,哈哈,她居然赊账给那么多没地儿挣钱的人。再看看,这要是收得回来帐才怪了。不过,缺的急的货咱们也可以去进了。”
程澜一路载着支书过去,在纸厂大门口找门卫登记。
门卫看看程澜骑着自行车,一身打扮也像是有钱有势的人家出来的,态度就很不错。
还招呼他们进门卫室坐等。
然后对方用高音喇叭叫程宁华,“XX车间的程宁华,你的父亲在厂门口等候。”
支书看看程澜,还是沾你的光呢。以前来可没有进门卫室坐等的待遇。
程澜拉了拉自己的泡泡短袖,先敬罗衣再敬人。
这就是世态炎凉啊!你老人家江湖走老了的还能不知道?
程宁华听到广播里喊他,楞了一下。
怎么事先也没说过要来?
他媳妇儿也是本厂的工人,正在收拾餐桌呢。
夏天怕东西会坏掉,没有做多的饭菜。
实在不行就只好给公爹下碗面了,她再卧个蛋。
打开米缸看了看,鸡蛋不多了。
这个点来,没准吃过了。希望已经吃过了吧。
而且,
怎么住啊?
“实在不行,让咱爹和孙子住。我出去工友那里挤一下。我就是担心突然过来是有什么事。”
程宁华说着赶紧下楼往大门口走。
等他走到门卫室看到还有程澜一道心头一松,这不像是出了什么事的样子。
支书道:“我来县城出差,顺道来看看你们。”
程澜向门卫道谢,推着自行车跟着一道往里走。
门卫摸摸下巴,程宁华这家伙家里还有这么拿得出手的亲戚啊?
听刚才这一老一少说话,应该是他侄女。
瞧着还在读书,高中生吧。也不知道有对象了没有,怪好看的。
程宁华领着自家老爹和程澜一起往里走。
“爹,您出什么差啊?”
“哦,小卖部有事我来看看情况。”
“那您和澜澜晚上在我这里住么?”再多一个人就更麻烦了。
不过有程澜应该不至于才是。毕竟她已经今非昔比了。
估计她宁可去住旅馆,也不会选择去自己的筒子楼里和自己媳妇、闺女挤一张床。
支书道:“不用,我们住楚家在县城的房子。楚锦程和他妹去大城市了,正好有两间空屋。”
哦,那就好!
程澜问道:“宁华叔,你分的宿舍花了多少钱啊?”
“内部福利价是800,不到30平。算是集资建房吧。将来如果退房子,钱也会退。物价在涨,没准退得还能比800多。”
支书笑道:“那你再买别处肯定也变贵了。”
程澜道:“有房产证么?”
“没有。”
那就是不能随便流通的,只能本厂内部人接手。就前一个住户退了房,下一个住户再被分配进去住。
程澜进去一看,跟秦柳阿姨之前准备买的那个大小、格局都差不多。
估计筒子楼都是这样的,千篇一律。
那锦熙姑姑一家四口住的应该也是这种,也难怪她心里落差大了。
不过这种比劳动农场的住宿条件可就好多了。
林大伯可是在农场喂猪、种菜、挑粪什么都得干。
林爷爷那时候也过得很不好。
听说还是秦家照顾他才得了个厨房打杂的活儿。从早干到晚,站一整天脚都是僵的,背也打不直。
小叔头一次背着新收的五十斤大米搭便车去看了他们回来,跟爷爷说起的时候都落泪了。
所以,他很清楚父兄过得是什么样的日子。
而林锦熙去看望过一次,正是过年期间。当时太冷了,就没什么劳动。
她是在秦家看到的父兄。
“爹,澜澜,坐吧!”
程宁华的招呼打断了程澜的思绪。
支书在小卖部给孙儿、孙女称了些糖,这会儿正拿出来。
程澜极力推荐他买的大白兔奶糖。
她在北京听吕军医说的,如果暂时吃不起奶粉,可以吃这个奶糖。
吃七颗就相当于喝一杯奶了。
“谢谢爷爷!”
程宁华的媳妇儿听说公爹和程澜已经吃过了。
只是过来看看他们,晚上也要回城里去住心头一松。
不是她不愿意热情待客,真没多的地儿啊。
当下笑容都明媚了几分,“爹,澜澜,喝水。”
程澜背了个军用水壶,“没事儿,婶子,我这里有水。”她现在基本每天出门都背着一壶水,大热天的。
程宁华对儿女道:“你们澜澜姐读书可厉害了。而且脑子也聪明,小小年纪把生意做得很好。你们要好好向她学习!”
程澜摸摸鼻子。
她从小经常这么当‘别人家的孩子’,其实挺招小孩子讨厌的。
程宁华的女儿还跟程澜问起程杳。
“哦,她蛮好的,九月要在成都上学了。”
程宁华媳妇问道:“怎么办进去的?”这可是不容易啊。
支书淡淡地道:“景南大嫂托的人,听说每年还要多交200块建校费呢。程昕正弓着背挣钱呢。”
做餐饮的,这三伏天是最最辛苦的了。
程澜电话里听程昕说她把新买的小电扇搬到做饭的那里去了。
连同秦柳买的那个一起,在背后对着吹都还是汗流浃背的。
得整整在灶台上忙活一个小时呢。
不过还好,她现在挣的是双份的。
这么辛苦的时候秦柳不在嘛,主动提出请军嫂代班的钱公中出。另外所有进项就都归程昕了。
所以程昕现在一天差不多是挣20元。再加上帮程澜进货一次又是20。
这十来天她能挣220,累并快乐着!
程杳的任务就是学习,争取下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考到能直接读三年级。
这样就省下一年学费,并且可以早一年出来挣工资了。
这笔帐程澜给她算过,所以小丫头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也不再惦记去车摊打杂挣钱了。
她就中午跟着过去,但也就是跟着没动手。
还有三个军嫂在呢。
程宁华媳妇听说一年还要多交200的高价有些咋舌。
更不要说还有原本的学费、杂费、食宿费等。
他们两口子一个月加起来才八十多,一年能攒下200可是非常不容易。
这还亏得乡下不用他们拿多少钱回去补贴,就按月给十块钱就好。
他们买房子欠厂里的也才还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