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言情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八十年代胡同里_分节阅读_第166节
小说作者:东边月亮圆   小说类别:言情小说   内容大小:699 KB   上传时间:2025-11-04 12:54:58

  罗新民平常是不挑食的,被问到还有点馋:“排骨汤吧,好久没吃了。”

  “行。”

  夫妻俩闲话两句,锁门的时候罗新民想到:“三方回来了,儿子晚上是不是回来睡?”

  怎么没见房间有动静。

  还用问,刘银凤:“一进来我就闻见酒味,肯定是喝完睡了。”

  奇怪,当年军医也没说自己的五感会有后遗症。

  罗新民鼻子动动什么都没闻到,锁上门:“回来就好。”

  父母拉上客厅的灯,罗雁的房间里也就看不出那一丝光亮,她终于在这种黑暗之中陷入沉睡。

  还没天亮,她听到一声鸡叫。

  罗雁迷迷糊糊想:天亮了,但我不上学,我还要再睡一会。

  只是她下一秒就觉得不对,因为市里是不允许养活禽的,哪怕偶尔有想留几天再杀的鸡鸭鹅,大家也会把它们的嘴绑上捆在家里。

  也不知道是谁家,居然让鸡叫得这么大声。

  罗雁嘀咕归嘀咕,也没怎么放在心上,翻个身接着睡。

  然而这只鸡十分呱噪,一声接一声地提醒大家天快亮了,甚至听上去像是有一群鸡,声音像是从四面八方传来的。

  罗雁没忍住起床,到院子里想找找是哪家的人这么没有共信心。

  她伸着脖子看来看去,西厢吴家有人要出门上早班,说:“雁子起这么早啊。”

  罗雁说句早上好,问:“婶,您听见鸡叫了吗?”

  吴婶:“是有,也不知道是谁,回头街道准得找他去。”

  刚建国那会市里养活禽的人家其实有些,但60年代闹过一次大范围的鸡瘟,都说这病早晚会染到人身上,尤其像京市这种人口密集,人均住房面积尚且不够落脚的地方,人畜混住是十分的危险,因此市里统一清除过一批,连菜市场都好几年不见活物。

  因此这种情况,街道肯定会严肃处理的。

  就哪几位大爷大妈,说话谁敢不听。罗雁觉得自己也管不上,看半天确认不了究竟是哪家哪户这么大胆,揉着眼睛回房间。

  只是她躺下后再也睡不着,索性起身洗漱。

  刘银凤向来醒得早,看到女儿问:“今儿有事?”

  平常放假孩子都会赖会床的。

  罗雁跟妈妈投诉:“早上不知道哪家的鸡,一直叫。”

  一说刘银凤就知道了:“老刘家儿媳妇要生了。”

  怪不得,罗雁一听是孕妇也不说人家没公德心,只是仍旧奇怪:“那怎么没把嘴绑起来。”

  这刘银凤就不知道:“估摸是忘了,但明天肯定不会叫。”

  今儿这么一叫,说不准刘家现在都烧上水了,罗雁忽然有些嘴馋,说:“妈,我想喝鸡汤。”

  刘银凤:“行,明天给你买,爸爸先说的今天想吃排骨。”

  是应该先来后到,罗雁:“我也爱吃。”

  刘银凤调侃:“有什么是你不爱吃的?”

  她顺手在女儿的手腕上捏捏,说:“怎么觉得最近又瘦了。”

  罗雁竖起手指头嘘一声:“哥哥听见又要我一人吃半斤黄瓜条的事了。”

  刘银凤:“不理他,咱能吃是福。”

  他们这代人,巴不得儿女都长得白白胖胖的,看着就有一种家里粮仓是满的丰收喜悦之感。

  中国人嘛,都愿意讲究个寓意好,要不当时丈夫怎么会买这处东厢房,就是因为它在丰收胡同上。

  就是就是,罗雁:“吃得下证明我胃口好,健健康康的是不是,妈。”

  可不,刘银凤:“到我这个年纪,想吃还吃不了。”

  她在女儿的手背拍一下,洗漱之后先把粥煮上,让孩子看火,自己去买菜。

  家里小,罗雁坐在餐桌前也能看到厨房,手托腮不错眼地盯着看,掐准时间把粥舀出来放凉。

  等一家三口吃的时候温度就是正好的,罗新民夹一口咸菜问:“哥哥昨晚喝很多吗?”

  罗雁:“估计是困,他也好些天没睡整觉了。”

  提起这个,刘银凤本来是有点意见的:“一开始我以为三方就去几天,可昨天人家拿那么多东西来,我都不好意思说了。”

  毕竟儿子是自家的,熬坏那肯定是为人父母的心疼。

  罗雁还以为周维方就去哥哥店里,问:“他拿什么了?”

  刘银凤:“一些干货,还有两盒茶。”

  她寻思儿子确实给人家帮不少忙,没怎么客气就收下,等人走打开一看发现不老少,现在倒不好再退回去。

  一说茶,罗新民来了兴趣,放下筷子:“我泡一个试试。”

  他从柜子里拿出茶叶,拆开之后说:“还是红茶。”

  刘银凤好奇,问:“哪不一样?更好喝吗?”

  罗新民:“我也是第一次喝红茶。”

  茶叶是出口赚外汇的大头,作为供给的部分实在不多,他也没喝过太多像样的,平常基本用的都是高沫。

  罗雁一听,举着自己的搪瓷杯靠近:“爸,我也要一点。”

  这么一说,刘银凤跟风:“我也尝尝。”

  一家三口大早上的用茶水干杯,搞得刚起床的罗鸿不明所以道:“这是干嘛?”

  罗雁解释一句,咕咚咕咚把剩下的喝了,抿抿嘴:“还有点甜呢。”

  罗鸿路过妹妹的时候阴阳怪气:“茶甜还是心里甜?”

  罗雁给他一拳,回过头看父母都盯着自己瞧,眨眨无辜的大眼睛。

  不说就不说吧,总归是儿女大了不由人,夫妻俩只是很默契地放下杯子,寻思这茶喝着也一般嘛。

  -

  作者有话说:嘿嘿,我今天肯定能更1w+

  周末快乐!

第121章

  女儿的追求者犹如过江之鲫, 父母向来知道。

  只是他们一般不太干涉儿女的选择和想法,除非是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因此仿佛看出一点苗头也不说, 倒是掉转枪头朝儿子,说:“你徐阿姨要给你介绍对象,去不去?”

  罗鸿坐下来吃早饭, 漫不经心道:“不去。”

  刘银凤不走这个过场不死心,走了更是心死,嘀咕道:“从小也没见你跟哪个女孩走得近, 我这生的是儿子吧。”

  还跟女孩走得近?托妹妹这个爱哭鬼的福,罗鸿一直觉得小姑娘是世界上最难缠的生物, 自己一母同胞的撂不开手没办法, 怎么可能还上赶着找麻烦。

  等他该到情窦初开的年纪,就坐上火车去陕北。

  插队那些年, 父母在信中屡屡反复叮嘱他千万不要在当地找对象, 说将来时机合适总会把他弄回家的。

  有这种大前提在,罗鸿哪敢对谁动心示好,毕竟他连自己的未来都暂时无法确定地掌握在手上。

  回城之后,罗鸿在自行车厂上班,虽然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但自觉还不到能撑起一个家的程度,对相亲这件事一直兴致不高, 说:“妈,其实这个吧得怨您跟我爸。”

  这叫什么话,刘银凤:“你结婚我们可是要出钱出力的。”

  连罗新民也看儿子,心想我倒要看看你能编出点什么。

  罗鸿:“您看咱们一家四口是不是特别的和和美美。我总结出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您跟我爸感情太好, 从来不吵架。可我现在店里这么忙,有时间就愿意出去玩歇一歇,结婚我肯定得在家陪老婆孩子,但那样我不乐意,我不陪,老婆就有意见,您说是不是得吵。那夫妻吵架,孩子能健康快乐长大吗?”

  他一串话说完不给父母接茬的气口,继续说:“您跟我爸这榜样立得太好了,我要不是咱老罗家的种,跟别的男人似的下班就去喝酒打牌,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丢给媳妇老娘,这婚也挺好结的。但我做不到,所以是不是怨你们?”

  叫儿子这么一说,刘银凤居然觉得有道理,她几度欲言又止,愣是没有想到反驳的角度,更别提罗新民了。

  夫妻俩相视而笑,无奈道:“你这高帽戴的,以后都不好意思催你了。”

  本来就不该催,罗鸿:“等我觉得自己适合的时候,会结的。”

  为人父母的,无论孩子几岁总当他们还小。

  刘银凤平常也嫌儿子不够成熟稳重,这会说:“讲这几句倒是挺爷们。”

  罗新民用力拍拍儿子的肩,视线正好扫到手表,说:“我再不走要迟到了。”

  他急着走,剩下的一家三口都不着急。

  刘银凤趁机给女儿做教育:“哥哥这几句话都是对的,有的男人处对象合适,结婚也能过,但将来有孩子未必是个好爹。”

  罗雁若有所思点点头,冲哥哥竖起大拇指。

  罗鸿双手往上抬一抬空气:“这种时候不是应该有掌声和欢呼吗?”

  给他尾巴翘的,刘银凤拍两下手,拾掇着空碗筷,说:“晚上炖排骨,让妹妹给你送过去。”

  罗鸿点单:“我好几天没吃点绿的了。”

  妹妹一放假,他早晚两顿饭吃得非常凑合,加上觉得在外头花钱吃炒蔬菜非常的不划算,连着几天摄入的唯一能算菜的就是饺子里的胡萝卜馅,但那也不是绿的。

  些许小事,刘银凤当然满足:“行,给你拍个黄瓜,不然过去都蔫巴了。”

  她要忙活的岂止一日三餐,进厨房开启一整天的家务。

  罗鸿喝掉最后一口粥去店里,临走前看妹妹还坐在餐桌前,问:“你今天不用写作业。”

  罗雁:“资料搜集得差不多,我今天把初稿写了。”

  初稿的意思是,这玩意还会有好几版。

  罗鸿心想这大学果然也不是人人都能上的,啧啧摇头出门。

  罗雁对着哥哥的背影扮个鬼脸,甩着辫子回房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72页  当前第16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6/27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八十年代胡同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