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这个,刘银凤:“你也招个学徒什么的,看看三方,都不用天天自己盯着,能出远门。”
罗鸿本来想说一句“店里挣得还没那么多”,可想到他妈刚把买冰箱的事情放过去,找另外的理由:“合适的人哪那么容易。”
这倒是,虽说满大街有大把的回城待业青年,可很多人还是不愿意给个体户打工的。
要不是自家孩子在干,刘银凤都觉得开店不叫个踏实事,说:“我也帮你打听打听。”
罗鸿一顿吹捧:“您慧眼如炬,觉得合适的肯定没问题。”
不知道拽的什么词,刘银凤:“你妈文盲,听不懂。”
又举目四望:“咱这个冰箱放哪好呢?”
家里统共就这么大地方,住了二三十年后杂物堆积如山,但凡要添一样什么都,对她来说都是个大工程。
罗雁出主意:“放电视旁边?小的柜子可以挪到哥哥店里给我当书柜。”
她倒是安排得挺好的,罗鸿:“你是打算在店里放多少书。”
罗雁两只手画一个大大的圈:“学海无涯。”
罗鸿:“我看是悬崖勒马的崖。”
他光是看摆在那脑瓜子都嗡嗡响。
罗雁不跟他争,只说:“你还知道这俩字不一样。”
罗鸿虚虚捏一下拳头:“待会捶你。”
兄妹俩拌着嘴,做父母的见怪不怪。罗新民充耳不闻,吃完早饭先去上班。刘银凤把空碗筷收拾好先放水盆里泡着,在客厅里研究从哪里腾出地方。
罗鸿见状:“那今儿您收拾,冰箱先在我店里放着。”
又在桌子底下跟妹妹伸手。
罗雁做贼一样把早就准备好的一百块钱塞给哥哥,问:“够不够?”
罗鸿说够,把钱揣兜里出门了。
剩下母女俩在家,罗雁看她妈在忙,把碗洗了说:“妈,我出门啦,中午不回来吃。”
刘银凤应一声好,问她:“还有钱花吗?”
罗雁说有,边扎头发边往外走。
她推着自行车跨过院门,看到李红玉就蹲在院门口,问:“怎么蹲这儿啦?”
李红玉捧着脸:“我在等妈妈。”
罗雁知道建军哥要给媳妇办临时工的事,但进展如何不是很清楚,只是替小朋友高兴,摸摸她的头:“那你乖乖在这等,不要到处乱跑哦。”
李红玉:“我哪儿都不去,我要在这等妈妈。”
乖得叫人又有些心酸,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她们母女才能一直团聚。
罗雁也无能为力,无声地叹口气骑上车,到陈莺莺家门口叫她的名字。
陈莺莺蹭蹭蹭跑出来,先转一圈:“看我的新裙子。”
罗雁夸她好看,说:“那你别骑车了,我载你。”
陈莺莺:“别,回头咱俩再栽沟里。”
两个人并排骑车,趁着太阳不怎么大,到公园找个树荫的位置坐下来聊天。
陈莺莺最近有好几桩烦心事,叽里咕噜说半天才问:“你最近怎么样?”
最近?罗雁觉得自己的生活其实波折很少,想了想说:“有一件事。”
她在好友面前提及周维方,支支吾吾有些不知都怎么形容,说:“我们从小就认识,一想到他喜欢我,我就觉得特别奇怪。”
哪里奇怪,陈莺莺:“这不就是青梅竹马吗?”
罗雁觉得自己小时候跟周维方的关系不能这么概括,磕磕巴巴找不出另外合适的词,妥协道:“算是吧。”
她一脸的纠结,倒叫陈莺莺想起:“等会,你说他会修车,我听着怎么这么耳熟。”
罗雁:“他跟我哥好得穿一条裤子,兴许提过吧。”
不单是这个,但她们每次见面要说万八千句话,陈莺莺一时想不起来。
可越是如此,她越发的抓心挠肝,两只手搓来搓去,恨不得伸进脑子里搅和两下,猛地一拍大腿:“我知道了,他是于荣荣的表哥。”
于荣荣?罗雁听这个名字也挺耳熟的:“是不是你高中同学。”
陈莺莺为自己想起来而兴奋,说:“她以前就一直说她有个表哥长得可好看了,是不是真的很好看啊?”
周维方的脸居然这么声名远播?罗雁想了想:“你见过他小时候照片的,在我桌子上压着,你以为他是我哥的那张。”
那次本来是她跟哥哥要拍合照寄给皖南老家的公公婆婆,结果碰上兄妹俩难得吵一架的时候,谁也不肯挨着谁,倒把跟着一块出门的周维方夹在中间。
陈莺莺细细端详好友的脸,也想起这茬,说:“你俩长得不像,但是都好看,我就以为是一家的。”
罗大哥长得也不错,但放在一起就有对比。
罗雁:“他现在跟照片上长得差不多。”
陈莺莺:“那就是好看的。”
别的不提,起码赏心悦目。
罗雁下意识地点点头,忽的玩弄起柔顺垂在肩膀伤的头发。
端的一派小女儿情态,陈莺莺问:“那你喜欢他吗?”
罗雁叹口气:“我都没想过这个就已经觉得烦。你想,他跟我哥是铁杆发小,我们处对象处得好尚且好说,再像跟周修和一样呢?而且我们还住一条胡同,虽然他不常回来,那也是抬头不见低头见。周修和上课的教室我能绕着走,总不能我每天去澡堂的时候也从他家门口绕着走。”
陈莺莺奇了怪了:“你们还没处呢,怎么想的都是分开的事。”
罗雁:“一回生二回熟,我这次总得想得清楚一点。”
她这张好学生的脸讲出“一回生二回熟”这几个字,叫陈莺莺忍不住想笑,但又觉得她说得有道理,肩膀一抖一抖地点头。
罗雁推她:“我跟你说正经的。”
是是是,正经的。
陈莺莺把笑容憋回去:“慎重一点也没错,但如果你对他一点意思都没有,就没必要这么谨慎吧?”
罗雁怔忪,扯着裤腿缝:“我也说不清楚,可能有吧。”
她自己都理不清,索性拍拍裤子站起来:“不说他了,我们去吃冰淇淋。”
陈莺莺自然也跳过这个话题,转而说起别的。
-
作者有话说:今天先这样,明天日万!!
第117章
罗雁朋友少, 心里对她们都是很珍惜的,因此前一天见了陈莺莺,隔天就去找吴会芳玩。
吴会芳正在房间里背单词, 看她来赶紧丢下书,拉着她往外:“快走快走。”
罗雁还以为自己是什么救人于水水的大英雄,看到坐在客厅里的吴妈妈了然笑笑。
到底是在客人面前, 吴妈妈忍了又忍,把想翻给女儿的白眼憋回去,问:“雁子, 你期末考得怎么样?”
罗雁:“还没出成绩呢。”
没出吴妈妈也猜得到:“肯定是名列前茅,芳芳, 你倒是跟朋友好好学学。”
她不管说什么, 别人答什么,最后都得绕回这句。
吴会芳嘟嘟囔囔:“当初自己说我考上大学, 我就是老吴家的一号大功臣。”
行行行, 吴妈妈:“一号大功臣,玩去吧你。”
吴会芳早按捺不住,穿上鞋就拽着好友跑。
罗雁鞋底还没踏进去,踉踉跄跄:“等会等会,我要摔了。”
又好笑:“阿姨又不会追出来。”
吴会芳仰天长叹:“你不知道, 这要不是你来,我今天得在家坐牢了。“
奇哉怪也, 罗雁:“你期末考没及格吗?”
只有挂科才会影响毕业。
两个人推着车走得远一些,吴会芳才跟她解释:“下学期有留学生要来,一对一接待,得成绩特别好才能选上。我妈单位不是有个同事女儿跟我一个学校嘛,人家选上了。”
吴家父母都是文化人, 对儿女的学习向来抓得狠,可惜孩子都不比父母的争强好胜,成绩皆是平平。
罗雁懂了,但是好奇:“哪儿的留学生?我还没怎么见过外国人呢。”
京市到底是首都,有几个国家的大使馆在,往前十几年连老莫的服务员都是一水的高粱阔鼻的苏联人。
但人数少,平常也不怎么见他们在街上晃悠,因此一说外国人大家都好奇。
倒是语言学院是全市现在唯二有外教的学校,吴会芳成绩虽然一般,但正儿八经是跟外国人说过话的。
她还有点见怪不怪,说:“美国人。“
美国?对罗雁的世界来说太遥远了。
她也只是听过就算,听好友接着抱怨学业。
吴会芳:“今年开始还有公费留学的项目,现在个个卯足劲,四点都有人在楼梯背单词。”
她心知是轮不到自己,但处于这种学习环境中实在压力大。
罗雁都不知道还有这个项目,说:“应该是只有你们学校吧?我没听说过。”
语言学院建立之初就是留学生预备学校,吴会芳:“好像京大清大也有,但名额很少,还是以我们学校为主。”
罗雁:“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也挺好的。”
好是好,吴会芳:“我这种笨鸟是飞不出去了。”
她倒着苦水,说到一半提议:“差点忘了,我们去西单吃冰淇淋吧,你肯定也还没吃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