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忆看了一下时间,快中午一点半了,她说:“我去葡萄园,看看接待中心的进度。”
应随又问:“你今晚不回江城了吧?”
“今晚不回,怎么了?”
“你先去忙,晚上有事找你。”应随说。
方忆没有多问,她爽快道:“好,那就先这样,我的车停在广场那边,走了。”
应随还有话说:“今晚在我家吃饭。”
方忆没有意见:“行,有一段时间没有吃你外婆做的菜,还有点想念。”
第24章
两人分开,朝不同的方向走。应随的卡车离得更近,他刚启动引擎,方忆倒回来敲他的车玻璃,随着窗户落下,她笑看着他,邀请:“你跟我一起去现场看看?”
应随作为接待中心的设计者,客户提出要求,他当然不会拒绝,于是点头:“可以。”
方忆便上了他的车,她的车停在永乐镇社区外面居民活动广场的路边,到了地方应随将她放下,两辆车一前一后开往葡萄园。
两周时间过去,原先的接待中心已经彻底拆除,基本平场工作也做完,平场的时候,顺便把上一任老板搁置没动工的那段公路也挖了出来,方忆决定明天上午带汪筱绿去一趟政府,谈一下接手葡萄园时他们承诺过的补贴一半修路费用的流程。
今天正在进行地基的基础施工,方忆看了现场,又问了几句情况,她将应随这个设计师带来是有目的的,将他丢给项目经理和技术总工,让他们双方好好交流,尽量避免后期施工中出现问题,而她则去了大棚。
进入十二月,葡萄园的重点工作放在修剪上面,匡老师几人分别带着工人负责不同的区域,方忆给匡老师打了一个电话,问明她所处的位置后,找了过去,同时让汪筱绿他们过来汇合。
既然到了现场,她肯定得了解一下修剪原理,学到技术后,也拿了把剪刀跟着干起来。她就是这样的性格,不想当高高在上的管理者,把自己放在统筹全局的位置上,什么都得懂一点。
匡老师作为生产管理者,她向方忆提出接下来的人工需求和一系列养护费用需求,聊完正事,方忆才告诉他们明晚团建,得到几个年轻人的欢呼。
方忆在大棚里剪了一个小时的病枝弱枝,等到她出去,应随也聊得差不多了,由于聊到材料问题,应随刚好和永乐镇砖厂的老板比较熟,他问方忆有没有订砖。
永乐镇砖厂的老板得知葡萄园接待中心的重建消息,对方倒是主动联系过方忆,不过由于接待中心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框架,钢筋先进场,再加上她没抽出空,事情便搁置了几天。这次方忆来永乐镇,工作计划中确实有买砖这一项。
应随主动说:“我带你去砖厂看看吧,我和老板关系还不错,应该能帮你谈到更优惠的价格。”
方忆觉得挺意外的,她记得刚认识那会儿,她让应随外婆介绍工人,应随为了避免麻烦,没让他家老太太掺和,现在他居然主动“掺和”到她的事情里面。这会儿还有其他人在场,方忆没有调侃应随,她一口答应下来,说:“行,那我们现在就去看看。”
砖厂距离葡萄园开车十分钟,路上应随给老板打了一个电话,他们到时,对方立即出来接待,方忆先去确认红砖质量,感到满意后才跟他进办公室聊合同。
应随的确和老板熟,倒不是因为什么沾亲带故的关系,而是尽管这家砖厂规模不算大,好在老板经营有方,已经吃下周边几个镇的红砖生意,应随先是自己家里重建房子,后来又接了十来单设计活,都从他厂里订砖,打交道的次数多了,便熟悉起来。
整个谈价的过程比较顺利,应随了解当地行情,没花多少时间,就用比方忆心目中一块砖可以成交的价格还要便宜一毛拿下。
出了砖厂,方忆终于良心发现,她对应随说:“我还要去趟葡萄园,你回家休息吧。”
其实时间不算晚,不到下午四点,应随今天也不算累,因为就在永乐镇出摊,他今早比平时多睡了一个小时。
这会儿回去,他也不打算再睡了,他先对应红碧说:“方忆今晚要在家里吃饭。”
老太太本来在看电视,她看了一下挂在墙上的钟,连忙起身:“不知道她今天会来镇上,本来今晚咱们仨我打算简简单单吃一顿,小方来了,那得隆重一点。还好天冷下来,昨天你带回来的排骨没有放结冰层,我到地里拔几个萝卜回来炖,你去池塘里捉条鱼,我看小方挺喜欢吃鱼的。”
是应随主动叫方忆来家里吃饭,他便说:“今晚我来做饭吧。”
应红碧心疼他:“你歇着吧,一大早就出门还不够累?对了,你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晚,去批发市场了?”
应随告诉她:“没有,中午在街上就碰见方忆了,吃完饭和她一起去看了一下接待中心的建设进度,聊了会儿。”
应红碧知道他接方忆这个活赚了一大笔,完全超出老太太的认知,为此她特意找应随聊了聊,认为他不该待在镇上,卖果蔬四处奔波太辛苦了,远远没有做建筑设计师挣得多,她劝他去城市。应随坚定自己留在家乡的立场,并解释其实像方忆这样大方又欣赏他设计的客户其实很难碰到,所以应红碧对方忆充满感激,每次她要和他们一起吃饭,她都发自内心给她最高规格的待客标准。
听到应随被方忆叫去聊事情,她就不心疼他了,认为这是应该的,反而埋怨起来:“你怎么不知道早点打电话告诉我小方来了,这时候才说,两个小时够准备什么。”
应随失笑:“我和你一起做,时间够了。”
另一边,方忆正在接待中心的施工现场和项目经理聊天,虽然工作已经安排得差不多,但现在还没有到下班的点,她闲不下来。又待了一个多小时,她才回应随家,半路经过街上一家名叫“清清美发”的店,她将车子靠到路边,下车后掀开挡风的透明门帘进去。
这会儿店里没有客人,何清正用一个头模练习画眉毛,听到有人进来,下意识招呼:“洗头还是剪……”
她见来人是方忆便住了口,方忆看向她,目光落到头模上面:“在练化妆?”
何清点点头:“我想增加化妆的业务,没事就练练。你找我有事吗?”
方忆本是看到理发店的名字,猜出这一定是何清的店,想到中午和应随夸下邀请她参加团建的海口,临时起意进了店,何清一问,她反倒觉得自己应该支持一下她的生意,就说:“我想洗头,可以吗?”
“当然可以。”何清领着她往洗头区走。
理发店面积不大,极简风格,又用柔和的灯光和植物打造出温馨氛围,能从中看出一点应随的影子。躺下后,方忆问:“应随指导你装修的吗?”
“我不懂设计,正好他比我先回镇上,我就找他帮忙了。”何清打开花洒先在自己手上感受水温,等到水热了,才淋在方忆头上,她的头发黑亮顺滑,像绸缎一样,想象得到她平时注重养护,所以何清用了店里最好的一款洗发水。
方忆闭上眼睛,她问她:“你明晚没事吧?”
何清说:“应该没事。”
“那太好了。”方忆便笑,何清的手法很温柔,让她放松下来,“我想邀请你一起吃饭,明晚六点,在湖月山庄。”
何清不解:“邀请我?”
“我接手葡萄园快四个月了,之前事情一直很多,最近相对不那么忙了,我打算让匡老师他们放松一下,犒劳犒劳他们。这段时间以来,李野和应随帮了我很多,你也帮我出谋划策过,所以我想把你们也叫上,我早就该请你们吃饭了。”
方忆说的出谋划策,是他们有一次吃鱼,那晚何清也在,几个人一起聊接待中心的设计。她不太好意思:“我那是随便说的,不算出谋划策。”
“你提的庭院景观池的想法被采纳了,这是你的贡献,等到接待中心完工符合入住标准后,我还得邀请你当第一批体验官给我反馈呢。而且,我觉得我们已经成为朋友了,不是吗?”方忆真诚地说,“明晚一起吃饭吧,请给我一个感谢你们的机会。”
她话说到这份上,何清便不好意思拒绝,答应下来:“好。”
洗完头,方忆付钱,何清却没收,她说:“既然你认可我们成为朋友了,那就不用给钱。”
“应随也不给?”方忆问。
“他也不给。”何清说。其实是她坚持不收,他那头发不费事。本来应随因为她不收钱,有两次没来她店里,何清找到他表达了不把她当朋友看的不满,后来他便老老实实找她剪头发,而他每次都会给她送一点他卖的水果,反正他绝不肯“占便宜” 。
“那好吧。”方忆收回钱,她笑,“你多久下班?”
到了晚上,理发店大多没什么生意,何清说:“我收拾一下就关门。”
“那我等你,正好顺路。”方忆说。
何清为了锻炼身体,她每天走路上下班,今天方忆载她回去,她先把何清放到她家门口,才转进对面应随家院子。
应随家炊烟袅袅,她闻着诱人的食物香气进了厨房,就见应随站在灶台前,他系着一条围裙, 个子太高的缘故,微微弓着背,正熟练翻炒着腊肉。
他家仍然保留了传统的土灶,应红碧认为柴火大锅炒菜更香,老太太坐在火膛前,她先看见方忆,长满皱纹的脸被火光照亮,笑着招呼她:“小方回来了。”
应随便转头望过来,厨房的灯光从头顶流淌下来,柔和了他的眉眼,方忆心里一动,她该怎么形容他此刻的反差呢?
用好友冯頔妘的话来说,就是人夫感挺强的。
第25章
“人夫感”三个字从心底冒出来,方忆忍俊不禁,说不定他和老方挺有共同话题。
她爸自从退休后,愈发修身养性,平时就爱练练字、养养花,以及专研厨艺,尤其做饭这一项,方哲认为他和胡斯容得服老,为了避免身体亮红灯,报了专业的营养烹饪班学习健康饮食,注重食材的营养价值。偶尔周末,他还会打电话叫方忆回家吃饭,兴致勃勃告诉她,给她炖了乌鸡汤鸽子汤或者其他补气养血的汤,反正他乐在其中。
方忆忍不住想,应随会做饭这一点,老方应该看得上。紧接着,她心里惊了,在她看来,只有感情状况稳定到可以谈婚论嫁的地步,才需要父母介入,然而她现在还没拿下应随呢。
这时应随已经收回目光,方忆便和应红碧说话,忽然应珍来到厨房,她很多天没有见到方忆了,这会儿格外惊喜:“小方,你回来啦!我想你了!”
方忆的发小里面,朱心怡和崔明聪大学毕业就结婚,女儿已经四岁,认了方忆做干妈。上一次她和朱心怡打电话,请朱心怡帮她联系家里开蔬菜农场的大学室友,询问是否可以带团队到农场参观学习,两人以此展开话题聊了许久,轮到小女孩和她通话,开口第一句就是“干妈,我想你了”,使得方忆一颗心软了许久,这时候应珍也对她直白又单纯地表达“我想你”,又让方忆心软。
她忽然想到车里放了一箱特产,是表哥表嫂上周到新疆旅游寄给她的,说是奶酪果干肉干之类的零食,她前天取件后放到后备箱里,后来事情一多,便忘了这事。因为应珍智力的原因,方忆下意识把她当小孩看待,她笑着对她说:“我给你带了礼物回来。”
“什么礼物?”应珍眼睛顿时亮起来。
“你等我两分钟,在车里,我去拿。”方忆说,她一点也没有“借花献佛”的心虚。
应随便看了一眼方忆的背影,他不用想也知道,她其实没有特意给应珍准备什么礼物,而是看见应珍后,正好想到车里有什么东西适合送给她,他眼里不由露出一点笑来。
应珍小孩子心性,她哪里等得及,高高兴兴跟在方忆身后,方忆从后备箱里抱出还封着胶带的快递纸箱,两人又往里面走,找了剪刀拆开,一大箱零食让应珍兴奋起来,她挑了一袋奶疙瘩,浓郁的乳香使她露出幸福的笑容,她吃到好吃的东西,立刻分享给应随,应随正在洗锅,他没空,就说:“这是给你的礼物,我不吃。”
应珍不能领会到他的玩笑,她把他的话当真了,收回手,开心地说:“那好吧。”
应随:“……”
方忆好笑地看了应随一眼,这人竟也有幼稚的一面,虽然她知道他是故意的,但越是故意,越显出他私底下其实挺有趣的。
应珍没有在厨房待多久,她离开后,方忆才解释:“这是我家人去新疆旅游带回来的特产。”她关心应红碧,“应奶奶,你血糖正常吧?”
提到血糖,应红碧就比较自豪:“血糖正常,镇上每年组织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做免费体检,我身体还算健康,没有三高。我只有风湿的老毛病,之前应随托他朋友从香港带回来一些药膏药油,挺管用的。”
“香港的药是挺有效的,下次我去香港也可以替你带。”方忆放心下来,又说,“那这些奶酪奶条奶枣你都可以吃。”
应红碧有着农村老人淳朴的品质,她不好意思道:“这一箱太多了,也不用全给我们。”
方忆想了一下:“这样吧,等会儿分一点给匡老师他们也尝尝。”
很快就开饭,今夜晚餐丰盛,排骨炖萝卜,麻辣水煮鱼、蒜苗炒腊肉、干煸花菜、炝炒青菜,每一道方忆都爱吃。她回来撞见应随掌勺,又和应红碧聊了几句,知道今晚所有菜都出自他手。想到中午他叫她今晚在他家里吃饭,她本以为是老太太下厨,还附和了一句想念他外婆做的菜,他当时竟然什么也没解释,现在看来,是否他有一点开屏的意思呢?
她不夸他,反而拍老太太的马屁:“应奶奶,你把应随培养得真出色,上得厅房,下得厨房。”
老太太立刻倾诉:“这么出色有什么用,三十岁的人了,还带不回来一个对象。上次让他和一中的英语老师见一面,他就真的只见一面。相一次黄一次,真让人发愁。”
这次应红碧打心底满意这位英语老师,她觉得人家很配得上应随,甚至如果只看职业,对方算是降低要求了,所以她特别希望两人能成。
方忆不好再拱火,她终于替应随说了句话:“他答应去相亲,就说明他有找对象的决心,没有成,可能也不只是他一个人的原因。”
应红碧叹气,她表面上责怪应随,心里倒不会真的和他生气,她只能妥协:“我再找人给他介绍其他的。”
方忆:“……”
方忆心想,她想表达的不是这个意思啊!她觉得很可能是自己那句“他有找对象的决心”给老太太提了醒,让她意识到要让应随增加相亲数量,于是不由自主看向应随,正好应随也看着她。
两人目光微妙的碰了一下,应随转了话题,他对老太太说:“你不是让我把房租退给方忆吗?你自己和她说。”
应红碧果然被转移注意力,不过方忆先开口,她疑惑,开了一句玩笑:“为什么要退房租给我?你们不想让我在家里住了?”
老太太连忙说:“不是的,只要你愿意在这住,住多久都行。”她解释,“你实际上没住几天,我们觉得实在不该收你的房租。”
方忆就说:“租房子就是租下一段时间使用权,不管我住不住,房租都应该交。而且,接待中心刚开始建,我恐怕至少得在你家住到明年夏天。”
应红碧大方说:“你来了直接住就是,本来那间房也是空着的,你还给小汪几个人交了房租,你的那份就不收了,不然显得我们家太占你的便宜。”
“今天应随陪我去砖厂,他给我省了两万多块钱呢,占便宜的人是我。”方忆将买砖的来龙去脉讲给老太太听。
老太太满意应随的做法,她对方忆说:“应随在我们当地认识的人多,你要办事,如果有用得着他的地方,尽管支使。”
方忆点头:“我不会和他客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