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会后,外部工程师离开后,丁楚才把自己心里
思考很久的事情提了出来。
“老大,我稍微核算了一下试验成本,等赤杉的钱全部到账,也支撑不到下一个阶段,如果没有追加投资和新的投资人入场,资金链还是会断。”
叶语莺略微思忖了一下,“这问题我也想过,如果把所有资源全部投外骨骼,孤注一掷,最终还是能实现资金回流,但是时间线太长,而且高度依赖投资,我们之前开发的副线产品完善一下可以试着投放市场,能让资金快速回流的类型。”
她斟酌着说道,“我们应该平行考虑一下‘回声’。”
听到这个名字,正在低头看数据的老吴,也抬起了头,问道:“那个陪伴型AI?”
叶语莺说:“嗯,我基本已经把一些框架完善了,而且它不需要复杂的硬件生产和医疗审批,变现周期,也比外骨骼要短得多。”
那个名为“回声”的AI,是Ashera的虚拟产品,是她在某个无法入眠的、被疼痛和思念折磨的深夜里,为自己创造出的。
她自己找数据训练出来的、一个理想化的、永不背叛的虚拟朋友。
丁楚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如果我们能先把它作为一个付费App推向市场,哪怕只是小规模的,也能为我们主线的研发,提供宝贵的现金流和战略缓冲时间。而且,它能触达更广泛的用户群,可以让Ashera的名字尽快被大众知晓。”
丁楚的商业嗅觉,无疑是敏锐的,从商业化的角度,这会给他们带来一些资金上可能性。
“在内测日之前,大家的主要任务是吧Asherav1.0尽可能完善和测试,我会抽时间优化‘回声’,争取在内测日之后给你们试用。”
叶语莺最后说完这句,会议室里,再无异议。
*
内测会举办前夕,叶语莺万事俱备,所有的技术准备和流程预案,已经走完了确认阶段。
但是对法律文件还是有一些疑问,于是,她将合作律所的律师,约在了律所楼下的一家咖啡厅,进行最后的细节确认。
律所楼下的咖啡厅结构别致,室内安静雅致,室外则有一个巨大的露台,视野开阔,恰好用一道玻璃门,连通了隔壁那栋更高耸的、布满了各大金融机构Logo的甲级写字楼。
会议很顺利。当律师带着签好的文件离开后,叶语莺目送他离开的。
她拄着拐杖,独自一人,走到了露台的上看江上的行船。
被玻璃隔绝了寒冷的露台,仍然透着江城冬日的清冷。
她靠在栏杆上,看着远处车水马龙的金融区,注视着百越资本的大楼,甚至在想,程明笃是不是在那高得不能再高的顶楼办公的。
看着这栋大善,心中那份大战将至的紧张,被这片刻的宁静,稍稍地,冲淡了一些。
她正有些出神,身后那扇属于隔壁写字楼的玻璃门,被推开了。
一个穿着剪裁得体的深色羊绒大衣、身形挺拔的男人,正拿着手机,低声用流利的英文交谈着什么,随即挂断电话,端着咖啡,也走上了露台。
叶语莺没有在意,只当是某个金融精英。
直到,那个男人挂断了电话,转过身,目光随意地一扫,恰好,落在了她的身上。
四目相对。
两人,都愣住了。
“……叶语莺?”
林知砚的脸上,是毫不掩饰的、巨大的惊讶,但随即,那份惊讶,就化为了一个发自内心的、带着些许欣喜的、清朗的笑容。
“还真是你。我刚才就觉得,这个背影很像。”
叶语莺毫不留情地打趣道:“这么多年没见,你能记得我的背影才怪。”
叶语莺的心,也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阔别多年的老友重逢,而被撞击得漏跳了一拍。
眼前的林知砚,早已褪去了所有属于高中时代的青涩,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边眼镜,神情沉稳,气质干练,举手投足间,是受过职场淬炼的自信与从容。
“你还记得我的名字吗?”对方走到跟前,淡声问道。
“林知砚,”她也笑了,那是一种见到故人时,最自然的反应,“好巧。”
“不巧,”林知砚笑着,走到她的桌边,很自然地拉开了对面的椅子,坐下,“我的公司,就在隔壁。倒是你,怎么会在这里?”
“来见律师。”叶语莺言简意赅。
林知砚没有追问细节,他的目光,落在她那张比记忆中更清瘦、也更坚韧的脸上,眼神里,没有半分八卦的探寻,只有属于朋友的、纯粹的关心。
“怎么这些年别说消息了,连个朋友圈都不发?”
“总觉得……”叶语莺想了想,一时语塞,不知道该解释些什么。
话锋一转,她主动扯开话题:“你呢,不是毕业之后就进华尔街了吗,我以为投行精英应该是没空闲聊的。”
林知砚听到她这带着几分调侃的问话,不由得失笑。他摘下那副金丝边眼镜,用眼镜布慢条斯理地擦拭着,这个动作,让他身上那股属于金融精英的干练,稍稍地,柔和了一些。
他看着她,嘴角勾起一个略带自嘲的弧度,“还不是在给人打工,不过幸好回国了。”
给自己打工,还能……和你相逢。
他重新戴上眼镜,目光,透过镜片,显得更加清澈和坦诚。
“确实,我就是这个原因回国的。”叶语莺赞同道。
林知砚若有所思地看向窗外那片车水马龙,“这里每天都有新的东西在野蛮生长,有无数的机会,能让你亲手去改变点什么。”
他说着,将目光,重新落回到叶语莺的脸上。
“说到‘能改变点什么的公司’……”他看着她,话锋转得自然而又直接,“我最近,就看到了一个。虽然……现在正被全网饱受争议,叫Ashera。”
-----------------------
作者有话说:50个~
第67章
叶语莺看向林知砚,凝视了他这张熟悉又陌生的脸半晌,脸上牵起一抹苦涩的笑意。
她时常不明白为什么电影里的反派总发出那种没有温度的笑,当反派心里还承载着一个巨大的失落时,反派永远在笑。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情绪表现越来越和心里的感知和客观的事实相悖了。
“你有空关注热搜吗?”叶语莺忽然问道。
“没有,我回来还没多久。”林知砚将咖啡随手放在了高脚桌上,修长白皙的手在木质桌面上略作停留。
“那你怎么知道Ashera?”叶语莺语气平静地反问,像是在问一个与己无关的名字。
“前段时间在投资圈,有短暂被讨论过。”
“听一个前辈提过,这是个做医疗级外骨骼的初创公司,技术概念听起来非常有壁垒,很有前景。但是……”
他顿了顿,似乎在回忆那些圈内八卦。
“它的创始人,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刚回国的女性。刚在国内冒了个头,就被人用舆论发动了一场舆论狙击。好几家本来看好的VC,都因此撤回了。”
他顿了顿,似乎在回忆那些圈内八卦。
叶语莺眼神波澜不惊,甚至有些认真地带着微笑这些消息,乐得吃瓜,只不过吃到自己头上,她忽然问到:
“那你呢,如果是你,你愿意投吗?或者……你敢投吗?”
林知砚端起自己的咖啡,准备喝一口,双唇到了咖啡杯边缘,停住,说道:“从产品概念上,敢。”
“医疗级外骨骼,是硬核科技,也是未来的大方向。技术壁垒足够高,市场也足够大,一旦成功,回报是现象级的。这种项目,天生就该是风险投资人追逐的目标。”
他的分析,专业,且精准。
然而,他话锋一转。
“但是,”他将咖啡杯,缓缓地,放回了桌上,发出一声极轻的、清脆的声响,“不会现在投。”
叶语莺不语,只是静静地看着他,等着下文。
“这个赛道太烧钱,技术壁垒高,也意味着研发周期长,风险极高。”林知砚看着她,“对于这种项目,我们投的,其实不是技术,是团队潜力。”
“第一次创业的年轻人,尤其还是女性,在这个圈子里要面对的无形的阻力,是普通人的十倍不止。”
他的每一句话,都对准了叶语莺真实的现状。
“我等的是,他们会如何妥善处理这次危机,我等待着一个初步的结果。一个无法处理好公关危机的创始人,很难让资方相信,她能处理好公司未来可能遇到的、更复杂的商业危机。”
他说完,眼神愈发幽深,给出了最终答案。
“所以,我会等。”
她饶有兴致地听着林知砚,用最专业旁观者的口吻,将她此刻所面临的所有困境,分析得条条是道。
她忽然,笑了。
“分析得挺到位。”她随性开口。
叶语莺身体微微前倾,用眼神直直锁住了他:“我就是,那个刚回国就被舆论狙击的、第一次创业的……女创始人。”
“所以,你,还敢投吗?”
林知砚所有的动作,被季节的温度冻住了。
他看着她,看着眼前这个他十几年就认识的,如今熟悉又陌生的女孩。
所有那些他刚刚还在当成商业案例来冷静分析的、冰冷的词汇,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最滚烫的的现实,与眼前这个拄着拐杖、眼神却倔强如火的她,严丝合缝地,重叠在了一起。
良久,良久。
林知砚却忽然,低低地,笑出了声。
那种,巨大震惊后,恍然大悟,最终,化为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对命运这该死巧合的无奈,和对眼前这个女孩,那无与伦比的、深刻的欣赏。
“我早该想到的。”他摇着头,那笑声里,充满了释然,“这种把所有筹码都推上赌桌,要么赢、要么死的疯子行径……倒是很符合我记忆中的你。”
这句调侃,却是他对她最高的赞美。
叶语莺有些严肃的神情在这笑意中松弛下来。
林知砚的笑意敛去,他重新看向她,眼神,是前所未有的认真与郑重。
“敢,怎么不敢,如果是你的话,我会带着全部身家和你一起All-in。”
叶语莺被他突如其来的坚定怔得一惊,倏忽笑了一声,“我一点都不惧怕一无所有。”
毕竟,她本就是一无所有来的。
林知砚没有理会她的玩笑,移开自己视线,眼神多了分空茫道:“如果我们一同一无所有,那倒也好了……兴许能回到多年前。”