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可得好好干,不好好干我就送你回家去。”
“嗯!”
盛高野喊停了:“咔,灯光组记一下参数,明天上午再补拍一段吃饺子,赵珺,你吃得还不够饿。”
这还不够饿?
是盛高野买的速冻饺子不好吃!
虽然心里腹诽,但赵珺还是弱弱地点头了。
其实饺子肯定不是盛高野买的,是后勤组或者道具组,盛高野大概是没见过速冻饺子,从小吃的饺子都是人手包得和机器包的一样完美的手工饺子,所以看见这些一模一样大小的饺子才会不觉得奇怪。
赵珺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我觉得这些饺子要换成手工的吧?春分不是专业厨子,不可能包得一模一样。”
倒不是熟练不熟练的问题,再熟练的包饺子工人也不可能保证每一个饺子都一模一样。
再漂亮的饺子也要挑一挑才能挑出来长得差不多的吧?
盛高野凑过来一看,眼睛一眯,厉声问到:“谁买的速冻饺子?”
错怪他了,大少爷还是认识速冻饺子的,可能是当过留子的原因吧。
工作人员里面钻出来一个看着有点慌的胖子,赵珺定睛一看,这个人竟然有些眼熟。
她略做回忆就想起来了,她在这个人的剧组里面演过戏,这个潘导以前是做选角导演的,现在怎么混上管后勤了?
后勤可是个肥差,这是升职了。
“我买的……导演你剧本里没写要手工饺子,这是买给剧组的夜宵,随便拿来当道具的。”潘导只慌了一下下,而且是那种被老师突然点名的慌张,不是题目不会做的慌张,看来他的账可能没有太大问题。
谷熙是制片人管账的,赵珺在这,带了舒晴和几个助理,谷熙想要看到剧组账目的方式多的是,对账目的管控还是挺严的。
盛高野想了想,他确实没列过这么详细的单子,但导演也不可能想到方方面面啊?
剧组的各个部门负责人都是各司其职有工作要做的。
既然饺子没有刻意买成便宜的,而是大锅饭伙食有别的合理用处,那么就不是后勤的问题而是道具组的锅了。
道具组负责人也出来了,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个餐车、棚子我们都是买的真的早餐摊子,不是做旧的,那个摆摊的阿婆的手机号我还有,直接雇她来包饺子吧。”
盛高野批准了。
问题解决了,阿婆住得不远,原来就在这附近开早餐店,不知道是倒霉还是走大运,吃饭的家伙被道具导演看上高价买了。
本来阿婆赚了好大一笔,可以多休息一段时间,结果被一个电话喊来,又开始包饺子准备早餐原材料。
下午时候,阿婆骑着崭新的电动三轮车,拉着一车食材来了。
当天晚饭,赵珺就吃到了阿婆包的手工饺子。
这个就比速冻的好吃多了,但说实话,对吃惯了好东西的赵珺来说,还不够到让她很馋、非常饥饿、渴望的地步。
晚上睡在床上,赵珺拿着平板翻了几个美食纪录片来看。
她拍的那一版《红楼梦》里面饰演史湘云的演员出演了《红楼梦之饮食》的这一集纪录片,和赵珺演惜春一样做介绍配音,剧组的演员们都凑过热闹品尝这些菜,但是复原出来的美食其实没有那么好吃。
下一个。
《舌尖上的华国》
赵珺这种有闲有钱的人,当然是吃过大部分了。
下一个。
高油高糖减脂期必看视频。
下一个。
美食动漫。
赵珺停了下来,这个可以,这个是真的看着很好吃,但赵珺没吃过的。
她在系统中选中角色入梦体验卡,设定角色为美食动漫大厨,然后陷入了婴儿般的睡眠。
第二天早上,赵珺起来的时候感觉自己快要饿疯了,看见水果味的牙膏都想啃一口。
她保持着这种饥饿的状态补拍完了饥饿的小野几天以来第一次吃饭的片段,获得了导演的评价:“真的和饿死鬼投胎一样,演得好。”
赵珺在没人看到的地方翻白眼。
上一次拍戏的时候她年纪还小,盛高野还没有在她面前展示骇人听闻的语言能力。
他是不是在非简中地区待久了,中文水平都下降了?
台风季果然一直刮台风,下大雨,暴雨下下停停,剧组就根据天气实时调整拍摄计划。
这一次盛高野的拍摄速度比拍《昭昭》的时候快太多了,在台风大到交通管制之前,在暴雨把城市路面淹了之前,《小野》的夏季剧情拍完了。
剩下的就是冬天的电影后半截了。
盛高野说放假就真的放假了,整个剧组把该拍的拍完,全体停工,等到冬天再拍摄。
到时候不一定还在横店拍,如果浙省今年下雪,可能就会移到稍微南一点的地方去。
要赵珺说,计划赶不上变化,估计到时候拍摄计划还得更换。
剧情设定在粤省,粤省冬天又没有多冷,树叶也不会变黄,其实稍微把实景修一修就能拍了。
可是盛高野有艺术追求。
反正是花他的钱,随便啦~
去凉快的地方旅游了两周,赵珺在暑假快要结束的时候又来到沪市,第一次参加话剧《聊斋》的排练。
前几年京城的房子还没到手,赵珺又赚了新的一批片酬,她有了一点投资的记忆,就在沪市也买了个小房子。
郊区,靠近影视城,很小,那个时候还不算很贵。
不过离话剧排练的地方还挺远,有家也没法住,只能住酒店。
赵珺以前看话剧看的不多,话剧是现场演的,一般只有大城市里才有话剧团,赵珺看了那么多年拍戏现场演出,倒是真的没看过话剧。
可能有,她很小的时候,赵书敏还在北京读研的时候应该有带她看过大学里面的学生社团演出,但她记不太清楚了。
《话剧聊斋》采用了一种“庄周梦蝶”式的章回构造,话剧的主人公,作者蒲松龄不断睡着,在一个个梦中不断展现《聊斋》里面的一个个故事。
现实中蒲松龄屡试不第的经历与梦见中互文,梦里的角色也在现实中出现。
所以虽然赵珺要演的“婴宁”只是一个梦境中的女主角,但她在现实中还有另外一个角色,把睡倒在树下的蒲松龄喊起来的采桑女。
现实中角色姑且不谈,婴宁本身就已经挺难演了。
婴宁是个很难用语言来形容的人,她是《聊斋》里面的典型角色——狐妖。
可能因为她是人狐混血的原因,婴宁不同于那种传统的书生狐狸的古代故事里面的狐妖,是“狐狸精”的形象,相反,不论是她还是和她的人类父亲生下她的真狐妖母亲,都比较正面。
婴宁非常爱笑,天真无邪,不受人类的规矩束缚,想笑就笑,就算后来不笑了,也从不忧愁。
但她并不憨傻,也有狐狸的狡黠,用有一点点类似王熙凤处理贾瑞的方式处理了隔壁对她图谋不轨的男子。
她也并不是不懂世俗杂物,对于针线活一类也很擅长。
总之这个角色真的很复杂,光是以各种姿态笑,不仅仅是微笑、哈哈大笑,还有狂笑,想要笑得花枝乱颤还保持仪态和美丽就已经是件挺困难的事情了。
好在舞台妆需要化得比较厚重,婴宁又是非人类,浓厚的妆扮可以增添她的非人感。
妆造先不说,赵珺在导演的要求下开始哈哈大笑。
“这样不对。”指导老师喊停了,“话剧的发声方式和说话。录音全部都不一样,你要收紧核心,换一种发声方式,感受鼻腔共鸣,来,跟我学。”
“啊——————”
赵珺运动量还蛮多的,至少知道核心在哪里,她收紧核心,放开嗓子,不用任何技巧,只是发出声音:“啊——”
“有点摸到了,但气息还不够足,深呼吸,吸足一口气,然后发声。”
赵珺努力尝试按照老师抽象的指导嗷嗷叫。
【学会话剧发声基础,台词等级+1】
好吧,也算是有所收获了。
第40章 11岁,你第一次见粉丝……
前期都只是排练,因为这是新剧本,而且赵珺主要只出现在一个单元里,所以她只是周末去沪市排练已经足够了。
这部剧说不上有个绝对的主角,因为每一个演员的戏份都不是特别多。
咖位最大的是演蒲松龄的剧团团长,虽然赵珺没见过他也没听过他的名字,但能成为剧团团长肯定是资历很深的老话剧演员。
蒲松龄主要起衔接作用,本身出场时间加起来只和一个章回里面的男女主时间差不多,每个章回换了主角也会换演员,大家出场时间也相差无几。
可以说是很端水了。
前期排练花了大约一个半月,赵珺暑假时候每天都去排练,开学了就周末去,平时自己在家也练。
剧团计划在十一假期首映。
十月一号当天,赵珺有些紧张地在后台等。
她一会儿要在黑暗中上台,饰演丫鬟的演员就跟在她旁边。
隔着幕布听着舞台上的声音,赵珺深呼吸一口气,和丫鬟一起走上舞台。
她穿着比正常稍微短一点的古装在台上小步快走,舞台上一暗一亮就是几秒钟的事,她得迅速赶到点位。
还好因为婴宁不是人类,为了展现她的不拘
礼节,赵珺穿的下裙没有那么长,不会被踩到。
按照早已经熟记于心的走位来到花园的布景前面,赵珺在灯光打过来的一瞬间用手里捏着的梅花花枝挡住半张脸。
她的脸上化了厚厚的妆,让脸都有些半透明感了。
这也是没办法,舞台妆就是很浓的,要不然连演员的脸都看不清。
死白死白的妆加上因为是梦境所以一直萦绕在台上若有若无的烟雾,给赵珺和整个舞台都营造了一种非人的梦幻感。
有些章回的气氛比较阴森,但婴宁这章不同,不管是布景还是婴宁身上的裙子都是明艳的彩色。
赵珺在灯光打亮的时候悄悄看台下,还好,观众没有特别多,看着大概坐满了三分之二,前排的观众没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